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打破路径依赖,激活内生动力!顺德全力推进“村域经济”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11:00
在佛山顺德大良苏岗社区,龙舟文化馆与潮玩街区相映成趣,60家传统粤菜与50多家新业态轻餐店在此 集聚,今年以来社区人流量增长40%,商铺营业额增长超20%;在佛山顺德北滘黄龙村,74个微网格精 准对接群众需求,五年孵化100余个民生项目,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还有相隔不远的碧江社区,暗涵复 明工程释放50万平方米滨水空间,2024年集体总收入突破1亿元,成为北滘首个"亿元村"……这些村居 的活力迸发,正是佛山市顺德区探索村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5年8月25日至26日,佛山市顺德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 程"推进会。会议明确将"村域经济"作为顺德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以"破、活、融、 人"为路径,推动资源盘活、产业升级与治理创新,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交出"顺德答卷"。 纲举目张 "顺德的根基在农村,活力在农村" 为什么是村域经济? "顺德的根基在农村,活力在农村。村域经济强,则全区发展稳;村域经济活,则城乡融合深。"佛山市 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在会议中指出,村居对支撑全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服务和 引导好村居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百 ...
香菇富民、文旅兴村,随州以特色产业铺就共富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0:41
行业与公司发展概况 - 湖北随州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随县香菇产业形成总产值超300亿元的全产业链格局 曾都区构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1] - 随县成为全国四大香菇主产区之一 全国重要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以及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交易中心[3] - 曾都区引进文旅项目22个 落地品牌32个 着力打造银杏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7] 香菇产业发展成效 - 随县香菇产业带动10万菇农就业 全产业链就业人数维持在30万 占全县农业劳动力主要比重[1][3][5] - 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00余万元 创业补贴640余万元 助力建成百万棒标准化菇棚 带动220名村民就业 最高月薪达1.2万元[4] - 产业数字化升级使灭菌环节人工由10人减少至2人 时间由4天缩短至12小时 灭菌成活率由95%提升至100%[6]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 随县把香菇种植工纳入省公共就业创业培训管理系统职业工种 按每人1200元给予培训补贴 目前已发放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近1000本[4] - 培训学员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取得证书后可通过技术工人就近就业 返乡创业或成为技术师傅到外地培训三种渠道就业[4] - 随县已有2000余名"土专家"赴云南 贵州等地培训菇农5000人次 人均增收12万元[4] 新兴业态发展 - 智能化大棚普及使每袋香菇增收8元 催生"智能大棚运维岗"等新岗位[6] - 电商直播从业者超过3000人 带货销售额破10亿元[6] - 银杏谷度假区通过40万元精准营销撬动年轻客群占比达40% 带动在地消费业态营收倍增[8]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曾都区采用"政府资金领投 社会资本跟投 群众资本共投"的创新投资运营模式 为当地居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9] - 裸心隐乡项目约定公司当年对可分配收益进行分红 当村集体投资收益率低于3%时优先按3%保底分红[9] - 配套服务每年带动农产品销售180万元 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本地员工占比达90%[9] 就业与收入带动效应 - 香菇产业显著带动农户收入增长 截至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09元[5] - 曾都区文旅产业累计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超过3000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超过80%[10] - 民宿经营带动周边农户销售香菇 板栗 土蜂蜜等农产品 形成"就业在乡村 增收在家门"的良好局面[9]
香菇富民、文旅兴村,随州以特色产业铺就共富路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0:31
核心观点 - 湖北随州通过特色产业和农文旅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随县以香菇产业形成超300亿元全产业链并带动30万人就业 曾都区以银杏和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文旅带动3000人就业并实现村民增收 [1][2][6] 随县香菇产业发展 - 香菇产业已发展40余年 形成总产值超300亿元的全产业链格局 成为全国四大香菇主产区之一和重要加工出口基地 [2] - 产业带动就业规模显著 全县10万菇农从事种植 全产业链就业人数维持在30万 占全县农业劳动力主要比重 [2][4] - 推行香菇种植工技能培训 发放近1000本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培训按每人1200元给予补贴 [3] - 智能化转型提升效率 自动化设备使灭菌环节人力从10人减至2人 时间从4天缩至12小时 灭菌成活率从95%提升至100% [5] - 智能大棚使每袋香菇增收8元 催生新岗位 电商直播从业者超3000人 带货销售额破10亿元 [5] 曾都区农文旅融合发展 - 依托银杏资源和红色文化 引进文旅项目22个 落地品牌32个 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6] - 创新投资运营模式 采用政府领投、社会跟投、群众共投方式 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8] - 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超3000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超80% 形成就业在乡村的良好局面 [8][9] - 民宿和配套业态带动村民增收 例如裸心隐乡项目承诺村集体投资收益率低于3%时按3%保底分红 [8] - 周边村发展配套服务 每年带动农产品销售180万元 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本地员工占比达90% [8] 具体案例与成效 - 返乡创业者吴忠通过香菇种植培训 购买一万棒菌棒实现销售额近9万元 盈利约6万元 [2] - 汤成投资1590万元建设现代化香菇基地 带动220名村民就业 最高月薪达1.2万元 [3][5] - 余公平经营"白果宿下"民宿 聘请3名村民常年就业 旅游旺季另聘4-5人 并采购周边农户农产品 [7][8] - 银杏谷度假区运营半年获2亿曝光 以40万元营销撬动年轻客群占比达40% 带动在地消费营收倍增 [7]
河南稻田的N种打开方式
河南日报· 2025-08-28 07:39
再生稻产业发展 - 商城县再生稻种植面积从2014年40亩扩展至2025年预计18万亩 增长近4500倍 [2] - 再生稻头茬亩产突破1300斤 全年亩产超1800斤 增产超3亿斤 产值破7亿元 [2] - 组建95人农业科技团队 技术指导覆盖率超80% 2024年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千人次 [4] 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 - 筛选"桃优香占""隆晶优1212"优质品种 良种推广应用率超60% [4] - 建成19个再生稻示范基地 8个乡镇实现万亩以上规模种植 [4] - 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产业奖补、基础设施和品牌建设 [4] 区域协同发展 - 光山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 建设全省首家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 年育秧能力近百万盘 [5] - 培育"光山蓝"区域公共品牌 7家企业1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10个市级和8个省级知名品牌 [5] - 组织4支服务队45名技术骨干对32个生产基地包联服务 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5]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潢川县推广"稻虾鳖"立体循环模式 亩产小龙虾500斤 生态甲鱼亩产200斤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30% [8] - 建成日加工30吨甲鱼生产线 年加工小龙虾3万吨、甲鱼1万吨、淡水鱼3万吨 [8][9] - 形成年产值20亿元产业集群 涵盖600余养殖户、40余家合作社、近80家加工企业 [9] 产业链深度整合 - 从虾壳提取虾青素、甲壳素制成保健品原料 实现"变废为宝" [9] - 线上平台甲鱼产品日销8000至1万单 打造"龙小甲""中华黄鳖"等知名品牌 [9] - 采用"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渠道"模式 构建种苗繁育、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 [9] 农文旅融合创新 - 汝阳县稻田小镇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 清明假期门票收入破10万元 [12] - 春季研学活动接待团队超30批次 实现研学收入22万元 [12] - 2023年10月以来文旅收入346万元 村集体收益242万元 村民股东分红15万元 [14] 乡村运营机制创新 - 采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乡村合伙人+村民"合作模式 村民小额入股项目 [14] - 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实现"即时分账" 现场消费实时到账 [14] - 观光小火车项目4名合伙人各入股2万元占股60% 24户村民每户筹资1000元占股20% [14]
海外华媒海南采访行:在“金棕榈”品热带水果新滋味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20:33
公司业务与规模 - 产业园占地逾2000亩 自2015年动工建设以来已从全球引进收集4100多种珍稀热带植物种质资源 其中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种质资源达756个品种 [3] - 公司正在澄迈县建设1200亩的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生产示范基地 辐射带动周边万亩新型特色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发展 [7] - 通过构建"一库四区"体系 打造集引种育种 科研繁育 产业服务 研学文旅于一体的农业种业科研文旅综合示范园 [3] 产业模式与生态 - 构建"种业+技术服务+农户+产品回购销售"联动共赢的产业生态 为农民拓展增收渠道 [7] - 实现从引种 选育到市场化的全链条发展 通过精细管理与科技手段推动产业升级 [5] - 发展模式体现生态保护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 为现代农业提供可借鉴方案 [8] 农文旅融合 - 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 打造"全球花果之旅"品牌 串联漂流河体验 冷泉浴 研学科普 特色民宿等互动体验项目 [7] - 园区兼具田园风光与科技元素 包含漂流河与水果专列等设施 形成研学休闲度假区 [3][7] - 不同于标本式博物馆 提供可观看 触摸与品尝的沉浸式体验 展示来自澳大利亚 非洲 南美洲等地的特色水果 [5] 社会影响与认可 -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评价产业园为农业科研前沿阵地和通向世界的窗口 肯定其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 [7][8] - 产业园探索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致富路径 展现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红利 [7] - 国际媒体代表通过实地采访活动 亲身感受热带农业魅力与科技驱动的产业活力 [3][5][7]
中越边境广西小城农文旅融合“村游”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4:17
离明仕田园旅游度假区不远,大新县硕龙镇新兴起的蓝洞咖啡景区,以"中越最窄界河"观光、品跨国瀑 布咖啡等项目吸引大批年轻游客"打卡"。其开发盘活了硕龙社区骨屯、陇宏屯上百亩土地、荒山,可为 两个屯每年带来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并为本地人提供20个就业岗位。该景区开发者跟本地村民磋 商,免费提供水田近10亩,并完善水利,加强与边民互利合作,推动乡村振兴。 大新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副局长农美美介绍,该县充分挖掘中越德天(板约)跨境旅游合作区的资源 优势,整合自然景观、民族文化、边境风情,打造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培育非遗+旅游、节庆文化 +旅游、体育赛事+旅游等多产业融合旅游场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今年上半年,大新县接待国内游客574.26万人次,同比增长23.38%。今年以来,该县先后接待泰国、越 南、澳大利亚等国旅行商到各景区参观考察。 明仕山庄是当地较早落成的酒店业态。李兴华介绍,酒店聘用的本地员工占80%,村民将自己种养的食 材送到酒店,也增加了收入。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一些村民还利用自己的房屋经营起民宿。如今,度假 区一带酒店、民宿已达到100多家。 "我们融合在地'那文化(稻作文化)',打造集客房、餐 ...
郭元强到蔡甸区调研 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长江日报· 2025-08-26 08:3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位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核心区域 是一家大型近郊度假综合体 开业两个月入园游客超10万人次[1] - 发挥重大文旅项目牵引作用 带动周边乡村旅游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拓展消费新空间 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1] 健康养老产业布局 - 合众优年生活(武汉)养老社区毗邻后官湖公园 适应不同人群养老需要 提供精细化医养服务[2] - 新城区发挥空间资源优势及成本优势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整合社会资源与市场力量 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2] 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 大集街道龙泉村水稻生产地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田管理及灌溉 1100余亩水稻长势良好[2] -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激发消费潜力 巩固经济回升势头[3] -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 养老服务 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推动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3]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 山西吕梁以文旅融合赋能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8-24 06:20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吕梁市将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列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号工程 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和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2] - 张家塔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431万元 其中旅游收入23万元 并建成汉服馆精品民宿研学基地文创店等设施 [2] - 孝义市临水村2025年初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55万人次 通过举办面食争霸赛广场舞大赛等赛事提升知名度 [3]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 吕梁市保护和修缮一批古村落古建筑和红色遗址 将张家塔村碧村等33个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范围 [1] - 张家塔村始建于清代 是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 - 孝义老城始建于北魏时期 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保护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 创造就业岗位超1000个 [3] 文旅融合与业态创新 - 吕梁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培育观光旅游服务体验休闲娱乐等新业态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4] - 孝义市实施百企带百村行动 激活民营企业运营动力 打造民宿餐饮休闲游乐等文旅新业态 [3] - 当地建设智慧农业园项目 集高效农业采摘体验景观创意教育研学为一体 创新运营方式吸引村民回村创业 [3] 村民参与与收入提升 - 张家塔村村民参与维修古建 年收入达6万多元 环境改善与收入增加同步实现 [1] - 村民参与电影拍摄工作 每日赚80元并享受剧组管餐待遇 带动就业积极性提升 [2] - 通过联农益农机制促进富民增收 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4]
点亮小蛮腰、香飘广州博览会!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喊你来游古城品果香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10:01
展会概况 - 第33届广州博览会暨首届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于8月22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B区开幕,展期三天 [2][3][6] - 展会以"消费帮扶,携穗共赢"为主题,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邀请来自80个地市的超过320家企业参展 [6][7][8] - 近1000家采购商代表到会进行精准对接,包括电商平台、连锁超市、帮扶专馆和行业协会、工会系统等 [8][9] 参展主体与产品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组织参展,展示唐王古城风情和兵团特色产品 [3][12][17] - 展品包括冬枣、西梅、苹果、彩虹梨等应季水果,以及油莎豆粉、油莎豆精酿啤酒、南疆枣木烧烤炭等深加工产品 [18][19][27] - 冬枣为明星产品,日均日照15小时、昼夜温差超20度、全年无霜期达220天的气候条件造就其多汁香甜特性 [28][29] 品牌与荣誉 - "图木舒克冬枣"于2021年5月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4月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3年11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30][31][32] - 当地通过发展油莎豆、盐碱水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推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形成唐王古瓜、精品油莎豆等知名产品 [14][15][16] 文旅推广 - 图木舒克市农文旅品牌slogan于8月22日晚点亮广州塔,以"游唐王古城,品兵团味道""共赏小海子湖光,品鉴南疆果香"为宣传主题 [4][34][38] - 当地拥有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原始胡杨林、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独特自然景观,近年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39][40][41] 渠道合作 - 新疆粤疆集团作为广东消费帮扶联盟第三师图木舒克分盟理事长单位,已推动西梅、冬枣等产品进驻中石化广东易捷线上线下平台 [46][48] - 公司计划强化与大湾区销售主体和文旅服务主体合作,开展农文旅宣传推广并加强精准对接 [49][50]
“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 逐“绿”前行润民生
央视网· 2025-08-22 14:41
甘肃苹果产业 - 甘肃平凉崇信县早熟苹果进入采摘期 矮化密植果园多种早熟品种全面成熟 工人进行采摘装筐作业 [1] - 苹果产业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村民日收入超100元 各地收购商活跃参与收购 [3] - 崇信县形成30多个苹果品种的产业体系 早中晚熟科学搭配 构建从育苗到包装运输的全产业链条 [5] - 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达580万亩 成为乡村振兴优势产业 [5] 安徽文旅产业 - 黄山市呈坎村举办年度晒秋活动 村民晾晒农作物形成独特景观 成为文旅亮点 [6] - 晒秋展示火红辣椒 金黄玉米 橙红南瓜等农作物 与古建筑相映成趣 吸引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6] - 游客评价晒秋色彩鲜艳且充满烟火气息 体现五谷丰登寓意 古建筑保护和民风保留获得认可 [8][10] - 晒秋是皖南山村千年农耕民俗 通过晾晒降低农作物水分便于存储 现已成为重要文旅资源 [12] 福建农旅产业 - 福安市溪塔村葡萄沟成为暑期打卡地 葡萄枝叶形成天然绿色凉棚 吸引游客戏水纳凉 [13] - 当地曾面临污水直排和农田径流污染 河道从40-120米缩窄至20米 行洪能力下降 [15] - 2016年启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 对11公里河段实施综合治理 重建滨水广场和亲水步道等设施 [15][17] - 水生态环境与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暑期客流高峰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