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突破
icon
搜索文档
造大船,集齐“三颗明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9:39
行业整体地位与成就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 [3][4] -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5]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全球市场份额升至64.2%,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5] - 2024年上半年,以修正总吨计,中国造船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47.2%和57.6% [5] 大型LNG运输船领域突破 - 沪东中华LNG船国际市场份额从8%攀升至20%左右,手持订单从年均三四艘增至近60艘,实现产能和接单量“倍增” [8] - LNG船历经5次迭代,第五代船能耗从第一代的每日190吨降至80吨以下,能耗降低50%以上,蒸发率从0.15%压缩至0.085% [8] - LNG船建造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17个月零8天,2024年产能将达12艘,围护系统焊接自动化率超95% [9] -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2017年的不足60%提升至常态化约70%,示范船国产化率达75%,未来目标为80% [9] - 绿色船舶已占沪东中华订单的80%,公司已获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液氨运输船认证,并攻克液氢运输船技术 [9] 国产大型邮轮领域进展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全船贯通工期相较于首艘船缩短两个多月 [10] - 邮轮建造采用4-8毫米薄板建造船体,引入激光切割与复合焊技术,安全返港系统划分6000个独立区域,实现建造全程零事故 [10] - 第二艘国产邮轮的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2035年有望达到80% [10] 技术升级与高端化转型 - 大型液化气船、万箱船、汽车运输船等典型高端船型占比分别达到9.3%、18%、6%,较“十三五”末明显提高 [6] - 行业通过数字化检验、喷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赋能船舶建造 [6] - 实现三大船型建造攻克了系统集成、尖端材料、精密制造、数字化设计建造等关键核心技术 [10]
造大船,集齐“三颗明珠”(“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6:56
行业核心成就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9][10] -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11]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接订单全球市场份额升至64.2%,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11] 市场地位与指标 - 今年上半年,以修正总吨计,造船业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分别为:新承接订单量64%、完工量47.2%、手持订单量57.6% [11] - 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型液化气船、万箱船、汽车运输船等典型高端船型占比分别达到9.3%、18%、6%,较“十三五”末明显提高 [12] LNG运输船领域突破 - 沪东中华造船公司LNG船交付总数达到51艘,手持订单近60艘,国际市场份额从8%攀升至20%左右,实现产能和接单量“倍增” [13] - 技术历经5次迭代,能耗从第一代船的每日190吨降至第五代的80吨以下,降低超过50%,蒸发率从0.15%压缩至0.085% [13][14] - 第五代LNG船建造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17个月零8天,今年产能将达12艘,围护系统焊接自动化率超95% [14] 国产化与供应链建设 - LNG船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2017年的不足60%提升至当前常态化约70%,示范船国产化率达75%,未来目标为80% [15] - 首艘LNG船配套商仅20余家,目前有130多家中国企业撑起产业链,绝缘箱国产化率从“十三五”末的62%升至75% [15]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2035年有望达到80% [16] 大型邮轮建造进展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已进入舾装阶段,其全船贯通工期相较于首艘“爱达·魔都号”缩短两个多月 [15][16] - 邮轮建造涉及巨型工程管理,高峰时有4000人同时在二十层甲板施工,并实现了“建造全程零事故” [16] 技术驱动与未来展望 - 行业取得突破的关键支撑因素包括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和系统协同 [11] - 绿色船舶已占沪东中华订单的80%,公司在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液氨运输船、液氢运输船等新领域已获认证或攻克技术 [15] - 展望“十五五”,关键发力点在于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效能、开展强链补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以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17]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盘中翻红!机构建议关注新材料、半导体设备等存在技术突破的科技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2:40
市场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931743)上涨0 15% 成分股芯源微上涨3 43% 盛美上海上涨2 15% 拓荆科技上涨1 67% 中科飞测上涨1 16% 华峰测控上涨1 01% [1]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最新报价1 04元 近1年累计上涨13 86% [1] - 半导体材料ETF近1周规模显著增长 最新份额达3 17亿份 创近3月新高 最新资金净流入103 52万元 [1] 行业观点 - 中国经济稳步回升与产业创新突破重塑全球对中国资产的认知 A股市场中枢有望随流动性改善逐渐上移 [2] - 科技板块存在技术突破 聚焦创新药 新材料 半导体设备及核心工业软件等领域 [2] -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是重要的国产替代领域 具备国产化率较低 国产替代天花板较高属性 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下的半导体需求扩张和科技重组并购浪潮 [2] 产品信息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 该指数精选40只业务深度覆盖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半导体材料ETF场外联接包括华夏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20356)和华夏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02035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