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互鉴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圆桌对话:中国—拉美文明互鉴的“和合”之道
环球网· 2025-05-28 07:04
中拉文明互鉴与合作 - 中拉文化交流进入多渠道、多层次交往快车道,已建立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互派留学生频度和数量持续提升[2] - 中拉文明互鉴基于尊重、平等、不带附加条件的合作模式,不针对第三方利益,成为全球南方国家间对话典范[3] - 中国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推动民心相通[2] 经济与贸易合作 - 中拉贸易额从2000年占比2%跃升至2021年4500亿美元,预计2035年达7000亿美元[10] - 中国成为拉美多国最大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基础设施、能源和农业领域重大投资[9][10] - 秘鲁钱凯港启用将改变拉美与亚洲贸易路线,中国对拉美基础设施投资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10] 科技与项目合作 - 中国与智利合作建设"TOM"天文观测项目,推动时域天文事件研究[6] - 中巴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巴西将中医纳入公共医疗体系[7] - 中国为拉美科学家提供太空研究机会,技术合作涵盖科学创新领域[9] 文化与社会交流 - 中拉举办玛雅文明展、印加文明特展等文化活动,拉美文学在中国形成热潮[7]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等活动促进人文交流,委内瑞拉与中国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13] - 体育交流如古巴拳击教练在华教学,体现民间互动深化[7] 发展理念与价值观 - 中拉均强调包容性增长和民生改善,发展理念天然契合[8] - 合作模式以减贫、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为导向,区别于传统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5] - 双方通过文明互鉴探索共同价值,拓宽现代化道路选择[3][1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拉需共建命运共同体,深化经济文化联系以应对第三方干扰[10]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项目成为合作新领域[13] - 合作模式展示多极化世界中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的可能性[12][14]
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是马中文明互鉴的桥梁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3 16:01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杨春燕、王婧)中马两国建交50多年来,在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领域的合作不断走 深走实。22日,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局长哈扎米·贾哈里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是马中文明 互鉴的桥梁、共同进步的媒介和构建人文共同体的途径。 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局长哈扎米·贾哈里5月23日在北京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王婧摄 哈扎米表示,中国高校马来语教育的发展堪称马中文化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当前中国已有17所大学开设涵盖 学位与文凭课程的马来研究体系,这彰显了马中教育机构在维护语言多样性、推动文明对话中的战略协同。 哈扎米表示,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愿在资源供给、翻译服务、语言教学及数字内容开发等领域发挥作用,助 力语言从"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技能",积极推动两国在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领域的合作。他表示,语言不仅是 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技术发展的媒介。 中马语言文化合作正以"互鉴、创新、共赢"的姿态为两国关系注入持久动力。展望未来,哈扎米表示:"我希 望看到马来语与汉语并肩而行、相互助力,共同夯实知识网络根基,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观,推动可持续的文化交 流机制。借助语言的桥梁,我们不仅能 ...
罗马诺·普罗迪:文化慈善事业推动创造多极世界
环球网· 2025-05-23 09:17
美国关税战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 - 美国使用关税作为政治工具违背经济学原理 破坏国际信任 [1] - 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施压是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精神的背叛 [3]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呈现萎缩态势 关税壁垒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3] 中意慈善合作机制的发展 - 2019年3月中意两国领导人签署《关于设立中意慈善论坛的谅解备忘录》建立合作机制 [3] - 2023年12月北京大学成立中欧慈善创新研究中心 由普罗迪担任联合荣誉主席 [4] - 2024年11月意大利总统访华期间签署"中意慈善论坛"合作机制第三期 研究中心成为六方签约方之一 [4] 阿涅利意大利文明讲席的设立与意义 - 阿涅利基金会捐赠支持北京大学设立该讲席 涵盖语言科学历史等12个领域 [7] - 讲席运营方为中欧慈善创新研究中心 旨在促进中意高级研究和学术交流 [7] - 普罗迪作为首位讲席担任者 强调教育和慈善是中意新纽带 [9] 中欧学术合作与人才培养 - 普罗迪教授自1980年代起持续推动中意友好关系 活跃于中欧文化交流一线 [9] - 中欧慈善创新研究中心成为重要学术平台 可拓展合作深化文明互鉴 [9] - 计划推动更多中国学生赴欧学习 培养未来商界科学界政界的跨文化人才 [11]
“江西风景独好”推介走进摩洛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8:56
文化和旅游合作 - 江西省与摩洛哥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开展开放合作,重点推介江西的茶叶、陶瓷和非遗文化 [1] - 活动现场发布5条经典入境旅游线路,包括"诗韵江西"和"人文江西",并推出针对摩洛哥游客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服务 [1] - 活动纳入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品牌"茶和天下"·雅集全球联动活动,展示江西茶文化与摩洛哥的互动 [2] 陶瓷文化展示 - 江西陶瓷文化展精选昌南陶瓷的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四大名瓷系列,通过图文和影像展示江西陶瓷的传统与现代传承 [2] - 展览追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足迹,呈现江西陶瓷作为东西文化交流使者的历史 [2] 茶文化交流 - 中摩两国茶艺师同台展演,展示江西茶文化在不同文明土壤中的异趣,体现中摩文明交流互鉴 [2] - 江西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发祥地,通过"青花兰韵·遇见江西"板块让观众品茗互动 [2] 经济合作潜力 - 江西省在航空工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传统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有望与摩洛哥拓展合作空间 [1] - 江西省省长叶建春邀请摩洛哥朋友到江西旅游度假投资,体验江西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1]
携手美丽江苏 共创绿色未来大阪世博会掀起“江苏热”
新华日报· 2025-05-23 07:35
文化交流与展示 - 江苏周活动通过非遗展演、科技互动、经贸对话等形式展示江苏形象,主题为"携手美丽江苏,共创绿色未来" [1] - 非遗展区展示昆曲、茶艺、苏绣、评弹等传统技艺,南京云锦、徐州香包、盐城瓷刻、泰州木雕等特色工艺品集中亮相 [2] - "五洋遨游"数字展项通过科技手段重现"蛟龙号"深潜场景,观众可体验马里亚纳海沟深潜 [2] - 江苏周活动吸引日本"世博奶奶"山田外美等国际游客关注,获得高度评价 [3] - 盐城日、无锡日、苏州日依次亮相,独具特色的展演引发世界关注 [7] 经贸合作与投资 - 江苏与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占中日贸易总额近1/5,近10年在江苏的日资企业稳定在3000家以上 [4] - 江苏设有5家对日合作园区,江苏企业在日本投资项目超过460个 [4] - 江苏周经贸交流会吸引近60家中日机构和企业150多名嘉宾参加 [5] - 仅"无锡日"单日便有6项合作成功签约 [6] - 星星充电已布局日本市场5年,去年东京子公司落地,完成从"关注者"到"深耕者"的转变 [4] 历史渊源与文明互鉴 - 江苏与日本交往历史悠久,是中国对日交往最密切的地区 [4] - 江苏省与大阪府有45年深厚情谊,是中日地方合作的生动缩影 [5] - 中日友好长廊展示两国文明互鉴千年脉络,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大熊猫交流等历史事件 [6]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第一对国际友城、第一所国际友好学校、第一家友好医院都来自日本 [6] - 江苏与世博会的百年之缘让世界更好认识江苏,也让江苏更好融入世界 [6]
故宫百年邮票发布仪式及文创展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新华网· 2025-05-22 10:09
故宫文创国际推广 - 故宫博物院与联合国中国书会共同主办"生生不息——故宫文创走进联合国"主题展暨特别事件邮票发布仪式,协办方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 [1] - 活动吸引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耿爽、联合国副秘书长哈雷等120余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嘉宾出席 [1] - 联合国邮政管理局首次为单一博物馆发行特别事件版张邮票,整版10枚以故宫典藏花卉纹饰为题材,展现中华文明"和谐共生"理念 [1] 文创展览内容 - "生生不息"故宫文创展聚焦文物活化、绿色环保、非遗传承、乡村振兴、无障碍文化等领域 [1] - 展区设置先导影像、沉浸体验与互动展示环节,展品包括绿色材料文创、非遗花丝工艺饰品、残疾人文创等 [1] - 展览体现故宫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 [1] 故宫发展理念 - 故宫博物院践行"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发展理念,坚持"让文物活起来"宗旨 [2] - 通过文创桥梁将中华文明传递给世界,使六百年紫禁城文化积淀成为推动文明互鉴的时代力量 [2] - 联合国副秘书长哈雷高度评价故宫在文化保护和教育传播中的全球影响 [2] 文创海外拓展 - 此次展览为"故宫文创海外行"首站,未来将赴欧洲多国巡展 [2] - 业内人士认为故宫以文化创意为载体构建全球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2] - 特别事件邮票版张在联合国总部进行展示 [4]
多措并举推动柬埔寨汉语教育发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6 16:03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发展概况 - 成立于2009年,是柬埔寨最早成立的孔子学院,推动该国汉语教育发展[1] - 通过多层次文化双向展示促进中柬文化交流,增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1] - 2022年11月中柬签署备忘录,中文正式纳入柬埔寨国民教育体系[6] 汉语教学创新方向 - 应用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及双语移动应用[4] -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进程,实现个性化教学方案[4] - 持续开发本土化教材,融入柬埔寨文化和社会背景[4] - 开设"中文+"课程,结合柬埔寨重点发展领域需求[4] 教师培养与教材开发 - 加大本土教师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培训和交流项目提升教学能力[4] - 教材语料本土化,收录金边王宫、吴哥窟等文化地标作为会话场景[6] - 教材人物形象本土化,塑造符合柬式审美的插画体系[6] 中柬文化交流举措 - 举办文化节、汉语演讲比赛、摄影书法展览等双向展示活动[5] - 组织短期游学项目,鼓励学生赴华体验文化[5] - 联合高校举办学术讲座,促进思想碰撞[5]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柬埔寨面临本土教师短缺、外派教师不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6] - 专业汉语人才匮乏制约高精尖行业需求[7] - 需深化与跨国企业、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在线学习平台[7]
古蜀与古希腊文明互鉴交流活动在希腊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6 14:52
在活动的重头戏"古蜀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主题对话"中,中外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为加强中希文明比较研究、重要遗产保护和价值阐释等 贡献智慧,搭建中希文明对话的桥梁,共同探寻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现代答案。 人民网罗马5月14日电 (记者谢亚宏)古蜀与古希腊文明互鉴交流活动13日在在希腊雅典尼亚斯米尼市政博物馆举行,两大文明在此展开跨越时空的对 话。本次活动由中国驻希腊大使馆指导,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四川省文物局、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承办,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希时报执 行,并得到希腊文化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新华社研究院、希中友协等机构的支持。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特别推出"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通过精美的文物复制品、3D打印品结合展览文本,立体呈现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展 览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中非常重要的古蜀文明,富有趣味且组织缜密。"希腊文化部史前和古典文物局局长康斯坦蒂娜·贝尼西现场表示,今年7 月,"古希腊之旅"展览也将在四川举办。 活动现场,作为四川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三星堆博物馆共同发起的文化传播项目,"三星堆—金沙漂流瓶"希腊站也正式启动。在希腊文化部史前 ...
国内外奇石亮相“石头城” 南京矿博会再度开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3:50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南京矿博会)于5月15日开幕,汇聚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展商,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涵盖八大展示区域[1][5] - 展会以"石"为媒,连接科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自2023年起每年在南京举办一届[1] 展品亮点 - 重磅特展以紫色矿物为核心元素,展出璀璨宝石、远古化石、神秘陨石、稀有矿晶等奇珍异宝[5] - "镇馆之宝"紫晶"宝船"产自乌拉圭阿蒂加斯省,具有1.34亿年地质历史,造型独特呈优雅弧形[5] 技术创新 - 采用数字技术唤醒"石头的记忆",通过云端平台、AI技术实现多维度互动,展现石头背后的故事[5] 行业影响 -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表示展会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科普教育开辟新路径,促进文明互鉴[2] - 南京大学副校长认为展会是高校矿物科学走向公众的重要平台[2]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将举办"国际博物馆文化发展交流大会",邀请行业学者、文博专家围绕"自然与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度探讨[5]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多国举行
新华社· 2025-05-11 19:23
汉语桥比赛全球举办情况 - 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决赛在克卢日-纳波卡举行,来自5所孔子学院的22名大学生参赛,玛丽亚·平蒂乌塔获特等奖[1] - 罗马尼亚赛区选手通过演讲和才艺展示环节展现中文学习成果,才艺形式包括舞蹈、歌曲、古筝演奏、茶艺等[1] - 第24届汉语桥马耳他赛区比赛在马耳他大学举行,6名学生参赛,玛丽·克莱尔·阿奎利娜获一等奖[1][2] - 第18届汉语桥保加利亚中学生赛区决赛在索非亚举行,11名选手参赛,韦罗妮卡·格奥尔基耶娃夺冠[2] - 第18届汉语桥埃及赛区决赛在开罗举行,设初中组和高中组,努尔·艾哈迈德与哈比芭·萨拉赫分获各组一等奖[2] - 拉脱维亚第22届汉语桥比赛在里加举行,53名选手参赛,阿尔比娜·普斯科等3人分获小学、中学和大学高级组冠军[3] 比赛主题与形式 - 罗马尼亚赛区演讲主题为"天下一家",选手讲述与中文结缘的故事[1] - 马耳他赛区选手通过中文演讲和才艺展示两个环节展现学习成果[1] - 保加利亚赛区主题为"追梦中文 不负韶华",设文化知识测试、自由演讲和文化技能展示三个环节[2] - 埃及赛区设主题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3个环节[2] - 拉脱维亚赛区选手完成中文歌曲演唱等才艺展示和知识问答环节[3] 赛事意义与影响 - 克卢日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表示比赛展现跨越山海的热爱,是了解中国的语言之窗[1] - 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指出比赛是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架起中保人民友谊桥梁[2] - 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认为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文明互鉴的火种[3] -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参表示语言是心灵相通的密码,埃及青年对中文兴趣浓厚[3] - 拉脱维亚大学副校长强调中文是连接拉中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3] - 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表示比赛有助于双边关系发展,欢迎拉脱维亚友人赴华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