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专项债

搜索文档
强化价格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05 18:41
经济增长目标 -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但财政赤字隐含名义增长率4.9%,显示对经济增长判断更保守[1][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下调至2%,较原3%目标更贴合实际且约束力增强[1][4] - 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紧迫性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加大[1][4] - 粮食产量目标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5] 中央政策力度 - 财政预算赤字率设定为4%,突破3%红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2][6] - 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同比大幅增加32%[2][6] - 财税体制改革转向"以支定收",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以丰盈地方财力[2][6]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但需考虑美联储降息路径及供给约束[7] 重点任务领域 - 扩内需升为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3][10] - 产业政策聚焦科技领域,明确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2个细分行业[11] - 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思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消化存量[12][13] - 全国层面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央财政可能加码生育支持力度[13] 专项政策工具 - 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级调整为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体现稳地产意图[8] - 央行宏观审慎功能拓展,可能尝试解决部分财政资金缺口[9]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同比仅增5%,显示优化供给端思路下投资权重降低[11]
划重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大看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7:19
1、GDP增长目标与支撑因素 - 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31个省份加权平均目标5.3%相近,体现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政策导向 [2] - 经济回升向好的三大保障: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体系(全球唯一全工业门类国家)、需求/结构/动能升级空间、新动能转换关键期 [2] 2、财政政策力度显著提升 - 赤字率拟按4%安排(2008年以来最高),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1.2万亿元) [3] -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并重,增加居民转移支付与民生支出占比 [3][4] 3、特别国债与专项债扩容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同比+3000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翻番) [5][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元),重点投向土地收储、存量房收购及拖欠账款化解 [7] - 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同比+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创历史新高 [7] 4、货币政策与消费刺激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明确将适时降准降息,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 [8] - 消费专项行动包括: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体育消费、扩大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9][10] 5、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 - 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11] - 传统产业改造聚焦制造业技改、设备更新及产业链升级,强化基础再造与重大装备攻关 [11] 6、房地产与教育医疗改革 - 房地产政策首次提出"更大力度促进健康发展",专项债支持存量房收购,限购松绑与保障房贷款范围拓宽预期增强 [12] - 教育体系改革包括高中阶段学位扩容、免费学前教育推广、职教产教融合及"双一流"建设加速 [13] - 医疗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创新药目录制定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进 [14][15]
重磅信号!4.4万亿元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3:57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对防范和化解楼市风险有积极意义,该政策今年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但房地产风险化解需各项稳楼市措施整体推进 [3][4][5]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4]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存量闲置未开工土地计容建筑面积或达12.6亿平方米,按2025年全国新开工面积测算,可供新开工周期约2.09年,各地实际闲置土地库存压力可能更大,存量土地和商品房带来的资金压力庞大 [6] - 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升温,但单独依靠市场消化库存化解风险力度不够,政府收储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是解决企业债务压力的有效措施 [6] - 收储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是“政府下场调节供需”的重要举措,对平衡楼市供需关系、稳定市场预期有积极效果 [7] - 去年11月土地储备专项债正式重启,年末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今年各地纷纷推进,广东发行307亿元专项债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 [7] - 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增加5000亿元,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的额度大概率继续提高,该政策对楼市风险兜底和化解有望产生积极效果 [7][8] 2025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 -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10] 政府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10] 投资 - 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10] 特别国债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10] 消费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 新兴生产力 -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11]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1] 教育 -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1] 市场环境 - 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1] 开放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1] 住房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做好保交房工作 [11] 乡村振兴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1] 城镇化 - 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11]
刚刚,政府工作报告现场传来这些重磅消息!
证监会发布· 2025-03-05 12:07
财政政策与债务发行 - 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2]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 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5]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 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6][7]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9] - 加大对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提振消费以及民营 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9]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 -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 [12][1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3][14]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16] - 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18]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 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9][20] 房地产与消费市场 -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29] 对外开放与制度改革 -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 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7] 教育与执法规范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24][25]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3-05 10:14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总结 2024年工作回顾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1] -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1]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1]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1] -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1]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1] -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1]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1] 财政政策 -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1]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1] - 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1]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1]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1] 产业政策 -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1]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 民生保障 -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1]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 [1] - 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1] 房地产市场 - 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1] -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1] -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 [1] - 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 [1] - 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1] 乡村振兴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 - 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1] - 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 [1] -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市场环境 - 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 [1]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1] -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