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刚刚新增16个!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QFII可交易品种将扩至100个
第一财经· 2025-06-18 18:14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扩大外资交易品种范围,目标是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1] - 三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迅速响应,新增16个QFII可交易期货和期权品种 [1] - 具体新增品种包括:天然橡胶、铅、锡期货和期权合约(上期所);乙二醇、液化石油气期货和期权合约(大商所);玻璃、纯碱、硅铁期货和期权合约(郑商所) [1] QFII可交易品种现状 -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QFII可交易品种增至91个,包括商品类83个(商品期货45个、商品期权38个),金融类7个(金融期货4个、金融期权3个),指数类1个(集运指数期货) [2] - 这些品种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建材、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2] 未来开放方向 - 证监会将与央行共同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帮助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2] - 将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 [2] - 从2025年10月9日起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 [2] 近期开放进程 - 今年以来证监会已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ETF期权等产品的限制 [3] - 后续还将出台更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改革举措,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3]
中国证监会主席: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55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在完善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科技巨头和科创新秀的发展[1] - 创新具有"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越来越明显[1] 科创板改革措施 - 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其中"1"为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3] - "6"项改革措施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3]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外资和外资机构是资本市场重要参与力量,将持续深化市场、产品和机构的全方位开放[3]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包括优化QFII制度、拓展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4]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增强外资参与便利度[4]
重磅!创业板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2:22
资本市场开放与创新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 包括优化准入管理 扩大外资交易范围至100个期货期权品种 [3]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助力实体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3]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3]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 支持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开展资本市场制度探索 [4] - 推动更多先行先试举措在上海落地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4] 外汇市场与跨境投资 - 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 包括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 扩大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措施 [5] -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对美元升值1.6% 对一揽子货币保持稳定 [7] - 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 近期买入境内股票增多 [7] - 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参与主体更理性 风险应对能力显著提升 [6]
吴清,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1:57
深化科创板改革 - 推出"1+6"政策措施,其中"1"是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第五套标准上市,"6"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2]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3]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通过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支持科技巨头和科创新秀 [4] - 深化发行和并购重组改革,优化制度与产品供应,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4] 股债联动与REITs发展 - 强化股债联动优势,发展科创债并优化发行交易制度,推出科创债ETF及股债结合产品 [6] - 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等新型资产开展证券化融资 [6] 中长期资金引导与退出机制 - 支持编制科技创新指数和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引导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 [7] -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股票实物分配和"反向挂钩"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7] 上市公司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制度,落实"并购六条"和重组管理办法,推动股权激励程序便利化 [8] - 严惩违法输送利益、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8]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加快落实2025年对外开放举措,包括优化QFII制度、拓展外资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 [9]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及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9]
吴清: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财联社· 2025-06-18 11:19
资本市场改革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1] -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1] - 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1][4] 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正式获批在上海注册成立 [2] - 学会将广泛团结行业机构、上市公司、高校院所、政府部门等研究力量 [2] - 目标打造成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平台 [2]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3] - 发布QFII优化方案 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 [3] - 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扩展到100个 [3] 科创板改革 - 新设科创成长层 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4]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打造更具吸引力市场体系 [4] - 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4]
证监会主席吴清: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快讯· 2025-06-18 11:12
今日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开幕式上表示,近期将加快落实 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 将更多的产品纳入外资交易范围,尽快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扩展到100个。(智通财经) ...
特稿 | 洪灏:破局与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答卷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5
资本市场战略地位 -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核心枢纽,既是资金融通平台,也是资源配置枢纽、风险定价市场、财富管理载体,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历史经验表明健康活跃有深度的资本市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期,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愈加凸显[1] 注册制改革进展 - 注册制改革使新股发行审核周期从平均一年半缩短至半年以内,发行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从政府"选优"到市场"择优"的理念转变[2] - 2023年A股市场50家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在形成,但部分企业"带病闯关"、中介机构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仍存[2] 交易机制与投资者保护 - 科创板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创业板放宽涨跌幅限制等改革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但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仅2%,远低于成熟市场10%水平[3] - 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破冰(康美药业案5.2万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但超60%个人投资者权益受损时选择沉默,维权成本高问题突出[3] 耐心资本与对外开放 - 公募基金平均持仓周期不足6个月显示短期主义倾向,而美国风险投资机构通常持有科技企业5~7年[4]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3倍),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突破4万亿元,中国国债已被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4] 开放程度差距 - 外资持股占比仅5%,显著低于美国25%和日本30%,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制约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5] - 会计审计准则、信息披露要求、跨境资金流动便利性等方面仍需与国际接轨[5] 深化开放举措 - 需推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完善英文信息披露渠道,参与国际证券监管合作[6] - 建议推出股指期权、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研究扩大"跨境理财通"及探索"新股通""衍生品通"新渠道[6] 多层次市场建设 - 已形成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梯度格局,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服务"三创四新",北交所打造"专精特新"摇篮[6] - 板块间联通效率待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滞后,需优化转板机制加强制度衔接[6] 未来发展路径 - 需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基础制度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市场功能,防范系统性风险[7] - 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7]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上交所组织上市公司赴欧洲推介交流
上海证券报· 2025-06-17 02:27
沪市公司国际路演活动 - 上交所组织12家沪市优质上市公司赴英国伦敦和瑞士日内瓦开展资本市场推介与国际交流活动 通过集中路演和一对一拜访等形式展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成果与发展潜力 [1] - 参与公司包括恒瑞医药 万华化学 小商品城 宁波港 中信金属 中国铝业 中国中车 中国中免 中远海控 东方电缆 金山办公 九号公司 涵盖生物医药 高端制造 水上运输 信息技术 商务服务等行业 均为所属领域领军企业 [2] - 公司代表从治理结构 产品创新 全球化布局 产业链竞争优势等维度展现综合实力 吸引瑞银集团 晋达资产 励正集团 千禧年资本 施罗德集团等70余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会 [2] 国际机构投资观点 - 外资机构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呈现传统产业价值重估与新兴产业成长共振机遇 低估值 高分红 新蓝筹及全球竞争力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配置选择 [2] - 晋达资产等机构指出DeepSeek展现中国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希望深入了解更多优质上市公司 [4] - 中信里昂表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显著提升 一对一交流有助于建立关系并增进了解 [4] 科创板国际吸引力 - 5月200余家外资机构累计调研A股公司逾500次 澜起科技 奥普特 奥比中光等科创板公司单家吸引超30家外资机构调研 [3] - 外资机构普遍认可科创板代表中国科技创新潜力 认为其研发成果和业绩增长持续增强投资信心 [3] - 上交所重点介绍科创板在支持研发创新 业务出海 可持续发展 长期资金引入等方面的制度成效 [3] 资本市场开放进展 - 上交所2023年以来已赴1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推介 覆盖全球主要金融资管中心 拜访近百家境外机构 [5] - 中国银行日内瓦分行观察到境外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高度关注 承诺以跨境服务助力市场开放 [4] - 上交所计划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创新 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体系中的地位 [6]
“中东资本”卡塔尔控股成为华夏基金第三大股东,外资不断加仓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5-22 23:46
华夏基金股权变更 - 卡塔尔控股公司获批成为华夏基金持股5%以上股东 受让天津海鹏持有的10%股权(2380万元人民币出资)[1][4] - 此次交易对价为4 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 64亿元) 对应华夏基金估值326 4亿元[8] - 华夏基金当前股权结构:中信证券持股62 2%(1 48亿元出资) 迈凯希金融持股27 8%(6616 4万元出资) 卡塔尔控股持股10%[4] 华夏基金经营情况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华夏基金管理公募资产总规模1 91万亿元 国内排名第二 其中货币基金6992亿元 股票型基金6712亿元[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 31亿元(2023年73 27亿元) 净利润21 58亿元(2023年20 13亿元)[8] 外资布局中国资管行业 - 自2020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后 已有9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 包括贝莱德、富达、路博迈等[9] - 外资公募密集增资:联博基金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增资2亿元) 富达基金增至1 82亿美元(累计增资5轮) 路博迈基金增至5 5亿元(累计增资4次)[9][10] - 贝莱德基金注册资本增至12 5亿元(增幅25%) 安联基金注册资本翻倍至6亿元[10][11] QFII资金动向 - 2024年一季度QFII重仓760家A股上市公司 持股市值前列包括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11] - 中东主权基金活跃: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持仓24只A股(市值54 93亿元 环比+36 95%) 阿布扎比投资局持仓27只A股(市值超106亿元 环比+74%)[11]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加强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开放的相互协同
期货日报网· 2025-05-20 02:10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 - 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证监会深入推进市场、产品、机构双向开放 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性和稳定性[1] - 各类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是参与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1]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股比限制 持续扩大外资机构可参与交易的期货和期权品种范围[2] 中国经济基本面优势 -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展现出强大韧性[1] - 中国具有完整产业体系、齐备基础设施、超大规模市场 是全球GDP增长主要贡献者[1] - 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并重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措施 - 强化产品和服务支持 规范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督促完善治理结构[2] - 引导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 落实市值管理责任 加快优胜劣汰[2] - 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和投资价值[2] 制度型开放新举措 - 增强制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完善与国际投资者沟通机制 提高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2] -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 支持符合条件外资机构申请新业务和设立新产品[2] - 加强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开放协同 加大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供给[2] 国际合作与监管 - 增强双边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2] - 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 - 大会吸引19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金融机构代表现场参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