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痛失xAI大将,Grok 4缔造者突然离职
虎嗅· 2025-08-14 09:46
公司发展历程 - 2023年初埃隆与Igor Babuschkin会面并探讨AI未来 共同认为需要创建新型AI公司[1] - xAI在两年时间内取得显著成就 包括打造世界最大AI超算和开发多模态模型[2] - 公司在120天内极限建造Colossus超级计算集群 并训练出比肩OpenAI和谷歌DeepMind的Grok 4模型[3] - 原始12人创始团队中已有3人离职 包括Kyle Kosic重返OpenAI和Christian Szegedy加入Morph Labs[64][65] - 目前创始团队剩余9人 其中华人学者占比超过1/5[65][62] 技术成就 - 开发孟菲斯超级计算集群Colossus 为Grok大规模训练提供算力支持[18] - 成功训练多模态Grok 4模型 能力可与Gemini 2.5和GPT-5相媲美[19] - 团队执行速度极快 在120天内完成被认为不可能的超算集群建设[37] - 开源Grok-1模型并发布代码库[12] - 一天内审核15,000份申请 展现高效运营能力[12] 人才团队 - Igor Babuschkin曾担任谷歌DeepMind高级研发工程师 主导AlphaStar项目[9][10] - 参与WaveNet语音系统开发 提升语音合成自然度与质量[11] - 曾在OpenAI参与GPT-4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13] - 拥有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7] - 团队包含来自谷歌DeepMind、微软和OpenAI的顶尖研究人员[60] 未来规划 - xAI计划在2025年7月发布Grok 4 随后推出编码模型、多模态代理和视频生成模型[21] - Igor Babuschkin宣布创办风险投资公司Babuschkin Ventures 专注于AI安全研究和投资AI初创公司[5][56] - 新投资公司将支持推动人类进步和解开宇宙之谜的AI系统[56] - 公司致力于创造对人类安全且有益的AI[55]
1亿美元买不走梦想,但只因奥特曼这句话,他离开了OpenAI
36氪· 2025-08-12 11:27
全球AI军备竞赛烧掉3000亿美元,但真正在防止「终结者」的科学家,竟不足千人!Anthropic核心成员Benjamin Mann揭秘:当人形机器人觉 醒,缺的只是一个「大脑」——而这一天,最早可能在2028年到来。 1亿美元,还是守护人类? 当扎克伯格挥舞九位数支票疯狂「挖墙脚」时,OpenAI前安全大将Benjamin Mann只是淡淡一句:「钱能买模型,却买不到安全。」 最近的播客,Anthropic联创Benjamin Mann揭秘了为何OpenAI安全团队出走,为什么他对1亿美元坚决说「不」。 顶尖AI人才是时代英雄,真值1亿美元 最近,扎克伯格砸钱挖顶级AI人才。 这是时代标志,这些人才打造的AI极有价值。 Benjamin Mann表示,团队流失并不严重: 在Meta,最好的结果是「赚到钱」;但在Anthropic,最佳结果是「改变人类未来」。后者更值得。 对Mann来说,这个选择并不难:绝不接受Meta的天价offer。 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Scaling时代,且只会更疯狂。 Anthropic每年资本开支增长一倍,速度惊人。 这就是行业现状——好模型就是印钞机。 但在Anthropic,M ...
ETF盘中资讯|AI安全受关注!《中国AI安全承诺框架》发布,大数据产业ETF(516700)盘中涨超1.6%,资金逐步进场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8-11 14:21
大数据产业ETF表现 - 大数据产业ETF(516700)8月11日场内价格上涨1.69%,成份股中云天励飞涨幅超12%,东方国信涨逾6%,恒为科技、优刻得、用友网络等跟涨 [1] - 近2个交易日该ETF连续获资金净流入,合计金额达525万元,显示资金对板块后市看好 [1]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承诺框架》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由信通院牵头、20余家单位参与制定,旨在推动AI安全自律 [3] - AI技术及大模型加速迭代,传统安全范式面临挑战,数据与AI融合需构建"可信、可控、安全"的数字底座,工业、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安全测试成为关键任务 [3] 大数据产业ETF投资方向 - 大数据产业ETF(516700)跟踪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重点覆盖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细分领域 [4] - 权重股包括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国长城、中国软件等科技自主可控龙头 [4] 科技自主可控催化因素 - 高层政策强调"科技打头阵",新质生产力方向有望突破 [5] - 数字中国顶层设计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激活数字生产力 [5] - 信创2.0热潮推动科技自主可控前景 [5]
ChatGPT开发者们:融资数十亿美元,估值疯狂飙升
虎嗅· 2025-08-08 08:01
OpenAI高管离职创业现象 - OpenAI离职核心成员已创立至少7家独角兽企业,涵盖AI安全、教育、搜索等领域 [5][6][7] - 这些公司部分成为OpenAI直接竞争对手,部分推动技术多元化应用 [7] - 现象反映OpenAI人才外溢对行业的深远影响力 [47][48] 主要创业公司概况 Thinking Machines Lab - 由前OpenAI CTO Mira Murati创立,团队30人中三分之二来自OpenAI [9][11][12] - 聚焦"人类-AI协作"模型开发,2025年6月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估值120亿美元 [13] - 投资方包括a16z、英伟达、AMD等 [13] Anthropic - 由前OpenAI研究副总裁Dario Amodei创立,定位"公共利益公司" [14][16] - 旗舰产品Claude系列大模型直接对标ChatGPT [17] - 2025年3月估值615亿美元,7月可能完成新融资使估值达1700亿美元 [18][19] Safe Superintelligence (SSI) -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创立,专注"安全超级智能" [20][23] - 成立一年估值达320亿美元,但无产品面世引发争议 [22][25][26] - 投资方包括a16z、红杉资本、Alphabet等 [22] xAI - 马斯克2023年创立,坚持开源策略,产品Grok整合X平台实时数据 [27][28][29] - 定位为"以真理为导向"的AGI开发,与OpenAI闭源策略形成对比 [29] Perplexity - 前OpenAI研究员Aravind Srinivas创立,开发AI搜索引擎 [30][31] - 2025年初估值140亿美元,正洽谈智能手机预装合作 [32][33] Adept AI Labs - 前OpenAI工程副总裁David Luan创立,开发"AI队友"执行软件操作 [34][35][36] - 2023年估值超10亿美元,但2024年核心团队出走亚马逊 [37][38] Cresta - 前OpenAI成员Tim Shi创立,专注AI客服中心解决方案 [41][43] - 累计融资2.7亿美元,估值超10亿美元,但面临隐私诉讼 [45][46] 行业趋势分析 - 大模型技术被视作颠覆性革命,资本大量涌入导致估值泡沫 [49] - OpenAI前核心研究员个人身价可抵独角兽公司估值,体现行业"含金量" [48] - 创业公司集中在AI安全、搜索、多模态应用等细分领域 [7][17][31]
从 OpenAI 出走的前员工,已经造就了 7 个独角兽公司
36氪· 2025-08-07 15:17
OpenAI及其衍生创业生态 - OpenAI成立于2015年底 最初定位为非营利组织 2019年转型为营利性机构并获得微软等顶级资本支持[1]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ChatGPT、DALL-E、Codex、GPT-4等 由前CTO Mira Murati主导开发 被称为"ChatGPT之母"[4] - 高层团队持续动荡 已离职核心成员创立至少7家独角兽企业 形成独特的人才外溢效应[2][3] 主要衍生企业概况 Anthropic - 由前研究副总裁Dario Amodei于2021年创立 聚焦AI安全与伦理 采用公共利益公司形式[5] - 旗舰产品Claude系列大模型直接对标ChatGPT 通过AWS和Google Cloud平台提供服务[5] - 累计融资达182亿美元 最新估值可能达1700亿美元 主要投资方包括谷歌、亚马逊[5][6] Safe Superintelligence (SSI) - 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于2024年创立 专注"安全超级智能"概念[7] - 成立一年内完成两轮融资 估值从50亿美元飙升至320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a16z、红杉等[7][8] - 目前无产品面世 团队约20人 高估值引发市场争议[8][9] xAI - 马斯克2023年创立 目标开发开源AGI 产品Grok整合X平台实时数据[10] - 采取完全开源策略 与OpenAI闭源倾向形成对比 最新估值1130亿美元[3][12] Perplexity - 前研究科学家Aravind Srinivas创立 开发AI搜索引擎 整合多模型能力[13] - 2025年初估值达140亿美元 获贝索斯、英伟达投资 正拓展移动端预装合作[13][14] Adept AI - 前工程副总裁David Luan创立 开发自然语言操作软件的AI Agent[15] - 2023年估值超10亿美元 但核心团队2024年集体跳槽亚马逊[16][17] - 剩余54人团队调整战略 聚焦代理AI解决方案[17][18] Cresta - 华人创业者Tim Shi联合创办 专注AI客服中心解决方案[19][21] - 累计融资2.7亿美元 估值超10亿美元 但面临数据隐私诉讼[22][2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OpenAI人才外溢推动AI技术多元化应用 涵盖搜索、安全、客服等多个领域[2][3] - 资本狂热追捧大模型赛道 部分企业估值与实质进展存在明显脱节[24][25] - 行业呈现"一人独角兽"现象 核心研究员个人价值可直接转化为企业估值[24]
360数字安全集团总裁:AI存“四大基因缺陷”,安全复杂度远超传统范畴
新浪科技· 2025-08-07 13:14
AI安全行业态势 - 大模型技术加速落地与智能体规模化应用导致AI安全风险呈现"内忧外患"复杂态势 [1] - AI存在四大基因缺陷:一切皆可编程 一切皆可模仿 一切皆可生成 一切皆可调度 [1] - 外部风险包括大国博弈背景下针对AI系统的攻击 以及黑灰产利用AI批量制造攻击武器和部署黑客智能体 [1] 安全风险特征 - AI安全复杂程度远超传统范畴 涵盖网络 数据 内容 应用及未来场景安全 [1] - 传统安全防御体系难以应对新型AI安全威胁 [1] - 政企机构在AI落地过程中面临的安全挑战已超出网络与数据安全原有边界 [1] 解决方案创新 - 提出"以模制模"新思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身优势对抗AI安全风险 [3] - 开发360大模型安全卫士 通过四大安全智能体形成闭环防护体系 [3] - 内容安全智能体通过幻觉抑制和安全风控模型实时审核输入输出内容 拦截违法违规信息 [3] - AI Agent安全智能体通过异常行为识别和权限管控防范数据泄露与越权操作 [3] - 软件安全智能体扫描AI软件漏洞与配置缺陷 保障AI系统供应链安全 [3] - 安全风险评估智能体通过实战化模拟攻击提前暴露系统短板 帮助客户发现关键隐患 [3]
不止萌兔蹦迪,狸花猫竖中指,吃奶婴儿开飞机,魔性AI视频让人停不下来
36氪· 2025-08-04 19:17
老外最近迷上了「野生动物搞抽象」:深夜,萌兔爱上了后院的蹦床!! 网友Mark Gadala-Maria致力于教人使用AI,最近收集了在TikTok上疯狂传播的「隐蔽摄像机下的动物」。 但让他惊讶的是,大部分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视频是AI生成的。 暗夜疯狂动物城 深夜,猛兽在后院蹦起了跳床: 狸花猫半夜「巡视」,对监控镜头「竖中指」, 「虎」朋狗友,一起对镜头「竖中指」: 家里猫的社交圈震惊主人一整天: 水豚「卡比巴拉」和菊猫玩起了跷跷板: 室内的假监控,逼真到让人怀疑一切: 事件登上新闻热搜; 多艘战机紧急出动,追踪飞机而去…… 情节之离奇、表演之夸张,与国内某些短剧的「无脑」风格不相上下。 在Reddit上,部分网友表示这种内容过于无脑。 这些视频看起来有些「过于魔性」。真的有人喜欢看吗? 完全有理由怀疑:AI制作的视频,会不会精准踩在AI的偏好上? 换句话说,这会不会是AI的「自嗨」?AI观看并点赞AI制作的内容——形成完美闭环。 YouTube被机器人洗脑 上月,一段AI制作的视频火爆YouTube,观看量位居Top 3,观看量高达1.3亿次! 虽然故事内核是老套的「粗心的妈,天才的娃」,但情节有些离 ...
安永高轶峰:AI浪潮中,安全是新的护城河
华尔街见闻· 2025-08-04 17:53
将安全合规从被动的"约束条件"转变为主动的"战略优势",是AI企业在技术创新趋于同质化后的关键 胜负手。 这是安永大中华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高轶峰,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期间向我们提出的核心论断。 他认为,安全已不再是单纯的运营成本,而是直接决定企业信任与市场估值的核心资产。 以下为本次对话的重点梳理: 以下为全文: Q:您怎么看待"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个领域,在AI时代呈现出的新变化? 高轶峰: 我们跟很多企业管理层讨论过这个话题,普遍认为AI时代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正在呈现 出攻防升级、治理重构和能力转型等多维度的新变化。 高轶峰: 我并不赞同"隐私换便利"这个观点。在AI时代,这种看似无所谓的态度可能导致远比我们想 象中更严重的后果,因此不应被提倡。 核心在于,"用隐私换便利"存在不可逆的巨大风险。举个例子,像密码这样的信息泄露了,我们可以重 置;但如果是您的生物特征,比如人脸、指纹这类敏感数据一旦泄露,是无法"重置"的。这些数据可能 被不法分子永久利用,去合成虚假的身份从事非法活动。更重要的是,AI的强大之处在于能通过海量 的碎片化数据,精准地重建个人画像,其推断出 ...
深度 | 安永高轶峰:AI浪潮中,安全是新的护城河
硬AI· 2025-08-04 17:46
AI安全风险管理 - 安全风险管理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构建品牌声誉和市场信任的价值引擎 [2][3] - 安全合规从被动约束条件升级为主动战略优势,是AI企业技术同质化后的关键胜负手 [3] - 安全直接决定企业信任与市场估值的核心资产 [4] AI风险特征与挑战 - AI风险已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场景,如开源工具Ollama的默认开放端口漏洞 [6] - 算法黑箱与模型幻觉导致风险隐蔽性强、责任归属难度高 [6] - AI攻击具备模型幻觉和算法黑箱等新特性,传统防护方法难以应对 [6] - AI能通过碎片化数据精准重建个人画像,推断用户未意识到的敏感信息,导致歧视性定价、精准诈骗等风险 [6] AI安全防护策略 - 企业需建立适应AI特性的新型安全防护体系,包括输入输出沙箱隔离、指令优先级管理和上下文溯源等多维度机制 [7] - 采用"核心闭源、外围开源"组合策略,核心业务用闭源模型降低风险,外围创新用开源模型提升灵活性 [7] - AI备案应转化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契机,而非简单合规动作,需建立持续监控和企业级数据治理体系 [6][15] AI安全治理框架 - 构建AI安全治理模式需从组织职责、合规、安全机制到技术手段建立完整框架 [9] - 借助"安全智能体"团队实现主动威胁狩猎和精准异常行为分析,提升安全工作效率 [9] - 形成人机协同的最终防线,AI负责自动化攻防对抗,人类专家聚焦管理决策和战略规划 [9] 企业实践建议 - 企业家需保持对技术迭代的「好奇心」、解决真问题的「务实心」和对安全合规的「敬畏心」 [7][23] - 将AI安全合规视为战略投资,完善治理体系可获得品牌认可与信任溢价 [7] - 传统企业应用AI需补齐系统性短板,包括安全合规体系、责任意识和文化建设 [13] 开源与闭源模型选择 - 开源模型优势在于透明化,但需自建端到端安全防护能力并警惕供应链污染风险 [20] - 闭源模型提供一站式安全合规保障,但算法黑箱特性可能导致解释权缺失纠纷 [21] - 技术实力强且对自主可控要求高的企业适合开源模型,技术能力有限的企业更适合闭源模型 [22] 隐私保护重要性 - "以隐私换便利"在AI时代风险不可逆,如生物特征数据泄露无法重置 [10] - AI能汇总个人所有公开渠道信息,企业需从源头做好语料清洗和拒答策略 [11] - 行业普遍疏忽隐私保护将导致更严重后果,如大模型无意泄露个人训练数据 [11] 提示词注入防御 - 提示词注入类似"社交工程学",通过语言陷阱诱骗AI执行非法操作 [16] - 防御策略包括AI行为动态检测、指令优先级隔离、输入输出沙箱化和上下文溯源 [19] - 将安全规则固化为模型本能反应,而非可被用户输入覆盖的临时指令 [19]
遭受海外网络攻击,我国或将加大力度维护网络安全
选股宝· 2025-08-04 07:14
网络安全事件 - 2024年境外国家级APT组织对中国重要单位实施超过600起网络攻击事件 [1] - 攻击目标包括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等 [1]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涵盖公共通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行业领域 [1] 行业分析 - 安全运营是安全行业最需要AI深度改造的环节 [1] - AI大模型在网络安全运营中的产业实践展现显著优势,尤其在告警降噪、攻击研判、自动响应与处置方面 [1] - AI赋能传统安全产品包括威胁检测产品(恶意软件检测、攻击流量检测、用户和实体行为分析、加密流量分析)、数据安全和防火墙等 [1] - 2023至2030年全球AI安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7.60%,2030年市场规模将飙升至1340亿美元 [1] 相关公司 - 绿盟科技、天融信、奇安信为网络安全领域主要公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