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旅游

搜索文档
延庆:“两山”实践20年,铸就生态之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5 08:19
核心观点 - 延庆区通过"文化+生态"模式成功打造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实现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与经济效益转化 [5][6][11] - 全域旅游体系通过科技赋能、农业联动及多元业态布局形成新增长极,2024年低空旅游接待1.7万人次,上半年农产品销售额达132万元 [14][16][18] - 未来规划聚焦三大板块国际化升级:长城大景区5A标准建设、世园国家级度假区打造、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构建多主题消费片区 [23]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创新"文化+生态"模式:通过夜长城光影秀、情境剧、智能AR伴游卡(如"明小兵")提升长城文化体验 [4][6] - 世园公园采用"会展+生态"模式:举办千余次活动,包括无人机秀、音乐节、体育赛事,形成"白+黑"全天候消费场景 [8] - 冬奥园区实施全周期绿色管理:通过高山滑车、"天空之镜"及"专业赛事+大众体验"双轮驱动实现赛区向景区转化 [11] 产业经济数据表现 - 低空旅游成为新增长极: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融合空中游览、跳伞等项目 [14] - 农产品品牌化成效显著:"妫水农耕"品牌上半年线上线下销售额132万元,销售优质农产品4462吨 [16] - 绿色农业规模领先:拥有14家绿色食品认证基地、51家有机认证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总产量2.9万吨居生态涵养区首位 [16] 科技与业态创新 - 低空技术融合文旅:作为全国首批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延庆八达岭机场提供空中游览项目 [14] - 多元业态蓬勃发展:覆盖森林康养、气象研学、生态观鸟、沟域经济及精致露营等新业态 [20] - 民宿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延庆人家"品牌体系实现乡村文旅"出圈出彩" [18] 未来战略规划 - 长城板块:按5A级标准建设世界级大景区,以中国长城博物馆(年底完工)为核心构建三层圈层文化消费圈 [23] - 世园板块: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集科普研学、亲子度假、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京郊目的地 [23] - 冬奥板块:建设国家级海陀国际体育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国际顶级冰雪赛事中心 [23] - 多片区协同发展:规划八达岭低空旅游、龙庆峡山水观光、野鸭湖生态研学等主题消费片区 [23]
“低空+旅游”:河南如何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低空旅游示范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4 14:24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2025年以来低空旅游被多次纳入国家促消费政策,包括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1] - 河南省政府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500亿元,重点推动"低空+旅游"融合,打造"一心一带四区"低空旅游布局[1] - 2023年国内低空旅游飞行小时数增至3万小时,参与人数突破60万人次,人均消费达5000元是传统旅游的5倍[3] - 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展低空旅游项目,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00亿元[3] 行业现状与特点 - 低空旅游由飞行体验、空中游览和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组成,能带给游客独特的空中视角与沉浸式体验[2] - 行业与文旅、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催生"低空+文化""低空+研学"等新业态[2] - eVTOL和智能调度系统等低空技术应用使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安全性持续提升[3] - "City Fly"取代"City Walk"成为旅行打卡新标签[3] 发展挑战 - 河南省仅有6个通用机场,远低于全国400余个的总量,且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5] - 低空空域开放程度有限,飞行审批涉及多个部门,流程繁琐[5] - 产品主要集中在空中观光游览型领域,缺乏体验型产品,且未形成统一行业标准[5] - 大众消费观念不强,市场认可度不高,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5] 发展建议 -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通用机场建设,重点覆盖5A级景区和偏远地区[6] - 推动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与低空智联网融合,优化空域资源配置[6] - 设立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推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的审批流程[7] - 开发差异化产品,降低消费门槛,打造"飞行+农事体验"等复合型产品[8] - 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中原低空之旅"统一品牌,推出精品线路[8] - 鼓励高校开设航空专业,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素质飞行人员[9]
成都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新华财经· 2025-07-13 21:41
文旅行业数据表现 - 成都市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其中入境游客98.4万人次 同比增长51.5% [1] - 举办营业性演出1.4万余场 带动"演艺票根"综合消费31.5亿元 [1] 城市文旅品牌建设 - 围绕"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 加强古蜀文明 天府文化价值挖掘与焕新发展 [1] - 推动三国文化 诗歌文化 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 [1] - 具体举措包括金沙遗址综合提升 邛窑 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 [1] - 推进青城山-都江堰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 大熊猫基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 [1] 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 分类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文化旅游核心区 [2] - 强化都江堰市 大邑县支撑功能 打造龙门山 龙泉山 川西平原三大旅游带 [2] - 深化与重庆 德阳 眉山等城市协同发展 形成板块联动格局 [2]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 - 推动"文旅+百业"融合 发展红色旅游 低空旅游 婚恋旅游等新业态 [2] - 依托演展赛剧资源 打造"票根经济"新模式 [2]
浙江推出2025年暑期促消费行动
快讯· 2025-07-08 11:16
文旅消费 - 启动"缤纷夏日 浙里好玩"2025浙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推出十大主题产品和百条亲子研学旅游路线 [1] - 开展"跟着交通去旅行"活动,推出水上航线、低空旅游、自驾游等交旅融合项目 [1] - 全省联动举办超100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发放省级电影消费券并推出票根优惠 [1] - 迭代文旅惠民卡权益,推动各地发放文旅消费券,联动商家推出景区门票、餐饮住宿优惠 [1] - 推动文博场所延长开放时间,全省图书馆夜间开放率目标90%以上 [2] - 举办抖音旅交会暨电商大赛,加强海外推广并推出入境游专享优惠 [5] - 优化重点文旅场所多语种服务环境,提升入境游体验 [6] 体育消费 - 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如世界排球联赛、围棋公开赛、全国田径锦标赛,配套推出"住宿+文旅"套餐 [7] - 开展"跟着赛事游浙里"活动,推动群众体育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 [8] - 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公共体育场馆推出分时分段优惠 [9] - 启动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发放赛事消费券并发展"赛事+文旅体验"模式 [10] 夜间经济 - 启动"浙夜好生活"消费季,发布省级夜经济坐标,打造100个以上特色夜间集市 [11] - 鼓励文化、购物、娱乐场所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夜间专属优惠和消费券 [12] - 加强商业街区夜间灯光建设,放宽商业外摆并允许户外促销活动 [12] 餐饮服务 - 开展"餐饮活动进商场"等主题活动,打造"餐饮+百货零售、体育赛事、文旅演艺"融合场景 [13] - 推广智慧点餐和移动支付,鼓励餐饮企业推出学生、教师优惠并延长营业时间 [13] - 组织"百家名店·餐饮惠民促销"和"暑期美食探店"话题营销 [13] 商圈消费 - 推动暑期首店加速落地,知名品牌设立快闪首店并推出暑期限定新品 [14] - 支持首店首发体验活动,通过直播探店等形式打响"浙里首发"品牌 [15] - 推动"一城一主题"促消费活动,鼓励发布暑期消费优惠指南和城市礼品榜单 [16] 数字消费 - 推出暑期"浙优云品"电商消费券,鼓励电商平台配套优惠券打造爆款浙品 [19] - 引导电商平台设立暑期消费专区,开展"暑期冰冰节"等促消费活动 [19] - 组织直播电商基地与产业带结合,集中开展直播带货并举办全省直播电商大赛 [19][20] 乡村消费 - 组织"百县千品"推介活动,推动农产品进服务区、商超、社区 [21] - 举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联动展示大会,目标农业休闲观光2500万人次以上 [21] - 组织"村BA""村歌"等特色活动1000场以上,探索"赛事+节庆+集市"一体化模式 [22]
针对低空文旅事故,国家发改委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5-20 13:35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已连续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2] -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涵盖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能够促进新消费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重塑未来交通与物流格局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年底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 这是中国首次设立专门机构统筹低空经济发展 [3] 低空经济安全问题 - 今年以来低空文旅项目爆火 但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五一假期期间个别低空文旅项目出现意外事故 [1] - 5月2日苏州发生R44Ⅱ型直升机坠落事故 造成4名机上人员受伤 1名地面人员死亡 [2] - 2月10日四川中江县发生动力伞坠落事故 导致1人死亡 [2] - 低空飞行的安全风险隐患仍然不容忽视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1] 政策监管方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 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1] - 正在推动属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排查安全风险隐患 做好事故处置和问题整改 [2] - 将严厉打击"黑飞"行为 包括驾驶员无证、低空航空器未取得适航证、飞行活动未报批等 [1] - 建议制定《低空空域管理法》 明确低空空域安全红线 完善配套制度规范 构建低空空域管理体系 [3] 行业发展建议 - 建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的基础上 成立更高级别的军民协商议事机构 [3] - 建议尽快完成空域管理办法立法和民用航空法修法工作 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 - 需要总结试点省份成功经验 完善低空空域新基建 建立健全低空行业标准体系 [3]
针对低空文旅事故,国家发改委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5-20 13:18
低空经济发展原则与安全监管 -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遵循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1] - 国家发改委将严控风险、确保安全前提下分类有序推进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场景[1] - 加强安全治理措施包括压实属地政府监管责任、打击"黑飞"行为(无证驾驶、未适航证、未报批飞行)[1] 低空经济安全事故案例 - 5月2日苏州R44Ⅱ型直升机坠毁致4伤1死(坠落高度10米)[2] - 2月10日四川中江动力伞坠河致1人死亡[2]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2] 低空经济战略定位与立法进展 - 低空经济被定义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涵盖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领域[3] - 国家发改委2023年底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首次设立专职机构统筹行业发展[3] - 行业呼吁加快立法:需制定《低空空域管理法》、完善配套制度规范、建立行业标准体系[3] - 建议成立高级别军民协商机构协同推进战略实施,加速空域管理办法立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