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中国环境报· 2025-07-07 07:17
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创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化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 [3]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束缚,揭示经济与环保辩证关系 [3]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创新 -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构建 [4] -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推动生产经营绿色转型 [4] - 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与监管制度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 - 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废弃物收集利用体系促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4] 全面绿色转型的实践创新 - 厦门筼筜湖治理、"三北"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展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塞罕坝造林、右玉荒漠化防治等提供中国特色生态治理模式 [5] -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6] - 生态移民工程、生态旅游业等实现民生改善与环境保护双赢 [6] 生态环保故事的传播策略 - 采用国际环保话语衔接与分众化传播策略增强感染力 [7] - 运用影视、VR/AR等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与沉浸式体验 [8] - 构建全媒体矩阵,培养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队伍 [9]
激活绿色动能!中国商品在外海逆势增长 产品“含绿量”变成“含金量”
央视网· 2025-07-06 13:20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转型 -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为主题,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经验成为焦点 [1] - 贵州通过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全球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地之一,绿色工业百亿级项目落地,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全球畅销 [3]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为企业节约降碳成本350亿元,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基地形成成熟模式 [5] 绿色技术发展与成本优势 - 过去10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90%,风光等新能源具有分布式、本土化优势,对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13] - 绿色技术成本大幅降低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坚守绿色转型目标具备科学依据 [11] 国际合作与市场机遇 - 中国绿色产业投入为全球共享机遇,企业在海外投资传播技术、创造就业 [14][16] - 生态认证提升中国产品海外竞争力,"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低碳认证商品在贸易保护主义下逆势增长 [17][19] - 生态友好型产品通过认证传递可靠性,形成长期收益增长点,示范点吸引国际关注并促成合作机会 [20] 全球经验借鉴 - 中国环境治理多部门协同模式及环保优先政策为全球决策者提供参考 [7] - 绿色转型经验具备政治与商业双重价值,企业实践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16]
山西潞城区“追鸟人”:镜头定格生态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10:44
生态环境改善 - 山西长治潞城区辛安泉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生机勃勃的"鸟类王国",每日清晨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鸟类 [1] - 当地鸟类家族不断壮大,从最初只能拍到麻雀、喜鹊,到如今能拍摄到牛背鹭、红脚隼等国家保护动物 [3] - 已记录到130多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显著增加 [3] 生态保护措施 - 辛安泉镇全面推行河长制、泉长制,推进辛安泉域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5] - 实施"千顷绿林"工程,累计栽植树木50000余株,建设绿地5500余平方米 [5] - 潞城区实施浊漳河南源潞城段河道生态治理、清淤疏浚、堤岸修复等工程,建成店上一、二期人工湿地工程 [7] 生态旅游发展 - "追鸟人"自发成立摄影团队,分享观鸟经验与拍摄技巧,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前来 [5] - 辛安泉镇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宣传,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提供便利 [5] - 潞城区以更优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万千飞羽栖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7]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11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设置4个板块20个主题论坛,包含开幕式、绿色招商、环保新技术发布等活动 [1] - 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生态文明主题国际论坛,已举办12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交流合作桥梁和展示中国生态建设成果的窗口 [1] 本届论坛四大创新突破 - 国际化突破:11个主题论坛有国际组织参与(占比55%),其中4个由国际组织独立主办,系2018年以来首次深度国际合作 [2] - 绿色化突破:通过碳核算和购买碳汇首次实现碳中和,推行"绿色交通/会务/食宿"理念 [2] - 市场化突破:采用品牌合作等市场化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2] - 成果化突破:编制生态文明旗舰报告,持续开展绿色产业招商促进合作 [2] 贵州省绿色发展实践 - 绿色经济占比达48%,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全国领先,构建生态利用型等四类绿色产业体系 [3] - 实施"富矿精开""电动贵州"战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和减污降碳协同试点 [3] - 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全国领先,2项地下水治理工程获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 [4] - 建立"八体系一平台"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多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管理 [4] 生态保护与制度创新 - 拥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全国第一),创建13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8个"两山"实践基地 [4] - 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配套100余部地方性法规,生态补偿等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5] - 武陵山区生态修复经验全球推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国领先,贵阳/赤水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 [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守好发展与生态双底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6]
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今天开幕
搜狐财经· 2025-07-05 23:28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主题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成为中外嘉宾关注焦点 [1] - 贵州通过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全球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地之一,落地建设多个绿色工业百亿级项目 [1]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为企业节约降碳成本达350亿元 [1] - 中国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基地形成成熟发展模式,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1] 贵州绿色发展成果 - 贵州成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畅销全球,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国际游客 [1] - 当地集聚大量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绿色工业项目投资规模达百亿级 [1] 中国绿色转型成效 - 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清洁能源体系建设规模居世界首位 [1] - 通过"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模式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1]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 中国环境治理模式体现政府部门协同发力,为全球决策者提供参考 [2] - 环境治理产生水资源、绿色能源、土地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等多重效益 [2] - 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良性互动机制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 [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山西兴县:发扬吕梁精神 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央视网· 2025-07-05 19:54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 兴县八路军120师战史陈列馆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及吕梁地方部队与日军作战1万多次的历史战绩 [1] - 抗日战争时期兴县为晋绥抗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当地军民开荒100多万亩,为边区4万多名党政军人员提供物资保障 [1] - 碾子村通过小流域治理转型为红色旅游示范村,日接待游客最高达上千人,带动村民增收 [2] 杂粮产业链发展 - 兴县依托传统杂粮种植优势建立全产业链,成立晋绥杂粮研究院培育良种 [1] - 目前杂粮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亿元,年销售额达5亿元,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1] 基础设施建设 - 兴县铁路高速相继通车,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3] - 一二三产业在交通升级背景下加速协同发展 [3]
韦韬: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广西日报· 2025-07-04 09:29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导向 - 广西作为全国生猪、家禽主产区,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视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任务,要求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2] - 政策强调全面排查污染源头和排污主体,建立"谁排查、谁签字、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追溯机制[3] - 重点推进40个养殖大县的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强化漓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设施检查[3] 行业治理具体措施 - 实施分类整治策略:对可改造达标养殖场限期整改,对需关停或搬迁的坚决执行,消除污染隐患[3] - 科学编制"十五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控制养殖规模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技术[3] - 加强禁养区(如饮用水水源地、溶洞等)巡查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3] 行业长期发展路径 - 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生态化、绿色化转型,避免"大投入、微效果"的治理模式[4] -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定期调度工作进展[4] - 通过专项行动提升畜禽粪污处理能力,为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支撑[3][4]
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该工程由建设稳步转向运营
海南日报· 2025-07-03 09:21
工程进展 - 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于7月2日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工程由建设阶段转向运营阶段 [1] - 导流洞进口闸门落下后,水库水位将蓄至101米高程,相应蓄水量为2.82亿立方米 [1] - 本次下闸蓄水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1] 工程效益 - 工程建成后将保障海口供水安全,将海口城区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 [1] - 改善灌溉面积18.6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7.04万亩,置换松涛灌区面积8.3万亩 [1] - 工程效益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为南渡江流域农业发展提供水源支撑 [1] 工程背景 - 迈湾工程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海南省水网建设规划重点项目 [2] - 工程于2020年4月13日举行开工仪式,由海南省水利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省水利电力集团负责建设管理 [2] 生态保护措施 - 项目采用升鱼机方案帮助鱼类翻越大坝,保护南渡江上下游鱼类资源 [2] - 配套建设鱼类增殖站,并在下游电站补建鱼道、生态鱼池等设施,减轻大坝对鱼类的影响 [2] - 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
从荒山到绿海 广东续写“岳山造林”绿美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7-01 14:03
从荒山到绿海 广东续写"岳山 造林"绿美新篇 章_南方+_南方 plus 从1974年"岳山 造林大会战"至 今的五十载光 阴,岳山实现了 从残林荒山到生 态屏障的华丽转 身。如今,岳山 所在的广东怀集 三岳省级自然保 护区,森林覆盖 率高达92.6%, 总面积达10.84 万亩,记录有高 等植物1015种、 陆生脊椎野生动 物286多种,其 中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植物达50 多种。这组数据 的背后,是 在"岳山造林"光 荣传统的引领 下,广东深入实 施绿美广东建设 成效缩影,更是 广东生态文明建 设的生动实践。 大美怀集 黎锐明摄 大会战高标准造 林3.5万亩 当晨雾在三岳保 护区林梢缠绵, 万木摇曳着苍 翠,清脆鸟鸣穿 透林间,这幅灵 动的绿海画卷, 正诉说着半个世 纪改天换地的传 奇。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因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 岳山林场所在的 怀集县蓝钟镇山 林被大规模砍伐 开垦,常年砍伐 致使全县山林生 态恶化,森林面 积、蓄积量和覆 盖率大幅下降, 生态破坏、水土 流失、粮食低产 等问题亟待解 决。 当年岳山上的残林荒山现状 方权裕摄 口粮、自建窝 棚、自搭炉灶, 吃住在山头,大 规模植树造林, 在 ...
碧海金沙里的绿色承诺——中国最北海岸线生态修复观察
新华社· 2025-06-28 05:59
海洋生态治理成效 - 辽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0%左右,较"十二五"末期提升25个百分点 [4] - 大连老虎滩—棒棰岛岸段海水水质达到一类标准,15公里岸线成为"海上游大连"黄金段,年吸引近200万游客 [6] - 营口市7条入海河流、8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三年达到100% [6] - 盘锦辽河口潮间带碱蓬草恢复,黑嘴鸥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1200只增长到11000只 [14][17] - 锦州笔架山海洋生态修复带动2024年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同比增长33.2% [10] 生态修复措施 - 辽宁省将沿海划分成27个海湾单元实施精细化治理 [11] - 盘锦实施全国最大单体"退养还湿"工程,恢复滨海湿地8.59万亩、修复自然岸线15.77公里,鸟类种类增加88种 [17] - 营口累计投入5.78亿元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白沙湾项目入选"全国美丽海湾",年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 [8] - 2025年盘锦计划投入4.5亿元继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恢复盐地碱蓬植被364公顷,新增生态岸线3800米 [18] - 辽宁省累计核定水质激励补偿资金1.06亿元 [14] 绿色产业发展 -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2024年接待游客985.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48亿元 [13] - 长海县国家级海洋牧场采用"海底造林"模式,2024年水产品产量73.2万吨,渔业产值117.1亿元 [19] - 辽宁省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76家,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 [18] - 恒力石化(大连)产业园工业废水处理后可用于养鱼 [18] - 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可满足百万户家庭需求 [18] 科技创新应用 - 鞍钢鲅鱼圈分公司采用氢气流化床装置试验"零碳炼铁",厂区92台电动重卡年减碳1.8万吨 [18] - 营口建立"海上、岸上、陆上"三道防线整治涉海违法犯罪 [18] - 辽河口保护区17处高空摄像头组成"天眼"系统 [18] - 大连市普兰店区布设太阳能智能监控系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