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激活市场活力
央视网· 2025-10-26 13:39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新场景、新体验不断涌现。 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景区依托"文化底蕴"打造沉浸式服务项目,不仅丰富了服务消费的内涵,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深 度、更个性化的参与体验。 尽管不是在周末,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景区依然游人如织。是什么吸引这么多消费者前来游览? 在这里,游客已不再满足仅仅拍照打卡,而是变身为穿越到大宋市井的"画中人"。能与货郎互动,也可以挑战"飞身上马",消费者 从"看景"到"入戏",解锁出更多可能;还有专门打造的戏曲餐饮融合套餐,以"八幕十景"展开一幅流动的宋韵长卷,每一道菜的出场 都伴随着一幕戏开场。 除了挖掘经典历史文化题材,还有不少景区借助现代技术打造服务消费新体验。在四川成都高新区2700平方米的沉浸式探索中心, 观众仅需佩戴一副VR眼镜,就可穿越到4500年前的古埃及。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直径33米超大8K级球幕投影,让游客感受到极光 的震撼与科技的魅力。 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6个百分点。其中,文体休闲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实现 两位数增长,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正在加速打造。 从刚刚的片子 ...
前三季度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激活市场活力
央视网· 2025-10-26 10:58
服务消费整体增长态势 - 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6个百分点[5] - 1-8月份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8] - 1-8月份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8] 文旅融合新业态 - 景区依托文化底蕴打造沉浸式服务项目,消费者从“看景”转变为“入戏”的深度参与体验[1][3] - 出现戏曲餐饮融合套餐等创新形式,以“八幕十景”展开宋韵长卷[3] - 文体休闲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5] 科技赋能消费体验 - 利用现代技术打造服务消费新体验,如2700平方米沉浸式探索中心通过VR技术再现古埃及[5] - 运用直径33米超大8K级球幕投影让游客感受极光[5] - 无人机表演企业销量增长超过100%,并迭代出“无人机+投影”等空中舞台式表演[6] 海外市场拓展 - 无人机表演企业出口占比达六成,非洲、拉美市场接连取得突破[6] - 无人机编队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6] - 鼓励文化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表现形式[11]
文化中国行 | 雁山风雅漫新韵
广西日报· 2025-10-26 10:49
公司动态 - 桂林雁山园于2024年9月划归桂林市管理后,由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推动保护提升工作 [3] - 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文脉延续”原则,保留园林荷塘、古榕、丹桂等原有景观,并补种芭蕉树等植被 [3] - 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修缮与提升改造,园区由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桂林雁园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4] - 公司积极策划推出彰显雁山园特色的文化活动,使其成为可游、可感、可沉浸式体验的“活态博物馆” [4] 产品与服务 - 园区在“五一”期间推出“岭南名园·古今对话”文化体验季,涵盖民国变装、主题巡游、文化市集等多元项目 [4] - 端午节期间推出端午雅集活动,包括古琴演奏《离骚》、制作香囊、仿宋点茶体验等项目 [4] - 国庆期间举办“雁园寻踪,时光慢煮”主题活动,再现先辈们在园内治学的场景与家国情怀 [4] 行业趋势 - 雁山园的重新开放是新时代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助力桂林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1][4] - 园林定位为“一座可游、可感、可沉浸式体验的‘活态博物馆’”,体现了文旅产业向深度文化体验发展的趋势 [4] - 凭借“一座雁山园,半部近代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园区成为众多市民游客争相探访的文化“打卡地”,反映了市场对历史文化旅游的需求 [4] 资产与资源 - 雁山园坐落于桂林市区往南20多公里的雁山区雁山镇东侧,是中国私家园林中少有的真山真水型园林,面积300余亩 [1][2] - 园内拥有方塘、曲桥、碧云湖、亭台楼阁等景观,浓缩桂林山水的“秀、丽、奇、异”特色 [1] - 园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林徽因、梁思成设计的燕宁居,以及起文楼、公子楼、小姐楼等民国建筑 [1] - 园林曾与众多历史名人关联,如康有为、孙中山、齐白石、李四光、茅盾、巴金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 [2]
“齐白石在山东”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启动
大众日报· 2025-10-26 09:20
项目概述 - 文旅融合创新项目“齐白石在山东”于10月24日在北京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正式启幕 [1] - 项目路线从北京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出发,途经山东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泰安、聊城六市五馆 [1] - 项目通过举办展览及各类艺术活动,为观众及游客提供全新文化体验 [1] 项目背景与意义 - 齐白石虽从未到过山东,但通过其艺术传承、弟子影响等与山东建立了深厚关联 [1] - 项目旨在推广齐白石艺术遗产,展示齐鲁大地文旅魅力 [1] - 项目表达的是美学精神上的共鸣,而非地理意义上的相遇 [1] 核心活动安排 - “学我者生——齐白石与山东弟子”艺术特展将于12月22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展,汇聚百余件齐白石及其弟子珍品佳作 [1] - 艺术特展系统梳理与呈现二十世纪水墨丹青在齐鲁大地的传播脉络与时代回响 [1] - 齐白石弟子李苦禅、王雪涛、许麟庐、崔子范等名家专题展将在济南市美术馆、王雪涛纪念馆、烟台市博物馆、崔子范美术馆同期开幕 [1] 配套活动 - 项目将推出艺术市集、创意餐饮等活动 [1] - 活动由北京画院与山东美术馆联合推出 [1]
文化赋能:中国古都在赓续文脉中传承发展
新华社· 2025-10-25 21:18
新华社郑州10月25日电 题:文化赋能:中国古都在赓续文脉中传承发展 新华社记者任卓如、袁月明 "中国在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方面的做法让我非常钦佩。"登上距今约3600年的商代城墙, 眺望远处充满现代感的城市天际线,第一次来到河南省郑州市的保加利亚舒门市副市长尼古拉·科列夫 由衷感叹道。 10月24日,在"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参加高端对 话。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0月22日至25日,"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活动举行。来自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新西兰等国 的市长、城市代表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国际旅行商代表等共计约300名嘉宾齐聚中原,围绕"赓续古都 文脉 赋能城市更新"主题, 就 文旅融合发展、城市治理、城市更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经验分享。 紧邻商代城墙遗址的阜民里街区,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这里曾是郑州最大规模的连片棚户 区,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如今通过"留改拆建""绣花针"式的微改造,老街巷的肌理得以保留,古 韵与新潮在此交织。 漫步阜民里街区,融入了艺术展演、特色餐饮、创意集市的新业态让沉睡的历史空间"活"了起来, 成为连接古今的文旅新地标 ...
城入水 水绕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4 09:32
本报电(赵媛)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怀柔黄花城水长城文商旅专场活动日前举办。本次活动以"云水之 间·长城有约"为主题,通过文艺盛典与长城生活集两大板块,融文化体验、旅游消费、国际传播于一 体,依托黄花城水长城"城入水、水绕城"的独特景观,以"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区域协同、国际传 播"为主线,推动长城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体验转变。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 外国游客在黄花城水长城逛文旅市集。 赵 媛摄 活动期间,北京怀柔区同步推出涵盖住宿、景区、餐饮的多项消费促进措施,红螺寺、雁栖湖、青龙峡 等景区的特色项目与联票优惠,形成"票根经济"联动效应,进一步延伸消费链条,提升游客体验。 文艺盛典涵盖原创舞蹈、国乐演奏、音舞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英歌手联袂演绎长城经典曲目,学者 品读长城文化内涵,艺术名家以笔墨意象勾勒长城风骨;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与青少年展开"科学城会客 厅"对话,京津冀三地文旅推荐官共同启动水长城联动仪式。"长城生活集"融合美食市集、文化展陈、 亲子研学、每日演艺等多元内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沉浸式的微旅游体验。 ...
优化供给呵护出游热
经济日报· 2025-10-24 05:42
根据国内居民出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49.9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61亿人 次,同比增长1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37.89亿,同比增长15.9%;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 12.09亿,同比增长25.0%。旅游市场的强劲表现不仅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更成为 推动内需增长的重要引擎。下一步,应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相关部门需加强市 场监管与资金支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企业应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开发智慧旅 游产品,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此外,各地应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文旅项目,以 优质供给提升游客体验,形成持续吸引力。(时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AI光影·新疆七十年|大美新疆 山河皆自在
央视网· 2025-10-23 20:58
行业表现与市场吸引力 - 新疆旅游业在上半年吸引1.3亿人次游客 [1] - 行业通过高标准民宿、智慧旅游平台和文旅融合示范区提升深度体验与舒适便捷度 [1] - 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为行业注入创新活力 [1] 资源禀赋与产品供给 - 地区拥有碧绿草原、纯白雪峰、湛蓝湖泊与金黄沙漠等多样化自然景观 [1] - 喀什古城作为千年丝路记忆的载体,木卡姆旋律体现多民族文化交融 [1] -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边疆美景更易抵达 [1]
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大学生“乡村CEO”实践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方案
央广网· 2025-10-23 14:42
项目背景与目标 - 项目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多所高校及研究中心发起,旨在为大学生搭建深入乡村的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发展实际需求 [1][3] - 项目目标包括通过系统性课程学习、实地考察调研及实践任务执行,全面提升大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3] - 前期调研显示,100%的学生表达了未来继续助力乡村的意愿 [3] 实地调研与实践概况 - 2025年8月25日至28日,50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学生奔赴广西龙胜县的马海村、龙脊村、广南村等共富乡村示范点,开展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与任务实践 [3] - 该项目被视为从“培养乡村带头人”到“培育青年生力军”的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活力 [3] 答辩会核心成果:数字赋能 - 学生团队开发或优化云服务小程序,用于民宿预订、产品推广、数字地图导览,以提升乡村数字化运营能力 [4] - 中国农业大学数字赋能4组基于腾讯云服务小程序为广南村搭建“引流-转化-运营”闭环,重构小程序展示逻辑,增设优惠弹窗和预订入口,并开发共富AI文案生成工具 [4] - 深圳大学数字赋能5组针对马海村打造“一图游马海”互动数字地图,集成语音讲解、民宿预约、打卡分享功能,地图基于实地踩点30余个点位、7000字文字介绍和60张实景照片制作 [5] 答辩会核心成果:产业提升与文旅融合 - 在产业提升方面,团队针对马海辣椒、龙脊稻米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升级、包装设计、IP打造及营销渠道拓展 [4] - 在文旅融合方面,团队设计文旅视觉系统、导览手册、研学课程、文创产品,以提升游客体验和文化传播深度 [4] - 中国农业大学文旅融合2组聚焦龙脊村“石文化”,设计分层研学课程并开发石刻冰箱贴、石兽挂件等文创产品 [5] 项目评估与未来规划 - 评审团由3位乡村CEO导师、2位高校导师与4位腾讯导师组成,从“创新性、落地性、表达与展示、调研与协作”四大维度进行打分 [5] - 腾讯方面表示未来将扩大项目规模,邀请更多高校参与,构建“机制+人才+数字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5][9] - 优秀方案将有机会在龙胜等地进一步落地试点,所有获奖团队获得证书与奖品 [5] 学生认知转变与实践成效 - 实践反馈问卷显示,学生认识到乡村可发展文旅、非遗体验、音乐节、数字电商等多种业态,“三产融合”与“数字赋能”被视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8] - 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激发内生动力,而非依赖外部援助,并认识到乡村问题需综合考虑政策、人情、市场、生态等多重因素 [8] - 所有参加调研的学生表示未来愿意持续关注并助力乡村发展,可能通过返乡工作、学术研究等方式进行 [8]
底盘稳 韧性强——从三季度数据看河南发展系列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10-23 07:51
农业端稳饭碗、工业挺起脊梁、服务业焕新升级……河南经济"三季报"出炉: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 产总值48867.57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这份来之不易、含金量高的发展成绩单,为我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省采取有力举措,从年初奋战"开门红",到推进下半年经济持续向上向好,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政策"组合拳"加力提效、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彰显了经济大省的底气与韧 性。 根基稳固 底气更足 风雨无阻,一往无前。"平稳向好"是河南经济大盘的关键词。 见微知著。一碗炒粉、一杯奶茶、一个玩偶,呈现出更加可亲可感的河南,让我省"热气腾腾"的现代服 务业具象化了。"这么中那么燃,周末到河南",服务业蓬勃发展,亦是经济韧性强、底气足的重要支 撑。 文旅融合发力。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郑州新开街的传统风貌现代文化商业街区——亳都·新象格外热 闹。3600年商都文脉与现代商业活力在此交汇,开业当日客流量突破8万人次,为我省打造一张崭新的 城市文化名片。 新兴业态崛起。建成15家专业拍摄基地,集聚微短剧制作企业820多家,从业人员规模3万余人,取景总 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