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
搜索文档
北电数智以可信数据服务“红湖”浇灌数据资源 生长新质生产力之果破局三大产业瓶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2 09:38
在此背景下,如何聚焦破解"国产算力商业化落地难、模型场景应用落地难、数据价值释放难"三大产业 瓶颈,成为AI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在近期举办的"2025数据要素融合与应用创新峰会"论坛 上,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数智")首席科学家窦德景教授发表《可信数据服务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红湖"》演讲时表示,公开数据"红利触顶",大模型持续突破的关键就藏在医疗、制 造等各类专业领域的"数据金矿"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行业在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的同时,依然面临多重痛点 亟待突破。国产算力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商业化落地进程缓慢,高昂的投入与有限的产出形成鲜明矛 盾;模型场景应用落地难,众多先进模型难以深度适配实际业务场景,无法充分发挥效能;数据价值释 放难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大量数据资源沉睡,难以有效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大模型训练的数据需求正从"量变"到"质变"转变。当基础模型逐步向混 合专家模型(MoE)架构迭代,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攀升至万亿甚至十万亿量级,各行业场景对垂类定制模 型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趋势下,大模型训 ...
医疗器械-Tempus AI映射下的A股投资机遇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Tempus AI、阿斯利康、延安诊断、泰格医药、诺斯格 [1][6][14] - 行业:医疗AI、肿瘤基因检测、ICL(独立医学实验室)、CRO(合同研究组织) [1][12][1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Tempus AI公司情况 - **公司概况**:成立于2015年,专注构建实时获取医疗数据实现精准诊疗平台,最初聚焦肿瘤领域,后拓展到心脏病、精神病等领域,202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有基因组织、数据服务、AI应用三大产品管线 [1] - **业绩表现**:2020 - 2024年营收从1.88亿美元增长到6.93亿美元,复合增速39%;亏损幅度逐渐收窄,调整后EBITA从2022年亏损2.39亿美元收窄到2024年亏损1.05亿美元;2025年营收预计达12.4亿美元,同比增长49%,调整后EBITA将扭亏为盈达500万美元 [2] - **业务结构**:2020 - 2024年基因组学收入占比超60%但持续下降,从81%降至65%;数据服务收入增长迅速,占比从19%升至35%;AI应用业务处于商业化早期 [2] 业务板块情况 - **基因组学**:产品线从肿瘤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覆盖肿瘤诊疗全流程;肿瘤NGS检测样本数从2019年4.06万增长到2024年的27.08万,平均报销金额从633美元提升到1530美元,推动收入从2020年的1.52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4.52亿美元;检测数量增长为数据服务业务提供数据 [3][4] - **数据服务**:有Insights和Purl两个主要产品;Insights产品向药企授权医疗数据并提供分析和云计算工具,收入随数据量增加和数据实用性提升而增长;Purl为药企临床试验匹配患者,加快启动时间;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0.36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42亿美元,复合增速61%;截至2023年底与全球前20家药企中的19家合作,2021年与阿斯利康合作,阿斯利康承诺至少花费2.2亿美元购买产品服务 [4][5][6] - **AI应用**:是公司最寄予厚望的产品线,当前收入体量低但未来市场机会大;产品线嵌入医疗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包括AI驱动的临床实验匹配程序TIME、缩小护理差距的AI平台ALEX等 [7] 业务协同效应 - 基因组学检测患者数量增加为数据服务提供更多数据,数据库壮大提高AI应用开发能力;AI应用在临床和研发端发挥作用,吸引更多医生、患者、药企,为公司提供更多数据来源,强化数据服务和AI应用,形成飞轮效应 [8] 核心竞争力 - **广泛的多模态数据来源**:与约3000家美国医疗机构合作获取数据,与众多行业协会合作,自有三个高通量诊断实验室,2025年1月推出AI个人健康助理应用Olivia使C端成为数据来源;截至2024年Q4形成全球最大专有数据库之一,肿瘤学领域最大最全,包含多种类型数据,总数据库超240PB [8][9] - **AI能力**:用专有数据处理工具实现数据结构化整合去标识,利用多种技术结合多模态医疗数据生成个性化洞察,开发临床级诊断算法并推出产品上市;AI技术平台有望拓展到不同疾病类型 [9][10] 国内情况及A股投资启示 - **国内情况**:公立医疗系统数据流通机制不成熟,但未来第三方医学龙头业务量扩大、医改深入有望实现数据要素突破;国内医保报销覆盖不足,肿瘤基因检测行业渗透率提升慢,限制企业数据量和收入体量增长,尚未出现类似Tempus AI的企业 [11][12] - **A股投资启示**:医疗AI核心竞争力是数据;建议重点关注基因医学领域的国内ICL龙头、延安诊断,以及CRO公司泰格医药和诺斯格 [13][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数据服务业务留存率达140%,表明业务获客户认可并能持续增长收入 [7] - 传统临床试验站点开始激活到患者同意需6 - 12个月,Purl产品将时间缩短到1个月以内 [6]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Wind万得· 2025-04-01 06:42
1、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 3月份,我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0.5%、50.8%和51.4%,比上月上升0.3、0.4和0.3个百分点, 均连续两个月上升。其中,建筑业PMI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创2024年6月以来的新高。 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回升苗头更为明显,二季度宏观经济预计继 续取得"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较快提升"。 // 热点聚焦 // 2、美国将于周三公布对等关税政策。据悉,特朗普正在考虑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20%的特别关税。受此影响, 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日经225指 数收盘跌超4%失守36000点关口,自去年12月高点下跌逾10%;日本东证指数收跌3.6%。韩国综合指数跌3%。中国台湾加权指数跌4.2%。 3、 华为发布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4%至8621亿元,为史上第二高;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减少28%。 其中,终端业务营收 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重回增长快车道。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并首次实现当年盈利。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 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 5、芝 ...
浦发银行发布“人工智能+”实践成果 解码AI时代银行智能应用新范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21:30
文章核心观点 浦发银行举办“人工智能 +”发布会,发布两本报告和六大 AI 智能应用实践成果,推动 AI 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加速数字金融智能升级,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5] 两大报告洞悉商业银行数智化前沿 - 我国银行业迈入“AI +”深度应用新阶段,构建智能金融生态实现业务流程智能化再造 [5] - 浦发银行发布《“人工智能 +”应用规划白皮书 1.0》,介绍大模型应用体系及技术探索和实践方案 [5] - 浦发银行联合多方推出《商业银行数据经营管理实践报告》,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为银行数据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7] 六大 AI 智能应用实践成果赋能业务转型 - 2025 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提升年,聚焦“五大赛道”构建“五数”经营新模式 [9] - 浦发银行发布 AI 智能应用六大实践成果,包括“AI 赋能浦惠来了智享体验”“AI 赋能数智普惠智融服务”等 [9][10] - 人工智能推动金融业向“数智化新大陆”跃迁,浦发银行将持续探索 AI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10]
滴普科技:如何在 AI 落地产业时快速成长
晚点LatePost· 2025-02-24 17:30
数据要素与AI融合的行业趋势 - 全球企业服务市场达成新共识: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决策燃料而非无限增加参数量级[2] - 数据厂商如Databricks和Palantir正通过升级数据架构(如AI原生数据湖仓)和AI平台重新定义企业决策[2] - 中国市场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AI发展重塑数据平台产品组合与市场份额格局[3] 滴普科技的发展路径 - 公司2015年起步于企业数据服务,2024年近半收入增长来自数据平台与大模型结合[3] - 产品演进路径:从数据中台→多模态数据湖仓→AI-Ready数据基础平台→模型工程平台+Agent平台[4] - 形成行业大模型+Agentic AI应用闭环,服务百丽时尚、中国海油等头部客户[4][5] 技术落地实践案例 - 与百丽时尚5年合作: - 2021年搭建数据中台整合分散业务系统数据[5] - 2022年引入数据湖仓架构管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5] - 2023年基于Deepexi大模型落地供应链快反、门店智能运营等12+场景[5] - 其他合作案例:中国海诚、上海船舶设计院等机构验证AI行业应用[5] 组织与战略机制 - 产研体系结合前沿技术预研与敏捷开发,形成市场洞察能力[7] - 班委制决策制度:6位联合创始人集体决策,CEO保留否决权[7] - 季度高管深度研讨机制(如2024年Q1聚焦垂直模型能力建设)[7] - 文化强调"无身份包袱",核心团队抗风险能力来自共享价值观与利益机制[7] 未来方向 - 目标为完成AI大模型技术场景落地,现有产品矩阵包括FastData Foil数据平台、FastAGI智能体平台、Deepexi企业大模型[7] - 对标国际企业如Databricks,聚焦数据与AI融合的行业深度应用[7]
工业/基础材料行业周报(第七周):低空、数据基建景气,建材家居开局良好-20250319
华泰证券· 2025-02-17 15:50
行业投资评级 - 建筑与工程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9] - 建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9] 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与数据基建延续高景气 政策与资金催化不断 地下管网及存量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保持高景气[1][12][16] - 春节后施工实物量恢复偏缓 主因地方投资转向科技与消费 人员返城滞后 资金到位率低及寒潮气候等因素[1][12][13] - 2025年1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10.35 环比上涨1.53点 家居卖场销售额1095.27亿元 同比+3.09% 显示"以旧换新"政策积极效应[1][20] - 玻纤需求陆续恢复 短期价格有望提涨 光伏玻璃关注冷修落地和减产力度[1][27][28] - 水泥 玻璃等传统建材产能约束有望实质性增强 能源使用 超产规范 碳排放交易等多环节约束促进行业供需平衡[26] - 短期推荐内需顺周期及供给端约束较强品种 重点包括深城交 隧道股份 中国核建 鸿路钢构 三联虹普 凯盛科技 中国巨石 中材科技 中国建材 海螺水泥H[1][13] 细分行业数据表现 水泥 - 截至2月14日 全国水泥价格周环比-1.2% 水泥出货率11.5% 周环比/同比+5.9/+5.9pct[2][12] - 熟料库容比均值45.44% 较上周上升1.02个百分点[31] - 价格回落区域包括上海 江苏 安徽 福建 江西和湖南 幅度10-30元/吨 重庆推涨50元/吨[31] 玻璃 - 上周国内浮法玻璃均价75元/重量箱 周环比+0.8% 同比-30.6%[2][32] - 重点样本企业库存5527万重箱 周环比+3.9% 同比+59.1% 库存天数约29.85天 环比增加1.2天[2][34] - 周内产线复产1条(成都南玻1000T/D三线) 新点火1条(信义玻璃重庆900T/D二线)[33] 光伏玻璃 - 截至2月13日 3.2mm/2.0mm光伏玻璃主流订单价格19.4/12.0元/平米 周环比持平[2][27] - 行业重点样本企业库存天数约39.25天 周环比+0.58%[2][27] - 全国在产生产线417条 日熔量88790吨 环比持平 同比-10.38%[27][36] 玻纤 - 截至2月13日 2400tex缠绕直接纱均价3730元/吨 周环比持平 同比+21.14%[2][28] - 电子纱G75主流报价8300-8500元/吨 电子布价格3.5-4.2元/米 均持平[2][28] - 全国池窑厂在产产线106条 在产产能766万吨/年 环比持平 同比+14.30%[28] - 1月末重点企业库存79.4万吨 环比+2%[28] 重点公司动态 - 中国中冶1月新签合同额877.9亿元 同比-13.4% 其中海外合同额31.0亿元 同比+123.1%[3] - 中国建材计划以每股4.03港元回购最多8.42亿股H股 占总股本9.98%[43] - 海螺水泥9M24归母净利52.0亿元 同比-40.1% 3Q24归母净利18.7亿元 同比-14.9%[44] 政策与区域规划 -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与数据经济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 包括北京 广东 重庆 四川等[18] - 内蒙古目标算力规模突破20万P 智算规模保持全国第1位 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比例不低于80%[18] - 贵州力争算力产业规模达120亿元 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试点[18] - 海南目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18] 地产与家装市场 - 24年样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占比58.7% 较23年提升9.1pct 首次超50%[24] - 25-26年家装需求总面积预计约18亿平米/年(每年约2000万套)[24] - 24年家装建材需求规模约2.6万亿元 其中存量重装需求1.3万亿元[24] - 涂料(CAGR -0.01%) 板材(CAGR -0.1%) 防水涂料(CAGR -0.6%)需求相对稳健[24] 原材料价格 - 截至2月14日 动力煤价格承压下行 港口库存2592万吨 周环比+7.28%[39] - 轻碱出厂均价1483元/吨 周环比-0.5% 重碱送到价1400-1550元/吨[39] - PVC均价5323元/吨 周环比-0.9% HDPE均价8469元/吨 周环比+0.1%[40] - 钛白粉(金红石型)均价14500元/吨 周环比+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