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icon
搜索文档
造大船,集齐“三颗明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9:39
行业整体地位与成就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 [3][4] -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5]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全球市场份额升至64.2%,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5] - 2024年上半年,以修正总吨计,中国造船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47.2%和57.6% [5] 大型LNG运输船领域突破 - 沪东中华LNG船国际市场份额从8%攀升至20%左右,手持订单从年均三四艘增至近60艘,实现产能和接单量“倍增” [8] - LNG船历经5次迭代,第五代船能耗从第一代的每日190吨降至80吨以下,能耗降低50%以上,蒸发率从0.15%压缩至0.085% [8] - LNG船建造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17个月零8天,2024年产能将达12艘,围护系统焊接自动化率超95% [9] -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2017年的不足60%提升至常态化约70%,示范船国产化率达75%,未来目标为80% [9] - 绿色船舶已占沪东中华订单的80%,公司已获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液氨运输船认证,并攻克液氢运输船技术 [9] 国产大型邮轮领域进展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全船贯通工期相较于首艘船缩短两个多月 [10] - 邮轮建造采用4-8毫米薄板建造船体,引入激光切割与复合焊技术,安全返港系统划分6000个独立区域,实现建造全程零事故 [10] - 第二艘国产邮轮的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2035年有望达到80% [10] 技术升级与高端化转型 - 大型液化气船、万箱船、汽车运输船等典型高端船型占比分别达到9.3%、18%、6%,较“十三五”末明显提高 [6] - 行业通过数字化检验、喷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赋能船舶建造 [6] - 实现三大船型建造攻克了系统集成、尖端材料、精密制造、数字化设计建造等关键核心技术 [10]
“第一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经济日报· 2025-09-29 05:59
重大工程与装备制造成就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1]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1] 前沿科技与基础研究进展 - 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2]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2] - 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突破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 [3] - 超级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技术等加快应用 [3] 创新空间布局与产业集群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3] - 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4.3% [3] - 国家高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71.8万元/人,比"十三五"末翻一番 [3] 全球创新地位与国际合作 - 中国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首次跻身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经济体之列 [3] - 中国AI大模型、移动支付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在沙特、马来西亚、非洲多国得到应用 [3] 算力基础设施与新质生产力 - "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百亿亿次,每日支撑超过两万项计算任务 [4] -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5] 高技术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3% [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 [6] -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出口表现突出 [6]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研发投入 - 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占比约80% [6] -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6]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 [6]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 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探索经费"包干制" [7]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完善发行上市等制度机制,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7]
上海机器人“四小龙”与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同台秀实力 中国工博会9月23日在沪开启
解放日报· 2025-09-13 09:11
展会规模与影响力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 规模超过2025德国汉诺威工博会[1] - 吸引28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参展企业 专业观众和国际展商比例有望创历史新高[1] - 预约登记观众数量超去年同期30% 国际买家覆盖102个国家和地区[2] - 工博会展览面积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工业类综合展会第一[2] 展览内容与技术创新 - 设立三大特展及9个行业主题展 包括国家展 养老机器人展和未来工业创新展[1] - 展示C919大型客机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国之重器[1] - 呈现1500个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攻坚项目成果[1] - 全球首个"零人工经验"加工路径自主生成的智能体机床将亮相[1] - 重点展示"国和一号"核电装备 先进小堆浮式发电平台及可控核聚变技术[1] - 推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量子加密OTN行业专网等未来产业成果[1] 行业格局与展会定位 - 机器人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 行业影响力最广泛的国际顶尖行业盛会[2] - 上海机器人"四小龙"(新时达 柴孚 新松 节卡)与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 ABB 安川 库卡)首次同台展示[2] - 展会从"大而全"综合展发展为"专而精"的行业标杆展[2] - 工博会定位为"中国工业的4S店"和未来工业交流探讨的专业阵地[1]
智造未来可期,第二十五届工博会23日开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20:52
核心观点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 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 规模及国际参与度创历史新高[1] - 聚焦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三大方向 集中展示国家重大工业成就与前沿技术突破[4][5] - 吸引28个国家近3000家参展企业 首发首秀产品近500项 境外观众预约数同比翻倍[5][8] 展会规模与国际化 - 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国际展商参展面积创历史新高[1][5] - 吸引德国 日本 美国 法国等28个国家及地区近3000家参展企业[5] - 境外观众预约人数较去年同期翻一番 覆盖102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客商占比30%[8] 高端化展示内容 - 展示C919大型客机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国家重器[4] - 呈现1500个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攻坚项目成果和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成效[4] - 沙特展团展示工业转型 工业4.0 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相关成就[5] 智能化技术突破 - 智能体机床实现全球首个"零人工经验"加工路径自主生成[5] - 国产化口腔手术机器人结合AI手术方案规划 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效率[5] - 发那科首发集成智能视觉系统的R-50iA系列机器人控制柜[8] 绿色能源创新 - 展示"国和一号"核电装备 先进小堆浮式发电平台 可控核聚变等首台套重大技术[5] - 上海电气以煤燃核 风光储 输配电 氢氨醇七大板块展示能源与工业高端装备[5] 前沿领域探索 - 聚焦超导 原子级制造 脑机接口 量子科技等领域[6] - 展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小型模块化场反位形FRC-SMR 量子加密OTN行业专网[6] 首发展品亮点 - 近300项全球首发 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亮相[8] - 意大利萨瓦尼尼展出集成RVS人工视觉系统的P-Robot多边折弯中心与仿生机器人结合方案[8] - 日本天田全球首发可变脉冲切割高速带锯床[8] - ABB推出工业级速度达5.8米/秒的紧凑型协作机器人PoWa[8] - 柴孚机器人首发全球首款5000公斤负载重载机器人[8] - 中科新松展示21自由度双臂仿生人形机器人[8] 展会体系架构 - 创新"1+3+9+10"框架体系:1场开幕式 3大特展 9个行业主题展 10场重点行业峰会[6] - 国家新型工业化成就展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 含成就展 集群展 基础展三大展区[6]
近500项首发首秀展品!“智”量十足的工博会即将在沪开幕
新华财经· 2025-09-12 19:47
展会规模与结构 - 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 规模及专业观众 国际展商比例均有望创历史新高[1] - 确定近300项全球首发和近200项产品中国首秀[1] - 采用"1+3+9+10"框架体系 包括1场开幕式 3大特展 9个行业主题展和10场重点行业峰会[1] 核心主题与定位 - 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 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产业生态[1] - 展会以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为底色[2] - 打造中国工业的4S店[1] 三大特展内容 - 国家展展示C919大型客机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国家重器[2] - 国家展呈现1500个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攻坚项目成果和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成效[2] -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展集结17家科技品牌展示31款新产品 包括傅里叶 宣康 归墟 钧控等企业[2] - 未来工业创新展聚焦前沿领域突破性探索[3] 智能化技术展示 - 展示AI与制造业融合 如智能体机床实现全球首个"零人工经验"加工路径自主生成[2] - 国产化口腔手术机器人结合AI手术方案规划 实现更安全高效的口腔种植手术[2] - 重点展示"国和一号"核电高端装备 先进小堆浮式发电平台 可控核聚变等自主首台套重大核电装备与技术成果[2] 国际化参与 - 吸引来自德国 日本 美国 法国等28个国家及地区近3000家企业参展[2] - 国际展商参展面积创出新高[2] - 沙特展团展示沙特2030愿景中工业转型 工业4.0 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相关成就[2] 前沿技术探索 - 聚焦超导 可控核聚变 原子级制造 脑机接口 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3] - 展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小型模块化场反位形FRC-SMR 量子加密OTN行业专网等未来产业成果[3]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网· 2025-09-05 15:30
AI与智能硬件发展 - 一切硬件皆有AI的时代正在到来 几乎所有硬件都在被AI重新定义[1] - 到2027年AI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2] -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惊艳全球 截至2025年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2]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需要加强以根原创为核心的AI生态建设 加大对底层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3] - 2024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落地 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2] - 人形机器人产业展现巨大潜力 从春晚表演到半程马拉松赛 再到世界机器人大会[3] 重大技术突破与核心创新 - 实现多个重大创新突破 包括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4]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 增加约1900亿块[4] - 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 为1200多类产品提供智能中枢[4] 数字技术应用与普及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技术让千年文明触手可及[5]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6]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6] 数字经济发展与融合 - 数字适老服务水平提升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7] - 即时零售 智能网联汽车 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7] - 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建成1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7] 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占GDP比重2.68% 规模3.6万亿元[8]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8]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人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8] 国家创新战略与目标 - 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正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9] - 创新驱动的中国号航船正在向科技强国目标阔步前进[10]
“十五五”工业新征程: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8-16 02:33
工业与信息化发展成就 - "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 连续15年位居全球制造业第一 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2] -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提效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实现县县通千兆 乡乡通5G 90%以上行政村通5G 截至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3]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高达30% 是全球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建成门类齐全 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3] 政策支持与市场基础 - 中央层面出台《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 为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4] - 规模庞大 需求多元的内需市场为工业与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 企业主动转向科技创新 加快制造业发展进程 [4] - 2023年8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 划分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元宇宙 量子信息等 [6] "十五五"规划方向 - 前瞻部署新产业新赛道 筑牢数字技术底座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5] -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完善中试验证体系 打造产学研用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 [7] 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 推动构筑安全稳定 畅通高效 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部分高端装备已形成国际竞争力 但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7] - 金融体系需秉持"长投厚培"理念 资本市场要精准支持产业链核心环节 为关键技术突破提供可持续资金保障 [8] - 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得性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 降低技术商业化风险 [8] 行业规范与竞争秩序 - 低价竞争和同质化布局导致"增收不增利" 中央和部委多次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反内卷将是重点工作 [8] - 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引导提升产品品质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9] - 健全长效机制 完善政策举措 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汽车产业提质升级 [9]
中国终于暴露实力!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张召忠:我可以负责任讲,别再被误导了!
搜狐财经· 2025-07-22 20:07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达到201963.9亿美元,包含港澳台地区 [1] - 澳门经济增速达8.8%,台湾地区增速达4.59%,表现突出 [1] - 2025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140万亿元人民币,五年增长超35万亿元 [1] 中美经济对比与差异 - 2024年美国GDP总量29.21万亿美元,中国不含港澳台为18.94万亿美元,差距10.26万亿美元 [1] - 2025年中美GDP差距预计扩大至11万亿美元 [1] - 美国服务业占比高达80%,中国制造业占比28%,经济结构存在本质差异 [6] - 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6倍以上,体现不同发展阶段 [6] 汇率与通胀影响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从7.12贬至7.18,导致中国GDP美元计价减少1600亿美元 [3] - 美国2025年一季度CPI达3%,推高名义GDP,中国一季度实际增长5.4%但名义增速仅4.6% [3] 研发与创新突破 -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投入强度达2.68% [4] - 船舶工业实现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大型邮轮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突破 [3] - 航天领域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并建成自主空间站 [3]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运行,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用 [3] 经济结构与竞争力 - 中国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领域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6]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6] - 全国统一大市场基本建立,民营企业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6] 统计方法差异 - 美国采用支出法统计GDP,包含信贷消费和政府刺激消费 [3] - 中国采用生产法统计GDP,着重计算实际生产的商品与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