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搜索文档
警惕6个常见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记忆力!
环球网· 2025-05-10 13:26
多任务并行对记忆的影响 - 人类大脑本质是单任务处理器,多任务并行实为频繁切换任务,导致注意力中断和记忆轨迹碎片化[2] - 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任务切换时前额顶叶网络需重新激活目标信息,消耗额外认知资源并增加出错率[2] - 长期多任务者表现出更高"切换成本",单独任务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和工作记忆能力也显著下降[2] 导航依赖与空间记忆退化 - 《科学报告》研究追踪50名驾驶者发现,GPS高频使用者在不依赖导航时空间记忆表现更差[4] - 海马体因长期被动接收指令导致构建认知地图功能退化,影响路线、地标及空间布局记忆能力[4] - 导航依赖的负面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即使脱离导航环境后辨路能力仍持续减弱[4] 记忆练习的神经机制 - 记忆是动态过程,需通过巩固、提取和再加工维持,缺乏练习会导致神经回路活跃度下降[7] - 德克萨斯大学研究指出主动提取信息(如回忆细节或背诵)能刺激海马体与皮层联络,加固记忆轨迹[7] - 记忆系统遵循"用进废退"原则,长期闲置会引发类似肌肉萎缩的功能退化[6][7] 焦虑对记忆的抑制作用 - 焦虑状态下杏仁核活动增强而海马体功能受抑制,导致记忆提取困难[8] - 《心理学前沿》实验显示高焦虑个体对负面信息的记忆抑制能力下降,形成认知负担[8] - 情绪压力引发记忆混乱,放松状态反而更利于信息整合与存储[8] 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 - 对493人的研究表明信息量超载会导致注意力漏斗效应,重要内容无法有效加工[9] - 长期超负荷运作降低认知资源,引发依赖简单线索决策和细节忽略的恶性循环[9] - 简化信息输入并预留思考空间是改善记忆存储效率的关键策略[9] 运动与神经可塑性 - 有氧运动可促进海马体新生神经元生成,提高BDNF水平并扩大海马体体积[11] - 久坐导致神经可塑性通道关闭,加速记忆中枢功能萎缩[10][11] - 每周中等强度运动即可显著改善记忆储存环境与学习能力[11]
自研FaceFlow算法破局:一刻相册“抱抱”为情感表达注入科技温度
财富在线· 2025-05-09 14:15
行业现状与痛点 - 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拥有583张照片,但78.3%的用户因存储空间不足被迫删除照片,导致珍贵影像沦为"数字尘埃" [3] - 传统技术如静态照片和GIF动图无法满足情感表达需求,专业动画制作成本高昂,技术门槛限制情感传递 [3] - 母亲节等情感节点凸显技术局限性,用户渴望突破静态影像束缚以表达爱意 [3]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公司自主研发FaceFlow算法,将3D姿态重建精度提升至行业新高度,能解析骨骼运动和面部微表情肌群关联 [4] - 算法针对亚洲人优化,实现98.7%脸型适配率,较开源模型提升70%,支持16fps影视级流畅动图生成 [4] - 技术突破包括画质修复、3D人脸模型重建,可还原发丝飘动空气阻力效应和衣褶细微波动等真实细节 [4] - 将复杂算法封装为"抱抱"模板,用户仅需三步操作即可生成AI动图,零技术门槛适配老年用户 [5] - 云端协同处理使低配设备也能流畅运行,突破硬件性能限制 [5] 产品定位与市场反馈 - 通过"无限空间云相册+AI影像创新"双引擎驱动,重新定义云端存储的情感价值 [1] - AI影像编辑需求年增长率达217%,用户对"记忆激活"功能期待值超越传统修图工具 [6] - 母亲节期间服务器见证大量感人案例,如异地虚拟拥抱和跨时空同框合成,验证技术对人性需求的回应 [6] - 无限存储空间配合智能去重技术,解决用户保存回忆与设备卡顿间的矛盾 [6]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技术从单纯存储功能转向情感温度传递,揭示行业向人文关怀服务的深层转变 [6] - 案例显示AI技术能唤醒凝固记忆,搭建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创造差异化竞争壁垒 [1][7] - 用户将AI动图设为手机壁纸等行为,验证技术成功转化为情感载体 [7]
国博馆刊|北朝至唐初夏州酋豪李氏家族的发展与身份记忆
新浪财经· 2025-05-09 11:13
《李寂墓志》1989年4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洪庆镇路家湾村向阳公司工地五〇〇号墓。墓志长72厘米、宽72厘米,大致呈方形。志文23 行,满行23字。志文书法隽美,极具初唐时期正书之风采。 李寂的祖父李和、父亲李彻、兄李誉在《周书》《北史》《隋书》和新旧《唐书》中皆有专传,李和的墓志早年间已出土,近年李寂之兄李誉的 墓志也见著录,学界对此已经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李寂之子李达磨的墓志也已出土,但未见有研究。《李寂墓志》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这 一"由夏州而入长安"的部落酋长家族历史大有裨益。为便于行文,特将志盖文转录如下: 盖文: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城阳郡开国公李府君墓志之铭 志文:大唐故左武卫将军上柱国城阳郡开国公李君墓志之铭 君讳寂,字善同,陇西狄道人也。徽胄奄蔚,鸿绪光华,相秦将汉,详诸典册。自兹已降,世挺英髦,继踵飞声,略可言也。曾祖僧养,魏夏州 酋长,随(隋)赠大将军、荆淮析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祖懿,周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思阳县开国公、汉阳太守、车骑大将军、左光禄 大夫、大都督、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改封阐熙郡公,授司宪,改封城阳郡公、洛州刺史、上柱国、赠司徒,谥肃文公。父彻, ...
《解放海南岛》纪录片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海南日报· 2025-05-09 09:13
纪录片里鲜活的历史细节,让四川省巴中市某机关退休干部刁安跃深受触动:"国家记忆承载着一 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唯有以敬畏之心守护、用传承之力延续这些记忆,我们才能 深刻理解国家发展的脉络,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笃定前行。" "当时我在成都上小学,至今清晰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解放海南岛的消息传开后,四川大 学工学院的师生连夜结队,渡江到学校校部,一起举着火炬游行,向解放海南岛的英勇战士们致敬!"该 纪录片勾起了中国计算机历史研究学者徐祖哲的回忆,"回顾历史,胜利来之不易,凝结着无数人的艰 辛付出,期待未来有更多珍贵的历史记忆能够通过媒体广泛传播,让后人赓续精神血脉、续写时代新 篇。" 据了解,截至目前,《解放海南岛》纪录片在央视频、央视网累计播放量超375.2万,在微信公众 号、微博等平台阅读量达165万。 《解放海南岛》纪录片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解放海南岛的胜利,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海南日报海口5月8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才丰)为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 台、海南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纪录片《解放海南岛》在央视首播后收获如潮好评。应广大观众的热切 期待,该片于5月8日上 ...
调控记忆的“魔法”会走进现实吗
科技日报· 2025-05-06 07:23
在小说《哈利·波特》的世界里,轻挥魔杖即可将记忆从脑中抽出,一句咒语便能抹去至亲存在的痕 迹。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记忆不是可储存的液体,也不是能轻易从人们脑海中删除的文件。 抹去记忆 要形成记忆,人们必须先经历某些事情,比如骑自行车、掉牙,或是与宠物嬉戏。随后,电流会在大脑 神经细胞(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处流动。人们对某种经历的体验越多,这些连接就越牢固。此后,随着 时间推移,这些连接也会逐渐减弱,从而导致遗忘。 但要让人完美记住或彻底遗忘某件事,这种能力目前还只是幻想。不过,美国《科学新闻》网站近日报 道,科研领域已有先行者开始探索调控记忆强度的可行路径,并在增强或抑制记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 破。这些研究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等记忆衰退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提供新 的治疗思路。 增强记忆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家罗伯特·汉普森专注于记忆研究领域。他和团队发现,对人的大脑 施加微小电击,有助于人们形成更牢固的记忆。 在一项实验中,汉普森团队选取了17名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大脑中已植入了细如发丝的电 极,除了治疗癫痫,这些电极还能记录患者海马体(大脑中负责记忆的关键区域)中脑细胞 ...
探寻少林寺碑碣的申忆密码
河南日报· 2025-05-05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少林寺碑碣(566—199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均有“河南元素”,其入选得益于自身独特价值和多方支持,入选后河南将做好保护传承、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等工作 [1][2][5] 少林寺碑碣入选情况 - 《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每轮只能独立申报2项,入选标准高、名额少、难度大 [2] - 《少林寺碑碣(566—199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1] 少林寺碑碣的价值 - 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实物史料,是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缩影,是中国古典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2] - 始于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终于1990年,形成全球罕见的“无断代”石刻文献序列 [2] - 碑碣文字有汉文、蒙文、梵文、八思巴文等多种语言,刻有日本、印度、蒙古等外国僧侣的题记,数量和保存完整程度罕见,全景式反映少林寺宗教文化、对外交流发展过程 [2] - 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记忆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3] 入选记忆名录的原因 - 文物和档案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少林寺碑碣具有文物和档案双重属性 [4] - 世界记忆项目致力于保护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侧重于机构保存的文献记录 [4] - 是历朝历代少林寺与多方交往互动形成的原始记录,内容涉及多方面,是研究中国历代多种史料的独特、原始且系统的史料 [4] 入选后的举措 - 做好保护传承,完善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支持开展“全球少林档案文献资源回流”文化工程,整合全球少林文化研究成果,提供多语言检索与即时调用功能,推动少林文化走向世界 [5] - 做好研究阐释,从499块碑碣中选104块以图文并茂、汉英双语形式集中展示 [5] - 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碑碣“留量”增色少林“流量”,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5]
全新「红腰子」上市,抗老赛道迎来“肌肤免疫学”的降维打击
FBeauty未来迹· 2025-04-29 20:21
法"。这不仅是资生堂这款王牌产品十年来的第四次颠覆性迭代,更是资生堂以硬核基础研究 对于当下抗老科技话语体系的重构,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指引一个极富想象力的研究方向。 " 红腰子精华是资生堂融合「艺术与科技」的重磅产品,也是公司重要的战略资产。每一代红 腰子精华都凝聚了前沿科研成果。 "资生堂中国及旅游零售CEO梅津利信表示:" 全新红腰子 抗老精华的革命性升级,是资生堂科研创新的重大突破,开创了肌肤抗老的全新解决方案。这 不仅是资生堂集团的重要里程碑,也践行了「美力创新让世界更好」的集团使命。 " 资生堂中国及旅游零售CEO 梅津利信 在业界看来,作为美妆科研"尖子生",资生堂此番以"红腰子"讲述的全新肌肤免疫学研究的抗 老叙事,给予当下的创新"科研热"重要启示:锚定原创科研思路做深做透,远比追逐热点、做 同质化的性能提升更具有心智穿透力。 在至卷的肌肤抗老领域,还有进一步突破的可能性吗? 4月2 5日,享誉全球的日系护肤代表品牌SHISEIDO资生堂正式在国内首发第四代红妍肌活精 华露——全新红腰子抗老精华,为抗老破卷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 不同于常规功效成分抗老"做加法"的思路,全新"红腰子"背靠资生堂集 ...
加速的历史,失落的记忆
虎嗅· 2025-04-29 13:35
先贤祠的文化意义 - 先贤祠建成于1791年,安葬伏尔泰、卢梭、雨果等法国思想文化界代表人物,体现对知识与真理的尊重 [2] - 法国通过先贤祠将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置于比政治家更显赫的位置,形成"尊重知识、漠视权力"的象征 [6] - 先贤祠内仅安葬十余位政治人物,数量远少于文化界人士,反映法国社会对政治脱敏的倾向 [6] 法国历史记忆的构建 - 法国通过国家力量塑造民族记忆,与欧洲邻国依赖经济或文化不同,国家在民族意识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9] - 《记忆之场》提出"共和国""民族""法兰西"是不同概念,打破传统统一性框架,开创历史书写新方式 [10] -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书写存在争议,如国庆日选择和政治内涵淡化,显示记忆与历史的分离 [20] 记忆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 《记忆之场》区分历史与记忆,认为历史是"经过验证的记忆",不能替代记忆的多元性 [17] - 现代档案技术导致记忆病态膨胀,《记忆之场》批判将档案等同于记忆的倾向,主张回归内心记忆 [16][17] - 诺拉认为个体记忆比集体记忆更重要,强调个人在记忆再生中的主体性作用 [25] 法国文化符号的演变 - 埃菲尔铁塔从政治象征转变为纯粹的艺术地标,政治意涵随时间消褪 [21] - 环法自行车赛从商业策划演变为民族遗产,完成路易十四未能实现的国土整合 [22][23] - 先贤祠作为记忆场域,其政治意义被淡化,体现法国人对形式主义记忆的反思 [3][6]
恺英网络(002517):Q1业绩不俗 新品贡献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1.18亿元(同比+19.16%),归母净利16.28亿元(同比+11.41%),扣非归母净利15.99亿元(同比+18.43%)[1] - 2024年归母净利低于预期18.6亿元,主因Q4老游戏流水环比回落[1] - 2025Q1营收13.53亿元(同比+3.46%,环比+13.62%),归母净利5.18亿元(同比+21.57%,环比+48.71%),扣非净利5.16亿元(同比+21.66%,环比+62.19%)[1] - 2024年毛利率81.28%(同比-2.19pct),2025Q1毛利率83.57%(同比+1.53pct)[3] 产品运营 - 新产品《龙之谷世界》2025年2月上线,首日登顶AppStore游戏榜,上线5天流水突破2000万元[2] - 自研项目《盗墓笔记:启程》已开启预约,《斗罗大陆:诛邪传说》已启动首测[2] - 2024年境外收入3.75亿元(同比+221.48%)[2] 战略布局 - 通过投资自然选择等公司强化技术储备,其中《EVE》应用AI对话技术和记忆系统[2] - 持续深化IP战略,积累丰富国内外IP授权资源,挖掘中国传统文化IP[2] 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33.91%/3.96%/11.69%,分别同比+6.51/-2.71/-0.57pct[3] - 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33.92%/2.97%/7.44%,分别同比-3.16/-0.84/-1.03pct[3]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预测至20.4/24.1亿元(原22.4/25.9亿元,调整幅度-9%/-7%),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27.2亿元[4] - 给予2025年25X PE估值,目标价23.88元(原20.81元对应20X PE)[4]
焦点访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它们背后是哪些中国历史文化?
央视网· 2025-04-28 23:38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7日中国《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及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介绍入选原因及意义,强调入选是保护利用弘扬的开始,国家档案局将推动更多文献遗产入各级名录 [1] 入选项目情况 《随州曾侯乙编钟》 - 共65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世界上考古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青铜乐器 [3] - 入选原因是钟及钟架上刻有3755个铭文,是声文对照的文献遗产,填补世界记忆名录空白 [5] - 编钟组成完整演奏乐器,铭文以声音和文字印证保存2400多年前人类音乐记忆,是第一部有声“音乐教科书” [7] - 铭文记载钟的音律声高,论述一钟双音、十二律和乐律学体系,证实中国古代先进乐器制造知识 [7] - 铭文中有大量不为人知音乐术语,对了解先秦音乐制度有重要价值 [9] 《少林寺碑碣(566—1990)》 - 少林寺现存499通碑碣,是少林寺历史重要文献等的固化遗存,呈现1424年完整连贯历史文献序列,是宝贵的少林寺发展史 [11] - 碑碣见证少林寺地位与身份认同形成发展,反映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 记录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历史,如中日僧人交流、“三教合一”文化交融,丰富了少林寺世界文化遗产内涵 [14] 中国文献遗产入选情况 - 我国是首个建立国家级名录的国家,已公布5批198件(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7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18项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16] - 档案文献遗产承载中华民族记忆,反映民族历史文化,能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和传播力 [16] 文献遗产保护利用案例 甲骨文 - 2017年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河南安阳建有中国首座文字主题博物馆,推动“活化利用” [18] - 博物馆有全方位陈列和沉浸式数字展陈系统,开发360多款文创产品 [18] - 安阳市甲骨文小学开设校本课,引导孩子认识甲骨文 [20] 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 - 2017年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通过高清扫描和数字化采集获“新生” [20] - 2024年丝绸设计公司从中发现独特纹样,联名开发产品获市场好评 [20] 曾侯乙编钟 - 湖北省博物馆“穿越青铜纪”数字文物VR体验即将上线,带来沉浸式震撼体验 [22] 未来规划 - 国家档案局倡导推动省级名录普遍建立,将从国家和省级名录遴选建立申报储备库,推荐更多文献遗产入各级名录,挖掘文化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国文化走出去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