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突破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7月份定期报告:上半年供给提质,北交所静待新催化
东莞证券· 2025-07-31 19:07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北交所呈“高估值+低活跃度”震荡格局,北证50指数7月跌0.52%,弱于沪深主板及中证500等指数,源于资金轮动压制[6][16] - 北交所中期逻辑有支撑,“高质量供给”趋势延续,指数建设与ETF产品推进,若沪深指数震荡、北交所新股发行重启及交易催化释放,市场活跃度有望修复[6][16] - 建议关注高景气新质生产力标的、创新驱动领域、北交所消费产业链相关企业三条投资主线[7][16] 行情回顾及估值 - 北证50指数7月跌0.52%,区间最高涨幅0.66%,今年涨38.72%,区间最高涨幅44.57%[7][17] - 7月恒立钻具、*ST广道、基康技术涨幅居前,分别达228.67%、108.41%和93.41%;今年星图测控、广信科技、天工股份涨幅居前,分别达1289.04%、625.90%和410.41%[20] - 截至7月30日,北证50指数PE(TTM)均值67.79倍,中位数67.65倍;创业板指均值33.79倍,中位数33.51倍;科创板均值139.68倍,中位数137.93倍[7] 市场交易数据 - 7月北交所市场成交额5591.92亿元,成交量255.87亿股,7月日均融资融券余额55.04亿元,环比增2.07%[8] - 7月北交所主题基金中嘉实产业领先混合C表现最好,涨幅9.89%,跑赢北证50指数10.41个百分点[33] 新股及审核情况 - 7月北交所1只新股上市,截至7月30日共269家公司上市交易,7月申购2家、上市1家[8][36] - 111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已问询,2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终止[9][36] 风险提示 - 存在北交所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风险和个股短期涨幅较大风险[9]
西方专家: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3000吨的大国重器,将会改写规则
搜狐财经· 2025-07-27 16:43
技术突破与全球能源格局 - 中国一重成功研发3000吨级加氢反应器,打破欧美四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对2000吨级技术的垄断 [1][5] - 该设备可将重质原油转化率从传统不足50%提升至85%以上,浙江石化实测劣质原油成品油收率翻倍至90% [5][7] - 技术突破使中国在全球石化装备市场份额达60%,德国巴斯夫、日本三菱重工等国际巨头主动寻求合作 [7][17] 经济与产业影响 - 中国每年减少1.25亿吨原油进口,节省外汇相当于航母建造项目资金,国内炼油厂每吨原油加工成本降低120元 [7] - 设备批量生产12台并投入使用,形成全球唯一重油炼化"航母舰队",单台成本低于欧美3亿美元报价 [15][17] - 中东产油国调整出口策略,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高硫油种 [7] 技术研发细节 - 采用"多向锻造法"解决240大气压/350°C工况下的材料抗氢腐蚀问题,通过八向锻压重组金属晶粒 [11] - 设计3500吨自顶升式数字化托辊和激光定位系统,攻克70米筒体焊接稳定性难题 [13] - 中国此前最大加氢反应器仅数百吨,三年内实现从技术空白到3000吨级批量生产的跨越 [7][1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埃克森美孚租用请求被拒,美国能源部《反应器复兴计划》三年未突破3000吨级技术 [15] - 日本三菱重工从拒绝中国工程师参观转为主动寻求合作 [17] - 中国主导全球1000吨级以上锻焊容器组焊业务,设备性能与成本优势改变行业定价权 [17]
俄军占矿,钛氖双杀卡美欧脖子!
搜狐财经· 2025-07-18 14:05
锂矿资源控制 - 俄罗斯军队控制乌克兰舍甫琴科锂钛矿区和克鲁塔亚巴尔卡露天矿,占乌克兰锂矿储量的87% [1] - 俄罗斯将矿产划归国有集团Rostec运营,冻结美国与乌克兰600亿美元的矿产抵押协议 [1] - 欧洲车企大众、雷诺转向俄罗斯采购锂原料,国际锂价单日暴涨14% [1] 氖气市场垄断 - 俄罗斯接管马里乌波尔和敖德萨的惰性气体工厂,整合后控制全球70%的氖气市场 [3] - 氖气价格从300美元/立方米飙升至3000美元,优先供应中国等盟友 [3] - 美韩芯片厂因氖气供应受限面临成本暴涨 [3] 钛矿产业链影响 - 俄罗斯控制钛矿资源,影响欧美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包括F-35战机钛构件、海上风电叶片和固态电池生产 [6] - 美国与乌克兰的600亿美元矿产协议因俄罗斯国有化令作废 [6] 半导体产业冲击 - 氖气短缺导致DUV光刻机无法发射193nm深紫外光,70%晶圆代工瘫痪 [8] - EUV光刻机的等离子体稳定依赖氖气,5nm以下先进制程受影响 [8] - 中国突破9N级氖气提纯技术,成为氖气供应关键方 [8] 资源战略意义 - 关键矿产如钛矿和氖气成为现代战争和产业链竞争的核心 [8][9] - 钛矿在风电、地热、氢能等能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9] - 氖气是半导体产业的"隐形命门",控制氖气供应等于掌握芯片制造命脉 [9] 中国机遇 - 中国通过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整合,构建"采矿-应用-回收"循环体系,提升资源安全 [9] - 中国在氖气提纯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半导体供应链中占据优势 [8][9]
停产13年后,乐凯彩色胶卷重返市场
新华社· 2025-07-17 18:20
产品发布 - 乐凯彩色胶卷在停产13年后正式发售,产品为乐凯C200彩色胶卷,延续经典红盒白标设计,每卷36张,展会现场售价每卷52元,两卷99元 [1] - 公司同步推出一次性相机及可重复使用相机等配套产品,后续可能拓展中高端系列产品 [5] 市场背景 - 公司关注到"Z世代"消费群体对摄影胶片颗粒感的需求回归,以及胶卷摄影多元化的成像效果,契合当下消费者对差异化表达和"拆盲盒"式创作体验的追求 [1] - 乐凯曾是世界三大彩卷制造商之一,是国内唯一可与柯达、富士竞争的品牌 [3] 技术突破 - 公司与高校通过18个月的联合技术攻关,实现化学品材料国产化,并在纳米涂层、环保显影等关键技术性能上取得突破 [3] - 2012年停产原因是市场萎缩及关键化学品依赖进口带来的成本压力 [3] 公司转型 - 公司已转型绿色印刷材料、数字医疗材料等新材料领域 [5] - 此次产品发售被视作公司技术突破后的全新出发 [3]
疫苗ETF(159643)涨超1.3%,创新药政策升级与技术突破驱动行业扩容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14
生物医药行业动态 - 2025年6月30日生物医药产业资本对接会成功举办 为行业企业与投资机构搭建对接平台 [1] -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将于8月8日举办"2025生物药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发展论坛" 聚焦半克隆技术、AI个体化免疫疗法及CAR-T发展等前沿议题 [1] 创新药政策与市场发展 - 2025年《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迈入2.0阶段 从"框架性支持"升级为"精准化突破" 构建"研发-准入-使用-支付"全链条政策闭环 [1]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 同比增长超15% 预计2025年增速将保持在12%-15%区间 [1] -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 同比激增42% [1] 疫苗ETF相关信息 - 疫苗ETF跟踪的是疫苗生科指数 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从A股市场中选取涉及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 该指数风格配置上偏向成长型 聚焦生物科技及医药健康领域 [2] 生物医药技术进展 - 双抗、ADC药物实现全球突破 [1] - AI赋能研发缩短周期30% [1] - 基因治疗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突破 [1]
中国攻破“卡脖子”技术!电力心脏不再受制于人,东电再立新功!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32
电力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 东方电气集团成功研发百万千瓦级核电主机技术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5] - 该技术此前依赖美国 日本进口 单个设备成本高达上亿美元 [3] - 2023年项目成功投产 验证稳定性优于国外产品 [5] 行业影响 - 电力装备自给率从5年前60%提升至85%以上 [7] - 国产设备普及使电力成本降低30%以上 [5] - 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和发电厂运营商 [6] 公司成就 - 东方电气积累数百项专利 实现从"卡脖子"到"抓机遇"转变 [5] - 产品已出口至一带一路国家 提升国际影响力 [6] - 公司参与过三峡大坝 高铁供电等国家重大项目 [5] 技术发展 - 科研团队耗时2-3年进行试验验证 [5] - 参考国际标准优化设计 确保安全可靠 [5] - 下一阶段目标为攻克储能技术 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 [9] 经济影响 - 2019年电力设备进口额达300多亿美元 [3] - 新技术节省上千万美元进口成本 [5] - 节省外汇可用于其他科技研发 [6]
CJ-1000A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助力C919实现航空中国心
东吴证券· 2025-06-18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技术封锁倒逼中国航空工业迈向自立自强,CJ - 1000A 有技术后发优势但面临挑战,其突破标志中国构建起完整航空发动机自主产业链 [4] - 未来 20 年中国商发市场规模平均每年超千亿,CJ - 1000A 完成进口替代后有望占据国内窄体市场 50%以上份额,2030 年后或主导国产窄体客机动力配置 [4] -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CJ - 1000A 投资逻辑围绕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和产业链协同展开,给出四条投资策略并建议关注多家公司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J - 1000A 是中国自主研发的 C919 配套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 CJ - 1000A 专为 C919 配套设计,采用先进材料和技术,将成 C919 动力系统国产化核心 [9] - LEAP - 1C 由 CFM 国际公司研制,是 C919 唯一进口动力装置,供应受国际关系影响,成本约占整机 25% [11] - CJ - 1000A 最大推力与 LEAP - 1C 持平,推重比显著领先,在维护成本和国产化供应链方面有优势 [13] - CJ - 1000A 和 LEAP - 1C 在材料应用、燃烧室技术、冷却系统和涡轮叶片材料上差异显著 [15] - 美国暂停向中国出售喷气发动机关键技术,或倒逼中国加速自主航空动力研发 [16] - CJ - 1000A 适航认证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已取得显著进展 [19] 未来 20 年中国商发市场规模平均每年超千亿 - 未来 20 年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超 8.7 万台,价值约 1.5 万亿美元,2043 年中国机队规模将达 2.1 万台,占比超 20%,窄体客机发动机需求约 1.6 万台,市场价值超 3000 亿美元 [22] - CJ - 1000A 市场需求与 C919 产能相关,未来 20 年中国新增 9000 架客机,发动机市场规模达 2.4 万亿元,CJ - 1000A 完成替代后有望占国内窄体市场 50%以上份额,2029 年需求约 200 台,2030 年后或主导动力配置 [23] - 国家政策对 CJ - 1000A 有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和市场推广三方面促进作用,推动其产业化突围 [26] 破局欧美航发垄断,国产航空发动机自主可控已迫在眉睫 - 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被欧美巨头垄断,CFM 国际主导窄体机市场,普惠居次,GE 和罗罗主导宽体机领域 [29] - 行业竞争格局将演变,CJ - 1000A 有望打破垄断,需从性能、认证和产能三方面发力,未来有望抢占更多增量空间 [30][31] 投资建议 - 投资 CJ - 1000A 领域需着眼长期价值,关注企业核心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及产业链协同效应 [33] - 投资逻辑围绕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和产业链协同展开,给出四条投资策略并建议关注航发科技等多家公司 [33]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盘中翻红!机构建议关注新材料、半导体设备等存在技术突破的科技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2:40
市场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931743)上涨0 15% 成分股芯源微上涨3 43% 盛美上海上涨2 15% 拓荆科技上涨1 67% 中科飞测上涨1 16% 华峰测控上涨1 01% [1]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最新报价1 04元 近1年累计上涨13 86% [1] - 半导体材料ETF近1周规模显著增长 最新份额达3 17亿份 创近3月新高 最新资金净流入103 52万元 [1] 行业观点 - 中国经济稳步回升与产业创新突破重塑全球对中国资产的认知 A股市场中枢有望随流动性改善逐渐上移 [2] - 科技板块存在技术突破 聚焦创新药 新材料 半导体设备及核心工业软件等领域 [2] -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是重要的国产替代领域 具备国产化率较低 国产替代天花板较高属性 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下的半导体需求扩张和科技重组并购浪潮 [2] 产品信息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 该指数精选40只业务深度覆盖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半导体材料ETF场外联接包括华夏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20356)和华夏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020357) [3]
亿吨油田问世,中国能源命脉迎来历史性突破!油价会应声而跌吗?
搜狐财经· 2025-06-17 12:57
油田规模与储量 - 渤中26-6油田是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1] - 油田位于渤海海域,距天津约170公里,埋深超4800米,温度达178℃[3] - 可开采原油储量1.37亿吨(约3000多万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超110亿立方米[3] - 原油储量可满足百万人口城市20年汽油需求,天然气储量可满足60年使用[3] 产量与供需关系 - 中国2022年原油消耗7.56亿吨,国产3.9亿吨,进口依赖度超70%[5] - 渤中26-6投产后预估年产量4000万吨,仅能填补部分进口缺口[5] - 该油田产量不足以改变中国原油进口依赖格局[5] 开采技术与成本 - 油田埋藏深、岩石坚硬、高温高压,开采难度极大[7] - 需采用顶级技术和设备,导致开采成本显著高于普通油田[7] - 高昂的开采成本将部分传导至终端能源价格[7] 战略价值 - 增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战时能源补给保障[9][11] - 突破深海变质岩勘探技术,为东海、南海开发奠定基础[11] - 提升中国在国际能源谈判中的筹码和议价能力[13] - 变质岩油田勘探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类似"两弹一星"[15] 国际影响 - 不足以动摇OPEC+对国际油价的定价权[7] - 增强中国能源自主性,减少对中东和俄罗斯能源依赖[13] - 技术突破可能影响国际能源贸易结算方式(如人民币结算)[13]
世界用上了中国“黄金薄膜”
科技日报· 2025-06-13 09:11
高性能聚酰亚胺(PI)薄膜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PI薄膜制备技术路线,打破国外50余年技术垄断 [3][4] - 采用化学亚胺法路线实现单层结构突破,产品耐高温、耐电晕性能满足CR450动车组永磁牵引电机需求 [1][2][4] - 产品幅宽达2100毫米,单线年产能突破800吨,创全球同幅宽产线最高产量纪录 [9][11] 散热PI薄膜创新应用 - 全球首创90微米以上超厚型散热PI薄膜,可制备50微米高功率人工石墨膜,突破行业75微米厚度天花板 [6][7] - 开发出导热系数2000W/(m·K)的超级导热PI原膜,较传统材料提升70%,最厚可达230微米 [8] - 碳纳米管改性技术解决超厚膜石墨化排气难题,产品成为三星独家供应商并获苹果等厂商青睐 [6][7] 产业链自主可控进展 - 第二条2100毫米产线实现设计、设备、工程化全面国产化,制造成本降低60% [9][10] - 产线调试周期大幅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保障高端材料供应链安全 [10][11] - 产品已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动力等领域国产化替代 [4] 行业地位与专家评价 - 公司技术被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为"解决国家50年未攻克难题,实现自主创新高度突破" [11] - 产品性能超越美国杜邦、日本钟渊化学等国际巨头,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6][9] - 从材料进口依赖转为全球技术输出方,改变"买家变卖家"的产业格局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