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型LNG运输船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能力:自立自强有底气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47
科技创新战略与成果 -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期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到2497亿元,占研发投入比例达6.91% [2][3] 重点科技领域突破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并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从月背带回样本 [2]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地壳一号"钻探设备取得突破 [2] - "奋斗者"号深潜器探秘万米深海,大型LNG运输船技术全球领先 [2] 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期末增长42% [3][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 [7] - 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期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5] 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 -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6]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100余款全球首发和中国首秀产品 [6] - 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6] 高端制造与装备发展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备案企业达809家,产品超374万架 [7] - 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4.3% [7] - 造船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分别达51.7%、68.3%和64.9% [7] 创新生态与体系建设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3]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12] -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达52.4万家,专利数量372.7万件,占国内总量74.4% [12] 人才与科研基础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3]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人 [12] - 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培养出多个突破性技术团队 [11][12]
精耕深蓝,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8-13 13:11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海洋经济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 拥有1.8万余公里大陆海岸线 1.4万余公里岛屿岸线 约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 [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成就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较2012年翻一番 [6]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超50%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6] -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14种新接订单量居世界首位 上半年新接订单市场份额达68.3% [6] -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涵盖海洋渔业 船舶建造 邮轮旅游 海底光缆通信 深海矿产开采等领域 [3][6] 海洋科技创新突破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运营 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全球领先 [20] -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创造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20]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提供2000米以上梯度试验环境 [25]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海上风电 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25] - 实施"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大工程" 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海水淡化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 [25] - 将深海矿产和遗传资源开发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方向 完成产业链关键节点自主可控 [25] 蓝色粮仓建设成果 - 山东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139处 2024年海水产品产量825万吨 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27] - 开展"蓝色种业"创新行动 开发适养优质新品种 推进渔业标准化 工业化 智能化生产 [29] 港口与基础设施建设 - 山东优化港口布局 建设裕龙岛炼化 日照精品钢基地等大项目 加快"港口群"向"城市群"迈进 [13] - 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区完成153米/83.5吨超大尺寸海上风电叶片装船 [11][24]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雪龙2"号南极科考联合8个国家科研机构 为南极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支撑 [33] - 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 获批9项国际大科学计划 覆盖深海生境 蓝碳 河口监测等领域 [33] -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举办300多期培训班 培训6000多名青年学者 [34] - 比雷埃夫斯港跃升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 瓜达尔港向物流枢纽迈进 钱凯港开港运营 [34] 海洋产业融合应用 - 海洋经济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深海油田提供油气 海上风电供电 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压力 [8] - 邮轮旅游热度高涨 上半年进出港旅客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 [34]
双双预计净利润翻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上半年业绩为“南北船”合并添彩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22:58
业绩预告 - 中国船舶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加98.25%至119.49% [1][8] - 中国重工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1][8] - 净利润增长原因包括交付民船价格提高、交付民船数量增长等 [8] 行业与公司动态 - 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船舶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9] - 中国重工发挥主建船型批量建造优势,强化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交付民船产品数量大幅增加,营业收入相应增长 [9]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重大重组事项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待中国证监会签发注册批文后即可正式实施 [10]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吸纳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10] 经营目标与战略布局 - 中国船舶2025年经营目标为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包括民品造船完工89艘、修船完工270艘,实现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 [11] - 当前市场订单需求扩张主要集中在大型LNG运输船、VLCC等高技术门槛船型 [11] - 中国船舶在手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公司将提升智能化制造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船舶交付总量、降低制造成本 [11] - 公司将布局深海科技产业,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11] 政策与行业趋势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和高效协同 [10] - 全球船舶行业处于大周期上升阶段,船舶老龄化趋势推动更替需求扩大,绿色低碳背景下老旧船型更替进程加快 [11]
新闻发布丨“十四五”成绩单来了!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国家能源局· 2025-07-09 14:05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5.5%[3] 创新驱动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3] - 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1][4]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C919实现商业飞行[4] 能源与电力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绿电占比达33%(每3度电有1度绿电)[1][8] - 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1][9]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0] 制造业与产业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9] -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8] 基础设施与交通 - "十四五"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1万公里,总运营里程是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5]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5] 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印尼雅万高铁带动当地5.1万人次就业,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10]
关注运输业产业集群建设
华泰期货· 2025-06-26 12: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海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存储市场加速回暖,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各行业上下游呈现不同态势,全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小幅回落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观事件总览 - 生产行业:上海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存储市场加速回暖,DDR4颗粒价格翻倍 [1] - 服务行业:六部门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1] 行业总览 - 上游:国际油价同比下跌,秦皇岛煤炭库存降低,鸡蛋价格近期回升 [2] - 中游:聚酯开工率下行,PX开工上行;电厂开工耗煤量降至三年低位,开工降低 [3] - 下游: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季节性回落,处近三年低位;国内航班班次周期性减少 [4] 市场定价 全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小幅回落 [5] 行业信用利差跟踪 - 各行业信用利差有不同程度变化,如农牧渔林本周为56.12,采掘为36.22等 [48] 重点行业价格指标跟踪 - 各行业价格指标有不同表现,如农业中鸡蛋现货价同比涨4.46%,能源中WTI原油现货价同比跌4.54%等 [49]
上海,重磅发布!万亿级产业迎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6-25 15:56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核心观点 - 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目标2030年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构建绿色智能引领的产业体系 [1][3][6] - 2035年目标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建成国际影响力强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6] - 海洋经济市场规模庞大,OECD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价值将超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9] 产业发展布局与目标 - **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核**: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打造LNG运输船、大型邮轮、航空母舰"三大明珠"的制造基地 [5] - **临港新片区海洋产业发展核**:重点发展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等,建设"一带一路"向海开放高地 [5] - **航运服务业目标**:203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1800亿元,新增1—2家国际航运机构 [6] 技术创新与新兴领域 - **海洋智能装备**:推动水下机器人、两栖智能机器人、深海潜水器等跨域多平台系统研发,提升自治能力与续航性能 [6] - **核心技术攻坚**:实施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工程,建设新型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应用场景牵引 [5] - **深海科技**: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探测能力提升,具备经济与战略双重意义 [11] 国内海洋经济现状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 [9] - 海洋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业、电力业增长率超9%,深海科技相关行业累计增加值达1.278万亿元,占比超12% [9][10]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7.2% [11] 政策与金融支持 - 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通过立法规范产业发展 [7] - 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以集团化运营统筹全市产业布局 [7] - 东北证券与国金证券建议关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深海科技领域 [11][12]
上海:到2030年,船舶与海 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快讯· 2025-06-25 10:24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超过450亿元 [1] - 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 [1] - 2030年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 [1] 长期发展目标 - 到2035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超过700亿元 [1] - 2035年建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上海:长兴岛船海装备产业规模到2027年将超1200亿元
快讯· 2025-06-21 07:59
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将超1200亿元占全市比重70% [1] - 上海市印发《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及配套支持政策 [1] - 目标建成大型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大型邮轮"三大明珠"齐耀的世界级造船基地 [1] 产业定位与战略目标 - 长兴岛将建设五大世界级高地引领上海建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规划强调服务国家战略体系能力突出"大国重器长兴制造"定位 [1] - 沪东中华供应商大会同步召开显示产业链协同发展意图 [1]
研判2025!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相关政策、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首艘大型LNG船交付打破垄断,智能绿色技术推动中国船舶业跃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35
行业概述 - 高技术船舶是采用高技术、特种技术和尖端技术设计制造的新型船舶,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特殊技术性能和高附加值,属于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2] - 高技术船舶融合新型材料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在性能、环保、安全及经济性方面表现优越 [2] -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运输类、工程类、科考与特殊用途类、客运类等高技术船舶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49-1960年为奠基阶段,在苏联技术援助下奠定现代化基础,1953年签订"六四协定"引进军用舰艇技术 [4] - 1961-1978年为体系完善阶段,自力更生研制出核动力潜艇等第一代战斗舰艇,1966年成为世界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4] - 1979-1999年为技术引进阶段,1980年出口船舶2.34万吨,199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5] - 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交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2008年交付14.7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 [6] - 2010年至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功设计建造40万吨级矿砂船、10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 [6]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销售收入710.09亿元,同比增长14.53% [1][14]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占全球55.7%),新接订单11305万载重吨(占全球74.1%),手持订单20872万载重吨(占全球63.1%) [11] - 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交付69艘船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达98% [11] - 成功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打破韩国垄断 [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手持订单排至2028年,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承接卡塔尔18艘LNG船订单(总价400亿元) [16][18] - 江苏扬子江船业2024年营收265亿元,净利润66亿元,手持订单排至2030年,清洁能源船订单占比74% [20] - 沪东中华造船手持订单量排名第一,江南造船建造中国首艘LPG运输船,外高桥造船交付国产首制大型邮轮 [16][18]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LNG运输船氮氧化物排放减少85% [22] - 智能化发展显著,智能能效平台使超大型集装箱船单航次油耗降低15%,5G通信与AI系统实现自主避碰 [23] - 高端制造突破,2024年承接全球74.1%高技术船舶订单,长三角建立绿色燃料供应体系支持出口 [24] 产业链与政策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航运、国防军工等领域 [8] - 2025年政策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支持LNG、生物柴油、绿氢等清洁能源应用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