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
搜索文档
或永久限制登录!微信发布最新公告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00:19
微信安全中心打击代聊工具人诈骗 -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针对招募"代聊工具人"进行微信引流诈骗犯罪的打击公告[2] - 不法分子在外部平台发布代聊招募信息 组织"代聊工具人"以找宠物、刮车、相亲等为由添加微信好友 再以"错加好友"为借口展开后续沟通[3] - 代聊工具人需按照要求改资料、发朋友圈 添加通过后按指定文字流程聊天 1-3天内引导对方添加第三方软件完成转移[4] 代聊工具人运作模式 - 代聊客服提供保底底薪100元/天/号(2个号每天保底200元) 号越多赚得越多 轻松月入过万 同一号做五天后底薪涨至110元/天 转移成功一个额外奖励30元[5] - 工作内容为自备微信号 按客服提供的号码添加好友 有人通过就复制回复 无需动脑 简单操作聊天内容不敏感基本不封号[5] - 号主需修改个人信息设置:地区设为冰岛 清空拍一拍和来电铃声 关闭视频号展示 原好友全部设置为仅聊天 朋友圈设置为3天可见且陌生人不可见[7] 工具人作恶演变历程 - 2021年工具人在刷单欺诈中承担拉手、红包手及兼职托等身份 有的还利用工具人到线下地推宣传兼职诈骗信息[13] - 2022年工具人作恶从刷单向各类诈骗蔓延 在欺诈引流环节承担寄送礼品、发送欺诈短信的角色[13] - 2023年工具人深入诈骗环节 开始寄送免费领礼品快递、退费类快递 用短视频账号代发引流内容 通过投放木马病毒、提供手机设备参与诈骗[13] - 2024年工具人通过打招呼直接引流赌博网站 发送在线邀请函通过二维码多次引流 通过短视频代发+带上明星话题仿冒明星进行欺诈[13] 工具人参与的主要诈骗类型 - 黑产招募工具人的主要目标群体为求职者[14] - 工具人参与作恶的主要诈骗类型包括回款诈骗和杀猪盘诈骗[15] - 工具人角色包括红娘引流/托、短信引流/建群/招募等[15] 工具人作恶类型分类 - 工具人作恶套路分为6大类20小类 主要是两卡、账号、引流、洗钱、投毒、手机口等类型[16] - 两卡类工具人指非法出租、出售、购买电话卡和银行卡的违法犯罪活动[17] - 账号类工具人包括租售账号、辅助解封、代注册、代实名、建群建码、群托群演等类型[18] 平台治理与用户防范 - 微信安全中心强调用户切勿参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一经发现核实将视违规严重程度对相关账号进行阶梯式处理 多次违规者可能永久限制登录[9] - 代聊工具人实质上是网络黑灰产为借助普通用户身份实施违法犯罪、规避监管追踪所设置的陷阱 用户在明知对方从事犯罪活动的情况下参与需承担法律责任[10] - 平台建议用户谨慎添加陌生好友 不轻信"错加好友"等话术 拒绝下载来路不明的外部App 守护自身财产安全[10] 识别与举报机制 - 工具人作案特征包括:以熟人口吻、驿站、取快递、招聘、外卖等理由加好友;通过异体字符、带文字的图片、视频等方式聊天;有建群、拉人进群、群托响应、退群、频繁发红包等行为特征[24] - 被骗后应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 使用银行卡转账可选择次日到账在24小时内撤销转账 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腾讯卫士"等平台提交证据举报[25]
快评丨避免假农技师坑农,平台应当好“守门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2:04
行业现象分析 - 网络平台出现大量假冒农技专家 通过虚构学历和从业经历塑造权威人设 以免费农业指导为诱饵吸引农民关注[2][3][4] - 伪专家通过造人设 博流量 演剧本 狂带货等手段形成完整产业链 最终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农资产品实现盈利[4][10] - 该骗局具有工业化特征 暴露平台在流量经济裹挟下的监管失守问题[10][11] 虚假内容特征 - 伪专家传播的种植秘方和科学种植知识经不起科学推敲 实为夸大其词的营销话术和江湖土方[12][13] - 平台技术工具如DeepSeek算法和大数据溯源系统被异化为推荐搞笑视频和网红直播的工具 未能有效识别虚假信息[15] - 实名认证机制形同虚设 虚假身份可轻松绕过审核 网友投诉被敷衍处理[16] 平台责任与解决方案 - 平台不能以技术中立为借口推卸责任 必须建立农业领域账号的三查三验机制 包括查验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和从业记录[22][23] - 需验证身份信息 行业背景和社会评价 对未通过验证账号立即冻结并启动追责程序[23][24] - 建议利用AI技术对农业知识内容进行科学性 实用性和专业性的三真检验 自动标记涉嫌虚假宣传的内容[25] - 构建用户监督网络 设立农技红黑榜制度 完善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农民和专家共同参与内容评价[26][27] 行业影响 - 虚假信息传播不仅损害农民权益 更可能延伸至其他商品领域 如袜子和保健品销售 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损害[20][21] -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农技课堂 平台必须承担数字守门人职责 以实名制为基础 大数据为工具 严厉惩戒为后盾保障信息真实性[29][30]
尼日利亚遣返60名中国籍网络诈骗犯,中方回应
环球时报· 2025-08-23 06:51
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 尼日利亚已遣返102名外籍人士 包括60名中国公民和39名菲律宾人 均因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诈骗被定罪 [1] - 最新被遣返人员包括50名中国人和1名突尼斯人 自8月15日以来另有39名菲律宾人 10名中国人和2名哈萨克斯坦人被遣返 [1] - 尼日利亚正加大力度打击网络诈骗 EFCC已捣毁多处诈骗窝点 发现年轻人受外国犯罪团伙招募学习诈骗手法 [1] 犯罪手法与目标 - 诈骗团伙利用网络钓鱼诱骗受害者转账或泄露账户密码 主要针对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及欧洲民众 [1] - 专家警告诈骗手段随技术更新变得更复杂和具攻击性 受害者往往眼睁睁看着积蓄化为乌有 [1] - 跨国网络犯罪集团利用尼日利亚薄弱网络安全系统设立据点 EFCC表示将持续采取强硬措施遏制犯罪 [2] 政府应对措施 - 中国外交部表示一贯要求海外公民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支持驻在国依法打击犯罪活动 [1] - 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领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 开展领事探视 要求尼方保障涉案中国公民安全和合法权益 [2]
抖音电商:严打直播间引流欺诈,今年以来已处罚违规商家超4万家、达人超5万名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5:53
平台治理行动 - 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公布引流欺诈典型案例及治理进展 今年以来已处置违规商家超4万家、违规达人超5万名 [1] - 平台依据规则对涉事主体实施清退、货款冻结、停止结算及扣除违约金等处罚 [1] 欺诈手法特征 - 最常见手段为通过低价商品诱饵引导脱离平台交易 要求通过陌生手机号转账或下载第三方应用实施大额诈骗 [1] - 其他典型手法包括以炒股工具为掩护诱导参与虚假内部炒股计划 以及通过虚拟商品幌子以兼职代付或激活会员名义骗取钱款 [1] 风控机制升级 - 平台全面升级风险识别与处置机制 通过大模型实时识别诈骗商家引流意图并立即清退违规商家及冻结货款 [2] - 加强日常巡逻力度 对违规直播立即中断并进一步核实处置 同时建立用户反诈提醒机制及时提示风险 [2] 行业治理态势 - 引流欺诈已成为网络诈骗重要形式之一 平台保持零容忍态度并配合监管部门推动打击电商欺诈常态化制度化 [2] - 业内人士指出防范网络欺诈需结合平台技术与用户风险意识 消费者应避免脱离平台正规交易流程以应对低价返利诱导 [2]
一种专骗老年人的电商骗局,被年轻人当羊毛薅秃了
虎嗅· 2025-08-20 11:43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目标直指老年人群体 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以2元一本包邮的极低价格售卖书籍作为诱饵[11][12][23] - 书籍被放置在沉甸甸的密码箱内 箱体锁死并附有二维码 标注"扫码获取开锁码"及"附赠财富密码"等诱惑性说明 同时警告"不扫=失去权益"[16][17][18][19] - 二维码实际导向信息填写、缴费购买稀奇古怪产品的骗局入口 属于典型诱导式诈骗[21] 事件发展转折 - 首批受骗家庭子女将事件曝光网络 推动"密码箱诈骗"套路广泛传播 相关避雷帖大量出现[25][26] - 网友自发分享密码锁破解教程(包括缺口辨认、穷举法、暴力破解等) 实现无损开箱并获取书籍[28][31][32] - 事件性质从诈骗预警转向"诱饵薅取" 网友关注点从谴责骗子转为寻找购买链接 评论区演变为"上当心得交流"和种草贴[38][41][49] 反诈行动演化 - 网友主动识别诈骗直播间特征:新注册账号、售价5元以内、主营炒股/养生/成功学书籍 符合条件即下单[60][62][63] - 通过快递重量预判是否含箱(沉甸甸表示有箱 轻飘飘则直接拒收) 形成"赛博赌石"式消费行为[72][73][75] - 诈骗团伙库存被迅速消耗 部分店铺被薅空 被迫选择性发货[56][71][76] 行业影响 - 正规书籍销售商家遭受误伤 被迫在商品页面明确标注"真的不送密码箱"以区分诈骗套路[82][83] - 诈骗活动在短期内被民间反诈行动瓦解 实现骗子损失库存、网友获得实物、多数老年人避免受骗的三方结果[79][80]
21 岁大学生被判 7 年!他靠写“钓鱼代码”,3 年赚 288 万,却致全球损失超 9.5 亿元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01 08:12
核心观点 - 英国21岁大学生Ollie Holman利用计算机工程专业知识开发并售卖钓鱼工具包,导致全球范围内超过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亿元)的诈骗损失 [1][2][7] - 这些钓鱼工具包包含完整诈骗工具链,可一键生成假冒网站,攻击目标涵盖69家银行、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 [2][3] - Ollie Holman通过Telegram建立近700人的诈骗者社区,非法获利约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8万元),最终因7项罪名被判7年监禁 [5][7][8] 案件细节 犯罪手段 - 开发1052套钓鱼工具包,客户遍布全球24个国家,工具包包含网页模板、信息采集脚本、部署指南和售后技术支持 [2] - 钓鱼页面高度仿真,内嵌脚本可自动捕获用户登录凭据、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并上传至攻击者服务器 [3] - 通过加密通讯平台Telegram分发工具包并提供技术支持,形成近700人的诈骗者网络 [4][5] 犯罪影响 - 钓鱼工具包被用于假冒慈善机构捐赠页面等场景,导致受害者银行卡数据被盗 [3] - 攻击波及国际慈善组织,造成经济损失和公众信任危机 [7] - 总诈骗损失达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亿元),非法获利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8万元)通过加密货币洗钱 [5][7] 法律后果 - 2023年10月首次被捕,2024年5月因继续提供"售后支持"二次被捕,警方查获钓鱼套件源码和部署记录等关键证据 [5][6] - 2025年7月23日被判7年有期徒刑,承认7项罪名包括教唆犯罪、制作诈骗工具和转移犯罪所得 [7] - 法院颁布《严重犯罪预防令》限制其未来网络行为,并计划追缴30万英镑非法所得 [7][9] 技术特征 - 钓鱼工具包设计为"菜鸟诈骗者"可轻松使用的一键生成模式,降低犯罪门槛 [1][2] - 利用Telegram、虚拟服务器和加密货币进行匿名交易,但警方仍通过电子证据锁定身份 [5][6] - 案件凸显加密平台和匿名技术被滥用于网络犯罪的趋势 [8][9]
21岁大学生被判刑7年!他靠写“钓鱼代码”,3年赚288万,却致全球损失超9.5亿元
猿大侠· 2025-07-31 12:09
案件概述 - 英国21岁大学生Ollie Holman开发并出售钓鱼工具包,导致全球诈骗损失超过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亿元)[1][6] - Ollie Holman曾是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技术能力为网络诈骗者提供钓鱼开发服务[2] - 案件涉及1052套钓鱼工具包,客户遍布24个国家,攻击目标包括69家银行、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2][6] 诈骗工具包特点 - 钓鱼工具包包含完整诈骗工具链:网页模板、信息采集脚本、部署指南和售后技术支持[2] - 工具包可生成假冒网站,内嵌脚本自动捕获用户输入的登录凭据、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3] - 钓鱼页面高度逼真,曾用于假冒慈善机构捐赠页面窃取用户银行卡数据[3] 销售与运营模式 - 通过加密通讯平台Telegram分发钓鱼工具包,并建立近700人的诈骗者社区提供技术支持[4] - 个人非法获利约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8万元),并通过加密货币钱包洗钱[4] - 使用虚拟服务器和加密货币交易以掩盖资金流向,但仍被警方锁定[4] 法律后果 - 2025年7月23日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承认7项罪名包括教唆犯罪、制作诈骗工具和持有犯罪所得[6] - 法院颁布《严重犯罪预防令》,限制其今后从事相关网络行为[6] - 英国皇家检察署计划追缴其30万英镑非法所得[7] 案件影响 - 钓鱼工具包导致银行、大公司和国际慈善组织蒙受经济损失及公众信任危机[6] - 案件表明即使使用匿名身份或加密平台,仍难逃法律制裁[7]
21岁大学生被判刑7年,他靠写“钓鱼代码”,3年赚288万,却致全球损失超9.5亿元
36氪· 2025-07-30 20:24
案件概述 - 英国21岁大学生Ollie Holman开发并出售钓鱼工具包导致全球诈骗损失超过1亿英镑(约9.5亿元人民币)[1][7] - 该案件涉及从2021年至2023年期间设计1052套钓鱼工具包客户遍布全球24个国家攻击目标包括69家银行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3] - 最终Ollie Holman因七项罪名成立被判处7年监禁并面临30万英镑(约288万元人民币)非法所得追缴[1][5][7] 犯罪手法与工具 - 钓鱼工具包包含完整诈骗工具链从网页模板信息采集脚本到部署指南和售后技术支持[3] - 工具包可生成假冒网站内嵌脚本自动捕获用户登录凭据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并通过后台上传至攻击者控制服务器[3][4] - 通过加密通讯平台Telegram分发工具包并建立近700人诈骗者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5] 非法获利与资金处理 - 通过售卖钓鱼工具包非法获利约30万英镑(约288万元人民币)[5] - 使用加密货币钱包进行洗钱处理企图掩盖资金流向[5] - 英国皇家检察署计划进一步追缴其非法所得30万英镑[8] 执法与判决 - 警方于2023年10月首次逮捕2024年5月第二次逮捕查获钓鱼套件源码和部署记录及身份数字指纹[6] - 法院颁布《严重犯罪预防令》限制其今后从事相关网络行为[7] - 案件由英国南华克刑事法庭审理Ollie Holman承认包括教唆犯罪制作诈骗工具持有犯罪所得等七项罪名[7][10]
美国人被骗数十亿!美参议员致信马斯克:阻止东南亚诈骗团伙使用“星链”
财联社· 2025-07-29 12:50
星链服务被用于跨国犯罪活动 -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Maggie Hassan致信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要求阻止东南亚犯罪集团利用星链服务对美国人实施诈骗 [1] - 泰国当局切断边境地区电力和网络时,发现犯罪集团通过走私的星链终端保持通讯畅通 [1] - 缅甸妙瓦底一带至少有8个电诈园区部署了未获授权使用的星链服务 [1] - 泰国已切断五处缅甸边境地区的电、网和燃料供应以打击诈骗中心 [1] 犯罪规模与影响 - 美国财政金融犯罪执法网络数据显示,犯罪团伙从美国人处骗取超过数十亿美元 [2] - 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的诈骗网络仍在利用星链服务进行欺诈活动 [2] - 联合国指出网络犯罪导致成百上千人被贩卖到东南亚诈骗窝点,不少位于泰缅边境 [2] - 受害者被迫参与非法网络诈骗活动 [2]
暑期未成年人上网安全教育需加强 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网络黑手
央视网· 2025-07-24 11:57
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例 - 浙江衢州一名9岁女童因扫描明星视频中的二维码,被冒充律师的诈骗分子以泄露明星隐私为由恐吓,最终被骗取5000元 [1][3] - 诈骗分子通过视频通话诱导女童展示母亲手机支付账号信息,并扫描微信二维码完成转账 [3] - 长沙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十多万元的"手机口"电信诈骗案,主犯为16岁未成年人 [4] 诈骗手法分析 - "手机口"技术利用两部手机将境外诈骗电话伪装成本地号码,其中一部手机接收境外指令,另一部拨打受害人电话 [4] - 诈骗团伙通过"日薪2000元 只要会接打电话"等高薪兼职信息招募未成年人作为"工具人" [4] - 长沙案件中受害者因轻信伪装成快递短信的诈骗信息遭受财产损失 [4] 案件处理进展 - 衢州女童被骗案已由当地派出所受理,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3] - 长沙"手机口"诈骗案涉及金额达十万多元,警方仍在调查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