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欧金融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潘功胜会见欧盟高级官员
金融时报· 2025-10-20 09:39
中欧金融高层会晤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于10月15日至16日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会见欧盟委员会经济和生产力委员东布罗夫斯基以及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储蓄和投资联盟委员阿尔布开克 [1] - 双方就中欧经济金融形势和中欧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1] 中欧金融合作重要性 - 中欧关系被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金融合作是这一重要关系的重要支柱 [1] - 双方应相向而行,促进中欧务实金融合作不断发展 [1]
中欧资管合作提速,中国银行助力全球资管枢纽建设
第一财经· 2025-10-18 15:54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开幕,聚焦“携手推动中欧资管高水平双向开放”,探讨在复杂国际地缘经济格局下构建更具韧性的跨境投资合作体系 [1] -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是中欧金融合作的坚定参与者和推动者,其境外分支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9个欧洲国家 [1] 上海金融中心地位与政策支持 - 上海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同比增长5.1%,金融业增加值2500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GDP比重达17.2% [3] -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撑 [3] - 上海已集聚全国超过1/3的外资法人银行、近半外资保险机构、超过1/4的公募基金,并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落地 [4]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瑞士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跨境双向开放,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和营商环境 [4] 中国资产吸引力与外资流入 - 外资持股、债券、存款和贷款在上半年实现同步增长,截至6月净流入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的60% [5] - 中国市场凭借其独特性和长期吸引力,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投资目的地,当前正迈入流动性推动的新阶段 [5] - 欧洲主权机构、商业资管及贸易商正积极布局中国股债期市场,人民币作为投资与储备货币的全球关注度攀升 [3] 中欧资管合作机遇与潜力领域 - 中欧金融合作呈现三大趋势:基础设施互联明显加速、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人民币使用场景日趋多元 [8] - 东方汇理资管看好中国市场在制度开放、绿色金融和养老金市场等领域潜力,国内养老金第三支柱仅占0.2%,海外投资比例极低 [6] - 中国通过基金互认、股票通、债券通等机制不断扩大跨境投资通道,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的枢纽发挥重要作用 [6] 重点行业投资前景 - 2025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如阿里、小米、腾讯等科技巨头,以及医药、材料等行业迎来亮点,吸引欧洲投资人目光 [7] - 中国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物研发成果已占全球总量的50%,在自动驾驶、电动车领域凭借智能化快速推进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7] - 情绪消费(如旅游、游戏、娱乐、宠物)和白色家电等品类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7] 伦敦金融市场改革与中英合作 - 伦敦证券交易所在2024年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新的上市规则、优化公募机制、引入双重股权结构等,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9] - 伦敦作为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积极开发更多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工具,以满足中欧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9] - 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多家中国企业如明阳智能、国投电力已通过伦敦市场开展投资,推动绿色经济和储能领域国际合作 [9] 中国银行的桥梁作用与业务实力 - 中国银行在全球的三家债券承分销中心分别位于新加坡、伦敦和卢森堡,为深化与中国资管行业的合作创造空间 [10] - 中国银行全球托管规模达4.7万亿元,服务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托管综合实力领跑中资银行 [10] - 中国银行在卢森堡设有资管平台,依托卢森堡UCITS基金业务优势在海外发行资管产品,促进中欧金融互联互通 [10]
中行助力中欧金融合作
格隆汇· 2025-10-16 19:07
公司动态与战略 - 中国银行积极推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定位为中资全球托管银行的先锋 [1] - 公司不断提升全球托管能力,全球托管规模已达4.7万亿元,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科技和自主建设,深化全球服务能力,支持金融市场开放和双循环发展格局 [1] 行业趋势与合作 - 中欧金融合作近年来加速,金融基础设施互联、政策沟通深化以及人民币使用场景多元化是合作的三大趋势 [1] - 公司作为连接境内外市场的关键枢纽,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中欧金融合作空间广阔 业内建议携手制定全球统一且可操作的绿色标准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22:19
中欧金融合作潜力 - 中欧可携手制定全球统一且可操作的绿色标准体系 [1] - 中欧合作从"互通有无"升级为"共塑未来",共享发展机遇并共担全球责任 [2] - 中欧是全球稳定的重要支柱,在绿色转型和产业链韧性构建上互为关键合作伙伴 [2] 人民币与欧元合作空间 - 中欧可在欧元与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加强货币直接清算体系建设,深化央行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系统合作 [3] - 全球主要经济体应推动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改革SDR机制,强化IMF清算功能 [3] - 人民币与欧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通过本币结算和跨境投融资协同构建"中欧区域经济共同体" [3] 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 - 中欧需引领制定兼顾可执行性与包容性的全球绿色标准体系,避免绿色政策异化为贸易壁垒 [4] - 中欧应在数字货币基础设施建设与标准制定上加强协作,争取新兴金融领域话语权 [4] - 数字金融能增强普惠性和包容性,推动金融创新,新兴市场数字银行兴起正重构金融基础设施 [7] 企业出海与人民币国际化 - 企业高水平出海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可降本增效并规避风险 [5][6] - 企业出海呈现多元化与本地化特征,民企活跃度提升,金融机构需转型为综合战略服务者 [5][6] - 技术进步和产品竞争力提升为人民币升值提供长期经济基础 [5] 金融科技与AI应用 - AI将颠覆制造业、金融、医疗等行业逻辑,银行业需拥抱AI时代重构服务模式 [8] - 上海银行业需把握AI机遇应对全球不确定性,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8][10] - 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领域的技术路径与风险治理经验可复制推广 [7]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统筹开放与安全、创新与监管、自主与共生的关系 [9] - 现代金融中心需具备绿色、数字、智能等六大特质,金融中心间趋向协同共赢 [9] - 上海正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枢纽,集聚资本、数据与人才三大创新要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