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税汇算清缴
icon
搜索文档
退休后有4笔钱:哪些免税?哪些要交税?哪些要做汇算清缴工作?
搜狐财经· 2025-07-29 10:14
退休收入来源及税务处理 - 退休后收入主要来自4个渠道:基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个人专项养老金,税务处理方式差异显著[1] - 基本养老金无论金额高低(如3000元或1万元)均免税,且无需纳入年度个税汇算清缴[4] - 住房公积金退休后一次性提取全额免税,账户注销后不可恢复,资金到账无需完税证明[9]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税务规则 -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无论分期还是一次性提取均需缴税,领取方式直接影响税负[10] - 按月/按年领取可适用综合所得低税率(如36万分10年提取,每年3.6万按3%税率,总税负1.08万元)[11] - 一次性领取税负激增(如36万一次性提取需缴税43080元),仅出国定居或身故情况可例外分摊计税[11] 个人专项养老金税务特点 - 个人养老金年度缴费上限1.2万元可全额抵税,高收入者最高年省税5400元[12] - 提取时本金与收益合并按3%税率缴税,由银行代扣且无需汇算清缴(建议操作时仍完成清缴)[12] - 账户资金可配置存款、理财、基金、保险产品,其中存款和保险产品风险较低,理财与基金存在亏损可能[13] 养老金配置策略建议 - 中高收入者应优先利用个人养老金抵税功能,低收入者需注重流动性保障[13] -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避免一次性提取以降低税负,公积金退休时全额免税提取最优[9][11] - 养老金融产品选择需权衡风险,年金保险和增额寿险因现金流稳定更受推荐[13]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16
个税汇算清缴情况 - 2024年个税汇算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700多万纳税人自行补税480余亿元 [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明显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较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显著提升,可能与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加大有关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人群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超100万元的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其缴纳个税占比超五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税,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适用3%最低档税率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三险一金"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民生支出 [4] - 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显著高于发达国家40%以下的平均水平 [4] - 30-55岁中青年群体占专项附加扣除受益人群超八成,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 - "十四五"期间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累计减免个税5800亿元 [5]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自2022年10月实施以来已退还个税111亿元 [5]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 [5]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税总披露最新个税大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52
个税汇算清缴数据 - 2024年个税汇算清缴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 [1][2] - 700多万纳税人自行申报补税480余亿元 [1][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显著高于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 [2] - 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个人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100万元以上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但缴纳个税超五成 [3] - 全国前10%收入者缴纳个税占比超九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纳个税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个税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3] - 每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 [3] - 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惠及30-55岁人群(占比超八成) [4] - 中青年群体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 - "十四五"期间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减免个税5800亿元 [4]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实施以来退还个税111亿元 [4] - 400元以下汇算补税豁免等优惠政策持续实施 [4] 税收监管措施 - 累计曝光60余起网络主播/文娱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 [4]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 [5] - 查补网络主播偷逃税款30多亿元 [5]
不延期!今天截止,这两项申报必须完成!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30 12:09
个税汇算清缴与工商年检申报提醒 - 2024年度个税汇算清缴及工商年检截止日期为今日 逾期将面临罚款并影响个人征信与企业信用[3] - 个税汇算清缴未申报补税或未足额补税者 税务机关将依法追缴税款并加收滞纳金 同时在纳税记录中予以标注[4] - 工商年检未填报的企业或个体户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面临商事主体公示信息随机抽查 严重者列入违法企业名单[5] - 个体工商户未按时完成工商年报将直接影响个人信用[6] 个税汇算清缴相关指南 - 提供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及年度汇算说明[7] - 包含7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资料留存要求及申报流程指引[7] - 详细说明境外所得申报流程及手机APP操作指南[7] - 专项附加扣除易错点涵盖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6大类别[7] 个税汇算退税与补税事项 -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常见问题及异常处理方案[9] - 劳务报酬/全年一次性奖金/企业年金等特殊收入的汇算处理方式[9] - 退税进度查询/申请撤销/证明材料上传等操作指引[9] - 补税情形分析及更正申报流程说明[10] 工商年检操作指引 - 提供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年报填报的具体操作链接[5][6] - 强调未年报将导致多部门失信联合惩戒的严重后果[6]
速通个税汇算 | 2024年度个税汇算即将截止,这些事项要注意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8 14:45
个人所得税申报与异议处理 - 纳税人需仔细核对收入明细 存在异议时应先与支付单位核实 若属单位申报错误由支付单位办理更正申报 [2] - 双方存在争议时 纳税人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提交申诉 需对申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负责 并保留相关佐证材料备查 [2] 税款补缴与违规处罚 - 应补未缴税款将被税务机关依法追缴 同时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可能面临纳税信用惩戒等措施 [3] 个税退税信息甄别 - 自媒体发布的"退税秘籍"可能包含违规操作或诈骗陷阱 需避免点击非官方链接或泄露个人信息 [3] - 个税政策应以税务机关官方渠道为准 填报指导需咨询主管税务机关 [3] 汇算清缴延期申报 - 纳税人需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期申请 经核准后可延期办理 [4] - 延期期间需按上一汇算清缴期实际缴纳税额或税务机关核定税额预缴税款 并在核准延期内完成汇算清缴 [4] 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 - 缴费环节按12000元/年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 [4] - 投资环节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4] - 领取环节按3%税率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 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4]
退休后领取企业年金如何计算缴纳个税?是否需要个税汇算清缴?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0 17:15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分析 - 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分为7个级别 最高税率为45% 适用于超过80000元的部分 [2] - 全年综合所得税率表同样分为7个级别 最高税率为45% 适用于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2] - 按月税率表中 3000元以下部分适用3%税率 3000-12000元部分适用10%税率 [2] - 全年税率表中 36000元以下部分适用3%税率 36000-144000元部分适用10%税率 [2] - 两个税率表都设置了速算扣除数 按月表中最高扣除15160元 全年表中最高扣除85920元 [2] 数据来源说明 - 税率表数据来源于北京西城税务官方渠道 [3] - 内容提供方明确声明平台性质为非官方学习笔记形式 [5]
个税汇算月底结束,税总公布三则偷税案例敲警钟!
第一财经· 2025-06-16 23:31
个税汇算偷税典型案例分析 - 税务总局曝光3起自然人纳税人未依法办理个税汇算偷税案件 其中2起通过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如大病医疗 赡养老人 子女教育等)少缴个税 [1] - 重庆职员王青松和武汉职员李超因虚假申报被税务部门立案检查 需补缴税款 滞纳金及罚款(不缴或少缴税款的0.5-5倍)[1] - 税务滞纳金按日加收万分之五(0.05%)相当于年利率约18% 具有惩戒性 [1] 偷税手法与监管措施 - 部分个人听信"节税秘笈"少报收入或虚假申报扣除 但大数据比对容易发现此类违法操作 [2] - 税务部门对涉税风险纳税人采取提示提醒 督促整改和约谈警示 拒不整改者将立案检查 [2] - 上海某公司原总裁林忠海通过拆分隐匿收入 将薪酬伪装成工程款少缴个税 被追缴税款 滞纳金及罚款共计1250.58万元 [3] 个税收入情况 - 今年前4个月个人所得税收入5376亿元 同比增长7.4% 高于全国税收增速(-2.1%)[3]
仅剩半个月:个税汇算清缴,今年别错过(实操十问十答)
银行螺丝钉· 2025-06-16 22:00
个税汇算清缴操作指南 - 2024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30日,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办理多退少补 [1][2] - 办理时间分为两个阶段:3月1日-3月20日需预约,3月21日-6月30日无需预约 [13] - 操作流程包括在APP中选择"2024综合所得年度汇算"进行申报 [9][10] 税前扣除项目详解 -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7大类:子女教育/婴幼儿照护/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或租金/继续教育/大病医疗 [16] - 个人养老金账户存入金额(每年上限12000元)可享受税前扣除 [17] - 符合条件的公益捐赠支出可按规定税前扣除 [18] - 扣除项目可叠加使用,如案例中5项扣除合计108000元使应纳税额从33080元降至11680元 [22][24] 节税技巧与注意事项 - 年终奖计税可选择单独或合并计税,需分别测算选择更优方案 [26][27] - 夫妻共同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应选择税率高的一方全额扣除 [27] - 房贷与房租扣除只能二选一,需根据城市级别和扣除金额比较 [28][29] - 漏填项目可在APP中通过"更正"功能补充申报 [50] 常见问题解答 - 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即使未投资具体品种也可抵扣 [32] - 2024年度抵扣需在2024年12月31日前存入 [36] - 房贷抵扣仅限首套住房贷款且最长240个月 [38][39][40] - 补税情形包括更换工作/多单位发工资/有副业收入等 [43] - 商业保险中仅企业年金和税优健康险可抵扣 [45]
必学:个税汇算清缴即将截止,如何操作享优惠?|第389期精品课程
银行螺丝钉· 2025-06-13 02:03
个税汇算清缴核心要点 - 2024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操作多退少补[1][8][11]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分为7档从3%至45%不等[13][14] -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7大类: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租金/贷款利息、继续教育、大病医疗[20][22][23] 专项附加扣除详情 - 婴幼儿照护:每月2000元(每年24000元)扣除,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25] - 子女教育:每月2000元(每年24000元)扣除,覆盖从3岁至博士阶段教育[25] - 赡养老人:每月3000元(每年36000元)扣除,适用于年满60岁父母[25] - 住房租金:按城市级别分三档扣除(1500/1100/800元/月)[26] - 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元(每年12000元)扣除,限首套住房贷款[26] 个人养老金政策 - 个人养老金账户存款可享受个税递延优惠,存入时免税,提取时按3%税率征税[28] - 2024年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可在2025年汇算清缴时申报扣除,最高扣除限额12000元/年[30] -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品种包括指数基金,如中证A500和中证红利等[32][33][38] 节税技巧 - 年终奖可选择合并计税或单独计税,需分别测算选择更优惠方式[52][53] - 夫妻共同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应选择税率较高的一方申报以最大化节税效果[55][56] - 租房与房贷利息扣除需二选一,应根据所在城市级别测算更优惠方案[57][58][59] 常见问题解答 - 补税情形包括:更换工作、多单位发工资、存在副业收入等[63][64] - 房贷利息扣除仅限首套住房贷款,且最长扣除期限20年[68][69][70] - 商业保险中仅企业年金和税优健康险可税前扣除[73]
倒计时!个税汇算将于6月30日截止
广州日报· 2025-06-06 00:28
个税汇算申报时间及规定 - 2024年个税汇算时间为2025年3月1日至6月30日 市民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办理退税或补税 系统自动计算应补或应退税款 [1] - 个税汇算清缴是对2024年个税多退少补 多缴税可申请退税 少缴税需补税 [1] - 应补税逾期未申报将依法追缴税款 加收滞纳金 影响纳税信用 需警惕"快速退税"诈骗 [1] - 年度综合所得收入≤12万元或应补税≤400元或不申请退税 可免于办理汇算申报 [1] 扣除项目填报策略 - 办理个税汇算需确认所有可抵扣项目已填报 如个人养老金专项附加扣除 年节税300-5000元不等 [2] - 已婚纳税人专项附加扣除可选择夫妻一方100%扣除或双方各50%扣除 分配给高税率者可减少家庭税负 [2] 一次性奖金计税方式选择 - 全年一次性奖金有两种计税方式:单独计税(与工资分开计算)和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与工资合并计算) [4] - 纳税人可通过试算两种方式 选择补税更少或退税更多的计税方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