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支持部分省份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2:4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0月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 委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方面,组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截至目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 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 造等城市更新领域。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对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时还支持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要行业、重点领 域民间投资项目。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 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超还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实施。近期,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5000亿元,用于补 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其中,新增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 ...
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到位
搜狐财经· 2025-10-31 08:16
钛媒体App 10月31日消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稳增长稳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10月30日,今 年以来专项债已发行及计划发行金额已超过今年限额的89%。财政部近期表示,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 务限额将提前下达。同时,一些地方已启动明年项目储备工作。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增量资 金有望加速到位。随着系列资金落地,基建投资等将获得有力支撑。 (中证报) ...
中证报: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到位
搜狐财经· 2025-10-31 07:13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稳增长稳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10月30日,今年以来专项债已发行及计划 发行金额已超过今年限额的89%。财政部近期表示,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将提前下达。同时, 一些地方已启动明年项目储备工作。多位专家认为,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到位。随着系列资金落地,基建 投资等将获得有力支撑。 ...
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10-17 16:15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人民财讯10月17日电,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表示,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 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向好。 ...
⊙【永业行观察】专项债新规17号文:资金核算、资产信息填报要点浅析及思考
搜狐财经· 2025-09-23 04:29
出台背景与核心目标 - 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完善专项债券资金会计处理并优化管理机制 [1] - 政策出台背景是专项债券规模从2015年不足千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突破4万亿元 预计2025年新增额度将达约4.4万亿元 [1] - 核心目标是解决项目单位对专项债券资金会计处理不一致的问题 强化全流程管理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1] 专项债偿还责任边界 - 新规首次明确偿债责任不再由项目单位身份自动决定 而是依据项目实施方案或融资平衡方案的具体约定 [3] - 若方案约定由项目单位承担本息偿还义务 则需确认为负债 否则不确认负债 此举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边界 [3] - 规定发布前 专项债偿还属于预算管理范畴 与企业法人无关 新规改变了城投公司使用专项债自动等同于政府债务的情况 [3] 项目单位账务处理方式 - 《规定》分别对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项目单位取得资金、购建资产、取得收入等场景的账务处理进行规范 [4] - 行政事业类单位承担偿债义务时 收到资金贷记长期应付款 支付利息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 并通过预算会计处理支出 [5][6] - 企业类单位承担偿债义务时 收到资金贷记长期应付款 利息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 资产购建和收入确认遵循企业会计准则 [7] 专项信息填报要求 - 政策要求项目单位报送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表和还款情况表 以项目为主体反映资产建设、资金来源及使用、本息偿还等情况 [8] - 投资表详细列示项目编码、开工日期、概算数、专项债券资金、配套融资及其他资金等资金来源 以及各类投资支出 [8] - 通过信息填报体系汇总各地区和全国专项债券项目总体情况 为加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2] 对专项债项目的影响 - 新规使财务风险显性化 倒逼地方政府在项目谋划阶段审慎选择项目单位并做好现金流评估和还款责任划分 [9] - 高风险地区项目单位若被约定承担偿还义务 将增加资产负债表负债规模 可能进一步凸显其债务风险 [13] - 政策推动专项债管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精细化管理 通过会计硬约束和信息透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7] 专项债券资金用途分析 - 2025年1-8月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26万亿元 其中特殊新增专项债券发行0.98万亿元 占比30.13% [15] - 资金用途多元化 包括项目建设(占比约69%)、化解存量债务(年安排8000亿元)、土地储备(预计5700亿元)等 [16] - 其他用途包括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已发行19.2亿元)、解决企业账款拖欠(多省额度超千亿)及注资政府投资基金 [16]
完整版|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对比全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9-12 20:42
支持领域对比 - 超长期特别国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方向 包括"两重"领域如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以及"两新"领域如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细分投向涵盖科技研发、绿色智能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传统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市政园区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 新增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 核心要求为项目收益自平衡 覆盖倍数不低于1.2倍[2] - 中央预算内投资侧重民生保障和纯公益性项目 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 强调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明显[3] 申报流程与时间窗口 - 超长期特别国债按国家统一部署分批次申报 实行"随报随审"机制 流程包括省级遴选、材料准备、国家审批等环节[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实行全年项目储备 分3批(3月、6月、9月)申报 推行前期工作承诺制和容缺受理[5][6] - 中央预算内投资每年分两批(3-4月、8-9月)申报 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交 优先考虑管理良好和执行较快的单位[7][55][56] 申报材料与审核要点 - 超长期特别国债要求资金申请报告包含项目基本情况、融资方案、实施进度等10项内容 审核重点包括投向契合度、前期手续完备性及资金拼盘闭合[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 专项债券需满足收益自平衡要求 提供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等材料 审核实行前置条件一票否决 包括项目性质、成熟度、收益测算等[22][23][24][25][27][28] - 中央预算内投资要求项目重要性高 需准备自有资金证明和绩效指标表 审核与特别国债类似但强调资金使用成效[54][55][56] 资金性质与支持方式 - 专项债券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期限5-30年 需还本付息 实行专户管理和穿透式监测[77] - 超长期特别国债由中央财政信用背书 资金直达项目 地方无直接还款压力 但需接受特殊监管和审计[77] - 中央预算内投资为无偿拨款或补助 无需偿还 但需严格专款专用并接受绩效评价[77] 项目谋划原则与方向 - 谋划原则包括杠杆效应、前瞻性、时效性、自求平衡和系统化 强调资金闭环和避免隐性债务[64][65][66][67][68][70] - 谋划方向围绕补齐短板、产业配套、发展规划、区域融合、先进典范及资金政策 需符合政府投资条例规定的公共领域[61][71][72][73] 成功案例特征 - 超长期特别国债案例(高标准农田)突出战略契合、科学实施方案和量化绩效目标[78] - 专项债券案例(智慧停车场)强调清晰收益模式、保守收益测算和完备前期手续[78] - 中央预算内投资案例(义务教育学校)体现民生需求迫切、手续齐全和配套资金落实[78] 资金渠道选择策略 - 有稳定收益项目优先考虑专项债券 无收益但属国家战略项目适合特别国债 纯公益性项目申请预算内投资[79] - 大型项目可组合使用资金 如公益部分用预算内投资、收益部分用专项债券、战略部分用特别国债[79] - 2025年申报需紧跟政策导向、提前谋划准备、强化绩效管理和加强沟通汇报[79]
财政部:这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动“两重”建设
北京商报· 2025-09-12 17:18
政府投资规模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动"两重"建设 [1] - 五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1] -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1] 投资带动效应 - 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1]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我国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
搜狐财经· 2025-09-12 16:48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 - "十四五"以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 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 [1]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1]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1] 政策实施特点与创新 - 创造性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两新"支持扩大内需 [1] - 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1] - 政策出台能早则早 采取"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策略确保早落地早见效 [2] 政策协同与微观循环 - 综合运用政府债券、税收、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等工具强化宏观政策协同 [1] - 通过支持地方置换隐性债务及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商品房收购畅通资金链条 [2] - 财政政策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打通地方和企业资金循环堵点 [2] 未来政策空间与取向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 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2] - 财政部门将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加强形势前瞻研判 [2] - 政策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 科学把握力度节奏 [1]
重磅信号!刚刚,财政部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9-12 16:15
财政政策力度与空间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且留有后手 未来发力空间充足[1] - 政府负债率处于68.7%的合理区间 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1] - 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2.7%逐步提升至今年4%[4] 债务管理与资金运用 - 安排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2] -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1] - 通过置换隐性债务及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存量商品房收购[2] 特别国债与政府投资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动"两重"建设[3] - "十四五"期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15万个建设项目[3]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3]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19%[6]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4%[6] - 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力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9] 民生领域投入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涵盖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领域[7]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保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7] - 今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和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7] 经济贡献与政策导向 - 过去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8] - 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 支持内需扩张和新质生产力发展[8] - "十五五"期间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5]
重磅信号!刚刚,财政部发声!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5:59
财政政策力度与空间 - 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 未来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和预见性 并主动靠前发力[1] - "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力度更加给力 财政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 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3] - 过去4年经济实现平均55%增速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7][8] 特别国债与债券发行 - 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 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2]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动"两重"建设[3] - 五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3] 财政收支与民生投入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 增长约19%[5]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13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 增长24%[5]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其中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6] 投资与转移支付 -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3] - "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最大力度下沉财力[9]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返税超10万亿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