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治沙
icon
搜索文档
“三北”工程区 攻坚进行时(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三北工程区生态治理进展 - 内蒙古鄂托克旗计划2025年实施林草生态建设面积256万亩 其中治理裸露沙地29万亩 [13] - 鄂托克旗采用机械化治沙设备 如自走式稻草沙障铺设机每日作业20亩 效率较人工提升20倍 成本从每亩1500元降至1000元 [13] - 应用容器苗 种植杯 种子绳等新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林草锁边带稳定性 [13] 辽宁彰武县树种改良 - 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项目成活率超90% 即将移栽至科尔沁沙地治理一线 [14] - 彰武县从单一树种纯林过渡为乔灌草多物种混交林 培育出彰武松 沙地赤松等良种 [15] - 彰武小钻杨已在阜新市推广造林75万亩 彰武松推广至黑龙江 陕西 山西等地 [15] 新疆于田县玫瑰产业 -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种植10万株玫瑰 存活率达90% 实现锁边"合龙" [16] - 于田县种植玫瑰近8万亩 开发花酱 花茶 精油等深加工产品 形成完整产业链 [16] - 推行"玫瑰+文旅+农业"模式 2025年举办第八届玫瑰风情文化旅游活动 带动农户增收 [16]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研发手扶式沙障铺设机等装备 建立林机服务中心推广智能治沙方案 [13] -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通过嫁接技术克服红松在沙地生长难题 [14] - 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年培育2000万株优质种苗 成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 [15]
大漠深处绿意渐涌——“三北”工程攻坚战成效综述
新华社· 2025-06-05 19:56
"三北"工程进展 - 工程实施两年来完成建设任务超1亿亩 实施项目369个 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1] - 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塔克拉玛干沙漠 科尔沁沙地 黄河"几字弯"等区域生态明显改善[1] - 国家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将"三北"工程建成功能完备的北疆绿色长城和生态安全屏障[1] 技术创新应用 - 毛乌素沙地采用自走式沙障铺设机和帘状沙障制备机 治沙机械化率达60%以上 效率提高数倍[2] - 宁夏推广"草方格+沙结皮"技术 使植被群落稳定形成时间从10-20年缩短至2年左右[3] - 全面推广29种治沙机械和滴灌节水技术 培育耐旱抗风沙的树种草种[3] 光伏治沙模式 - 内蒙古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实现光伏板下梭梭成活率85%以上 生态防护效益增加45%[4] - "板上发电 板下种植 板间养殖"立体模式快速发展 甘肃武威 内蒙古 新疆等地大规模应用[5] - 内蒙古计划到2030年通过新能源开发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 新疆建设800公里光伏阻沙带[5] 产业协同发展 - 宁夏沙坡头从风沙重灾区发展为热门旅游地 形成沙漠越野 星空酒店等特色业态[7] - 辽宁推广"樟嫁红"模式 结合樟子松防风效益与红松经济价值[7] - 河西走廊发展肉苁蓉种植 沙漠观光 康养旅游等产业 实现经济效益反哺生态治理[7] 区域治理特色 - 内蒙古翁牛特旗建成480公里穿沙公路 两侧草方格形成锁沙"巨网"[7] - 新疆兵团创新盐碱水利用 光伏治沙与沙产业协同模式[7] - 各地根据实际需求探索生态经济协同共赢路径[6]
四道 “防线”阻黄沙
内蒙古日报· 2025-06-05 12:52
转自:草原云 "沙上房顶住不成,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往外逃,黄沙漫漫无影踪。刮得沙山没了顶,刮得沟壑 填了个平,刮得碾盘翻烧饼,刮得碌碡耍流星。"这首流传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民歌,是群众对库 布其黄沙肆虐的形象描述。 蒙西基地 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资料图) 库布其沙漠东西直线长400公里,南北平均宽40公里,如一条黄龙蜿蜒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 黄河南岸,与九曲黄河并行。历史上,库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续北侵,极端年份向黄河输沙量 高达1.6亿吨,严重危及黄河安澜。 仲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记者乘车顺着沿黄公路由准格尔旗向杭锦旗一路西行。放眼望去,一行行高 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生姿,绵延的网格沙障延伸到天际,成片的沙柳和柠条等固沙植物高低错落、吐出 油绿的新芽。眼前这条将沙漠与黄河隔开的"绿色长城",就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敖特更花带着治沙工人团队正用"微创气流植树法"和"螺旋钻孔植树法"栽种沙 柳。"以前人工挖坑种树,一天种不了几棵,现在用这新技术,效率提高十倍。"敖特更花擦着汗笑着 说。 达拉特旗 沿黄公路左侧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右前方是光伏治 ...
内蒙古“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
防沙治沙成果 - 内蒙古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中取得重大成果 包括黄河"几字弯"沿岸防沙治沙林草带全线贯通 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完成防沙治沙1065万亩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完成治沙280万亩 [1] -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两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1489万亩 入黄泥沙量降至400万吨 [1] - 腾格里沙漠边缘后退25公里 蒙甘、蒙宁边界沙漠锁边林草带全线贯通 [1] 防沙治沙战略地位 - 内蒙古承担全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60%的任务量 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主战场 [2] - 2023-2024年内蒙古防沙治沙任务量持续领跑全国 [2] 新能源与治沙结合 -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完成治沙238万亩 配建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 [2] - 采用"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立体模式 实现增绿、增能、增收多赢 [2] 科技创新与机械化 - 推广滴灌、微灌、容器苗等高效节水技术 实施15个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 [3] - 应用灌木平茬机、智能沙障铺设机械、无人机飞播等装备 推动机械化作业和智慧化治理 [3] 资金与劳动力投入 -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防沙治沙基金会累计接收社会捐资9150万元 [3] - 推广"以工代赈"模式 2024年发动6.3万农牧民投工投劳 发放劳务报酬8.5亿元 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 [3] 产业融合发展 - 发展特色林果、沙生中药材、灌木饲料、沙漠旅游等产业 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3] -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 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 [3]
美丽中国|沙漠深处“长”出新业态
人民日报· 2025-05-30 13:14
麦盖提县,三面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沙漠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90%。 人民日报记者 蒋云龙 核心阅读 十几年, 300余万人次参与,种下林木2.6亿棵,建成了包括46万亩防护林在内的117.6万亩防沙治 沙工程……经过不懈努力,新疆麦盖提县通过治理、保护、开发沙漠,将沙漠旅游发展为拉动县域经济 增长的重要产业。 "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离开麦盖提,远离塔克拉玛干。"热衣汗·艾海提说。 这个2001年出生于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姑娘,回想起自己记忆里的春天——少有绿色,一片昏 黄,室内室外都是沙尘,嘴里总有一股沙子味。 大学毕业后,热衣汗·艾海提在浙江宁波工作。2024年2月,她回到麦盖提,家乡的变化,让她决定 留下来工作。 "再次回到家乡,我现在知道,我们可以治理、开发、利用好塔克拉玛干沙漠。"热衣汗·艾海提 说。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程面积超百万亩 从县城通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路上,道路两侧的大片绿树绵延数十公里,这就是麦盖提的防护林, 也是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的一部分。 2012年以来,麦盖提县全域动员,300余万人次参与,建成了包括46万亩防护林在内的117.6万亩防 沙治沙工程,种 ...
从“沙阻路”到“路通沙止” 杭锦旗“以路治沙”模式亮眼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21:08
项目概况 - 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S215穿沙公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采用平铺式条带状、立式网格状与草方格沙障相结合的模式,对流动沙地与半固定沙地实施分类治理 [4] - 项目针对库布其沙漠东南部沙化治理难点与现有成果巩固需求,融合工程固沙与生物治沙措施,对S215道路两侧7公里范围内、总长60公里的56.7472万亩沙化土地展开综合治理 [4] - 该工程总投资约4.78亿元,目前主体工程正有序推进,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4] 技术方法 - 通过科学配置乔灌草植被,构建稳固的防风固沙体系,逐步消除道路两侧流动沙地 [7] - 项目不仅要减少库布其沙漠南部沙化面积、降低沙化程度,更要为黄河安澜筑牢生态屏障 [7] - 这一实践是鄂尔多斯"以路治沙"模式的生动延续 [7] 历史背景 - 1998年内蒙古首条穿沙公路(锡乌公路)通车,开创了"以路治沙"的新形式 [9] - S215线南起锡尼镇,北跨黄河,串联起独贵塔拉镇、工业园区与新能源示范区 [9] - S215、S316、G242等线路构成的"两横四纵"穿沙路网总里程达930公里,已带动完成约600万亩生态治理 [9] 经济影响 - S215穿沙公路在承担资源外运功能的同时,正创新开发沙漠越野旅游新场景 [9] - 全力构建"交通+产业+文旅"深度融合的复合型经济走廊 [9] - 穿沙路网为加快沿黄经济带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及沿线旅游业发展、沙漠治理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9] 战略意义 - 鄂尔多斯创建了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新模式,探索出"路通沙止"的生态治理新路径 [10] - 库布其沙漠公路两侧植被葱郁,沙漠经济蓬勃发展,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10] - 杭锦旗以路网规划为先导,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 [10]
通讯:鄂尔多斯“锁”千万亩黄沙的背后逻辑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17:08
光伏治沙模式 - 达拉特旗"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已完成200万千瓦光伏建设,治理沙化土地6万亩,形成"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的循环模式 [1] - 库布其沙漠已建成1002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光伏治沙60万亩,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形成400公里"光伏长城"防风固沙带 [2] - 光伏板可减少水分蒸发并为沙柳生长创造条件,实现生态与能源协同发展 [1] 锁边林生态屏障 - 库布其沙漠边缘建成420公里绿色锁边林带,与绿化带、淤地坝、光伏带构成"四道防线",成功阻止沙漠北侵黄河数十公里 [3] - 采用"微创气流植树法"和"螺旋钻孔植树法"使植树效率提升10倍,1981年至今累计种植30万株沙柳 [3] - 锁边林技术从人工挖坑升级为机械化种植,显著提升防沙治沙效率 [3] 跨区域协同治理 - 毛乌素沙地实施三省区联防联治工程,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和工程固沙建设35.5万亩防风固沙林草带,年底将全面建成 [4][6] - 改变"各扫门前雪"的传统模式,建立内蒙古与陕西、宁夏协同治理机制,有效固定流动沙丘 [6] 科技治沙创新 - 应用全智能植树机器人、飞播无人机等2000余台设备,机械化率达75%,机器人可自动调整种植参数提升效率 [6] - 可降解营养袋造林技术实现80%以上成活率,单次浇水可抗旱3个月,节约生态用水并突破时空限制 [6] - 治沙模式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机械靶向治理",科技应用使整体效率进入"倍速模式" [6] 生态修复成效 - 治理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野兔、刺猬等动物重现,吸引遗鸥、天鹅等珍稀鸟类栖息 [6] - 库布其沙漠治理形成光伏带与林带双重防护体系,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3]
内蒙古达拉特旗: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进行时
人民网· 2025-05-20 23:30
基础设施建设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巴蒲线实现全线贯通,这条柏油公路横亘在库布其沙漠腹地 [2][4][6][8][11][13][15][17][19] - 道路两边工人们有序推进治沙工程作业,包括切割沙柳条、栽植立式网格沙障,工程机械推平沙丘以备光伏装机 [2][4][6][8][11][13][15][17][19] 治沙与生态治理 - 达拉特旗开展以路治沙创新治理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三北"工程、光伏治沙、乡村振兴等一体化统筹推进 [2][4][6][8][11][13][15][17][19] - 紧抓黄河"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筑牢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2][4][6][8][11][13][15][17][19] - 黄河"十大孔兑"之一的达拉特旗黑赖沟流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19] 光伏产业布局 - 工程机械推平沙丘以备光伏装机,工人驾驶工程车辆吊运光伏水泥桩 [15][17]
一家人种出万亩绿(守望)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王天昌查看苗木生长情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腾格里沙漠南缘,一阵北风袭来,沙山上草方格边,麦草微微晃 动。一些格子里,插着几根"枯枝",还没筷子粗,刚比手掌长。 "发芽了!"王银吉冲着妻子金玉秀憨憨地笑,两人趴在沙坡上,围着毛条枝,一手一手把边上的沙层舀 开。挖了大概10厘米,一瞅,芝麻大小的绿芽在沙层里探出了头。 王银吉82岁的父亲王天昌听说草方格里发芽了,说道:"苦没有白受!" 王银吉夫妇铺设草方格。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宋朝军摄 实际上,"苦"已经受了26年。从1999年开始,王天昌带着妻子和儿子儿媳住进了沙漠,一家人压沙、植 绿、护林……脸庞变黝黑、皮肤变粗糙,但万亩黄沙被草方格紧紧锁住,长出片片绿。 "不能让风沙毁了我们的田地" "不往城里搬,咋赶着往沙漠里跑?"26年前,得知王天昌要往沙漠里搬,有些村民笑他傻。 王天昌原本在红水村七组,20世纪90年代初,在政策支持下,他家搬到耕地较多、收成较好的九组,可 没几年,王天昌发现了问题:风大时,一座沙丘用不了几天,就往前"搬"了好几米;种的大麦、小麦很 快被沙子压住了,饲养的牛羊被风沙吹得惨叫。 "要想收成好,就不能让风沙毁了我们的田地! ...
阿拉善盟构筑“绿色防线”遏制沙漠“握手”
内蒙古日报· 2025-05-16 10:00
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汇合,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连续40多年在大 漠戈壁植树造林种草,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特别是2024年,阿拉善盟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全面推进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用1年时间完成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 理二期项目两年治理任务,全年完成治沙551.65万亩,已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形 成"合围"之势。其中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 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立体防护林草带,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今年,阿拉善盟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以"三北"六期工程为引领,统筹山水 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计划建设"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涵 盖"河塔"片区和黄河"几字弯"片区。 沙海起伏,机械轰鸣。初夏时节,阿拉善盟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九棵树治沙区现场 一派繁忙,一辆辆满载着稻草的运草车来往穿梭,将稻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沙漠中,治沙工人们将稻草铺 设整齐后,手扶式沙障机快速在沙中压固成一圈圈草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