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谐
icon
搜索文档
“新征程上的奋斗者”自然资源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央广网· 2025-05-22 08:54
自然资源保护与耕地建设 -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王娟惠17年来整合形成优质耕地超1500亩 [1] - 通过整改违规占用耕地案例并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实现耕地恢复与质量提升 [1] 地质勘探技术创新 -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搭建三维预测技术平台 实现数字化成矿预测 [2] - 创新研发低温钻井液和智能监测系统 攻克高原冰冻施工技术难关 完成国内首个陆域可燃冰试采孔 [2] 极地科考发展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赵炎平参与12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 支撑极地科考站物资运输和移动实验室建设 [2] - 极地考察40年从无到有 依靠一代代工作者勇斗极寒的信仰力量实现能力提升 [2]
天天学习|“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央视网· 2025-05-21 20:32
茶产业生态价值 - 茶产业具有天然生态优势 采用生态低碳茶技术的企业茶园碳排放下降61% 完成认证的企业碳排放下降73% [4]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文化遗产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智慧 [3] - 总书记考察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 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方向 推广"有机肥+绿肥轮作"模式 [4] 茶产业经济价值 - 2024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345万吨 总产值3345亿元 带动1085个县3000多万茶农增收 [7] - 浙江茶叶连续20年增长 解决百万农户增收问题 安吉白茶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5] - 黄杜村捐赠1500万株茶苗助西部脱贫 1862户5839名贫困人口因茶增收 [6] 茶文化传承发展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书记要求系统性保护非遗 [8] - 茶文旅融合发展 湖南安化黑茶 湖北赤壁青砖茶 安徽六安瓜片等地推出品茶游园等体验项目 [9] - 年轻群体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围炉煮茶 推动茶文化在新生代中复兴 [9] 茶产业政策导向 - 总书记提出"因茶致富 因茶兴业"理念 强调茶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3] - 2006年浙江经验显示茶产业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新思路 [5] - 总书记要求"把茶叶经营好" 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 [6]
去年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余斤稻谷:浙江村级田长王娟惠晒出耕地保护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20:02
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 -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并纳入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巡查员队伍进行监管 [1] - 2022年东安村率先开展"耕地视联智保"改革试点,构建人工监测、卫星影象、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 [1] - 通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整合形成优质耕地超1500亩,实现统一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1] 耕地保护创新模式 - 东安村将耕地、林地、水系、道路设施等作为有机整体进行布局规划,使耕地保护更加科学可控 [2] - 探索"水稻+"轮作套种模式,植入科教研学、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提升农田效益 [2] - 设立耕地保护积分超市,村民参与巡田管护可兑换农资,提高保护积极性 [2] 整治成效 -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多斤稻谷 [2] - 东安村被评为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格局 [2]
见面会:自然资源领域代表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央视网· 2025-05-21 18:18
5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交流。五位自然资源领域代表回答总台央视记者提问,结合自身工 作经历,谈如何通过具体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正是因为是共同的家园,所以才不可以挖!"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生态护林员李玉花介绍,独龙江自然地理环 境独特,动植物资源很丰富。2016年成为护林员后,参加了很多培训,学习了相关知识。一年巡山护林,要一百多次。巡山的时候,有时候下雨,上山时穿 的鞋子很容易烂,一年要穿烂10多双鞋子。每天巡的山在国家自然保护区里,巡山的时候,植物、动物有很多,植物有重楼、黄精、白及等很多野生药材。 以前很多外地外村的老乡来挖药材,护林员看见他们,跟他们说不要挖野生药材,有些老乡不理解,说这个是共同的家园,为什么不可以挖?护林员就耐心 地给他们讲解,正是因为是共同的家园,所以才不可以挖。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当地没有发现挖野生药材的老乡了。 "通过推广绿色勘查技术,把生态保护融入地质勘查全过程。"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从地质角度介绍,在勘查中,建立了事前、事中、事 后"全过程管控制度":在勘 ...
武汉最大“四季水乐园”6月13日开园迎客
长江日报· 2025-05-20 14:58
项目概况 - 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由武汉城建集团投资22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包含"四季水乐园"等核心设施 [2] - 项目位于中法半岛小镇,与后官湖滨湖涵养带生态缓冲区深度融合,强调自然生态属性 [2][4] - 项目集合主题乐园、高端酒店、特色木屋、特色餐饮、高端商务、娱乐体验等多元文旅业态 [4] 核心设施 - 2.8万平方米水乐园为项目核心区,包含近万平方米的室内恒温水乐园(武汉地区面积最大)和室外组合滑道区 [4][7] - 室内水乐园采用恒温系统+玻璃穹顶自然采光设计,实现全年无季节限制运营 [4] - 园区独创"知识森林"体验区,结合生态观察、自然触摸等互动形式打造研学功能 [8] 运营管理 - 杭州开元森泊负责运营管理,该品牌已在杭州、湖州莫干山等地布局6个项目,均遵循"贴近自然"定位 [2] - 项目采用法国HQE绿色建筑标准及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8] 市场预期 - 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6万人次 [8] - 开园时间为6月13日,目前工作人员正进行设备调试 [3][6] 投资背景 - 武汉城建集团邀约合作,杭州开元森泊经实地考察确认后官湖湿地生态指标(负氧离子浓度、水质等)符合建设标准 [2] - 中法半岛小镇"人与湿地互不干扰"的规划设计是吸引品牌方落户武汉的关键因素 [2]
生态社区是什么样的社区?
中国环境报· 2025-05-16 08:19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公开展示100个左右生态社区典型案例 [1] - 生态社区建设从"环境改善"向"价值创造"转型,内涵扩展为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五大特征 [1] - 生态社区是绿色社区升级版,强调生态文化涵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微观实践载体 [1] 生态社区五大核心特征 低碳 - 通过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构建生活场景,推广屋顶光伏、小型风电等分布式能源,配套社区储能设施 [1][3] - 推动零碳社区建设,形成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材 [3] - 布设充电桩网络、共享单车站点,推进社区海绵化改造 [3] 宜居 - 构建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布局口袋公园、社区农场等绿地空间,营造"推窗见绿"意境 [2][3] - 完善无障碍设施和老年儿童活动场地,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3] 清洁 - 推进"无废社区"建设,设置资源回收站点促进固废资源化,科学布局垃圾分类投放点 [4] - 推广太阳能灭蚊灯、无人清扫车等设备,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4] 宁静 - 采用生态绿墙、双层隔声玻璃等物理降噪措施,在公共区域设置静音提示牌 [4][5] - 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施,推行社区周边"静音时段",通过水景竹林弱化噪音 [5] 和谐 -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统筹社区企事业单位力量,成立居民生态委员会引入专业人才 [5] - 通过艺术墙、共享书屋等载体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和出行行为 [5] 生态社区建设实施路径 - 构建社区绿色能源体系,实现能源自给效率提升 [3] - 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3] - 组织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协助规划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 [5]
呦呦鹿鸣 | “大地文心”征文展登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12:19
"15年前,这块土地没有名字,现在叫野鹿荡。从此,世界上有了一个叫野鹿荡的地方。"这是野鹿荡入口处的一段话。 野鹿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名字,更是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国",是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一) 野鹿荡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一片滨海湿地。2009 年,在成为自然遗产地的前10年,这片滩涂湿地就被规划为保护地,命名为"野鹿荡",成为野生麋鹿的生活家园。 认识野鹿荡,可以从解析"野鹿荡"三个字开始。荡,有两层意思,一者表示积水长草的洼地;二者表示广大平坦的样子, 实际上野鹿荡就是一块200公顷的沿海平原型湿地,沟塘交错,芦苇丛生。鹿,指麋鹿,传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就 是它,俗称"四不像"。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有8000多头。野,也有两层意思,一是野生麋鹿,这里见到的麋鹿 都是野外放养的,甚至是野外繁殖的;二是原生状态,这里没有过多的开发利用,基本保持着滨海滩涂的原始特征,野味十 足。 孙华金摄 野鹿荡,古老又年轻。说年轻,是因为在荒野中开始建设这片野鹿荡,才不过十几年。说年轻,还因为这片荒野从海洋中 走出来也不到2 ...
“观鸟热”折射“生态好”
人民日报· 2025-05-12 10:14
保护鸟类,必须改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开展蓝天、碧水、净 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天更蓝了,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 度为29.3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稳定达标;水更清了,2024年,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 次超过90%;地更绿了,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 面积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目前,我国已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 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90%的陆地生态系统 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鸟类栖息空间得到悉心 呵护。 最近,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东方白鹳,被观测到连续13年赴约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国家 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彩鹮在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现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连续5年选择在湖南 洞庭湖过冬……正因为人们营造了安心、适宜的生存环境,珍稀鸟类才会频频现身。如今,我国已经成 为世界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4年 ...
呼伦贝尔市开展“爱鸟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内蒙古日报· 2025-05-09 09:15
活动期间,学生们发布保护野生鸟类倡议书,呼吁全社会"不捕捉、不伤害、不食用野生鸟类",许 下守护鸟类和湿地生态的承诺。志愿者们通过发放鸟类图册、宣传册、定制徽章,播放生态保护宣传 片,展出鸟类、兴安杜鹃及湿地科普展板等方式,用趣味图文和影像普及鸟类知识,吸引众多亲子家庭 和游客共同参与。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加大巡护力度,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与救助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 与清除鸟网、猎夹行动,全力守护生态家园,保障候鸟安全迁徙,让鸟儿在蓝天碧草间自由飞翔。 5月7日,呼伦贝尔市第44届"爱鸟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以"清除鸟网,密织法 网,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旨在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增强鸟类保护意识,推动践行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每年的5月1日至7日是内蒙古自治区"爱鸟周"。今年,为加大对鸟类及兴安杜鹃(国家二级保护植 物)的保护力度,呼伦贝尔市在扎兰屯市映山红休闲旅游区正式启动"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