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富同兴
icon
搜索文档
千里沙海织新绿
辽宁日报· 2025-06-17 09:04
图为凌源市四合当镇义合店流域退化林修复现场。 沙漠能否变绿洲? 先别急着回答,来阜新市彰武县的"漠上草原"逛一圈,自然就有了答案。 初夏时节,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人流渐多。蓝天白云之下、绿茵小溪之间,一位游客正"指挥"家人和美景合照,她的对面是景区打造的霍比特人小屋、 五彩热气球等打卡点。谁能想到,这里是建在沙丘上的草原,景区之下130米都是沙子。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是茫茫荒漠。 阜新市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是辽宁最大的风沙区,"三北"工程精准治沙重点县。 科尔沁沙地,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主体位于内蒙古东部,横跨内蒙古、辽宁和吉林三省区。 若摊开地图,科尔沁沙地与辽宁的位置关系更为直观:其南部边缘呈舌状深入我省西北部,与彰武县、阜新市、朝阳市、康平县等地接壤。70余年来, 从几棵树到一片林,广大沙区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成功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但防沙治沙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容不得丝毫懈怠。2023年8月,辽宁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在辽沈大地火热展开。这场"战役",是对防沙治沙理念的再升华、方法 ...
内蒙古“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
聚焦解决"钱从哪来"问题,内蒙古建立了"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 入机制,成立防沙治沙基金会,已累计接收社会捐资达9150万元。为动员广大农牧民投身到防沙治沙中 来,内蒙古在"三北"工程建设中率先推广"以工代赈",组织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由治沙"看客"变 为治沙"主角"。2024年全区累计发动6.3万名农牧民投工投劳,发放劳务报酬8.5亿元,人均增收1.3万元 以上。 科技治沙、机械治沙是内蒙古精准高效治沙的"法宝"。内蒙古积极推广滴灌、微灌、容器苗等高效节水 治沙技术,实施15个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揭榜挂帅攻关,破解防沙治沙技术瓶颈;全面 推广应用灌木平茬机、智能沙障铺设机械、无人机飞播等先进适用新技术、新装备,推动防沙治沙 由"人海战术"加快向机械化作业、智慧化治理转变。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是我国治理荒漠化 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两个半"在内蒙古,沙化土地综合 治理60%的任务量也在内蒙古。两年来,内蒙古以当主攻、打头阵的实际行动自觉扛起打好"三北"工程 攻坚 ...
“四两博千金”,辽宁彰武防沙治沙突出产业化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5-22 10:35
彰武县产业化推动防沙治沙的做法,得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认同。近期在彰武县召 开的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推进会上,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强调,要把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设贯穿始终,科学合理利用沙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经 济林和林下经济,科学布局特色文旅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彰武县林下经济发展五年规划(2025—2029年)》提出,重点发展林业、林下"两 林"经济,构建"林药、林苗、林花、林菜、林菌、林草、林下养蚕"多种类融合发展模式, 以中草药种植业奠基,以切片、提纯加工业拉动,以电商物流体系配套促进,实现林下种植 养殖、康养文旅全产业链发展。2025年,建设"一地两园百村"("一地"即万亩仿野生中草药 种植项目,"两园"即打造两个千亩中草药种植园。"百村"即在百村庭院实施5000亩庭院经济 红枸杞项目),推动绿色资源转化为百姓增收致富的经济资源。 彰武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也是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在持续护绿、有序 扩绿的基础上,彰武防沙治沙更加突出产业化路径,通过"两林"(林下经济、林业经济)举 措,推进"两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程,实现"两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