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大模型
搜索文档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20251028
格林期货· 2025-10-28 07: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中美经贸谈判顺利的鼓舞下,两市主要指数高开,上证指数接近4000点,市场受多因素影响有望向好,但在10月30日中美首脑会议前,条款细节不确定性或使市场产生扰动,短期走势需谨慎,股指期货多单配置以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为主,股指期权交易建议观望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 两市成交额2.34万亿元,上涨放量,沪深300指数收4716点,涨55点,涨幅1.18%;上证50指数收3069点,涨23点,涨幅0.78%;中证500指数收7379点,涨120点,涨幅1.67%;中证1000指数收7495点,涨76点,涨幅1.03% [1] - 行业与主题ETF中涨幅居前的是通信设备ETF、半导体设备ETF等,跌幅居前的是游戏ETF、地产ETF等;两市板块指数中涨幅居前的是元器件、林业等,跌幅居前的是游戏、风电设备等 [1] - 中证500、中证1000、沪深300、上证50指数股指期货沉淀资金分别净流入42、38、32、7亿元 [1] 重要资讯 - 中美经贸团队就多方面重要经贸问题交流磋商,达成基本共识 [1] - 1 - 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0亿元,同比增长3.2%,9月份同比增长21.6%;9月末,应收账款27.22万亿元,同比增长5.7%;产成品存货6.71万亿元,增长2.8% [1] - 全球投资者股票配置持续回升,接近1990年代历史高点,受全球流动性过剩、货币“贬值交易”和科技突破等因素刺激 [1] - 腾讯AI已深度融入研发体系,超90%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50%新增代码由AI生成,驱动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20%,混元大模型支持AI参与编码等,缩短编码时间40% [1]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完成首飞前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计划11月入轨发射并尝试一子级回收试验 [1] - OpenAI完成1.5万亿美元芯片供应交易,体现AI算力竞赛紧迫性 [2] - AI数据中心热潮挤压美国制造业,数据中心建设支出激增18%,工厂建设萎缩2.5%,数据中心密集区电价暴涨267%,部分建筑承包商转向数据中心项目 [2] - 谷歌云业务部门获AI独角兽Anthropic大单,对亚马逊构成压力 [2] - 美国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后,印度信实工业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其他印度炼油企业考虑减少采购 [2] - 日本初创公司JPYC推出全球首个与日元挂钩的稳定币 [2] - 美国主要上市量子计算公司实现技术突破,业内预测3 - 5年内达“量子优势”临界点,科技巨头与金融机构加速布局 [2] - 美联储本周预计连续第二次降息支撑就业市场,但延长宽松周期至10月后或遭部分官员反对 [2] 市场逻辑 - 受中美谈判顺利鼓舞,两市主要指数高开,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 [2] - 《十五五建议》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2] - 股市回暖带动投资者信心和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稳股市对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夯实消费底气重要 [2] - 高盛预计未来中国股票将持续上涨,预测MSCI中国指数到2027年底将再上涨约30% [2] 后市展望 - 《十五五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相关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或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3] - 中国资本向股票的结构性迁移可能开始,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资产 [3] - 稳定股市能为实体经济注入资本,通过多种效应推动消费,增强经济内循环动力 [3] - 市场已对中美经贸谈判顺利定价,但10月30日中美首脑会议前条款细节不确定性或扰动市场,上证指数冲击4000点一线可能剧烈波动,短期走势需谨慎 [3] 交易策略 - 股指期货方向交易:10月30日中美首脑会议前,条款细节不确定性或扰动市场,上证指数冲击4000点一线可能剧烈波动,等待月底形势明朗,多单配置以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为主 [3] - 股指期权交易:上证指数4000点一线或有剧烈波动,观望 [3]
腾讯(00700)首次系统披露研发进展:AI生成50%新增代码 研发自动化水平同比提升67%
智通财经网· 2025-10-26 08:17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公司研发体系,成为推动内部革新和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核心引擎 [1] - AI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研发效能、自动化水平及产品交付速度,并直接转化为各业务线的实际成果 [1][2][3][4] - 公司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和开源技术战略是其AI能力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5][40][42] AI在研发体系中的深度应用 - 超过90%的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 [1][2][11] - AI参与代码质量控制的比例高达94%,在人类工程师介入前进行预审,由AI发现并被采纳修复的代码缺陷占28% [2] - AI的深度参与推动代码评审环节有效问题检出量增长44% [2] - 工程师的平均编码时间缩短40% [2][16] - 研发自动化水平同比提升67%,平台每月帮助节省530万次手工操作 [1][3][18] 研发效能与交付速度提升 - AI驱动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过20% [1][16] - 2025年公司日均完成需求1.6万个,同比增长25%,平均完成时长缩短12小时 [3][13][15] - 平均BUG解决时长缩短8小时,全年修复超过540万个代码缺陷与安全漏洞 [3][16][21] - 研效工具间每日数据互通超8000万次 [12] - 月均代码评审29万次,同比增长27%,代码评审参与率达77.8% [20] 各业务线具体成效 - 微信后台团队编译耗时降低50% [4][27] - 微信支付需求交付周期缩短31%,发布质量提升14% [4][29] - 腾讯游戏美术制作自动化率达到95% [4][33] - 腾讯云65%的新增代码来自AI代码助手,人均千行代码BUG率降低31.5% [4][35] - 腾讯广告迭代效率提升2倍,90%的版本发布实现全流程自动化,AI助力线上故障减少75% [4][37] - 81%的研发团队依托WeDev平台实现全流程效能提升 [4][25] 研发投入与组织规模 -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6% [1] - 公司第二季度研发投入达202.5亿元,自2018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高达3795亿元 [5] - 每月新增代码超过3.25亿行 [1][9] 技术平台与基础设施支持 - AnyDev云研发平台将环境准备时间从一天压缩至1分钟 [3] - 月活跃开发环境1万个,月创建开发环境4万个,实现秒级就位的开发环境和分钟级就位的测试环境 [22] - 平均每周代码构建630万次,同比增长23.5%,制品年产量达17PB [21] 自研技术与开源生态 - 自研混元大模型持续迭代,一年发布30+新模型,形成全模态模型矩阵 [40] - 混元图像3.0在国际测评平台LMArena全球用户盲测中获第一名 [5][40] - 混元3D系列模型社区下载量超过260万,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3D开源模型 [40] - 公司在GitHub的开源项目累计Star数突破52万,位列全球前十,对外开源项目200+ [5][42] - 公司内部代码开源率连续七年保持在80%以上 [41]
腾讯首次系统披露研发进展:AI生成50%新增代码,研发自动化水平同比提升67%
华尔街见闻· 2025-10-25 19:29
AI深度融入研发体系 - AI已成为公司研发体系的核心力量,深度嵌入软件开发流程,是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引擎[1] - 超过90%的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1][2] - AI的应用推动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过20%,研发自动化水平同比提升67%[1][3] AI提升研发效率与质量 - AI辅助使工程师平均编码时间缩短40%[2] - AI在代码质量控制环节参与度达94%,扮演“AI质检员”角色,在人工评审前进行预审[2] - 由AI发现并被采纳修复的代码缺陷占28%,推动代码评审环节有效问题检出量增长44%[2] - 自动化工具与AI技术结合,全年修复超过540万个代码缺陷与安全漏洞[3][19] 研发平台支撑自动化与快速交付 - WeDev研效平台每月帮助节省530万次手工操作[1][3][15] - 2025年公司日均完成需求1.6万个,同比增长25%,平均完成时长缩短12小时[3][11] - AnyDev云研发平台将环境准备时间从一天压缩至1分钟[3] - 平均BUG解决时长缩短8小时,实现“早发现,早修复”[3][13] AI赋能各业务线效能提升 - 81%的研发团队依托WeDev平台实现全流程效能提升[4] - 微信后台团队编译耗时降低50%,微信支付需求交付周期缩短31%,发布质量提升14%[4][26][28] - 腾讯游戏美术制作自动化率达到95%[4][32] - 腾讯云65%的新增代码来自AI代码助手,人均千行代码BUG率降低31.5%[4][34] - 腾讯广告迭代效率提升2倍,90%版本发布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线上故障减少75%[4][36] 研发投入与组织规模 -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6%,即每四名员工中有三名从事研发工作[1] - 第二季度研发投入达202.5亿元,自2018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高达3795亿元[5] - 公司每月新增代码超过3.25亿行[1][9] 技术战略与开源生态 - 自研混元大模型持续迭代,混元图像3.0在国际测评平台LMArena全球用户盲测中获得第一名[5][40] - 混元3D系列模型社区下载量超过260万,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3D开源模型[40] - 公司在GitHub的开源项目累计Star数突破52万,位列全球前十,贡献项目超过200个[6][42] - 公司内部代码开源率超过80%[41] - 编程语言方面,Go、Python、Java、C++是主力,Go语言在后端服务中广泛应用,Python为AI项目首选[6][15][16]
腾讯官宣AI成果: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
新浪科技· 2025-10-24 15:38
AI与研发融合 - AI已全面融入公司研发体系,成为驱动研发效能提升的新引擎[1] - 超过90%的公司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CodeBuddy辅助编程,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1] - 在AI辅助下,平均编码时间缩短40%,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20%[1] - AI参与代码评审环节的比例高达94%,28%的代码缺陷由AI直接发现,推动代码评审环节有效问题检出量增长44%[2] - 通过AI提效的团队数量同比增长6倍,大模型应用场景持续拓展[4] 研发效能与产出 - 2025年公司产研人员占比达76%,月均新增代码3.25亿行,每月完成需求37万个,构建交付2520万次[1] - 日均完成需求1.6万个,同比增长25%,平均完成时长缩短12小时[4] - 每周完成代码构建630万次,测试环境利用率提升2倍,编译加速累计节省90万小时(相当于102年)[4] - 研效工具间每日数据互通超8000万次,平台月均节省手工操作530万次,自动化程度同比提升67%[4] 平台工具与技术支撑 - 依托WeDev平台打通研效工具链,串联研发流程,81%的研发团队通过该平台提升了全流程研效[1][4] - AnyDev云研发平台将环境准备时间从1天大幅压缩至1分钟[4] - 通过静态扫描与AI技术结合,全年修复超过540万个代码BUG与安全漏洞,平均BUG解决时长缩短8小时[4] 业务场景应用成效 - 微信后台团队编译耗时降低50%,微信支付需求交付周期缩短31%,发布质量提升14%[5] - 手机QQ在iOS端编译构建耗时降低40%,腾讯游戏美术制作自动化率达到95%[5] - 腾讯云65%新增代码来自AI代码助手Codebuddy,人均千行代码BUG率降低31.5%[5] - 腾讯广告迭代效率提升2倍,90%版本发布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腾讯金融科技环境部署成功率提升至99%[5] 研发投入规模 - 公司第二季度研发投入达202.5亿元,同比增长17%[5] - 自2018年至今,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高达3795亿元[5]
2025年AI知识库本地化部署厂商盘点:先知AI与行业解决方案解析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19
在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落地的背景下,企业级AI知识库的私有化部署正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随着数据安全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业务场景的深度 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AI知识库部署在本地环境,以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控制。本文将重点介绍先知AI公司的私有化部署解决方案,并盘点当前 市场上的主要服务商。 先知AI:企业知识管理的私有化部署专家 先知AI(北京先知先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企业,自主研发了企业级预训练大模型"先知AI",并率先提出"模型即服务"理 念。在全国设有多个分支机构,团队汇聚了来自阿里、腾讯、百度等企业的技术精英和商业领袖,具备超强的国际视野和商业创新能力。 在保险领域,先知AI通过私有化部署为保险代理人打造了"高效惠民智囊",在负面反馈话术辅助和业务知识应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业务员的接 待效率和应答精准度。 核心技术优势 先知AI知识库采用多模态混合大模型架构,融合文本、图像、音视频处理能力,支持复杂知识的解析与应用。其私有化部署方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安全可控的数据管理:通过本地化部署模式,将全部数据存储在企业自有服务器,避免敏感信息外泄,特别适合金 ...
专访汤道生:元宝重兵投入这半年
搜狐财经· 2025-10-10 18:42
公司AI战略与组织调整 - 国内大模型市场趋于集中,开源成为重要战略,DeepSeek的横空出世是重要变量 [3] - 公司AI产品服务从原来只基于混元大模型,转变为开放整合多家大模型 [3] - 2024年12月,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与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再度搭配,CSIG承担前端产品责任,TEG专注底层混元大模型,类似云服务合作模式 [3][7] - 将原技术团队孵化的元宝产品调整至业务部门,由拥有To C产品经验的负责人带领,任命原腾讯会议负责人Lori Wu负责元宝 [4][7] - 公司将浏览器、搜狗与输入法等工具类产品转到CSIG,以强化AI场景联动 [9] 元宝产品发展关键决策 - 元宝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第一个全面拥抱第三方模型,优先接入DeepSeek R1,决策过程仅两三天,基于用户强烈需求 [3][18][20] - 决策核心是“以用户需求为本”,只要对产品价值大于包袱成本就应执行,大部分用户不关心模型是谁做的 [24] - 微信对元宝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包括广告位、新闻插件、视频号与公众号可被@元宝点评,微信内可转发文件给元宝进行总结分析 [25][27] - 元宝团队重建需要大量招聘懂大模型的产品经理、搜索专家及模型后训练研究人员,每周持续面试 [28][29] - 元宝的目标是成为C端搜索信息的新入口,公司视其为继移动互联网后的关键战役,希望拿到AI时代的船票 [9][81] AI产品与技术洞察 - 新一代搜索服务更倾向由大模型理解意图,再针对性查找最新、最权威内容,是智能体驱动(Agent-driven)的方式 [11] - 2025年被认为是Agent元年,模型逻辑推理能力只是AI产品体系的一部分,还需搭配搜索、语音、专业数据、服务生态等能力 [11] - 大模型与搜索联动有两种路径:先搜再交模型解读,或模型先理解意图再去搜,需大模型判断,两者都有 [30] - AI Chatbot产品形态过去两年变化不大,对话仍是核心,但未来会涌现不同产品形态,不同玩家有不同侧重 [63] - AI可视为“生活上的操作系统”,是获取服务或资源的媒介,但比传统操作系统更智能、强大,能自主分解任务并协调资源完成 [64][65] To B市场与商业化 - AI在To B是激烈战场,国内头部云厂商基本都是大模型头部玩家,大模型服务可带动配套云服务收入增长 [84] - AI算力需求带动云厂商收入增长提速,GPU算力充足的云厂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同时推动存储与通用计算消耗增长 [84] - 企业更关注模型应用落地以实现降本增效,国内开源大模型成为许多企业搭建智能体的首选,工具选择多,竞争激烈导致亏损与补贴 [84]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升级至3.0,支持超过140个MCP插件服务,扩展智能体工具能力,支持多智能体并行协作 [91] - To B领域公司聚焦平台产品,将服务交给生态伙伴,伙伴中年收入过10亿的案例很多 [9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产品范式变化主要体现在用更高效率满足已有场景需求,但尚未创造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连接方式 [66][67] - AI时代可能出现Agent与Agent、模型与服务之间的新连接,未来互联网内容可能更多是为Agent生成而非用户直接消费 [68] - 大模型竞争是人才竞争,公司加大招聘力度,总办亲自吸引顶尖AI人才,推动扁平化管理,给年轻人更大发挥空间 [72] - 行业探索产品与模型的解耦合作方式,混元按自身节奏迭代模型,元宝基于稳定版本做产品工作,定期升级 [74][75] - 创业公司很难避开巨头竞争,在大厂生态找机会或专注海外市场是更好选择,海外用户付费意愿更高 [97][99]
专访汤道生:元宝重兵投入这半年
腾讯研究院· 2025-10-10 16:33
AI市场变化与腾讯战略调整 - 国内大模型市场更集中,开源成为重要战略,DeepSeek横空出世[7] - 腾讯产品服务从只基于混元大模型变为开放整合多家大模型[8] - AI产品赛道兴起,公司调整组织架构,CSIG承担前端产品责任,TEG提供底层技术支持[8] 元宝业务接管决策 - 2023年12月汤道生主动举手接管元宝业务,认为AI Chatbot已变成用户频繁使用的产品[9][10][13] - CSIG具备To C产品资源与经验,与TEG在云服务合作基础上再度联手[10][11] - 任命原腾讯会议负责人Lori Wu带领元宝,加速产品从0到1建设[12] DeepSeek接入决策过程 - DeepSeek R1发布后用户需求强烈,但DeepSeek自有App限制较多[8] - Pony马化腾在群聊中建议元宝接入DeepSeek,总办讨论仅两三天就达成共识[23][24][27] - 尽管初期团队有顾虑,但最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快速推进[25][26][30] - 腾讯成为国内最快动手接入DeepSeek的大厂,企业客户和用户反馈正面[27] 产品整合与资源调配 - 微信给予元宝前所未有支持,包括广告位、新闻插件及视频号公众号联动[35] - 腾讯新闻、QQ、游戏、浏览器、输入法等产品逐步与元宝联动[36] - 团队重建需要大量招聘大模型产品经理、搜索专家和研究人员[40] - 产品持续补足能力,改善搜索准确性、语音识别和图片修改等功能[40] AI Chatbot产品定位 - 元宝目标是成为C端搜索信息新入口,公司已将浏览器、搜狗与输入法等工具类产品转到CSIG[16] - 产品呈现专业助手定位,特别在高知用户群体中受欢迎[68][69] - 微信内元宝更人性化风趣,App版本更正式解决问题导向[67][73] - 公司希望服务年轻用户和所有积极使用AI的人群,实现智能平权[70][71][72] 搜索与大模型关系演进 - 新一代搜索服务转向智能体驱动方式,由大模型理解意图再针对性获取内容[17] - 两种路径并存:先搜再解读和模型先理解再搜索,需要大模型判断适用场景[43] - 元宝可使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公开内容,通过RAG方式输出答案[44] - 但微信个人信息不会用于大模型训练,模型训练需要高质量知识内容[45] 组织管理与考核方式 - 元宝采用扁平化管理,不给团队设定期例会,通过日报数据和产品体验反馈管理[57][60] - 考核关注DAU和每个功能使用量,以及答案准确性和产品体验主观感受[63] - 团队大量启用毕业3-5年年轻人,鼓励敢想敢拼敢试错的文化[63] - 产品与模型研发适度解耦,混元按自己节奏迭代,元宝基于稳定版本做产品[113] AI Chatbot市场竞争格局 - Chatbot战役是集全集团之力,继移动互联网后的关键战役[122][123] - 预计不会出现微信式大一统格局,市场将更分散,不同产品找到目标用户[89][91][92] - 产品形态仍以对话为核心,但会涌现不同产品形态和玩家侧重[96][97] - AI可视为"生活上的操作系统",比传统操作系统更智能强大[98][99] To B市场AI应用 - AI在To B是激烈战场,云厂商通过配套云服务实现收入增长[133] - 企业关注模型应用落地,实现业务降本增效,营销是最愿意花钱场景[133][135]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超过140个MCP插件服务,扩展智能体工具能力[140] - 公司聚焦平台建设,生态伙伴负责最后一公里服务交付[144] 行业趋势与创业建议 - 大数据市场高速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湖仓一体、大数据+ML融合和大数据+LLM/Agent[152][153] - 创业公司难避巨头竞争,建议在大厂生态找机会或专注海外市场[149][150] - 海外用户付费意愿更高,很多创业团队选择做海外市场[147] - 腾讯元宝暂未计划出海,先聚焦服务国内用户[148]
盘点AI黄金周:Sora 2引爆AI视频、蚂蚁冲进万亿参数俱乐部
搜狐财经· 2025-10-10 10:08
全球大模型竞争态势 - 全球大模型进入新的井喷期,仅9月全球就有15家主流企业/机构发布开源大模型,数量较8月激增70% [1] - 9月全球数十家企业共计发布40多款大模型产品,涵盖基础通用大模型、深度思考推理大模型、编程、具身智能、翻译、视频生成等不同细分赛道 [3] - 行业共识愈发清晰,大模型已从“通用能力比拼”迈入“细分技术突围”的深水区,战场在场景适配与效率革命 [3] 中国大模型表现与策略 - 中国大模型产品在9月发布中占据半壁江山,中文开源模型的fork量在9月增长180% [2][12] - 中国厂商采用“场景驱动型开源”策略,更注重场景化能力,如蚂蚁专攻自然语言推理,腾讯突破小语种翻译 [11] - 中国互联网大厂正逐渐形成体系化的产品更新,覆盖多品类大模型产品,典型代表为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 [12] 技术发展趋势 - 参数规模竞赛已让位于效率革命,MoE(混合专家模型)架构成为绝对主流,采用“大参数储备+小参数激活”的范式解决性能与成本矛盾 [6][9] - 9月AI大模型在“通用能力、专用场景、部署形态”等维度全面发展,不同厂商、不同技术路线的大模型“百花齐放” [6] - 蚂蚁百灵大模型最新开源的Ring-1T-preview是一个拥有万亿参数(1000B)的深度思考模型,在20T高质量语料上完成预训练 [7] 具体应用场景与成效 - 快手将Keye-VL 1.5嵌入审核系统,违规识别准确率达98.7%;爱诗科技的AI插画模型对接电商平台,把详情页制作成本降低80% [11] - 腾讯 Hunyuan-MT-7B 在30个语种翻译中夺冠,跨境电商卖家实测“小语种转化率提升27%”;腾讯混元Voyager实现原生3D重建,游戏公司开发者称“场景制作周期从1周缩至4小时” [11] - 阶跃星辰Step-Audio 2 mini支持语音直接调用工具,某智能音箱厂商反馈“唤醒准确率提升至99.2%”;蚂蚁健康管家AQ产品识别医疗图像准确率达90%以上 [11] 蚂蚁集团的开源布局 - 蚂蚁集团旗下百灵大模型在9月以平均每4天一款的速度密集发布7款大模型,形成“全类型覆盖、全尺寸适配、全链条开源”的组合拳 [17][19] - 蚂蚁构建四级尺寸矩阵覆盖全场景需求,Ling-mini-2.0以1B以下激活参数实现苹果设备本地运行,响应速度较同类模型提升2倍;Ling-flash-2.0仅激活6.1B参数却能达到40B Dense模型的效果,部署成本降低60%以上 [21] - 蚂蚁Ring-1T-preview的开源打破万亿参数模型的闭源现状,其92.6分的AIME成绩仅比GPT-5低2分 [19][21] 行业影响与生态建设 - 阿里通义7款模型占据Hugging Face全球前十开源模型席位,Qwen3-Omni登顶榜首,标志着中国从“开源参与者”升级为“生态定义者” [12] - 中国厂商的全维度开源正吸引全球开发者向中文生态聚集,开源模式将加速模型迭代,走出一条“生态换市场、开放换速度”的崛起之路 [23] - 中国大模型生态凭借对产业的深度理解和扎根具体场景化的能力走在全球AI产业前列,AGI在企业AI数字员工、智能客服、编程等具体场景中实现突破 [24][25]
粤商竞逐未来产业:谋技术突围,探创新之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51
文章核心观点 - 粤商正从传统制造向技术创新战略跃迁,在人工智能、消费电子、机器人、低空经济及自动驾驶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并行发力,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多元且硬核的力量 [2][3] - 公司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落地争夺产业定义权、标准权和话语权,推动从产品输出到品牌出海、技术出海乃至“链式”出海的全球化新格局 [3][11][15] 人工智能领域 - DeepSeek和Kimi等大模型引发全球关注,Kimi K2发布后24小时内席卷科技榜单,被《自然》杂志报道称为“又一个DeepSeek时刻” [5] - 腾讯混元大模型在通用基础和专业应用能力上稳居国内第一梯队,云天励飞加码AI推理芯片并在政务信创等场景落地,云蝶科技的行知大模型在垂类应用中处于前沿水平 [6] - 人工智能被视为未来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司正将其深度应用于产业生态以争夺智能时代入口 [6] 消费电子与硬科技 - 华为搭载麒麟9020芯片的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亮相,标志着国产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全链路可控取得关键突破 [6] - 大疆Pocket 3总销量突破1000万台,以其技术实力制定行业标准,影石创新成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并征服全球运动创意市场 [7] 机器人与低空经济 - 全国每10台工业机器人中有4台为“广东造”,优必选多模态大模型Thinker在三大国际基准测试中斩获四项全球第一,击败英伟达团队 [8] - 优必选斩获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合同,帕西尼实现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自主可控并拥有完整产品矩阵 [3][8] - 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四证集齐”企业,EH216-S在卢旺达完成非洲载人首飞,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小鹏汇天与广汽高域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飞行汽车量产交付 [3][8] 自动驾驶 -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累计量产超200辆,为全球首个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的L4级无人驾驶车型,标志着L4级自动驾驶迈向实际应用 [9] - 文远知行GXR车型在广州黄埔开启24小时纯无人商业化运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照进现实 [9] 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广东已连续39年稳居全国外贸第一省,公司出海模式从早期的产品输出升级为品牌出海和“链式”出海 [11][12] - 龙头企业全球布局制造基地,美的集团设有22个海外制造基地,TCL布局30余个,比亚迪海外整车厂数量不少于8个 [12] - 影石海外市场销售占比长期超7成,大疆产品覆盖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消费级无人机全球市占率超70% [12] -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欧洲销量达71345辆,同比激增32299%,登顶欧洲中国品牌新能源销量榜,并在意大利、西班牙拿下新能源销量第一 [13] - 今年上半年广东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机床、无人机出口分别增长187%、292%,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 [13] - 成功的本土化是全球化关键,TCL越南工厂的转折点在于高度重视员工和产品本土化,视源股份在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本地化团队,亿纬锂能通过“本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模式提升韧性 [14]
微信WeChat-YATT横空出世,腾讯强化学习布局剑指何方
搜狐财经· 2025-09-24 17:56
WeChat-YATT技术特点 - 基于Megatron-Core和SGLang/vLLM研发 专注强化学习和多模态模型训练[2] - 显著优化强化学习场景参数更新效率 提供灵活多模态数据融合接口 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分布式训练门槛[2] - 命名"Yet Another Transformer Trainer"体现腾讯在AI基础设施层的长期投入决心[6] 技术对比优势 - 相比Meta PyTorch在强化学习支持更胜一筹 对比Google JAX在中文场景和多模态处理具明显优势[4] - 与同类强化学习框架Ray RLlib相比 深度整合微信生态独具特色[4] - 特别强调易扩展性 满足大模型快速迭代需求 参数规模突破万亿门槛后训练框架灵活度决定竞赛先机[4] 腾讯AI战略布局 - 开源WeChat-YATT是构建技术生态圈的重要步骤 类似Google开源TensorFlow的路径[2] - 结合申请微信AI服务平台商标 混元大模型全面落地等动作 形成底层技术突破与上层应用落地的双轮驱动[7] - 微信作为十亿级流量入口需强大AI能力支撑 混元大模型持续进化需高效训练工具 WeChat-YATT填补关键环节形成从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7] 强化学习战略价值 - 重点投入强化学习训练库 预示在游戏 推荐系统 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的下一代AI应用场景布局[7] - 大模型时代竞争本质是基础设施竞争 自主可控训练框架将成为头部企业标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