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成年人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从“零花钱”到“豪掷千金” 盲卡盲盒哪能“无拘无束”
快讯· 2025-06-20 08:14
盲卡行业现状 - 盲卡在儿童青少年中迅速走红,成为社交"硬通货" [1] - 行业利用"未知惊喜"机制吸引未成年人消费 [1] - 部分未成年人为了追求稀有卡牌进行高价消费 [1] 行业监管挑战 - 现有法规缺乏严格身份验证机制,落实难度大 [1] - 未成年人保护面临实际执行层面的挑战 [1] - 专家建议完善立法并实行严格身份核验 [1] 消费行为特征 - 盲卡消费存在非理性现象,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 [1] - 产品设计隐藏"商业陷阱"特征 [1] - 家长发现大额消费时应保留证据并积极维权 [1]
塔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多元解纷增实效
中国食品网· 2025-06-19 19:10
联合调解机制建设 - 塔城市市场监管局与塔城市人民法院建立联合调解机制,推动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 [1] - 2025年6月18日,塔城市市场监管局收到关于某纹身店给未成年人纹身的投诉,并联合法院进行调解处理 [1] 未成年人纹身治理 - 纹身店因未能尽到审慎注意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纹身被认定为侵权行为,需承担相应责任 [1] - 监护人因未能教育未成年子女远离不健康行为,被认定存在监护责任缺失,需承担部分责任 [1] 法律与政策执行 - 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未成年人纹身治理工作办法》对违法经营行为采取处罚措施 [1] - 法院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典》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明确法律责任 [1] 未来协作计划 - 塔城市市场监管局与法院将构建"法院+市场监管局"协同调解机制,畅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 [2] - 通过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推进诉调对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
利用未成年人“擦边”?露头就打!(民生观)
人民日报· 2025-06-09 07:56
行业监管与未成年人保护 - 互联网平台上萌娃视频成为热门题材,但部分商家和博主利用未成年人"擦边"内容吸引流量,评论区存在不良言论 [1] - 网信部门在2024年7月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报了将儿童包装成"性感辣妹"进行无底线营销的典型案例 [1] -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禁止制作、传播涉及未成年人的淫秽色情物品和网络信息 [1] 多方协作与责任划分 - 家长需树立正确育儿观,警惕机构以"艺术""培训"等名义将未成年人商业化的行为,并关注孩子思想动态 [2] - 演艺中介、模特公司、培训机构等应避免在活动中以伤害未成年人的方式牟利,不能为流量不择手段 [2] - 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事前监管未成年人"擦边"内容,事后对违规账号严厉处置,包括关停账户和下架产品 [2] 社会共同责任 -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需多方协作,加强监管,杜绝利用未成年人"擦边"的行为 [2] - 目标是营造风清气正、健康积极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2]
事关未成年人保护防线,专家建议→
第一财经· 2025-06-02 15:35
强制报告制度实施成效 - 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强制报告发现案件达9282件[2] - 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生效后强制报告制度入法 实施四年间社会理解度提升但普及率仍不足[2][3] - 典型案例显示医生和教师通过强制报告制度介入后 成功阻止多起虐待未成年人案件[1][2] 责任主体执行现状 - 医院和学校被列为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关键主体 包括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机构[3] - 三甲医院医生反映判断标准依赖个人经验 部分医务人员对法律具体条款认知模糊[4] - 学校存在"三方私了"等处置不力现象 部分工作人员对侵害行为纵容忍让[6] 制度执行障碍 - 缺乏标准化操作指引 医务人员难以判断"不法侵害危险"的边界[4][5] - 责任主体担忧报告风险 包括误报后果及被报复可能性[6] - 普法力度不足 部分从业人员未意识到强制报告是法定义务[3][5] 改进建议 - 卫生健康部门需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引 医院应制作宣传手册强化责任意识[5] - 建立明确报告流程和保护机制 降低报告人风险[6] - 建议将强制报告要求纳入医师法、教师法等行业法规 增强法律衔接[7]
强制报告之后,反家暴亟待更多细节支撑
南方都市报· 2025-06-02 14:00
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与法律化 - 2020年5月最高检联合多部门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要求教育 医疗 监护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组织对家暴 欺凌等侵害行为负有强制报告义务 [2] - 2021年该制度被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 最高检同步启动强制报告倒查机制 实行每案必查原则 [2] 制度执行现状与挑战 - 制度执行成绩显著 多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通过强制报告被发现和追究 [3] - 仍存在基层接警不力 周围人视若无睹等现象 部分机构对"冷暴力"(如疏忽照顾)的识别和应对不足 [3] - 执行障碍包括"家暴是家务事"的错误认知 以及部分机构接到报告后的消极推诿行为 [3] 社会协同与机制完善方向 - 需强化普通公众和密接机构对强制报告的认知 基层执法需提升处置效率并建立追责机制 [4] - 未成年人保护需多环节协作 包括危机干预 心理康复 家庭关系修复等服务链条 目前需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 [5] - 广州市南沙区"亮星计划"通过训练家长采用正向教养方式 从源头预防暴力问题 [5] 制度优化关键点 - 需建立强制报告跟踪督促机制 确保每起报告得到妥善处理 避免"报告无回应"或"劝退"情况 [5] - 需持续通过典型案例重申强制报告的社会共识 打破介入未成年人侵害事件的实际阻碍 [4][5]
守护未来,为青春撑起法治晴空
人民网· 2025-05-31 08:50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发展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守护未来: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护航成长(1978—2024年)》,系统梳理40余年未成年人审判实践,涵盖机构建设、犯罪惩处、权益保护等八大领域 [1] - 全国法院设立少年法庭2700余个(综合审判型930余个,独立建制610余个),配备未审法官9100余人、助理6000余人,10家高院成立专门机构 [6] - 2020-2024年全国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239份,2019-2024年发出涉未成年人司法建议1万余条 [8][9]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惩治机制 - 对性侵、拐卖等犯罪坚持从严惩处,典型案例包括拐卖17名儿童的余某英案、"姐弟坠亡案"等死刑判决 [2] - 2022年11月最高法联合出台《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首例适用为北京海淀法院王某猥亵儿童案 [3] - 拐卖儿童犯罪自199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偷盗拐骗类案件已呈零星发案态势 [4] 专业化审判创新实践 - 1984年上海长宁法院首创未审合议庭,2023年最高法设立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2024年发布加强司法保护意见 [5] - 推行"首审责任制"(北京海淀法院)、"成渝犯罪人员公示平台"(四川成都中院)、"权益保护观察员"(云南昆明五华法院)等特色机制 [3][6][7] - 创新圆桌审判、心理疏导、犯罪记录封存等审判方式,强化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协同 [6] 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网络 - 推动家庭保护:2020-2024年审理监护抚养案件并签发保护令超2万份 [8] - 强化校园保护:惩治"校闹"行为,建立学生欺凌联动处理机制 [8] - 完善社会保护:建立强制报告制度、网络保护专项分析机制,协同民政部门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9][10]
《云海之下》客服功能后于充值解锁,《剑与远征》转人工20分钟后响应丨20款手游未保测评2025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2:51
未成年人游戏保护机制测评 客服功能易触达性 - 20款测评游戏中19款客服界面可在5步内触达 支持游戏内沟通或跳转外部平台[3] - 《云海之下》存在充值与客服功能解锁不同步问题 充值后需通过关卡才能使用客服功能[3] 人工客服转接障碍 - 部分游戏需输入特定关键词(如"人工客服")或达到对话轮次才能转接人工服务 存在服务壁垒[11] - 《剑与远征》转人工客服需尝试多种关键词 响应延迟达20分钟 缺乏明确提示[12][14][15] 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机制 - 15款游戏支持平台内或特定渠道提交凭证审核退款 较去年8款显著提升[8] - 网易/米哈游/Bilibili设有专门家长申诉平台 需提供身份证/监护证明等材料并签署协议[8] - 2款游戏仍需通过外部渠道处理退款 但较去年9款已有明显改进[11] 法律与行业实践 - 依据《民法典》及最高法意见 未成年人超额充值可依法主张退款[6] - 游戏厂商需优化退款流程 应对未成年人冒用成人账号充值导致的举证难题[5]
让孩子们远离有毒的“海龟汤”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15:54
游戏行业现状 - "海龟汤"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该游戏包含暴力血腥元素及价值观扭曲的故事情节,引发家长担忧 [1] - 游戏机制为情境推理,通过提问还原故事,具有耗时短、门槛低、规则简单的特点,受到年轻人青睐 [1] - 游戏中的暴力血腥内容可能对未成年人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存在模仿风险 [1] 监管与执行情况 - 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制作、传播含有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 [1] - 现实中商家和门店未采取年龄限制措施,游戏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绕过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2] - 网帖通过屏蔽关键词可规避监管,导致未成年人仍可接触不当内容 [2] 改进建议 - 探索建立文娱产品分级分类制度,限制18岁以上接触血腥暴力内容 [2] - 严格管控售卖渠道,建立校园周边商铺和桌游店的巡查与处罚体系 [2] - 完善电商平台年龄验证机制,借鉴网游防沉迷系统 [2] - 利用"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过滤不适宜信息,需配合更全面的内容筛选和审核技术 [2] 游戏机制与市场机会 - "海龟汤"游戏机制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解密过程具有吸引力 [3] - 游戏厂商可开发去除暴力血腥元素的"纯净版海龟汤",面向未成年人市场 [3] - 融入历史事件、传统文化或科学知识,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湖北英山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获国家级支持 568万元中央资金助力构筑成长“防护网”
中国发展网· 2025-05-29 14:08
项目获批与资金支持 - 英山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工程专项 [1] - 获批2025年中央预算内资金568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比重高达80% [1] - 项目获批是英山县推进民生工程的重要成果 [2] 项目背景与需求 - 英山县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 面临留守儿童 困境儿童基数较大的现实挑战 [1] - 县域内现有服务设施存在覆盖范围不足 功能单一等短板 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1] - 国家十四五方案明确将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并优先向革命老区倾斜 [1] 项目规划与功能 - 项目将围绕未成年人临时庇护 心理疏导 法律援助 技能培训等功能进行建设 [2] - 旨在打造集综合性 专业性 预防性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2] - 项目将全面填补县域未成年人保护设施的功能空白 [2] 项目实施与未来展望 - 英山县将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与建设进度 [3] - 项目将被打造为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 [3] - 将持续完善家庭 学校 社会 网络 政府 司法六位一体保护体系 [3]
赵书影:用科技与温度守护青少年成长
中国经营报· 2025-05-29 12:20
技术防护体系 - 公司从2017年开始搭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防沉迷技术体系,应对行业缺乏成熟范式的挑战 [4] - 2024年暑期新增三层防护:AI识别设备习惯的"防代过巡查"、针对频繁验证的"人脸炸弹锁"、"语音+文字"双重支付确认机制 [4] - 系统每日处理数千万次验证请求,与黑灰产持续七年攻防较量 [4] 家庭场景解决方案 - 推出"防沉迷四件套"工具包,包含一键禁玩禁充、陌生人屏蔽、绿色手机上报、账号自我管理功能 [5] - 设立1V1视频家长柜台,帮助不熟悉互联网的父母使用游戏管理功能 [6] - 典型案例显示防沉迷系统成为亲子沟通的规则建立起点 [6] 公益与成长赋能 - "智体双百"计划截至2024年底建成103个未来教室和运动场,覆盖29个省份,累计服务837万人次师生 [6] - 典型案例:内蒙古女孩利用游戏人脸识别技术灵感开发"羊脸识别系统" [6] - 2024年升级为"触梦计划",联动超60款游戏与公益项目,例如在四川资中落地融合编程/AI/体育的科技运动节 [6] 核心理念 - 公司定位未保为"动态方程式",需平衡技术迭代与人文关怀、风险防控与成长赋能、企业责任与行业协同 [7] - 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无终极答案,需持续进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