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9-13 22:06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是银行打通体育消费"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传统金融服务在适配体育消费场景时,往 往存在灵活性不足、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银行需跳出传统思维,结合体育消费的场景化、碎片化特 点,创新服务形态。一方面,可探索"体育+信用"的授信模式,将消费者的体育消费记录、运动打卡数 据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为信用良好的用户提升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激发消费意愿;另一方面, 加强与赛事运营方的合作,开发"金融+体育"联名产品。同时,推广线上服务,依托手机银行、小程序 等平台,开设"体育消费专区",整合体育消费贷款申请、运动权益兑换、赛事门票预订等功能,让消费 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消费便捷度。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意见》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力,也为体育产业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指 明了方向。 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其潜力释放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而银行作为金融体 系的核心力量,在对接体育消费需求、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望成为提 振体育消费的"助推器"。 银行需精准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07
北京市体育消费数据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3834.9元增加495.8元 同比增长12.9% [1] - 2024年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1]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达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1% [1] 历史消费对比 - 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834.9元 较2022年增加873.8元 增长率达29.5% [1] - 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量837.6亿元 占人均消费支出8.1%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7% [1]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家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改造体育运动空间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建设健身设施 [2] - 推动商业综合体/景区/商圈引入体育业态 支持体育场馆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促进体育与数字技术融合 [2] - 鼓励延长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促进夜间消费 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 推动体育产业与老龄产业融合发展 [2]
2025服贸会|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03
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数据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3834.9元增加495.8元 同比增长12.9% [1] - 2024年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1]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达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1% [1] 体育消费历史对比 - 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834.9元 较2022年增加873.8元 增长率达29.5% [1] - 2023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837.6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7% [1] 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2] - 鼓励利用工业厂房 商业用房 仓储用房等改造为体育运动空间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建设全民健身设施 [2] - 支持商业综合体 景区 商圈引入体育健身业态 在体育场馆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推动数字技术与体育消费融合 [2] - 培育智能化 定制化 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延长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促进夜间消费 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 [2]
体育产业七万亿元目标如何实现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2
行业政策目标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1] 消费趋势驱动因素 - 人均GDP稳步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推动消费升级 [1] - 需求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型升级 [1] 行业发展痛点 - 体育消费活动多停留在体验层面 未能形成持续消费习惯 [1] - 供给结构不均衡 高端供给过剩与大众化供给不足并存 [1] - 部分运动项目参与门槛较高制约大众参与热情 [1] - 消费环境不完善 场馆预约难和健身服务退转难影响体验 [1] 政策解决方案 -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配建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2] - 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和推动场馆优惠开放降低参与门槛 [2] - 支持发展智能健身 科学指导和运动康复等新业态 [2] 产业协同要求 - 政府需做好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业 [3] - 企业需深耕用户需求 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消费场景 [3] - 社会组织与社区平台需搭建活动载体和营造运动氛围 [3]
场景融合扩大体育消费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2 08:02
行业核心观点 - 体育产业正通过场景融合与跨界创新加速释放消费潜力,产业总规模从2023年的3.67万亿元预计增长至2030年的超7万亿元,年均增速超10% [3] - 废旧厂房等城市空间改造为运动场馆成为新趋势,政策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以增加供给 [1][2] - 体育赛事具有强大的消费拉动效应,能撬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场景消费链条,实现乘数效应 [2] 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供给 -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截至2024年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时期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1] - 体育场地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存在闲置、人满为患或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需通过科学规划与运营盘活资源 [2] - 政策支持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配建"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2] 体育消费潜力与拉动效应 - 体育消费涵盖运动装备、场地租赁、赛事门票等,其中赛事能实现"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和"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效应 [1][2] - 2025青岛马拉松赛事拉动综合消费达3.49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2] - 除直接体育消费外,赛事流量能延伸消费链条,促进更大范围的消费 [2] 产业融合与创新趋势 - 体育场景与商业空间深度融合,通过"体育+"模式在商业综合体、景区等引入健身与赛事业态,做好流量引入和留量经营 [3] - 体育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如"体育外卖"、MR躲避球、模拟飞行、无人机足球等新消费模式 [3] - 跨界融合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关键,而非简单项目叠加 [3]
苏超、浙BA火爆出圈 7万亿体育产业“新部署”将撬动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9-11 22:32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目标 - 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8年2.66万亿元增至2023年3.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10% [2] - 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8年1万亿元增至2023年1.49万亿元,2021-2023年均增速11.6% [2] - 2030年目标规模7万亿元,需2023-2030年维持9.6%年均复合增长率 [2] 体育服务业发展 - 体育服务业总规模从2018年1.27万亿元增至2023年2.1万亿元,占比从47.9%提升至57.3% [2] 体育赛事经济表现 -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规模从2018年292亿元增至2023年752亿元,增幅157%,占比从1.1%升至2% [9] -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增加值从2018年103亿元增至2023年300亿元,增幅191% [9] - 2023年中网公开赛拉动周边消费比例达1:7.1,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10] - 2024年上半年山东省739场大型赛事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13亿元 [10] 体育器械制造业现状 - 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6.3万家,产值从2015年1.12万亿元增至超1.5万亿元,增长34% [11] - 行业涌现8家年营收超百亿元上市企业,1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1]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务院提出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作为实现7万亿元目标的核心路径 [1] - 专项政策推动构建多层级赛事体系,提升职业赛事水平,培育国际品牌赛事 [10]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培育体育支柱产业 [11]
扬州两个月举办市级以上赛事近30项次“扬超”接力“苏超” 赛场连接市场
新华日报· 2025-09-11 07:47
政策推动下,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扬州宋城国际击剑俱乐部总经理刘莹深切感受到城市赛事能级的 跃升。2015年,俱乐部还只是个普通培训点。十年来,他们不仅培育出"大运河"杯青少年击剑系列赛这 一自主IP赛事,更成功举办国际剑联女子佩剑世界杯扬州站、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等赛事。"自主IP赛 事是提升体育项目全民性、赛事商业价值、城市知名度的重要平台。"乔志刚表示,扬州积极打造"扬 马"、"大运河"系列赛等各种赛事IP,构筑丰富的赛事活动矩阵,激发各类人群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 近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扬州站)在扬州体育公园刚落下帷幕,场馆便马不停蹄 筹备后续比赛。这个暑假,扬州体育赛事热度持续攀升,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棒球项目落选赛到全国 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从中国·扬州第六届桃花泉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到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 赛,7月、8月的扬州,为何迎来赛事"井喷"? 五级体系推出"体育盛宴" 翻开扬州7月-8月体育赛事日历,2025年大运河城市(扬州)足球精英邀请赛、2025年全国青少年 艺术体操锦标赛等国际级、国家级赛事赫然在列,江苏省空手道锦标赛等省级赛事与"村BA"等本土群 众性活动交织, ...
渝超、川超、湘超、赣超…都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10 22:25
省级城市足球联赛发展现状 - 湖南省足球联赛于9月7日开幕 赛程覆盖14个市州 持续17周共98场比赛 采用门票消费通行证模式联动餐饮住宿折扣并设立消费专区[3] - 重庆市足球超级联赛于9月13日开幕 覆盖38个区县及开发区 设5大赛区178场比赛 揭幕战门票数秒售罄[4] - 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计划9月20日开幕至次年7月结束 由21个市州政府联合主办 面向18-45岁爱好者开放[4] - 赣超联赛于7月12日开赛首轮即火爆出圈 反映省级联赛模式快速复制趋势[4]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湘超揭幕战期间长沙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 五星级酒店预订人次同比增长62%[3] - 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5] - 赛事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推动体育与消费深度融合 有效拉动周边餐饮交通住宿休闲旅游等业态增长[3][6]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务院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目标 明确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5] - 国家体育总局将深化体育+融合发展 建设产业集聚区 开发数字体育新业态拓展消费时空边界[6] - 消费者倾向追求情感联结与深度体验 赛事活动增强旅行趣味性与参与感 契合新型消费需求[6]
新体旅 新消费 新活力!2025中国运动休闲大会将在日照举办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21:45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新体旅 新消费 新活力”,将于2025年9月26日至28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办 [1] - 主会场设在日照万平口广场及全长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赛事布局涵盖海陆空 [1] - 活动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山东省体育局、日照市人民政府主办,并得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个单位支持 [1] 核心赛事与活动 - 主线活动包括万平口滨海万人畅走骑游赛和“千船竞发”船艇赛 [1] - 核心赛事涵盖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海钓赛、刘家湾赶海园趣味赶海赛、“好运山东”自行车运动联赛和定向运动联赛等 [1] - 配套活动包括海岸网球表演赛、动力伞和热气球低空表演、儿童滑步车及运动休闲主题摄影赛等缤纷项目 [1] - 9月份配套举办11项省级以上重大赛事,如2025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和全国田径冠军赛 [2] 体旅融合与消费促进策略 - 创新“观赛+游城”深度体验模式,同步开启“好运山东”2025山东省体育消费季 [2] - 创新水上运动消费新场景,发布“跟着赛事游日照”10条体旅融合线路,打造沉浸式运动休闲市集 [2] - 旨在实现从“单次赛事参与”到“全域深度消费”的升级 [2] 赛事经济成效与城市发展 - 每年举办100多场省级以上赛事,2025年上半年举办70余场,直接参赛运动员4.5万余名,观赛人数超30万 [3] - 赛事活动带动直接经济效益2.42亿元,产出效益6.86亿元 [3] - 通过体育赛事串联景区资源和城市商圈,大力发展网球特色旅游,开展“赛事+培训”“赛事+教育” [3] - 共创建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8个 [3] 体育基础设施与市民参与 - 新建改造大中型体育场馆22处,高质量建成61.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和山海风情绿道 [3] -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9%,人均体育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例居山东省前列 [3]
“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有望突破3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21:33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 户外运动产业到"十四五"末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5]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2.2% [2] - 福建四川广西等地500余场重点赛事带动场均消费超3000万元 [2]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2] - 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接待游客2.56亿人次(+13.5%),场内消费786.13亿元 [2] - "浙BA"赛事280场累计观赛92万人次,门票收入710万元,带动相关消费超10亿元 [2] 新兴业态与消费结构 - 消费领域从传统体育用品扩展到赛事观赏、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 [2] - 飞盘、攀岩、滑雪、越野跑等小众潮流运动带动装备和培训市场火热 [2] - 发展数字体育新业态包括智能健身装备、虚拟现实运动及在线健身课程 [3] 产业发展措施 - 打造高质量赛事IP并培育引进国际顶级赛事 [3] - 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 [3] - 加强场地供给推动场馆开放,建设"十五分钟健身圈" [3] - 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消费统计体系 [3] - 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和消费满减活动 [3] - 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体育消费信贷和保险产品 [3] 户外运动专项规划 - 目标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5][6] - 推动户外运动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 [6] - 统筹中央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户外运动设施建设 [6]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