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

搜索文档
南江“羊”BA:以特色赛事激活 全民健身与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7-21 17:09
特色赛事IP打造 - 南江县借助南江黄羊IP和光雾山等景区资源打造"羊"BA乡村篮球赛事 形成独特体育文化品牌 [2] - 创新设置"南江黄羊+赞助奖池"奖励机制 设立周冠军月冠军总冠军等多层次奖项 累计吸引70余支球队900余人次参赛 [2] - 赛事线上线下观赛人次突破2000万 成为现象级乡村体育盛事 [2] 文化赋能与精神建设 - 融入米仓古道文化元素 编排《幻享米仓道》《巴渝舞》等作品 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 [3] - 推出专属主题曲《无限力量》 配套"唱响米仓道角逐民歌王"等文化活动 实现健身与精神文明双促进 [3] 产业联动效应 - 整合A级景区资源打造"体育+演艺""运动+旅游""生态+康养"产业集群 [4] - 开发8条主题旅游线路及"羊"BA主题套餐 带动餐饮住宿业分别增长230%和150% [4] - 相关产业实现综合收入1.3亿元 形成赛事经济良性循环 [4]
重访“光腚屯”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32
乡村经济发展 - 改革开放后乡村经济显著改善,集体所有制砖厂带动全村盖新房,生活水平提升[1] - 新时代乡村出现养殖大户、农机大户、运输大户、商贸大户等新型富裕群体[2] - 农业生产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粮食收割通过现代化农机队完成,资金通过手机转账[2] 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 传统人力耕作被机械化取代,田间几乎看不到人影[2] - 老黄牛耕作方式被现代化奶牛养殖替代[2] - 农业生产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微信远程指挥作业[2] 乡村生活品质提升 - 村民居住条件改善,红砖别墅普及率超过50%[2] - 农村女性劳动保护意识增强,下田时普遍使用纱巾、口罩、手套等防晒装备[2][3] - 农村女性开始注重皮肤保护,劳动装备色彩丰富形成"纱巾军"现象[3][4] 乡村文化变迁 - 新村史馆建设反映乡村文化自信提升[1] - 传统秧歌表演形式保留但参与者的服装质量明显提升[1] - 农村女性劳动形象从"小麦色皮肤"转变为注重美观与防护并存[3][4]
798艺术中心迎来特别展览:大学生用镜头讲述乡村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9 11:43
活动概述 - 北京798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摄影展,展出来自6个城市6所高校近30名大学生参与"Today at Apple创想营"期间拍摄的乡村主题作品 [1] - 大学生自2024年11月起参与创想营课程并前往乡村采风,用影像记录乡村新貌 [1] 作品内容 - 摄影作品展示了科技小院的嫁接技术、非遗文化传承、山村教室等乡村新貌 [1] -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何青城拍摄的北京庞各庄西瓜科技小院系列照片引发关注,记录现代农业探索之旅 [1][3] - 作品展现了从南瓜砧木培育到西瓜幼苗嫁接、立体栽培科技创新等完整农业周期 [3] 活动意义 - 创想营让参与者认识到科技进步与土地温度的结合,激发对乡村的热爱 [1] - 活动旨在倡导青年创作者关注乡村发展,展现创意并培养职业能力 [4] 活动规模 - 2024年是Today at Apple创想营的第4年,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在9座城市开设课程 [4] - 活动从2024年11月开始,覆盖多个城市高校学生 [4]
致敬每一个奋斗的劳动者!让中国经济更有“含金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3:09
民营经济发展 - 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 [4] - 民营企业数量达5554.23万户,个体工商户达12532.25万户 [4]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523.7万人 [6][7] - 中国医师队伍支撑起世界最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 乡村振兴与返乡创业 - 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 [8] - "新农人"和"农创客"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8] 工业与人才支撑 -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10] - 高技能人才数量庞大,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 农民工群体 - 2024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520万人,增长0.7% [13] 研发与教育体系 - 中国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自2013年起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14] - 当前中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