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统筹的“网上电力超市”来了
中国青年报· 2025-07-15 06:36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正式落地,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2]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从2016年1.1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6.2万亿千瓦时,占比从17%提升至63%,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4万亿千瓦时,较2016年增长10余倍[3] - 电力交易突破以省为主体的独立市场运营模式,仅需衔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临门一脚"[3]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创新 - 机制解决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因规则差异、系统特性不同形成的天然壁垒,将政府协议调度转为市场化操作[4] - 通过"闽粤联网""江城直流"等"电力高速公路"实现电网"硬联通",新机制实现市场"软联通",促进电力资源全国高效配置[5]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交易,不收取交易费,电价随行就市[5] "一地注册、全国共享"模式 - 市场主体在一个地方注册后可在两网经营区内灵活开展交易,破除跨区交易制度性和技术性障碍[6][8] - 蒙西电网用户可通过该机制与南方电网经营区交易,打破信息孤岛和壁垒[8] - 相当于搭建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超市",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自由流动[8] 绿电跨网交易进展 - 2024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绿证绿电交易电量4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9] - 跨电网绿电交易可解决东西部时差带来的消纳潜力,如新疆光伏与广东晚高峰的互补[9] - 2024年3月完成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广西、云南绿电连续22天送上海,7-9月计划互济超20亿度电[10]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新机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年底前统一规则实现常态化开市[10] - 未来将缩短交易周期、提高频次,逐步实现工作日连续开市,现货交易日前日内连续开展[11] - 远期推动两网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时序,实现经营区内与跨区间交易融合开市[11]
国网、南网联手 电力全国“大循环”时代来临
中国电力报· 2025-07-14 08:31
电力市场制度性突破 -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首次实现跨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 200万千瓦电力负荷通过云霄直流输电系统从南方电网输送至华东区域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 标志着两大电网经营区市场界限被实质性突破 [1] - 该方案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成果 承载能源转型与市场改革双重使命 [1] 电网运营格局变革 - 国家电网覆盖26个省区供电面积占国土88%以上 南方电网负责广东等五省区运营 形成历史性区域划分 [2] - 原有格局导致物理连接下的"市场隔离" 跨区电力资源调配效率低下 新能源消纳受阻 [2] -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需突破两网经营区界限 构建全国电力资源配置"大循环"格局 [2] 跨区交易实践进展 - 3月完成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 桂滇5270万千瓦时绿电经闽粤联网工程输送至上海 [3] - 6月实现多通道跨区绿电交易 甘青蒙等地3400万千瓦时风光新能源通过多条通道送入广东 [3] - 交易机制从单通道扩展至多通道 释放市场竞争活力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性 [3] 方案实施路径设计 - 近期依托江城直流和闽粤联网打造示范 中期完善用户侧参与及现货机制 远期推动两网交易制度全面融合 [5] - 方案系统性构建交易品种、安全校核、结算规则等制度框架 破除电网间资源配置壁垒 [5] - 将中长期交易划分为直流配套送电、联网互济和相邻省区转供三类 制定差异化组织规则 [6] 关键制度创新 - 闽粤联网工程成本分摊机制明确非属地主体输电费暂按2.56分/千瓦时收取 50%冲抵两省容量电费 [6] - "取小原则"在安全校核与结算环节实施 确保交易电量不超过通道送电极限 提升系统安全性 [7] - 该原则可防范绿证错配风险 增强绿证在全国市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7] 市场影响与价值 - 跨网交易从临时调剂升级为常态化运作 促进全国范围内电力资源高效流动 [8] - 西南水电与西北风光资源将构建直达大湾区的消纳通道 缓解"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8] - 火电水电获得跨区价格回报机会 售电公司可捕捉跨区价差 用户侧增强购电选择权 [9] 绿色能源发展前景 - 方案为多年期绿电交易跨区落地铺设制度轨道 满足用户长期稳定绿电需求 [9] - 未来将规划建设更多跨网输电通道 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加速能源低碳转型 [10] - 跨区交易机制重塑中国能源经济版图 推动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 [10]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20
电力市场化改革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文件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2024年底前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1] - 2024年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万亿千瓦时,占比达63%,实现从"计划电"到"市场电"的重大转型[2] - 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将建立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上自由流动[5] 跨电网电力交易机制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分别收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内的跨电网交易需求,实现供需精准匹配[5] - 经营主体可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无需重复注册即可在两网经营区内灵活开展交易业务[5] - 7月至9月南方送华东电力互济交易达成20亿千瓦时电能输送,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6]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线路总长4197公里,预计2024年11月投入运行[3] - 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提前开展输电线路巡检消缺工作,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3] 电力保供措施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将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支撑电力保供[4] -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跨省跨区电力互济成为全国电力保供重要措施[7] - 方案提出近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中期提高交易频次,远期推动两网统一市场规则[7]
破壁垒、扩空间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
央视网· 2025-07-12 12:27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我国将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 加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1] - 新机制打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规则差异与技术壁垒 明确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交易规则 [3] - 跨电网交易不收取交易费 电价水平随行就市 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4] 电力交易机制变革 - 跨区电力支援从计划指令或应急行为转变为市场化日常操作 增强电网应对区域性、季节性电力短缺的能力 [5]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南网总调联合组织开展常态化电力交易 [4] - 短期内依托闽粤联网工程开展跨经营区电力交易 中长期将逐步扩大交易范围 [10][16] 绿电交易发展 - 新机制将绿色电力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作为绿电交易基本单元 [8] - 用户侧可跨区采购绿电 绿色电力证书实现"一地核发、全网互认" 保障绿电交易的"纯绿"属性 [8][10] - 3月份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完成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 连续22天将广西、云南绿电送至上海 [12] 跨区电力输送实践 - 7月1日至9月15日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通道每天输送电量支援华东迎峰度夏 [14] - 预计广东送福建总电量为8.92亿度 云南、广西分别送出6.26亿度电 [14] - 闽粤联网工程是连接福建、广东两省的电力大动脉 横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经营区 [12]
人民日报丨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出台 电力资源流动将更顺畅
国家能源局· 2025-07-12 10:14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要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2023年底前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1] - 此举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旨在打破电力市场分割,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资源配置 [1] - 此前国网和南网电力市场互不联通,电力互济主要依赖政府间协议和应急调度,频次少、规模小、灵活性差 [1] 跨电网交易机制的意义 - 新机制被比喻为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使两大电网电力资源在统一规则下流动,实现余缺互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了系统随机性和波动性,跨电网交易有助于促进富余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1] - 国网和南网的市场分割曾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关键堵点 [1] 交易实施进展 -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了南方送华东7至9月电力互济交易,规模达20亿千瓦时,为全国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 [2] - 交易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向上海、浙江、安徽、福建输送电能,支持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2] 未来工作目标 - 方案提出跨电网经营区交易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2] - 2023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2] - 将组织多方向绿电交易,满足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绿电消费需求,并探索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2] 技术配套措施 - 要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持续完善跨电网交易规则 [3] - 强化技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互认,尽快实现电力市场成员"一地注册、全国共享" [3]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出台 电力资源流动将更顺畅
人民日报· 2025-07-12 06:02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在年底前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1] - 该政策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旨在打破电力市场分割,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1] - 此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各自经营区内形成较为完整的电力市场,但两网间缺乏常态化市场交易机制,电力互济主要依靠政府间协议和应急调度,频次少、规模小、灵活性差[1] 政策实施细节 -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达成南方送华东7至9月电力互济交易,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2] - 自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2] - 方案提出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目标,今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2] 行业影响与意义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被比喻为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使两大经营区电力资源在统一规则下顺畅流动,实现余缺互济[2] - 该机制将释放市场竞争活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度夏期间电力保供,组织多方向绿电交易,满足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绿电消费需求[2] -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系统随机性和波动性,需要依靠大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富余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1]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 国网南网实现跨区域交易
央视网· 2025-07-12 01:3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目标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1] - 中国电力市场将成为全球交易体量最大、主体数量最多、绿电规模最大的电力市场 [1] - 方案首次明确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合开展交易组织、发布与结算,打破两大电网体系制度协同壁垒 [3] 跨电网电力交易机制创新 - 建立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实现国网和南网两大经营区电力资源在统一规则下顺畅流动 [7] - 推动西北绿电送南方、蒙西绿电送南方、云贵绿电送长三角等跨区域电力调配 [7] - 电力用户可自主选择参与跨电网交易,包括中长期、现货、绿电等不同交易品种 [7] 电网基础设施与资源优化 - 已建成闽粤、江城等多条重要"电力高速公路",实现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物理"硬联通" [5] - 西北风光资源可点亮大湾区灯光,云贵水电可供应长三角工厂,实现全国范围能源互补 [5] - 现货交易从日前起步、按日开市,提升市场活力与用电经济性 [7][9] 绿电市场发展现状 - 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企业绿电需求旺盛,希望通过绿电降低产品碳含量提升竞争力 [5] - 绿电资源主要富集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与东部需求形成区域互补 [5]
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证券日报· 2025-07-12 00:42
政策批复与意义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原则同意建立常态化交易机制 [1] - 该机制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有助于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优化全国电力资源配置 [1]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2024年突破6万亿千瓦时,占比达63%,标志着从"计划电"到"市场电"的重大转型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各自经营区形成完整电力市场,但两网间缺乏常态化交易机制,电力互济主要依赖政府协议和应急调度 [1] - 两网间交易存在"一线一议""一事一议"问题,频次少、规模小、灵活性差,制约网间通道利用和互济作用 [1] -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系统随机性和波动性,电网分割成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关键堵点 [2] 方案主要内容 - 针对不同交易类型设计完整业务流程,包括交易组织、安全校核、结算等,中长期、现货、绿电交易均可跨电网开展 [3] - 明确跨电网交易安全校核及执行原则,需经两侧电网双重校核并按最严格安全标准执行 [3] - 实现交易平台信息互联互通,交易需求、供需信息、交易结果等数据实时共享,提升便利度并降低交易成本 [3] 预期影响与展望 - 跨电网常态化交易将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市场活力,增加企业选择,使用电更经济和稳定 [3] -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塞北风光、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跨区域输送 [3] - 未来随着更多跨经营区输电通道落地,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物理联系将更紧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作用将进一步扩大 [3] 后续工作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强化对跨电网常态化交易的指导,健全配套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4]
迎峰度夏期间两部委发布电力交易方案,用电会更经济可靠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22:31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 - 《方案》正式发布,旨在打破电力市场分割和地区壁垒,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是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成果 [1] - 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坚持安全优先、公平开放、灵活高效的原则,促进市场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提升交易灵活性 [2] - 通过跨区电力互补互济,可实现跨区电力资源共享,用电更可靠,同时绿色电力跨区跨省直供用户,可降低用户端用电成本 [1][4] 电力供需与交易情况 - 迎峰度夏期间,广东预计最高负荷1.67亿千瓦,同比增长6.6%,系统发受电量29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部分时段存在3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2] - 省间余缺互济后,广东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2] -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成功达成南方送华东7至9月电力互济交易,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 [3] - 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亿度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 [3] 绿色电力交易 - 绿电交易是《方案》中的重要板块,明确了跨经营区绿电交易的准入条件、交易方式和绿证划转规则 [3][5] - 现在全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6] -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对绿电需求旺盛,原因包括中国绿证影响力提升、企业树立绿色发展形象需求、提升产品环保竞争力等 [7] - 通过跨经营区绿电交易,将进一步满足新能源发电企业、绿色用能企业的重点诉求,为双碳、新能源行业提供更明确的发展预期 [7]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2025年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之年,《方案》的发布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精神的重要制度突破 [8] - 电力商品具有无仓储性、瞬时平衡、依赖电网传输的物理属性,交易组织高度依赖电网运行特性与调度协同 [8] - 《方案》创新提出由北交、广交、国调中心、南网总调联合组织开展交易的"两交两调"模式,有效保障交易在电网物理约束下的技术可行性 [8] - 电力商品兼具公共资源与一般商品双重属性,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承载着优化跨区资源配置、促进绿电消费、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9]
新华财经|我国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新华社· 2025-07-11 20:44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标志着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正式建立[1] - 该机制实现市场高标准"软联通",支持"一地注册、全国共享",促进电力资源全国自由流动及绿电交易溯源[1]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计划2025年初步建成,成为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的重要里程碑[4] 跨电网交易机制运作 -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组建工作专班,形成《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由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及双方调度中心联合组织交易[3] - 交易品种包括中长期电能量交易、绿电交易、现货交易,通过平台交互实现跨电网购售电精准对接[3] - 试点交易累计成交电量超8700万千瓦时(如滇桂送上海、三北送广东),新能源实现数千公里大范围消纳[3] 交易实施成效 - 按月开市后达成南方电网送国家电网迎峰度夏交易,成交电量超20亿千瓦时[3] - 闽粤直流首次实现度夏期间全时段200万千瓦满送,支撑华东地区电力保供[3] 未来规划 - 将按《方案》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周期实现常态化开市,扩大交易规模并优化机制[4] - 基于闽粤直流探索我国首个省间输电权交易试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