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所得税
icon
搜索文档
居民个人境外炒股所得需要缴税
搜狐财经· 2025-08-06 10:08
在实际操作中,同一年度内的境外所得可以盈亏互抵。葛玉御介绍,按照我国个税法,财产转让所得是 按次纳税,原则上来讲,亏损不能弥补盈利。但从目前补税情况来看,同一年度内的盈亏互抵是被允许 的。也就是说,目前,境外股票转让缴税是对同一个炒股账户同一年度内的净所得征税,这种盈亏互抵 是不能跨年弥补的。 "只有通过沪港通、深港通转让港股股票享受免税,除此之外的境外股票转让都没有税收优惠。"葛玉御 提示,纳税人在接到提醒后应积极响应配合,按照税务部门要求,对未申报或少申报收入的应及时办理 申报。如果不申报或未如实申报境外所得,都属于税收违法行为,除了被要求补缴税款外,还会被加收 滞纳金,情形严重的还可能被稽查部门立案检查,面临税务处罚。(记者 吴丹璐) 近期,陆续有投资者反映,自己收到了税务部门通知,告知其需要依法办理境外所得申报并缴纳相应税 款,引发炒境外股票人士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随着港股、美股迭创新高,在海外市场赚钱了,到底 需不需要缴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葛玉御对记者表示,股票交易带来的盈利属于财产转让所得,应依法 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 ...
暑假打工、实习赚零花钱?这些税务问题要清楚!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06 08:54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搜 म्बि 蓝色柳林财税室 a 6-3 1-5 7 5 7 5 7 5 7 暑假打工、实习赚零花钱? 这些税务问题要掌握! 、你的收入属于什么类别? 劳务报酬 (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 适应的税务规则: 预扣义务:支付方必须代扣代缴 (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等收入) 得到人生第一笔工资却发现被扣税? 实习收入超过800元要自己申报? 以为莫名其妙的失去了奶茶钱 ? 快来学习,一起做合法纳税小公民! 适应的税务规则: 3、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 报酬所得的,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按 规定的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 二、免税政策适用条件 1、800元<单次收入≤4000元: 减除800元费用后按20%计税 2、单次收入>4000元 减除20%费用后按20%~40%超额累进税率 1、按月计税,起征点5000元/月 2、适用3%~45%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所得税减免情况 劳务报酬单次收入低于800元; 工资薪金月收入低于5000元。 增值税减免情况 学校提供的学历教育服务,学生勤工俭学 提供的服务。 注 意 2、同一收入是否被重复申报。 ...
每日钉一下(投资港股赚钱了,需要交税吗?)
银行螺丝钉· 2025-08-05 21:46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基金定投是非常适合懒人的投资方式,但是如何才能聪明地做好基金定投? 定投前要准备什么?如何制定好定投计划? 4种定投方法,哪个更适合你?如何止盈? 这里有一门限时免费的福利课程,能帮助你搞清楚这些问题。 想要获取这门课程,可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 @课程小助手 ,回复「 基金定投 」领取哦~ 更有课程笔记、思维导图,帮您快速搞懂课程脉络,学习更高效。 红祝28%。 ◆◆◆ und 银行螺丝钉 #螺丝钉小知识 投资港股赚钱了,需要交税吗? 有朋友问,现在有传言说,要对投资港股的 收益部分收税,有这回事么?对咱们投资港 股基金有影响么? 投资股票资产,涉及到很多税种,其中跟收 益相关的,主要是两种税。 (1) 分红税。 主要是涉及到有股票分红的品种,一直都有 征收,只是满足一定条件,分红税会减免。 A股短期投资,分红税20%;长期持有后, 分红税免除。 港股分红税高一些。如果通过港股通投资港 股H股,分红税20%;投资港股红筹股,分 I-+VAANI (2) 低买高卖,获得了收益,这部分是否 需要交税? 低买高卖获得收益,这部分在全球都是存在 税种的。 在国内,低买高卖股票获得 ...
国债利息恢复征税,但99%的国人无需多交钱!真相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41
国债投资优势 - 国债年化收益率高于国有大行五年期定存利率,且提前赎回不会损失全部利息 [1] - 国债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安全性远超商业银行的商业信用 [1] - 国债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无额度限制,而股票分红和公司债利息需缴纳20%个税 [7][9] 增值税新政影响 - 8月8日起新发行国债利息恢复征收增值税,银行自营投资按6%税率,资管机构按3%税率 [3] - 以6%税率计算,3万元国债利息需缴纳1697元增值税,实际到手28302元 [3] - 个人投资者月利息收入低于10万元免征增值税,按1.7%年利率需7058万元本金才达缴税门槛 [5] 目标投资者分析 - 新政主要影响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因免税政策覆盖几乎不受影响 [9] - 国债凭借国家信用、灵活支取和税收优惠,成为低风险投资者的理想选择 [10] - 在当前利率下行和理财波动背景下,国债可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稳定器" [10]
【涨知识】为什么我和同事工资一样,要交的个税却不同?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30 17:35
个人所得税计算差异原因分析 核心观点 - 相同月薪下个税缴纳差异主要由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捐赠扣除及累计收入税率差异六类因素导致 [1][5][9] 减除费用差异 - 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可减除6万元基本费用 每月预扣预缴时默认减除5000元 新入职员工若未勾选"是否扣除减除费用"选项可能导致差异 [2] - 案例中新员工首月与工作满一年同事的减除费用基数不同(本月实际收入 vs 上年度月均收入)[3][5] 专项扣除差异 - 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及住房公积金 基数取决于历史收入水平 新老员工计算基数不同(新员工按首月收入 老员工按上年度月均)[5] 专项附加扣除差异 - 涵盖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7类支出 纳税人实际申报金额因人而异 需核对个人所得税App申报记录 [5] 其他扣除项目 - 含企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等合规支出 国务院规定的特殊扣除项目亦可能影响应纳税额 [5] 捐赠扣除影响 - 公益捐赠额未超应纳税所得额30%可扣除 全额税前扣除项目需符合国务院特殊规定 [6][7] 累计收入税率差异 - 综合所得适用3%-45%超额累进税率 年收入≤3.6万部分税率3% 超过96万部分税率45% 累计收入越高适用税率越高 [9] - 案例中因新员工累计收入低于老员工 导致相同月薪适用不同累进税率 [10] 查询方式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可查看月度纳税详情及税款计算逻辑 [10]
上半年财政收入数据的几个不寻常
搜狐财经· 2025-07-30 13:16
居民收入与个税高增 -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回落1.2%,降幅较1-5月收窄0.4个百分点 [1] - 个税作为第四大税种,上半年同比增长8%,6月同比增长6.8%,较5月增速12.3%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1] - 个税高增并非源自居民收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增速较去年仅提高0.1个百分点 [5] - 个税收入主要由中高收入群体贡献,年收入100万元以上者约占申报人数1%,但其个税金额占比超五成 [5] 上市公司薪酬与行业差异 - 1季度A股上市公司支付职工现金合计19802亿元,同比增长3.9%,较去年同期6.5%增速放缓 [6] - 人均薪酬同比增速为3.1%,较去年同期3.8%放缓,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增速较快,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出现负增长 [6] 个税高增原因分析 - "金税"四期全面落地及CRS深入实施提升征管效率,上海等地税务部门开展境外收入风险应对通报 [10] - 股权转让及股权激励增加,北京1-6月个税增长7.8%部分源于此 [10] - 股息红利增长,375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近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短期持股税率10%-20% [11]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背离 - 上半年增值税同比增长2.8%,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9%,走势罕见背离 [12] - 背离主因"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2.5%但利润降1.8% [13] - 中央金融企业所得税入库减少等一次性因素拖累,剔除后3-6月企业所得税增速3.8%与增值税接近 [13] 非税收入增速转负 - 上半年非税收入2.27万亿,同比增长3.7%,但5月以来转负,6月同比下降3.7% [17] -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占比42.2%,上半年增4.8%但动能放缓因存量资产盘活进入深水区 [18] - 涉企收费和罚没收入回落,行政事业性收费增1%但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罚没收入降4.3%反映营商环境改善 [18]
上半年财政收入数据的几个不寻常(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7-30 09:55
居民收入与个税高增 -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 同比回落1.2% 降幅较1-5月收窄0.4个百分点 其中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同比增速分别为2.8% -1.9% 1.7% [3] - 个税作为第四大税种上半年同比增长8% 6月增速6.8% 较5月12.3%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3] - 个税高增并非源自居民收入改善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 增速仅较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而个税增速较2024年-1.7%明显加快 [6] 个税高增驱动因素 - 金税四期全面落地叠加CRS深入实施 通过大数据整合银行流水 海外收入等数据提升征管效率 上海 浙江等地税务部门3-6月开展境外收入纳税申报 [8] - 股权转让及股权激励增加 北京1-6月个税增长7.8% 主因部分企业一次性股权转让和员工股权激励 [10] - 股息红利增长贡献 2024年375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持股未满1年者需按10%-20%税率缴纳个税 [10]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背离 - 上半年增值税同比增长2.8%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9% 背离主因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 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2.5%但利润降1.8% [11][12] - 中央金融企业所得税入库减少等一次性因素拖累 1-2月企业所得税少增1057亿元 剔除后3-6月增速回升至3.8% 与增值税增速接近 [12] 非税收入增速转负 - 上半年非税收入2.27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但5月以来增速转负 6月同比下降3.7% [15] - 国有资产盘活支撑减弱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占比42.2% 上半年增速4.8% 但存量资产处置进入深水区 [16][17] - 营商环境改善 涉企收费及罚没收入回落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幅较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 罚没收入降幅扩大2.9个百分点 [17]
退休后有4笔钱:哪些免税?哪些要交税?哪些要做汇算清缴工作?
搜狐财经· 2025-07-29 10:14
退休收入来源及税务处理 - 退休后收入主要来自4个渠道:基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个人专项养老金,税务处理方式差异显著[1] - 基本养老金无论金额高低(如3000元或1万元)均免税,且无需纳入年度个税汇算清缴[4] - 住房公积金退休后一次性提取全额免税,账户注销后不可恢复,资金到账无需完税证明[9]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税务规则 -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无论分期还是一次性提取均需缴税,领取方式直接影响税负[10] - 按月/按年领取可适用综合所得低税率(如36万分10年提取,每年3.6万按3%税率,总税负1.08万元)[11] - 一次性领取税负激增(如36万一次性提取需缴税43080元),仅出国定居或身故情况可例外分摊计税[11] 个人专项养老金税务特点 - 个人养老金年度缴费上限1.2万元可全额抵税,高收入者最高年省税5400元[12] - 提取时本金与收益合并按3%税率缴税,由银行代扣且无需汇算清缴(建议操作时仍完成清缴)[12] - 账户资金可配置存款、理财、基金、保险产品,其中存款和保险产品风险较低,理财与基金存在亏损可能[13] 养老金配置策略建议 - 中高收入者应优先利用个人养老金抵税功能,低收入者需注重流动性保障[13] -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避免一次性提取以降低税负,公积金退休时全额免税提取最优[9][11] - 养老金融产品选择需权衡风险,年金保险和增额寿险因现金流稳定更受推荐[13]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16
个税汇算清缴情况 - 2024年个税汇算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700多万纳税人自行补税480余亿元 [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明显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较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显著提升,可能与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加大有关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人群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超100万元的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其缴纳个税占比超五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税,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适用3%最低档税率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三险一金"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民生支出 [4] - 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显著高于发达国家40%以下的平均水平 [4] - 30-55岁中青年群体占专项附加扣除受益人群超八成,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 - "十四五"期间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累计减免个税5800亿元 [5]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自2022年10月实施以来已退还个税111亿元 [5]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 [5]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税总披露最新个税大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52
个税汇算清缴数据 - 2024年个税汇算清缴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 [1][2] - 700多万纳税人自行申报补税480余亿元 [1][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显著高于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 [2] - 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个人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100万元以上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但缴纳个税超五成 [3] - 全国前10%收入者缴纳个税占比超九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纳个税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个税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3] - 每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 [3] - 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惠及30-55岁人群(占比超八成) [4] - 中青年群体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 - "十四五"期间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减免个税5800亿元 [4]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实施以来退还个税111亿元 [4] - 400元以下汇算补税豁免等优惠政策持续实施 [4] 税收监管措施 - 累计曝光60余起网络主播/文娱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 [4]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 [5] - 查补网络主播偷逃税款30多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