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价值

搜索文档
1H25百威亚太(1876.HK)业绩点评:业绩调整延续 股息或筑估值底
格隆汇· 2025-09-16 04:0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承压 收入和净利润均下滑 中国区需求疲弱与渠道调整为主要拖累 但非即饮渠道出现同比改善 印度市场表现亮眼 股息率提供估值支撑[1][2][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31.4亿美元 同比-7.7% 内生同比-5.6%[1] - 净利润4.1亿美元 同比-24.4%[1] - 正常化每股盈利下降至3.59美分 同比-14.3%[1] - 毛利率51.4% 同比-0.08个百分点[3] - 销售费用率23.9% 同比+0.73个百分点[3] - 净利率13.0% 同比-2.87个百分点[3]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西部地区收入25.2亿美元 同比-8.3% 啤酒销量379.2万千升 同比-7.1%[2] - 中国区收入同比-9.5% 销量同比-8.2% 每百升收入同比-1.4%[2] - 非即饮渠道收入及销量同比实现增长 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占比超越中餐厅渠道[2] - 韩国市场销量持平 二季度同比下滑[2] - 印度市场收入持续增长 高端及超高端销量与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2] 盈利指标与股息 - 二季度毛利率51.8% 内生变动+0.71个百分点[3] - 正常化息税前盈利率20.8% 同比-0.10个百分点[3] - 派付年度股息每股5.66美元(约43.96港仙)[3] - 对应当前股息率约5.36%(以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8.20港元计算)[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05/0.06/0.06美元/股[1] - 给予目标价9.74港元 对应2025年PE估值约23倍[1]
每经热评丨宗馥莉“去娃哈哈” 难以完成的告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1:52
每经评论员付克友 一纸内部文件"泄密",揭开"娃哈哈"的内在裂痕。最新消息显示,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系企业,将于 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全面替代"娃哈哈"。 这不是品牌升级,而是品牌再造;这不是转移阵地,而是另起炉灶。难道宗馥莉在告别宗庆后之后,终 于还是走到品牌"去娃哈哈化"这一步? 告别宗庆后,是因为世上已无宗庆后,宗庆后已成"娃哈哈"品牌负资产,必须完成个人与企业品牌的切 割。但告别"娃哈哈",恐怕是宗馥莉无法完成的任务。 宗馥莉为何宣称"弃娃"?不是不想要,是暂时要不了。因为"娃哈哈"不是宗馥莉的"娃",是娃哈哈集团 的"娃"。 问题在于,"娃小宗"能接住"娃哈哈"900亿元品牌价值的江山吗?答案是:不可能。 "娃哈哈"是什么?是AD钙奶的童年记忆、营养快线的青春符号和"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国民口 头禅。近40年砸下巨额广告费,才砸出一个众口皆碑的国民品牌。 "娃小宗"的品牌基础在哪里?它听起来像"娃哈哈"的亲儿子,但既无历史积淀,也无情感共鸣,更无市 场认知。今年5月才申请,一听像个"山寨版"。 品牌不是注册个商标就能成,它是信任、是记忆、是渠道、是情感。这些,"娃小 ...
这家企业连续3年位居日本品牌战略调查首位
日经中文网· 2025-09-15 16:00
雅玛多运输的物流车辆 日经调查公司以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600家企业为对象实施调查,将企业品牌的价值水平作为认知指数 进行计算并排名。可口可乐日本公司、明治和味之素三家企业新进入前十名,丰田从第28上升至第 13…… 日经调查公司发布了评估和分析企业品牌力的2025年版《品牌战略调查》。在综合评价方面,雅玛多运 输连续3年位居首位。在日本物价高涨导致个人消费下降的情况下,雅玛多作为支撑电商等的身边生活 基础设施获得了很高评价。排在第2位的松下在美容家电方面获得了年轻女性的支持。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视频号推荐内容: 在前十以外,丰田从上年的第28位上升至第13位。旗下的KINTO开展的汽车包月服务和验证自动驾驶 等的智慧城市"Woven City"的措施等作为大企业挑战新业务模式的姿态得到了年轻人的支持。 从作为综合评价构成要素的单独指标来看,在以消费者为对象的认知指数"PQ-C"上,味之素位居首 位。此外,从第2位的丘比到第8位的日清食品,食品公司占据这一指数排名前列。在日本通货膨胀趋势 持续的背景下,想要减少支出、在家享受简单多样饮食的消费者需求正在提高。 在该指数中,铁 ...
第七届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价值论坛成功召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20:29
论坛背景与意义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七届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价值论坛在首钢园三高炉举办 聚焦商业地产高质量发展[1] - 论坛旨在增强核心功能 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品牌力量推动行业发展[1] - 商业地产是连接商业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关键载体 直接反映城市经济活力 消费能力和功能完善程度[1] 北京商业地产现状 - 北京市写字楼总面积接近2300万平方米 其中甲级写字楼面积达1288万平方米[2] - 北京市拥有各类产业园区640余个 总建筑面积达5400万平方米[2] - 专业化运营模式和优质配套设施为首都招商引资提供重要支撑[2] 行业当前特点 - 商业地产企业在需求不足背景下部分头部企业经营业绩保持平稳[2] - 企业经营策略更趋稳健 扩张步伐放缓 注重轻资产运营和存量更新[2] - 行业强化运营能力 拓展融资渠道 加强品牌建设[2] 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5年商业地产市场面临商办用地 投资和新开工持续下降[3] - 租售需求偏弱导致空置率走高 租金售价维持低位 以价换量成为主要特征[3] - 市场仍处调整阶段 信心修复中 供求关系有待改善[3] 行业发展方向 - 行业面临"内卷"与"进化"选择 需通过品牌 科技 绿色实现转型升级[3] - 短期看产品 需求端追求绿色低碳智慧安全的高品质产品 供应端回归产品主义[4] - 中期看运营 需求端要求智慧化生态化人性化空间 供应端需深化科技赋能运营管理[4] - 长期看品牌 需求端认可品牌溢价 供应端需以品牌引领产品标准化和运营精细化[4] 论坛成果 - 商业办公建筑综合评价标准(修订版)正式启动[4] - 发布《2025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价值报告》及品牌价值100强测评榜单[4]
房地产品牌最新研究:产品主义与新发展模式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新京报· 2025-09-12 17:00
行业整体品牌价值趋势 - 全国品牌房企价值均值同比下降7.6% 连续第四年下行[1] - 行业领导公司品牌价值仅微降2.7% 展现强劲抗周期能力[1] - 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与模式重构关键阶段[1] 行业挑战与政策环境 -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 国常会明确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 - 销售收缩 盈利承压 布局收敛成为行业共同挑战[1] 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 品牌企业通过轻重并举+业务协同策略应对挑战[1] - 聚焦代建 租赁 商业运营等新增长曲线[1] - 持续升级产品力与服务力 响应好房子建设号召[1] - 优秀房企从单一开发品牌向多元业务品牌生态演进[1] 品牌价值重塑路径 - 通过子品牌反哺母品牌 数字化赋能品牌管理 ESG融入品牌基因等方式重塑品牌价值链[1] - 品牌不再仅是溢价工具 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 绿城中国品牌表现 - 绿城中国以1176亿元品牌价值稳居行业第三[2] - 蝉联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公司品牌称号[2] - 连续14年获评顾客满意度领先品牌[2] - 荣登产品力优秀品牌榜首[2] 绿城品牌建设实践 - 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主义[2] - 深耕产品细节与客户服务 构建全周期品质管控体系[2] - 2011年起连续15年在居民居住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2] - 以品牌基因+文化价值为核心驱动力 强化最懂客户最懂产品战略支点[2] 行业转型期品牌战略 - 行业调整期是品牌价值重估的关键窗口[2] - 企业需跳出短期销售思维转向长期品牌建设[2] - 通过产品力 服务力与经营力锻造构建品牌护城河[2] - 品牌凝聚信任 吸聚优质资源 将成为房企未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2]
2025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成功召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12:35
本报讯(记者陈潇)9月11日,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承办的"2025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 布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南光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光置业")此次荣获"2025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央企)"等荣誉。 在现场,南光置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南光置业作为驻澳央企中国南光集 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品牌价值的底色来自"驻澳央企"这个独特的身份和责任使命,南光置业 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业主和客户所认可。 张远表示,在确保产品交付品质,保持高质量发展等核心业务以外,公司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并 且通过澳门央企的身份属性和资源优势,召集了很多澳门及各项目所在地的社团、业主参与到帮扶行动 中来,践行"造血式"帮扶,切实在资源导入、教育帮扶等方面帮助甘肃临夏、云南禄劝等地的乡村振兴 发展,让越来越多人看到公司的品牌担当。 2025年以来,中央和监管部门频繁发声释放政策利好,并持续落地具体举措,各地也积极出台政策落实 中央精 ...
彭雨:发布2025中国房地产服务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12 11:49
2025年9月11日,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 房地产TOP10研究组承办的"2025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房地产品牌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在《》中,研究组面向全国范围内或某一地区、某一专业领域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房地产服务企业,根据企业填报的 数据、市场公开的数据以及中指数据库数据,进行系统性交叉复核后,基于BVA系数模型、品牌强度系数模型和品牌贝塔系数 模型,运用现金流折现法和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估房地产服务企业品牌价值。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 品牌影响力,已成为品牌企业突破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抓手。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持续精益服务品质,加快构建 更科学、更有效的品牌体系,加深客户对品牌的好感度,实现品牌价值的韧性增长。 一、2025中国物业服务品牌价值研究成果 (一)品牌估值 1、品牌估值:企业业绩增长进入瓶颈期,品牌价值增速持续放缓 尽管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但大部分物业服务品牌企业的规模、营收与利润等核心经营指标仍保持增长态势,只是增速显著放 缓。与此同时,政策规范持续强化 ...
2025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5:52
行业品牌价值变化 - 2025年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同比下降7.6% [1] - 物业服务企业品牌价值增速持续放缓 [1] 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 行业向"轻重并举+业务协同"模式转型以增强品牌韧性 [1] - 品牌企业通过产品力与服务力双提升适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 - 企业积极构建新发展模式并秉持品牌建设长期主义 [2] 业务发展重点 - 代建与住房租赁领域做精做深以加速构建品牌生态 [1] - 物业服务企业以服务为本强化品牌内核并运用科技赋能 [1] 品牌管理升级 - 通过数智赋能、组织革新和ESG融合实现品牌管理持续升级 [1] - 运用新媒体矩阵提升品牌传播触达率并加强品牌事件传播 [1] 行业转型特征 - 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强调质效为先 [1] - 企业采取破立并举策略直面品牌症结并聚焦内核战略 [1] - 专业优势成为物业服务企业品牌壁垒的重要构建要素 [1]
大促后价格调整引发关注:如何理性看待敷尔佳价格波动现象?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02
核心观点 - 敷尔佳产品价格回调事件反映现代商业逻辑与消费者心理预期之间存在落差 需弥合[1] - 价格调整不应简单解读为控价或割韭菜 而是商业生态与消费心理演变中的深层次现象[1] - 品牌竞争终将回归价值本质 需平衡商业规律与消费者信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5] - 价格回调应成为价值传递的必经过程 通过透明沟通和服务升级转化为长期信任积累[5] - 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生态需消费者理性看待价格波动和品牌真诚传递价值双向奔赴[6] 定价策略与成本结构 - 敷尔佳作为专业皮肤护理头部品牌 定价策略综合反映研发成本 品质管控与品牌调性[3] - 成本是产品日常定价体系的基石 支撑价格体系[3] - 品牌需根据原材料成本 竞争态势等市场供需动态因素调整定价策略[5] 促销行为与市场规律 - 618大促期间限时折扣是品牌对市场规律的主动响应[4] - 电商平台流量洪峰使短期促销成为清库存和拓新客的有效手段[4] - 让利换流量策略将部分利润让渡给消费者 以换取品牌曝光度与用户粘性提升[4] - 美妆行业已形成成熟的大促运作模式[4] 消费者认知与价值维度 - 部分消费者将大促优惠价格视为理所当然 存在认知偏差[4] - 数字经济培育的比价文化放大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忽视背后价值维度[4] - 价格仅是品牌价值的显性表达 背后包含研发创新 品质保障 社会责任等隐性价值[5] - 消费者需建立价值导向消费观 而非单纯追求低价[5] 品牌价值传递与生态平衡 - 大促不应是价格战战场 而应成为价值传递舞台[5] - 通过品质保障和服务升级将短期价格波动转化为长期信任积累[5] - 价格终将回归价值 信任终将战胜猜疑[6] - 品牌成长建立在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之中[6]
中指研究:2024全国性物业服务领先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均值为121.45亿元 同比增长3.7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7:51
品牌价值表现 - 2024年全国性物业服务领先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均值达121.45亿元 同比增长3.78% [1] - 区域性物业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均值达19.42亿元 同比增长2.16% [1] - 品牌TOP10企业品牌价值均值达970亿元 较22年前增长88倍 [2] 开发品牌企业销售表现 - 2024年TOP10开发企业销售额较2003年增长71倍 但销售额及市占率连续四年下降 [8] - 2023年TOP10企业销售额较2003年增长92倍 市场份额从3.4%提升至20.8% [7] - 2024年仅2家TOP10企业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 4家超过2000亿元 [6] 行业战略转型 - 物业服务市场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强调高质量发展 [4] - 物业企业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构建品牌体系应对经营压力及多元化需求 [1] - 开发品牌企业加速向高能级城市聚集 行业领导品牌一二线城市布局占比达87% [9] 历史对比数据 - 2003年TOP10企业中5家销售额超20亿元 2023年5家超3000亿元(含1家超4000亿元) [6] - 2024年TOP10企业品牌价值门槛达500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