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
搜索文档
广元市昭化区:解码智慧农业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中国经济网· 2025-05-14 22:16
农业机械化与科技应用 -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采用机械化收割油菜,40多亩油菜仅用4小时完成收割,同时实现秸秆自动粉碎还田和蚜虫打碎,降低虫害基数[1] - 昭化区引进智能播种机、机械化采收设备、土壤墒情监测仪和植保无人机施肥等科技手段,重塑农业发展基因[1] - 当地育秧中心使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及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将育秧时间从传统40天缩短至25天,稻谷产量每亩提升10%[2] 水稻种植与数字农业 - 昭化区育秧中心2023年累计育秧10000盘,可满足500余亩水稻种植需求,当前已完成300亩移栽[3] - 2025年昭化区计划种植水稻12.5万亩,预计6月上旬全面完成移栽[4] - 田间管理阶段采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巡检,精准识别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农户可通过手机终端实时监控稻田信息[3] 猕猴桃产业数字化升级 - 昭化区双凤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物联网感知和数字农业智能平台,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和病虫害情况[5] - 全区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占比超过80%,建成2个万亩科技示范园和2个8000亩新技术推广示范园[5] - 园区与省农业专家合作研发高抗性品种,推广避雨大棚种植和绿色防控技术,建成5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 肉鸡养殖智能化 - 昭化区清水镇龙凤村采用双层平养模式,使1万只鸡的养殖空间可容纳2万只,提升成活率并缩短养殖周期[7] - 禽智云管理系统实现鸡舍环境参数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控,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分析鸡群健康数据[7] - 全区已建成5个双层鸡舍养殖基地,另有4个基地14栋圈舍在建,预计2023年出栏肉鸡200万只,实现产值1.2亿元[7] 农业发展规划 - 昭化区将持续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推动"品种换代"和"机器换人"[8] - 通过科技赋能提单产、全程服务降成本的思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8]
【杨凌】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5-13 07:04
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 - 2025年全国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陕西渭南市、河南南阳市和许昌市举行,展示西农162、西农962、伟隆169、西宛151、西农511、西农161等小麦品种的田间表现 [1] - 南阳市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拥有丰富农业资源和试验示范基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1] - 西宛15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对提高小麦主产区产量和改良品质发挥重要作用 [1] 西宛151品种特性 - 西宛151是高产抗病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寒性、抗旱性好等特点 [2] - 该品种适宜在陕西、河南、安徽等高中水肥地块进行早中茬种植 [2] - 为解决小麦产区因病虫害多发导致的单产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2] 杨凌示范区种业发展 - 杨凌示范区以打造"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推进区校融合和"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2] - 目前拥有省部级以上种业科研平台68个、育种科学家1000余名、种业企业100余家 [2] - 已初步形成产业链完整的种业发展格局 [2]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南阳市政府合作共建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10年,选派育种专家与当地团队协作培育新品种 [2] - 学校将持续创新推广模式,加大科研投入,深化校地合作,建立良种良法配套的推广服务体系 [2] - 目标是让农民更快掌握新品种种植技术,推动优良品种在田间推广应用 [2]
广袤田野向“智”而行绘就“科技兴农”新图景 好“丰”光传递新希望
央视网· 2025-05-09 16:23
农业机械化与智慧灌溉 - 山东德州武城县农户使用移动式智能淋灌机进行节水灌溉 喷杆长达21米 配备18组伞状旋转喷头实现均匀喷洒 [1] - 智慧灌溉设备可通过手机远程操控 节省人力和水资源 承包240亩土地的农户已实现无人值守灌溉 [3] - 武城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9.8%以上 [5] 特色作物种植与产业链 - 青海乌兰县藜麦种植面积有望突破万亩 大型机械完成翻地、旋耕、平地、播种全流程作业 [4][7] - 乌兰县已形成藜麦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 开发多款高附加值产品 [7] - 新疆吐鲁番高昌区春季种植西瓜5.83万亩 甜瓜1.71万亩 早熟西瓜采用双小拱棚模式 糖分足口感佳 [8][10][12] 海产品养殖与加工 - 福建霞浦县海带养殖面积达15万亩 鲜海带产量160万吨 收获后3小时内需完成晾晒形成"空中晒场"景观 [13][15][17] - 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暂养海鲜近300万斤 通过分类暂养和降温技术延长皮皮虾等海鲜存活期 保障休渔期供应 [16][19][21]
深圳驻海丰县大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多维度科技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5-07 16:50
科技兴农战略实施 - 深圳驻海丰县大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科技兴农为核心抓手,深化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合作,聚焦水产养殖、特色种植及生蚝深加工等产业升级 [1] - 持续推动大湖镇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质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1] - 通过"科技+产业+人才"多维度发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涵盖鲈鱼养殖智能升级、柚子病害防治、生蚝产业链延伸及校园基地科技赋能 [6] 水产养殖智能化升级 - 联合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汕尾市裕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现"基于5G和人工智能的鲈鱼摄食行为识别装置"技术成果转化 [1] - 调研技术应用成果并研讨水质参数在线检测与循环水养殖技术,计划构建"水质监测+生态循环"一体化智慧养殖体系 [1] - 旨在打造可复制的智慧化水产养殖样本 [1] 特色种植病害防治 - 针对柚子产业黄龙病威胁,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专项防治培训与跟踪干预,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1] - 通过土壤检测、科学种植指导及技能培训传授防治技术,组织专家实地查看并提出养护建议 [1] - 有效降低病害风险,科技护航特色种植 [1] 生蚝产业链延伸 - 深入养殖一线调研,协同推动生蚝产业全链条升级 [4] - 安排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村委干部建立联系,提供技术指导及品质检测服务 [4] - 探索生蚝深加工技术路径,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4] 教育领域科技赋能 - 对实验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调研,研究种植种苗选育方案 [6] - 通过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延伸科技支农的社会价值 [6]
粮食主产区播种管理有序进行 稳固丰产丰收基础
央广网· 2025-05-06 08:53
粮食主产区播种及田间管理情况 -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进入扬花期和灌浆期 处于产量形成关键阶段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4万张小麦病害宣传挂图并派出18个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1] - 洛阳伊川县通过引水灌溉缓解旱情 3月以来累计引水超5000万立方米 陆浑水库采用精准调度措施确保水资源充分利用[1] - 江西1800多万亩早稻基本完成栽插 赣州市全南县早稻进入分蘖期 当地配备40多台智能植保无人机 飞防施肥作业率达90%以上 无人机施肥效率达每亩3分钟[2] - 新余市渝水区整合8个村15家合作社农机资源 为3.8万亩早稻提供田间管理服务 并共享虫情测报数据[2] 玉米制种产业发展 - 吉林白城洮南市今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预计达2.8万亩 车力乡推广"小垄双行+膜下滴灌"等新技术 每垧地可多种1.6亩 增产800-900斤种子[2] - 车力乡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公司提供优质种子和技术服务 保障保底价收购[3]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 赣州市全南县组建7支智能飞防队 无人机施肥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10倍[2] - 洮南市全面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 使用覆膜播种一体机提高播种精度和效率[2]
巴彦淖尔为土壤“问诊”为丰收“开方”
内蒙古日报· 2025-04-14 10:03
文章核心观点 - 巴彦淖尔市通过专项课题组进行精准土壤监测与改良剂研发 旨在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科学支撑 [1][2] 技术研发与应用 - 课题组研发并推广设施大棚绿色安全土壤盐化抑制剂 微生物环境调节制剂 功能性炭基肥料制剂 [1] - 研发并应用大棚地力提升功能性制剂产品配套灌溉与施用制度 [1] - 2024年开展3种功能性炭基肥 2种微生物环境调节剂 2种土壤盐化抑制剂田间试验 [1] - 初步筛选出2款对土壤水分适应性强 能显著提升蜜瓜产量和品质的土壤改良剂 [1] 土壤监测与数据采集 - 技术人员深入大棚田间采集播前土壤样品 监测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等指标含量 [1] - 按照2025年试验方案设计 在10个试验处理小区钻孔 采集0-20厘米 20-40厘米耕层土样20个 [1] - 测定土壤养分 盐分 含水率等相关指标 [1] - 结合智能监测设备 连续两年监测播前 生育期 收获后的土壤水分 盐分 养分 空气温湿度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1] 试验目标与预期成果 - 落实好各项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抓好不同试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监测 [2] - 强化产前 产中 产后田间管理 确保试验结果更精准 试验数据更翔实 [2] - 通过科学高效措施 为全年农作物增产 种植户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