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古建新声
经济日报· 2025-07-12 09:32
原标题:古建新声 暮色初染,飞檐环抱,北京通州燃灯塔下,一声运河船工号子"喂,嘿,喂!"率先震撼全场。琵琶弦 急,金戈迸发,《十面埋伏》在斗拱间回旋。紧接着,塔布拉鼓点如骤雨般倾泻,与琵琶弦音碰撞,交 织共鸣。马头琴声悠远,伴以深邃低沉的呼麦,钢琴版《彩云追月》恰似星河垂落塔檐……此刻,千年 古塔在乐声交响中被重新唤醒。这场以"融"为名的音乐盛宴,就此拉开了2025年京津冀古建音乐季的序 幕。 在古建音乐季主理人姚瑛看来,古建是承载历史文脉与天地哲思的独特音场。乐声响起,在光影、微风 与自然天籁的环绕中,古建化作与之共振的容器,引领观众步入一场时空漫游。音乐旋律所承载的情感 力量,总能超越语言直抵人心。 古建音乐季秉持"艺术+古建"理念,自2021年于北京创办,4年间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上演数百场演出。如今,古建音乐季的演出形态日益丰盈,古典、现代、民族、世界音乐乃至非遗 跨界实验异彩纷呈,专业讲座、创意市集等配套活动愈加丰富。 "今年,我们精选京津冀三地四城10处文保单位,以音乐串联文物资源,引导更多人了解古建、爱上古 建、保护古建。"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室主任昌硕说。 每处古建都是独一无二 ...
文博日历丨夏日松弛感单品人字拖 良渚人也有同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g e o r k g 1/2 - Spear - 201 12 12 the state the state 1 P th in the state r vis 1 - 10 p a 2 Product 2 73 30 11 2 he 1 aling 2415 i 2017-01-2 the app 131 20 re . TE 谁的夏季还没有一双人字拖? 对很多人来说 人字拖可以承包TA的整个夏天! 你看 这两只木人字拖直到用坏了 还没舍得扔呢! 咋回事儿,咱们一起来看看↓↓↓ 哪个小迷糊 出门穿了两只左脚的鞋啊? 1986年10月 在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 出土了两只木屐 左边这只前宽后窄,底部平整 木屐上有五个孔 前面头部一个 两孔之间还挖有凹槽 且槽宽和孔径均为1厘米 推测屐是用绳子穿过小孔 嵌于槽内和足面系牢 右边这只可能穿的频率太高 已经断成两截 中部和后端各两个 从形状上看也是前宽后窄 圆头方跟 屐的两侧略微凸起 横截面呈"凹"字状 有意思的是 这两只木屐均为左脚屐 不知道是不是它们的主人太匆忙 匆匆套上就出门了 距今5365±125年 没顾上区分左右脚? 属于良渚文化时期 它们将木屐历史向前推进 ...
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留住乡情乡愁方便导航出行 四川已命名乡村地名7375个
四川日报· 2025-07-12 09:17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每一个乡村地名既是地理位置的标识,也是乡土文化的记忆和乡情乡 愁的寄托。 记者日前从民政厅获悉,四川正在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命名乡村地名7375 个,采集上图各类地名信息11.4万余条,规范设置维护包括楼门牌等乡村地名标志108万余块,方便了 乡村百姓出行导航、"背包""自驾"旅行指向和快递进村、山货进城,服务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让老地名"回归",留住乡愁 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各地传统地名被赋予了现代的表达方式——扫码听红军树村的革命故 事、导航地图上的文化标注更加清晰……这些被重新擦亮的文化符号,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 "我们重点实施乡村地名命名、乡村地名设标、乡村地名文化保护、乡村地名信息服务、乡村地名 赋能等五大行动。"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名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乡村著名行 动"主要是以地名采集上图为牵引,全面推进地名命名设标、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应用赋能,切实解 决乡村地区导航定位不精准、特色山货进城难、快递进村难等现实问题,积极发挥地名的空间指位功 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李丹) "我们从外地打工回乡,今天逢场来买些 ...
“中国造”引爆全球购物潮:从免签政策到退税红利,外国游客为何疯狂“扫货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12 09:00
入境旅游与消费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达2694万人次 同比增长96% 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79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58 5% [1] - 2025年端午节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达23 1万人次 同比增长59 4% [4] - 美国游客在华购物退税金额达1 2亿美元 同比增长300% [8]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国对47国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2025年新增沙特 阿曼 科威特 巴林四国 [4] -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全国退税商店从2024年3700家增至2025年5196家 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11] - 北京一季度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 上海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 6亿元 同比增长85% 四川退税额同比增长211 64% [4] 国货与科技产品消费 - 杭州离境退税商店中国货品牌销售额占比达65% 较2024年提升20个百分点 [5] - 韩国代购反映中国品牌扫地机器人价格比韩国低15% 售价约2000元人民币 [6] - 无人机 智能扫地机器人 5G手机成为退税柜台热门商品 [6] 传统市场与供应链优势 - 成都荷花池 广州十三行等传统市场因价格亲民和文化氛围成为外国游客打卡地 [6] - 中国T恤生产成本5美元 仅为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的1/3 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 [7] - 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深圳华强北出现跨国代购批量采购现象 [6] 文化输出与消费场景 - 蜀绣 竹编 川剧脸谱等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必购清单 300元蜀绣摆件受青睐 [5] - 李宁 波司登等国潮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5] - 商务部指出离境退税是商品和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 [9]
综述|中国国家馆日亮相大阪世博会 科技文化融合引日本各界人士共鸣
新华社· 2025-07-12 08:50
中国国家馆日活动 - 中国国家馆日活动在大阪世博园区举行,吸引中日两国政界、商界、友好团体、媒体及各国家馆代表等400余人出席 [1] - 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未来社会"为主题,融合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发展理念 [1] - 展馆内容涵盖文化遗产、未来科技及中日友好交流历程,展示方式获得日方嘉宾高度评价 [1] 展馆内容与设计 - "青山明月"长廊通过动态水墨画和木雕艺术作品呈现中日交流历史瞬间,包括阿倍仲麻吕与李白的友谊、大熊猫"康康""兰兰"的到来、朱鹮保护合作等 [1] - 展馆采用3D技术放大展品设计,影像展示震撼人心,展现中国科技实力与文化知识 [2] - 多位嘉宾特别提到浮雕艺术形式生动讲述中日长期多领域交流,情感表达真挚 [2] 日方嘉宾评价 -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期待中国馆创意布展促进日本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理解 [1] - 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松本正义认为展馆全面展示中国真实面貌,包括文化、历史及创新技术 [1] -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希望参观者通过中国馆感受中国魅力,深化交流互鉴 [1] - 松下控股执行董事小川理子三次陪同参观,对文艺演出评价为"最耀眼的一次表演" [2] - 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青柳明雄认为展馆通过视听手段生动传达中国理念,但仍希望更多交流机会 [2] 日本民众反馈 - 东京游客杉山阳南称赞展馆影像与3D技术设计兼具科技实力与文化教育意义 [2] - 兵库县游客森田二次参观,评价中国馆宏大精美,内容丰富,是其最喜欢的国家馆之一 [2]
千秋节宴:影响千年的皇帝生日聚会|新知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08:48
(原标题:千秋节宴:影响千年的皇帝生日聚会|新知) 文博时空 作者:尹博 《诗经·小雅·蓼莪》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说那高大 的植物是莪蒿吗?不是莪蒿,而是青蒿。可怜的父亲母亲啊,生养我实在够辛苦的了!在先秦两汉,古 人是不过生日的,认为生日是父母的忧难日,感念父母的辛劳,不能高兴起来。 中国人高兴地过生日,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事了,唐宋时才逐渐盛行,变得普遍起来。在中国古代,老 人的生日最被重视,其次是未成年的小孩,再次才是中青年人。五十岁以下的人过生日叫做"过生",而 过了五十岁就要叫"做寿",岁数逢十了可称"大寿",故有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八十大寿等说法。 清阿桂纂《八旬万寿盛典》附图 《八旬万寿盛典》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人请命编纂,以记录乾隆八旬生日的盛大 景象,图绘部分为木刻版画,描绘了圆明园至西华门大街小巷庆贺圣节的太平场景。康熙帝亦有《万寿 盛典初集》,《八旬万寿盛典》为其篇幅更大的翻版。 虽说生日体恤父母辛劳的传统一直没有消失,隋文帝就在生日吃素并禁止杀生以报答父母恩情,唐太宗 因思念体恤父母也不过生日,但魏晋后古人对生日的看法还是主要用以庆祝和欢 ...
第二届红色娘子军文创设计大赛评选出28件获奖作品
海南日报· 2025-07-12 08:23
大赛概况 - 第二届红色娘子军文创设计大赛评选出28件获奖作品,包括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5件及优秀奖20件 [1] - 大赛主题为"创意激活红色文化·创新传承红色基因",旨在推动文创产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1] - 主办方将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优化提升并推向市场 [1] 参赛数据 - 共收到206套、1442件参赛作品,较上届增长26.5% [1][2] - 参赛者包括专业设计师、高校学生及文创爱好者,覆盖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 [1] - 作品品类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数字创意产品全面覆盖 [2] 作品特点 - 设计融合军号、五角星等红色娘子军标志性意象,如老爸茶糕点设计、益智积木、战地琼花IP盲盒等 [2] - 作品结合艺术、科技、时尚元素,创新阐释红色文化内涵 [2] - 评审团认为作品整体水平高,创意新颖且设计精良,体现红色娘子军文化的时代价值 [2] 组织机构 - 大赛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海南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 [2] - 海南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文化创意研究院提供支持 [2]
中企出海如何构建“能力矩阵”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8:17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 - 2024年德勤助力超过2000家中资企业在全球96个国家实现国际化发展 [2] - 出海面临技术壁垒、文化鸿沟、供应链重构、合规性等多重挑战 [2] - 能力建设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2] 中国企业既有优势 科技创新能力 - 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标杆 [4] - 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半江山 [4] - TikTok凭借推荐算法在全球社交媒体市场独树一帜 [4] - 华为鸿蒙系统吸引254万开发者,搭载设备突破9亿台 [4] - 华为每年投入不少于10%营收用于研发 [5] - 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费用186亿元,日均产出16.8项专利 [5] 制造能力 -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座新能源乘用车工厂 [6] -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为宝马、大众供货 [6] - 中国制造能力出海是工业标准、管理体系和产业协同能力的全球延伸 [6] 供应链组织能力 - 特斯拉上海工厂"4小时产业圈"体现国内供应链高效 [7] - 吉利为马来西亚宝腾引进28家全球供应商 [7] - 吉利促成马来西亚本地供应商与中国企业合作,提高本地配件比例8% [7] 高阶目标 品牌建设 - 安踏集团将资源向主品牌"ANTA"倾斜 [8] - 南京泉峰集团推出自有品牌"Devon"成为增长主引擎 [8] 标准制定 - 印尼78%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由中国品牌占据 [9] - 印尼90%充电桩采用欧洲CCS2标准 [9] - 中国电动车需加装欧洲转换接口,成本抬高 [10] 行业话语权 - 蚂蚁集团Alipay+覆盖10亿亚洲游客 [11] - 马云提出e-WTP倡议,覆盖200多个国家信用评价体系 [11][12] - 华为通过行业峰会、趋势报告等方式输出思想领导力 [12] 全局能力 合规能力 - 出海初期企业面临法律认知盲区和资源匮乏 [13] - 成熟期企业需应对多法域交叉监管和供应链系统性风险 [13] - 需构建多层级合规体系和数字化风险预测工具 [14] 跨文化管理 - 初期企业需提高文化敏感性,建立信任基础 [16] - 成熟期企业需解决深层价值观冲突和领导力断层 [16] - 华为采取"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的授权模式 [16] 把握国际格局 - 初期企业需追踪目标国政局变动和经贸风险 [19] - 成熟期企业易受地缘政治打击,需建立多边形供应链 [20][21] - 顶尖企业可借助风险评估模型和政策游说团队 [21]
“穿越”三千年 “触摸”甲骨文
河南日报· 2025-07-12 07:20
文化科技融合 - 河南日报社联合原力数字科技公司制作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殷商文明 [2] - 作品强交互性设计允许观众"亲手"挑选龟甲、观看占卜预言、体验商代生活场景,增强沉浸感 [2] - XR技术将甲骨文从历史遗存转化为"数字生命体",结合"溯源·见证"和"活化·焕新"展区形成时空走廊 [2] 文化IP开发 - "了不起的甲骨文"是河南日报社自主打造的重点文化IP,系列报道通过全媒体矩阵传播,海内外阅读量超80亿次 [2] - 展览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重要活动,吸引大量香港市民及青年参与体验,现场排队持续至夜晚 [2][4] - XR电影首映后引发广泛反响,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评价其为"活化"甲骨文的文化教育教材 [2] 市场反响 - 8岁儿童梁柏熙等体验者通过XR设备与甲骨文互动,产生"触摸历史"的直观震撼效果 [2] - 香港现代水墨画会会长陈成球体验后表示有意向实地探访河南,体现文化共鸣转化为潜在旅游需求 [3] -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梁珈翘等青年群体惊叹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呼吁更多同龄人参与体验 [4]
香江涌动甲骨潮
河南日报· 2025-07-12 07:20
文化展览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于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展示甲骨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3] - 展览通过艺术、科技等多元化方式呈现甲骨文,吸引大量家长带孩子参观 [4][5] - 展览包括甲骨文姓氏墙、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等互动体验项目 [3][5][7] 文化传承 - 展览旨在激发香港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5][8] - 香港市民积极参观展览,认为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3][4][6] - 香港特区政府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8] 创新呈现 - 展览采用现代艺术和科技手段,如XR技术、字体设计等,让古老的甲骨文焕发新生 [5][7]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的《甲骨文·字体设计》系列作品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结合 [5] - 展览通过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4][5][6] 区域合作 - 展览由河南与香港合作举办,旨在深化两地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6][8] - 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河南这一历史文化大省携手展示甲骨文魅力 [8] - 展览志愿者和观众表示希望更多类似活动能在香港举办,促进文化传承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