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
搜索文档
“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 正式启动|联合国现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4:10
合作机制启动 - 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正式启动“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 [1] - 该机制旨在通过更务实的南南与三方合作,加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与落地 [1] - 机制源自2024年11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中国商务部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签署的合作意向声明 [1] 资金与支持重点 - 机制以首批1000万美元作为“种子资金” [1] - 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合作、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务实项目与倡议 [1] - 优先关注最脆弱国家群体,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1] 运作模式与定位 - 机制被定位为灵活、催化性且包容的融资与出资平台 [2] - 特别强调对小规模、需求驱动型及快速响应类项目的支持 [2] - 通过资源募集、联合实施、共同融资等方式促进多元主体协作 [2] 合作领域与实施路径 - 机制聚焦绿色韧性发展、数字化转型、风险减缓、可持续工业化以及青年与妇女经济赋权等优先领域 [3] - 以技术合作与能力建设为抓手,确保成果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3] - 通过示范性项目积累经验并推广,为2030年议程加速推进注入新动能 [3]
“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 正式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4:03
合作机制启动背景 - 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正式启动“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 [1] - 该机制源自2024年11月上海进博会期间中国商务部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签署的合作意向声明 [1] - 机制以首批1000万美元作为种子资金 [1] 机制目标与定位 - 旨在通过更务实的南南与三方合作加快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1] - 力求在项目层面形成更强的可执行性与放大效应 [1] - 被定位为灵活、催化性且包容的融资与出资平台 [2] - 特别强调对小规模、需求驱动型及快速响应类项目的支持 [2] 支持重点与优先领域 - 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合作、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务实项目与倡议 [1] - 将优先关注最脆弱国家群体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1] - 聚焦绿色韧性发展、数字化转型、风险减缓、可持续工业化以及青年与妇女经济赋权等优先领域 [3] 运作模式与协同效应 - 运作模式将通过资源募集、联合实施、共同融资等方式促进多元主体协作 [2] - 强调与各国自主确定的优先事项相衔接确保成果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3] - 与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互补与协同 [1] - 在政策倡导与项目执行的双轮驱动下力求通过示范性项目积累经验并推广 [3]
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2
全球发展倡议核心观点 - 强调坚持发展优先和普惠包容原则,将减贫作为重点合作领域的首位[1][2] - 旨在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减贫目标[1] - 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以发展为核心、以合作为路径、以普惠为目标的务实有效的中国方案[2] 中国与东盟减贫合作意义 - 合作是构建区域稳定、推动共同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兼具改善民生、提升发展能力等现实意义[1] - 具有塑造区域合作新范式、推动全球南南合作的长远价值[1] - 是全球发展倡议在区域层面的代表性实践,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合作的典范[2] 合作方式与领域 - 合作方式包括经验分享、能力建设与投资带动相结合,而非单纯资金援助[2] - 具体实践包括在老挝、柬埔寨推动农业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2] - 在越南、泰国推广跨境电商与乡村数字化,对接中国精准扶贫、数字助农、农村金融支持等经验[1][2] - 合作助力东盟国家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1]
从中非贸易强劲增长看国际贸易格局之变
搜狐财经· 2025-09-29 14:11
中非贸易增长势头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对非进出口同比增长16.6% [1] - 2025年1到7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3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1] - 中非经贸合作成为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也是南南合作中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 [1] 贸易增长驱动因素 - 中非关系深化及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增长,使经贸合作规模扩大成为自然过程 [2] - 欧洲市场及其他国家经济动能减弱导致对非贸易量下降,凸显中非贸易的“重大转变” [2] - 中非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带动需求变化,非洲输华产品篮子在原材料基础上纳入更多高附加值产品 [3] 贸易结构演变 - 南非从中国进口更多机械、电子产品,反映其国内相关行业投资增加 [3] - 中国对非投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行业 [3] - 非洲努力拓展对华出口产品门类,增加农产品出口并提高附加值 [4] 合作模式创新 - 中方在非洲推广“创新融资”模式,帮助非洲国家将资源转化为发展项目,提升贸易能力 [4] - 数字经济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对贸易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4] - 合作重点转向提升非洲生产、贸易技能,支持本土工业体系建立 [4] 未来合作潜力 - 围绕各自比较优势深化合作,中国提供制造业商品,非洲提供初级产品 [6] - 非洲作为世界经济下一个重要增长极,拥有最年轻人口、快速壮大的中产阶层及充足原材料,有利于制造业合作 [6] - 非洲大陆84%的贸易依赖外部伙伴,区域内国家间贸易量仅15%左右,提升内部贸易将利好中非贸易增长 [8] 能力建设与结构调整 - 非洲需打破殖民地式经济结构,其占世界17%人口,但全球制造业占比仅2%,全球贸易占比仅3% [7] - 中国帮助非洲打造基于内部联通的贸易分配格局,如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促进地区内部贸易 [8] - 非洲需提升贸易谈判、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及签订优质合同等国家能力建设,以更好对接中国市场 [9] 外部环境与多边贸易 - 美国关税政策给国际贸易体系带来干扰,导致市场自然调整,如企业寻找新市场或调整生产线 [12] - 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金砖国家合作等机制为成员国带来新选择和机遇 [13] - 世贸组织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碎片化风险加剧,需维护基于规则的贸易秩序 [14] 区域一体化与战略调整 - 非洲大陆自贸区需嵌入中非合作大框架,中方应赋予其对等优先地位以应对世界碎片化风险 [15] - 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南方框架内加强合作 [15]
为“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8 17:13
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人们在公交总站登上一辆比亚迪电动公交车。新华社发 "中国为国际合作提供范例。"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看着北京首钢园内人头 攒动的场景,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副执行主任多萝西·滕博发出感慨。本届服贸会吸引60多个国家、20 多个国际组织设展参会。巴西的咖啡豆、伊朗的藏红花、摩尔多瓦的葡萄酒……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特色 产品,经过服贸会平台,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金砖合作机制是新兴市场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专家表示,此次线上峰会,各方就当前国际经贸环境、维护多边 体系深入交换意见,形成广泛共识,对于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增进全球南方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大 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球治理倡议指明了完善全球治理的方向和路径 全球治理倡议包含的五大核心理念,都是全球南方利益诉求非常强烈的地方,可以说是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 【观察】 在此次线上峰会上,中方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要坚持 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多边主义, ...
中国驻南非使馆与南非贸工部联合举办中南贸易投资促进大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6 10:46
中国驻南非大使吴鹏致辞。人民网 刘畅摄 南非贸工部副部长祖科·戈德林皮致辞。人民网 刘畅摄 南非贸工部副部长祖科·戈德林皮致辞表示,南中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南非与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与投资 伙伴关系为南非经济、就业和整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非政府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期待吸引更多中国投 资,共同塑造更加公平、互利共赢的未来。 本次大会包含嘉宾致辞、企业签约、开幕剪彩、嘉宾巡馆、商业对接等多个环节,现场气氛热烈。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9月24日电 (刘畅) 9月23日,中国驻南非使馆与南非贸工部在约翰内斯堡加拉格尔会展中 心联合举办南非—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南非贸易博览会开幕式。中南两国企业、商协会和政府 部门代表共约600人参会。 中国驻南非大使吴鹏致辞表示,本次大会是落实两国元首加强贸易投资合作重要共识、支持南非工业化和出 口多元化目标、构建中南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中国将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给予所有 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希望南方抓住机遇早日加入,共同推动两国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为两国 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
专访|全球治理倡议是推动国际合作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步——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
新华社· 2025-09-25 14:04
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观点 - 全球治理倡议是推动国际合作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1] - 倡议为正推动多边合作、加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1] - 倡议为建设更具包容性、伙伴精神和务实导向的国际合作指明方向 [1] 全球治理倡议的原则与主张 - 倡议主张真正的多边主义 强调主权平等、尊重国际法和广泛协商 [1] - 推动国际关系走出少数西方国家主导的格局 迈向真正的多边合作 [1] - 注重务实 把崇高理念转化为对现实世界的改善 [1] 全球治理倡议的实践与影响 - 倡议通过推动对话、发展与合作 帮助全球南方在国际事务中发出更强声音 [2] - 倡议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 - 应进一步拓展全球南方城市间伙伴关系、科研合作和人员往来 [1] 倡议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 增强了各方对全球机制的信心 [1] - 世界秩序正经历深刻调整 旧模式难以应对新挑战 新的多边框架亟需建立 [1] - 真正的领导力是提升和改进现有体系 使其更符合当今世界多极化现实 [1]
中斯南南合作项目助斯里兰卡热带水果实现增产
新华网· 2025-09-25 08:54
项目核心成果 - 项目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库鲁内格勒和阿努拉德普勒地区建立了十个示范农场 [1] - 示范农场的香蕉、芒果和菠萝在产量、品质及产能建设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 [1] - 项目已成为农技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 合作方式正被更多面临类似农业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1] 具体产量与效率提升 - 香蕉组培苗产量翻倍 成本降低30%至40% 香蕉产量增加50% [1] - 芒果符合出口标准的产量占比提升至90% [1] - 菠萝产量实现三倍增长 [1] 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 - 中方专家在项目期间培训斯里兰卡农民和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 [1] - 制作的6部农业技术培训视频已被纳入斯里兰卡国家培训课程体系 为长期推广改良技术提供支持 [1] - 合作带来了最新的农技知识 有助于促进斯里兰卡农业生产力 增进行业可持续性 [2] 合作评价与影响 - 中国专家的帮助改善了斯里兰卡当地农民的生活 帮助该国打造了更具韧性的未来水果价值链 [2] - 斯里兰卡官员对中方帮助表示感谢 认为合作为果农带来更多收益 [2]
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
人民日报· 2025-09-24 17:20
全球发展倡议下的中乌农业合作成果 -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技术援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2] - 项目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资助下,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在乌干达连续实施3期,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 [2] - 合作成果被描述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让发展优先的共识持续凝聚 [1] 杂交水稻种植推广与成效 - 经过多年的优良品种引进及示范种植,乌干达杂交水稻单产达到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2] - 项目共实现约9万亩稻田的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 [3] - 中国专家向当地农民传授了包括科学翻耕、施肥、株距控制和精准收割在内的全套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2] 小米新品种引进与收益 - 中国农业专家向乌干达引进了优质狐尾小米品种,该品种抗旱、抗病,产量比当地普通小米高出4至5倍 [3] - 狐尾小米示范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3] - 当地农户通过种植狐尾小米实现增收,并有示范员计划进一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6]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应用 - 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专门设立稻渔种养试验及示范点,推广稻鱼共生技术 [4] - 该模式中稻田为鱼提供保护和有机食物,鱼的活动为水稻提供养分和氧气,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无需农药 [5] - 示范中心进行了4轮稻田养鱼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在10个区建立示范点50个,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 [5] 农业产业园多元化经营 -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自2016年开园,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项目 [5] - 园区建立肉鸡和肉牛养殖示范中心,并启动山羊品种改良计划 [5] - 园区建成有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开发了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深加工产品 [5] 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 - 项目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上万份,提升了当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 [6] - 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在乌干达原计划惠及9600人,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民已达7万人 [6] - 中国专家在提供技术的同时示范实际操作,确保农民能够掌握并应用 [6] 合作拓展与未来展望 - 中乌两国已签署干辣椒、野生水产品输华协议,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 [6] - 设立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以深化农业科技交流,对接乌干达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需求 [6] - 乌干达正通过实施“第四个国家发展计划”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驱动力,并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 [7]
中国与乌干达开展农业合作——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9-24 17:03
农业技术合作项目 -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技术援助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2] - 项目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资助下,由中方连续实施3期,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 [2] - 项目原计划惠及9600人,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民已达7万人,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上万份 [6] 作物产量提升与推广 - 经过优良品种引进及示范种植,乌干达杂交水稻单产达到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2] - 项目共实现约9万亩稻田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 [3] - 引进的狐尾小米品种抗旱抗病,产量比当地普通小米高出4至5倍,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3] 创新农业模式应用 - 推广稻鱼共生复合农业技术,稻田为鱼提供保护和食物,鱼为水稻提供养分和氧气,该模式不用农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4][5] - 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4轮稻田养鱼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在10个区建立示范点50个,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 [5] - 专家组向农户提供鱼饲料及生产设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并编制涵盖从鱼类生物学到成鱼销售的水产养殖培训手册 [5] 农业产业化与价值链开发 -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并建立肉鸡、肉牛养殖示范中心,启动山羊品种改良计划 [5] - 园区建成有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开发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深加工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 [5] - 两国已签署干辣椒、野生水产品输华协议,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设立非洲工作站 [6] 合作影响与未来展望 - 乌干达正通过实施第四个国家发展计划,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驱动力,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农业合作 [7] - 乌干达与中国的农业合作被视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将带动区域国家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中国农业技术的普及对非洲农业现代化有重要推动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