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我的家就在黑河源头(我家门前有条河)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我是退伍军人,最初县里要在这片无人区招管护员,因为距离远,没人愿意来。村里找到我时,妻子没 有多说什么,毅然陪我搬了过来。我们能在这里坚守,和她的付出分不开。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工作一直是巡护。沿着"9号公路",往西50公里是沙龙滩管护站,它的上面就是八 一冰川——黑河正源所在,往东走就是油葫芦管护站。这中间近百公里的范围内,有10多条山沟,两侧 的冰山发育出50多条黑河支流。我们今天走这条沟,明天走那条沟,一个月下来,基本沿着河巡护完一 遍。 我每天都守着黑河,晴天的时候,清澈的水在强光照射下,远看是黑色的,近看却透着光的清澈。早些 年的黑河,可不是这样。黑河源头的生态非常脆弱,那时候,因为监管力量不足,黑土滩特别多,河道 里坑坑洼洼,还经常断流,我记得最长时断流了40天。 我叫叶金俄日,我和妻子东木措,已经在这祁连山下、黑河源头待了19个年头。 紧挨着青海祁连县"9号公路"、两边是茫茫祁连山脉,路边这3间平房,就是黑河源头流域生态管护站, 也是我住了19年的家。这里冬天长、夏天短,海拔3500米,刚来这里时,没水没电,只有一个"马脊 梁"黑帐篷。一场白毛风刮起,把帐篷都掀翻了。 (责编:赵欣悦、袁勃) 关 ...
把祁连山“搬”出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14:00
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概况 - 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分为自然博物馆和景观园区两大主体功能区 [1] - 展陈面积近4000平方米,包含七个主展厅和两个临展厅,收集各类自然标本1000余件 [2] - 通过展品和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多维度展示祁连山生态和地质资源,近两年吸引数万名游客 [1] 博物馆特色展陈内容 - 采用巨幕视频、数字沙盘、AR互动等科技手段展示祁连山23亿年地质变迁和400余件珍稀野生植物 [1] - "西北湿岛展区"还原冰川环境,沉浸式冰洞模拟祁连山冰雪区样貌 [3] - 通过投影实景影像展示雪豹生存环境及捕食行为,突出其作为旗舰物种的地位 [3] - 设有"万宝之山"展区,展示34种矿产,其中金、钨、稀土储量全国前列,祁连玉以质地温润著称 [3] 祁连山生态资源价值 - 东西绵延1000公里,拥有冰川2684条,冰储量84.48立方千米,总储水量1320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鄱阳湖) [2] - 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孕育30多个民族聚居的多元文化 [4] - 2017年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甘肃占70%),正构建三级综合生态保护网络 [5][6] 生态保护现状与挑战 - 冰川正以每年超2米速度退缩,且退缩速度持续加快 [5] - 已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的保护体系,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和谐状态 [6]
平陆运河风物志㉜丨灵东浴日万物兴
广西日报· 2025-06-22 09:50
水库概况 - 灵东水库位于灵山县佛子镇罗阳山 坝长1824米 总库容1.69亿立方米 有效库容7900万立方米 [2] - 水库承担灌溉 防洪 居民饮水等重任 滋养灵山50多万人口 18万亩良田 [2] - 水库作为平陆运河应急调用水源 2023年5-8月需放水2710万立方米保障钦州市区灌溉和生态用水 [2] 历史建设 - 1958年灵山县为根治水患兴建水库 成为当时全国十大水库之一 [3] - 1960年周恩来总理对水库建设作重要指示 灵山人历时5年建成大坝 锁住145平方公里集雨流水 [5] - 建设高峰期汇聚2.5万名干部 职工 居民等 采用竹棚居住 咸菜粥饮食的艰苦条件 [5] 经济效益 - 水库坝前鱼苗基地年产鱼苗水花超100亿尾 灵山县80多家鱼苗场年均产淡水鱼水花1500亿尾 年产值3亿元 [6] - 灵山县自20世纪60年代起保持四大家鱼人工孵化技术全国领先 鱼苗出口俄罗斯 越南等国 [6] 战略定位 - 水库是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将为南宁 钦州 北海等地近1400万人口提供供水 [6] - 水库与平陆运河等工程联合调度 将增强区域水资源配置与生态保护能力 [6]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经济日报· 2025-06-22 05:57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 202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达287350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国GDP比重提升至21.3%[1][2]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GDP达8.7万亿元,占西部地区比重约30.3%[2] - 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等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2]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 川渝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和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10%以上,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3[3] - 西部地区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超4亿千瓦,占全国40%,成为重要绿色能源基地[3] - 重庆大足区布局黑山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0亿元[4] 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 - 西部地区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5] - 四川吸引长江沿线省份企业入川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5] - 第二十届西博会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型显示、低空经济等领域成果[3]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西部地区实施秦岭北麓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修复3.5万公顷[8] - 宁夏贺兰山废弃矿坑发展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9] - 甘肃古浪县2024年完成造林绿化10.53万亩,经济林果年产值超9000万元[9] 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15] - 西部陆海新通道2024年开行超万列,重庆经该通道运输货物货值467亿元[15] - 云南自贸试验区形成393项制度创新成果,广西自贸试验区创新"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13] 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 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2.4万元增至2023年3.1万元[17] - 2024年西藏、新疆、甘肃居民收入增速分别达8.2%、6.7%、6.4%[17] - 重庆人均预期寿命79.72岁,新疆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达16536人[18]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今日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6-21 09:19
活动概述 -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启动仪式将于6月21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南春村南一村民小组举行 [2] - 活动主题为"一场从夏至到冬至的河流文化之旅",为期6个月,从夏至开启至冬至收官 [2] - 这是继2024年"溯源三亚河"活动后,三亚在挖掘与传承本土河流文明方面的又一举措 [2] 活动内容 - 溯源队伍将沿宁远河、藤桥河逆流而上,深入流域源头,系统记录水文生态 [2] - 抢救性搜集散落民间的河流传说、沿岸村落历史记忆及与水相关的传统技艺 [2] - 同步启动"河流记忆"影像征集活动,面向市民游客及摄影家协会征集老照片和新照片,通过对比挖掘河流文化精髓 [2] 文化与社会价值 - 活动是三亚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启动仪式将宣读河流保护倡议书,唤起公众对水资源珍贵性和流域脆弱性的认知 [3] - 现场呈现保亭本土艺术家的文艺表演,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经济与产业协同 - 同期举办"毛感山集"农特展集市,展示毛感乡优质农产品,搭建城乡交流平台 [3] - 探索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流域构建"农业-科技-文旅"产业闭环的区域协同新范式 [3] - 活动体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三亚经济圈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3]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将持续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
快讯· 2025-06-20 07:06
中国—世行集团全球生态系统与转型中心日前举办首次高级别研讨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中国将 持续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保护。在研讨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多年来,中国以绿色技 术、绿色投资等为重要支撑,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 现了能耗以及污染排放的显著下降。此外,廖岷表示,中方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全球议程,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国呼吁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 银行为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提供更多资金、技术和知识。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从公共和私营部门调集更 多资金,支持更多的生态保护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建设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和良好做法,帮助 发展中国家找到符合具体国情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作为长期的发展伙伴,中国将持续支持其他发展中 国家开展生态保护。(央视新闻) ...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升
科技日报· 2025-06-18 08:38
陈亚宁表示,塔里木河流域整体呈现生态向好趋势。在空间上,生态改善区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上游地 区,生态退化区域相对较小;在未来的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城市扩张情景四 种不同发展情景下,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演变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生态保护情景最具生态效益。 塔里木河流域荒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化是提升流域生态质量的关键驱动力。研究估计,到2050年,塔里 木河流域草地面积将增加2万余平方千米、林地增加2600余平方千米、水体增加近600平方千米。这一过 程将显著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等。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新疆南疆极端干旱区,以绿洲农业经济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实现平衡资源开发 与保护、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对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近30年来,随着区域人口和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塔里木河流域发展对水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依赖程度 不断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影响成为众多学者关注 的热点。 陈亚宁研究员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从1992年到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耕地面积增加了18000余平方 ...
刘家峡水电厂:科技创新铸就黄河治理丰碑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8:05
水电工程技术创新 - 刘家峡水电厂突破"异重流"排沙技术,1973-1989年间成功排出泥沙1亿多吨,显著减缓坝前泥沙淤积速度[3][5] - "一洞两用"洮河口排沙洞创新设计实现清水发电与浑水排沙双重功能,2018年投产后排沙比从60%提升至95.3%[6][8] - 水下岩塞爆破技术攻克"大直径、高水头、厚淤积"复杂地质条件,2015年成功实施国内首次同类工程爆破[8] 发电能力提升 - 洮河口扩机工程新增2台15万千瓦机组,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电站,显著增强调峰能力[8] 生态保护实践 - 公司50年累计植树200万株,库区周边荒坡绿化成效显著[9][11] - 建立漂浮物打捞体系,年均清理15000立方米,配备机械化打捞船实现24小时应急响应[11] - 实施水质监测、巡河管理等综合措施,水库水质达到"翡翠色"生态标准[11] 行业技术标杆 - "异重流"排沙技术获1978年甘肃省科技奖,198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会议上获认可[5] - 洮河口工程开创高难度水利施工先例,为全球同类项目提供中国方案[6][8] 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 - 科技创新实现泥沙治理与发电效率双提升,单位水能利用率最大化[6][8] - 生态改善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绿水青山"经济转化模式[11]
甘肃舟曲拉尕山:绘就生态文旅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6-17 17:37
秘境旅游的热潮让周边村落实现"绿富同兴"。拉沟村12户村民将藏居改造成太阳能民宿,客房内摆放着 村民手绘的生态保护宣传画;杰迪村开发"山野寻踪"项目,村民以生态向导身份带领游客辨识草药、记 录鸟种,生态手工艺品年均销售额超30万元。数据显示,杰迪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1.2万元增至1.8万 元,其中30%收入直接来自生态旅游。村民自发成立的"生态护卫队"每日巡逻山林,景区垃圾清运量同 比减少35%,形成"保护-发展-共享"的良性循环。 文化赋能:藏地传统与现代体验的碰撞 在拉尕山,生态秘境亦是文化富矿。景区将藏族"神山圣湖"保护习俗转化为"生态长老"巡查制度,7位 藏族老人每日巡视山林;藏寨墙壁绘制的环保唐卡,让"山是父亲,水是母亲"的生态理念融入文化肌 理。游客可参与"神山守护"活动,跟随牧民制作酥油动物标识牌,或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岩画拓 印。今年"五一"假期推出的"藏药植物研学之旅",吸引陕、川、青等周边省份游客专程前来,其中亲子 家庭占比超60%,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满意度达98%。 景村联动:生态红利激活乡村振兴 中国发展网讯 在甘肃舟曲海拔2100至2800米的群山之间,藏语意为"神仙喜爱之地"的 ...
青海学子在京研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9:00
(责编:郝孟佳、李昉) 此次研学内容丰富,包括赴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前往鸟巢、水立方、故宫博物院参观,欣赏京剧 表演,游览居庸关长城等。"从雪域高原到首都北京,我看到了长江源头与京华大地的血脉相连。我们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来自治多县索加乡寄宿小学学生白玛措 毛说。 治多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是两地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族团结一 家亲的鲜活写照。两地将以文化为纽带、以青少年为桥梁,以文创产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 作,让丰治协作成为'守望三江源'品牌的闪亮注脚。" 本报电(江晓)日前,"京玉携手・丰治同心"研学营在北京丰台举办。此次活动是北京丰台区与青海治 多县两地"守望三江源"文化援建品牌的深化拓展。2017年起,丰台区与治多县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 入展开。 治多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丰台区的文化资源形成天然互补。治多县处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 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三重叠加"的特殊地理区块,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节点, 肩负着守护长江源头、筑牢生态防线的神圣使命。丰台区是首都功能拓展区,汇聚丽泽金融商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