中国威胁论

搜索文档
美国五角大楼任命印太事务负责人,曾频频炒作“中国威胁论”
观察者网· 2025-06-05 17:13
美国国防部人事任命及印太战略 - 美国国防部提名约翰·诺担任负责印太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 该职位负责监督美国在东亚、东南亚的军事战略和联盟 [1] - 约翰·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布朗大学法学院 曾是美国驻阿富汗陆军军官 后从事法律工作 在"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期间主要负责印太地区战略 [1] - 美国国防部同时提名亚历山大·维莱斯-格林和奥斯汀·达默分别担任负责政策事务和战略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 三人都将中国问题视为首要任务 [3] 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宣布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投资20亿美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约翰·诺参与协助 [3] - 美国打造"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 包括日本、美国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一些岛屿 作为"封锁"中国的体系 [4] - 约翰·诺曾率领美国国会代表团访问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讨论"第二岛链"问题 [3] 美国对华战略及言论 - 约翰·诺声称中国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军事建设" 增强常规武器、核武器、太空和网络能力 意图"主宰印太地区" [6] - 约翰·诺炒作台湾问题 声称中国将在2027年前发起战争 [6] - 约翰·诺建议美国投资国防工业 平衡与盟友的军事负担 发展作战能力 [6] -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要求亚洲盟友提高国防支出以应对"更大的威胁" [6] 地区反应及中国回应 - 马来西亚分析师认为美国要求亚洲盟友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是"异想天开" 亚洲国家更担心局势升级 [7] - 中国外交部对美国官员渲染中国威胁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已提出严正交涉 [7] - 中国外交部指出美国才是破坏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 其"印太战略"正将亚太变成"火药桶" [7]
美智库:美国实力在下降?中美博弈的5大战场,中国将如何获胜?
搜狐财经· 2025-06-05 15:16
科技领域 - 科技领域是中美博弈的核心战场,人工智能、半导体、5G等高端技术是关键争夺点 [2] - 美国采取"高墙内院"策略,严格保护核心技术,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先进半导体设备 [4] - 华为在被制裁后自主研发出麒麟9000s芯片,支撑高端智能手机运作 [4] - DeepSeek推出的R1人工智能模型表现超越美国顶尖大模型,引发行业震动 [4] - 中国通过开源技术优化弥补硬件不足,逐步缩小与美国技术差距 [4][5] - 未来中国将在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 [5] 舆论战 - 美国凭借好莱坞、CNN等媒体平台推动"中国威胁论",塑造中国负面形象 [6]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疫苗外交提升国际形象,赢得发展中国家支持 [6] - CGTN、环球时报等媒体积极宣传中国抗疫成就和经济发展 [6] - 中国在全球南方影响力逐渐扩大,未来可能突破美国话语垄断 [6] 贸易战 - 美国自2018年起对数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试图转移供应链 [7][9] - 中国迅速反制,对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加征关税,并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 [9] - 2025年特朗普再次加征10%关税,但双方通过谈判达成部分暂停 [9] - 中国凭借庞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成功抗衡美国压力 [9] 产业竞争 - 美国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但印度等替代市场效率不足 [11][12] - 比亚迪在2024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 [13]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投资半导体行业,但进展缓慢 [13] - 中国在供应链和技术优势下,美国翻盘难度加大 [13][15] 军事领域 - 中国军队现代化进展迅速,东风导弹、歼-20战机、航母等高科技武器相继服役 [15] - 美国在南海进行"自由航行"行动,并向台湾出售武器 [15] - 中国强化沿海防御体系,新型反舰导弹试射展示反击能力 [17] - 2023年中美恢复军事对话,双方均保持理性克制 [17] 总结 - 中国在科技、舆论、贸易、产业、军事五大领域展现耐心与韧性 [19] - 中国通过自主创新解决技术瓶颈,逐步缩小与美国差距 [19] -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债务高企,而中国经济改革稳步推进 [19] - 中美博弈中,中国保持战略定力,未来可能实现超越 [19]
高志凯:当两岸最终统一时,赫格塞思先生请不要假装惊讶
观察者网· 2025-06-04 15:41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渲染"中国威胁论",并称中国大陆试图"征服"台湾地区将带来"毁灭性后果",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1] - 赫格塞思的言论具有破坏意义且毫无建设性,但无法改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理事实 [1] - 美国错误地将中国视为最大对手和威胁,担心中国赶超美国并强加意识形态,但中国坚持与各国和平相处、平等对待 [3] 军事战略与核威慑 - 在常规战争方面中美势均力敌,但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已实现遥遥领先 [4] - 中国核弹头数量远不及美国,但通过战略模糊保持威慑力,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4] - 中国保留足够核武器进行第二次打击的能力,以确保对手无法通过核战争获得优势 [4] 美国代理人策略 - 美国可能试图通过代理人(如菲律宾或"台独"分子)挑起冲突,避免与中国的直接战争 [4] - 美国恐吓台湾民众,渲染大陆统一将带来灾难,意图煽动两岸冲突并从中渔利 [5] - 美国可能希望利用台湾海峡冲突对中国实施政治、经济、金融制裁,破坏改革开放成果 [6] 台湾半导体产业 - 美国正逼迫台积电将更多产能迁往美国,试图掌控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财富和技术 [6][10] - 美国的这一策略迫使台湾地区领导人做出非理性决策,进一步加剧两岸紧张局势 [6] 统一趋势与应对 - 台湾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有能力破局并避免落入美国的陷阱 [7] - 统一可能以和平或其他方式快速实现,美国将无法干预这一历史进程 [8] - 中国拥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完成统一,美国任何挑衅都无法改变这一结局 [7][8]
《环球时报》记者直击新加坡“香会”现场:解放军低调“圈粉”,“中国”是高频词
环球时报· 2025-06-03 06:58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香 会总体上偏西方的色彩还是比较浓重的,香会究竟要做西方观点的传声筒还是平等对话的平台,这个问 题很重要。 王栋说:"如果对话会的意图是为了指责、批评中国,或者让外界产生这样的印象,这就会损害香会的 国际声誉和可信度,外界也就会对香会作为国际性交流平台的价值产生怀疑。" 王栋表示,今年他的感受很明显,大家心里某根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对中美的评价更为客观。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发言对于专家学者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新意。"我与域内国家以及美国和其盟国的学者进行 交流,大家对某些国家的发言评价都很低。表面上大家可能会礼貌性鼓鼓掌,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域 内国家对美国的盘算很清楚:美国希望盟友为自己出钱出力,替美国冲锋陷阵,围堵压制中国,对于这 样的算计,绝大多数域内国家都是心里很清楚的,也是毫不感冒的。所以美国煽动'中国威胁论',挑唆 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王栋看来,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香会上的发言非常有代表性。安瓦尔说, 马来西亚愿与各方开展交流,"不是为了使一方与另一方对立,而是为了拓 ...
连线“香会”现场:赫格塞思的如意算盘下,亚太盟友难掩焦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1 23:18
香格里拉对话会中方参会形式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代表团应邀出席第2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 与往届由国防部长率团参会的形式不同 [1] - 中方解释参会代表安排是基于建设性对话平台的需求 由国防大学代表团与各方深入交流 有效凝聚共识 [7] - 参会代表层级变化不意味着重视程度降低 中方参会代表安排根据情况决定 包括国防部长、副总参谋长或军事院校领导等多种形式 [8] 中美在对话会上的交锋 -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演讲中渲染"中国威胁" 就涉台、南海等问题发表消极言论 [1] - 中国国防大学代表团团长胡钢锋少将驳斥美方无端指责 指出其内容无中生有、煽动对抗 企图搞乱亚太 [1] - 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回应指出美国才是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1] - 国防部发言人批评美方言论充斥霸权逻辑、霸凌做派和冷战思维 严重挑衅中方主权权益 [3] 对美国防长言论的分析 - 赫格塞思呼吁域内国家增加国防开支 被解读为要求购买美国武器 扩张美国军工复合体在亚太的利益 [4] - 赫格塞思言论被认为思想贫乏 难掩其意图为美国霸权服务 但域内国家大多看穿其目的 不愿跟从 [4] - 赫格塞思对中国充满敌意的言论不出意料 其所谓追求和平的言论与发动贸易战导致全球经济动荡的行为自相矛盾 [5] 美国盟友的反应 - 美国亚太盟友对赫格塞思演讲感到失望 认为其内容空洞 本质是要求域内国家为美国霸权买单 [10] - 盟友在问答环节直接质疑美国的安全承诺和军力部署能力 表现出明显担忧 [10] - 面对"特朗普2.0"政策的不确定性 美国亚太盟友心态复杂 对美国能否兑现加强军事科技联系的承诺持怀疑态度 [10]
美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大放厥词,分析人士:可能想转移外界注意力
观察者网· 2025-06-01 23:03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言论 - 赫格塞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极力炒作"中国威胁",声称中国意图"武力改变地区现状",将造成"毁灭性后果"[1] - 赫格塞思妄称中国构成的威胁"真实存在且可能迫在眉睫",要求美国及盟友做好武装冲突准备[2] - 赫格塞思提出通过改善前沿部队态势、加强盟友防御能力和重建国防工业基础三种方式重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2] 美国与盟友的军事合作 - 赫格塞思要求北约成员国将GDP的5%用于国防,并批评亚洲国家减少国防支出[2] - 赫格塞思与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防长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渲染"中国威胁",承诺加强四国防务合作[5] - 四国计划同步防御投资、加强信息共享、网络安全和行动协调,定期召开会议推进合作[5] 中国政府的回应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警告美方勿把台湾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筹码[1][9] - 外交部指出美国才是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9] - 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批评赫格塞思言论充满霸权逻辑和冷战思维,严重挑衅中国主权[10] 分析人士观点 - 分析认为赫格塞思可能通过强硬表态转移外界对其群聊泄密事件等负面舆情的关注[1][5] - 记者卢博尔德指出赫格塞思想树立不同于近期负面新闻的形象,平息内部动荡风波[5][6] - 专家努文斯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对印太地区承诺的最强烈措辞,但亚洲国家更关注后续行动[8][9]
中方回应美防长涉华消极言论:勿要玩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1 08:55
事实上,美国才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霸权国家,是破坏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 美国 为维护自身霸权,推进所谓"印太战略",在南海地区部署进攻性武器,在亚太地区煽风点 火、制造紧张局势,正将亚太地区变成"火药桶",引发地区国家深切担忧。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 美方不要妄想把台湾问题当作遏制中国的筹 码,勿要玩火。 中方敦促美方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停止为"台独"势 力撑腰打气。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从来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始终坚持同 有关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坚持依法依规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国才是破 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 中方敦促美方切实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和平稳定的努力,停止蓄意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环境,渲 染冲突对抗、加剧地区局势紧张。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涉华消极 言论答记者问。 问:据报道,5月31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演讲,大肆渲染中国威 胁,就涉台、南海等问题发表消极言论。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赫格塞思无视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呼声,兜售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抹 ...
外交部深夜发声:已提出严正交涉
第一财经· 2025-06-01 08:20
中美外交关系 -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渲染中国威胁 就涉台 南海等问题发表消极言论 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并已提出严正交涉 [2] - 中方指责美国为维护霸权推进"印太战略" 在南海部署进攻性武器 将亚太地区变成"火药桶" 引发地区国家担忧 [2] 台湾问题 - 中方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任何外国无权干涉 警告美方勿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筹码 [2] - 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停止支持"台独"势力 [2] 南海问题 - 中方表示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不存在问题 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 依法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2] - 中方指责美国是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 敦促美方停止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2]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英美应联手
观察者网· 2025-05-28 18:13
【文/观察者网 王一】当今全球人工智能(AI)竞赛愈演愈烈,各国都在大力投资AI以期率先掌握这项 事关未来的技术。英国政府今年1月发布报告称,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正取得进展,而英国作为全球第 三大AI市场,正面临着落后的风险。 为消除这一风险,英国政府想出的办法似乎是:渲染中国威胁,蹭上美国AI发展的快车。 5月27日,去年刚就任的英国驻美国大使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主 办的一场活动上又扯上中国炒作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中国赢得技术主导地位更让我担心的 了",中国"经济成熟、高度创新、战略耐心",是美国和英国面临的"明显共同威胁"。 渲染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后,曼德尔森"建言"称,英国和美国应该"联合起来","推动定义本世纪的科 学突破",AI应该成为两国合作的"先锋"。 曼德尔森称,10%的关税税率不太可能继续下降了,但英美可以"在这个基准内"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但比较微妙的是,《独立报》称,工党自上台以来一直试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外交大臣戴维·拉米、 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等英国官员接连访华都说明了这一点,而特朗普对中国一 ...
中美之间较量: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关税战,美国还有什么手段
搜狐财经· 2025-05-27 20:56
中美关系与贸易对抗 - 中美关系自特朗普上台后尤为紧张,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并采取全方位打压策略[5] - 美国发起贸易战主要目的是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美国已转型金融产业,制造业回流难度大[10][12] - 中国对美贸易反制态度坚决,日内瓦和谈中美国处于被动地位[14] - 中国廉价商品在美国市场占据巨大份额,贸易战导致美国自身损失最大[20] 地缘政治与制造业竞争 - 美国试图将中国制造业转移至东南亚和印度,以削弱中国供应链韧性[15] - 中国制造业已全球化布局,具备应对地缘政治冲击的能力[22] - 美国推动"贸易脱钩"可能为未来军事对抗做准备[17] 科技领域竞争 - 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高强度围剿,重点打压光刻机、AI、机器人等技术[25][27] - 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迅猛,已威胁美国科技霸主地位[28] - 中美科技对抗将持续升级,技术进步是破局关键[28] 战略格局变化 - 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有效突破美国包围策略[18] - 美国霸权主义面临瓦解,中国发展加速这一进程[7][9] -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单边主义政策与时代潮流相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