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全球气候治理关键时刻的“中国动力”
新华社· 2025-09-26 10:46
中国气候治理新承诺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太阳能装机达2020年6倍以上(36亿千瓦目标) [2] - 森林蓄积量目标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2]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6月可再生能源装机21.59亿千瓦 占比59.2% [3]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20年15.9%增至2024年19.8% [3] - 风光装机达16.8亿千瓦 提前6年完成2030年目标(2020年3倍以上) [3] 全球绿色技术贡献 - 供应全球60%风电设备与70%光伏组件设备 [3] - 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和80% [3]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光产品为其他国家减碳约41亿吨 [3] 气候治理国际合作 - 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 [3] - 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 提供1770亿元气候资金支持 [3] - 维护多边机制并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4]
新华时评|全球气候治理关键时刻的“中国动力”
新华社· 2025-09-26 09:35
中国气候治理承诺 - 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2] - 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2] - 2035年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2]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今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1.59亿千瓦 占全部发电装机比重约59.2% [3]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15.9%增至2024年19.8% [3] - 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达16.8亿千瓦 是2020年3倍以上 提前6年多完成2030年目标 [3] 清洁技术出口贡献 - 向全球提供60%风电设备 70%光伏组件设备 [3]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3]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3] 南南合作支持 - 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3] - 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 [3] - 自2016年以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总额超过1770亿元 [3]
为守护好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行动
新华社· 2025-09-26 04:49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主张 - 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的三点主张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 [2] - 全球绿色转型应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转型缩小南北差距 [3] - 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全球自由流通 [3]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的目标 [4] - 中国提出七项重大承诺,包括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等具体目标 [4][5] - 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目标,完成目标需付出艰苦努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5] 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评价 - 中国证明了发展与减排并行完全可能,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实践支持 [2] - 中国在实现并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目标方面有着长期卓越的纪录 [4] - 中国以空前规模提供清洁、可靠且可负担的能源,其投资规模史无前例,将降低生产成本并推动技术创新 [4] 中国在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导力 -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更多 [3]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转型等领域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变革 [3] - 中国是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通过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推动清洁能源和电动交通技术转型 [5] 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影响 - 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国以实际行动有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成为维护《巴黎协定》有效性的中流砥柱 [7] -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体现了全球治理倡议的思想精髓 [8] - 中国的新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劲力量,其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多边机制的信心 [6][8]
为守护好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行动——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网· 2025-09-26 00:19
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 席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体现中 国坚定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方 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 地球家园而共同努力。 "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与行动力"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 关键阶段。"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把握全球气候治理历史方位并提出三点主张:坚定信心、担当尽责、 深化合作。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为守护好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行动——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 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社记者杜鹃 孙丁 张家伟 "我快速数了一下,习近平主席作出了七项重大承诺!"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这"既是中国自身的重要承 诺,也为世界树立榜样"。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致辞 ...
第一观察|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承诺”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新华社· 2025-09-25 23:38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郑重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 献。 新华社记者朱超、高敬、冯歆然 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承诺"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上述"双碳"目标,意味着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 和,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充分展现了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此次宣布的新一 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方能实现。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彰显的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对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坚定抉 择,展现的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远见。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 并且做好。" 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践诺笃行,中国交出了一份亮眼 答卷。 5年来,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 链,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碳强度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完成情况基本 符合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预期进度,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 2030年目标。 "到2035年,中国全经 ...
新华时评丨全球气候治理关键时刻的“中国动力”
新华社· 2025-09-25 22:23
中国气候治理新承诺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36亿千瓦 [2] - 森林蓄积量目标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2]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6月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1.59亿千瓦 占全部发电装机比重约59.2% [3]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20年15.9%增至2024年19.8% [3] - 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达16.8亿千瓦 是2020年3倍以上 提前6年多完成2030年目标 [3] 全球绿色技术贡献 - 向全球提供60%风电设备和70%光伏组件设备 [3]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3]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光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3]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 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3] - 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 [3] - 自2016年以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总额超过1770亿元 [3]
习近平:到203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新华社· 2025-09-25 15:50
气候治理政策方向 - 坚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并坚持国际合作信心 [4] - 强调公平公正原则并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权 [4] - 要求发达国家落实减排义务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4] 中国自主贡献目标 -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2][5]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2][5] - 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2020年6倍以上且力争36亿千瓦 [2][5]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2][5]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2][5] - 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2][5] -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2][5] 国际合作需求 - 加强绿色技术与产业国际协作 [4] - 弥补全球绿色产能缺口 [4] - 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全球自由流通 [4]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召开 复旦大学“探行”项目亮相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15:48
大会概况 -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于9月24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为“完善碳定价机制 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1] - 大会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和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联合承办 汇聚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省市政府代表 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 [1] - 大会围绕全国碳市场运行经验总结 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 碳金融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 旨在提升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体系中的影响力 [1] 行业观点与进展 -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院长陈诗一指出 中国正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全球碳信用质量 并以实际成效保障碳信用的多重价值实现 为减排项目注入资金活力 [1] - 中国碳信用质量在监测核算精度 项目环境效益和合规管理等方面已与国际标准接轨 具备参与全球碳信用互认的坚实基础 [2] - 通过“复旦碳价指数”等一系列碳定价机制研究与金融工具创新 中国碳信用的国际认可度正不断增强 [2]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持续推进“复旦碳价指数”国际化进程 开展国际碳信用指数研发 [2] - 建议推动国际碳信用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创新 增强市场流动性 [2] - 建议积极参与和主办碳信用国际论坛 提升中国话语权 加强国际标准互认与合作 提升中国碳信用产品的国际接受度 [2] 人才培养举措 -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即将推出“探行”——首席转型官项目 聚焦绿色与数字化双化协同转型 [3] - 该项目打造“科学家X企业家X金融家”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链接科研成果转化资源 助力企业转型 [3] - 项目致力于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碳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3] 行业影响与意义 - 随着中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碳信用将在全球市场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3] - 大会展现了中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积极进展 为深化国际碳信用合作奠定基础 [3] - 大会对构建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3]
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重大能源目标: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将达36亿千瓦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5 09:47
全球气候治理方向 - 坚定绿色低碳转型信心 国际社会应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2] -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应落实率先减排义务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2] - 深化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 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并确保优质绿色产品自由流通[2]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力争做得更好[3]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3]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3]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3]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3]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3] 储能与新能源行业动态 - 新能源平均度电成本低于煤电三成 新型储能等多元技术快速发展[9] - 8月储能系统订单激增超10倍 达到45.7GWh[9] - 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180GW 两部门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9]
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致辞(全文)
证监会发布· 2025-09-25 09:13
全球气候治理方向 - 坚定绿色低碳转型信心 坚持信心不动摇 行动不停止 力度不减弱[3] - 全球绿色转型应坚持公平公正 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权 缩小南北差距[3] - 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 弥补绿色产能缺口 确保优质绿色产品自由流通[3]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4]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4]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4]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4]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4]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