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纵向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晶合集成筹划赴港IPO 引入华勤技术24亿元战略投资
经济观察网· 2025-08-03 19:59
公司动态 - 晶合集成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目前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工作 但未披露细节 且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2] - 华勤技术以23.9亿元现金收购力晶创投所持晶合集成1.2亿股(占总股本6%) 交易价格每股19.88元 较市价折让10% [3] - 交易完成后华勤技术成为晶合集成第四大股东并获得董事会提名席位 力晶创投持股比例降至13.08%退居第三大股东 [4] - 力晶创投承诺未来三年持股不低于8% 华勤技术对剩余股份享有优先购买权 后续减持将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对接产业资本 [4]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国内头部半导体晶圆制造厂之一 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 2023年5月登陆科创板 [2] - 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及其配套服务 具备DDIC、CIS、PMIC、MCU、Logic等工艺平台晶圆代工技术能力和光刻掩模版制造能力 [2] - 已实现显示驱动芯片(DDIC)、CMOS图像传感器(CIS)、微控制器(MCU)、电源管理(PMIC)、逻辑应用(Logic)等平台各类产品量产 [2] - 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 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3] - 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28nm逻辑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预计2024年底可进入风险量产阶段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49亿元 同比增长27.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3亿元 同比增长151.78% [5]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8亿元 同比增长15.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 同比增长70.92% [6] - 截至8月1日 公司股价收报21.57元/股 市值为433亿元 [7] 行业趋势 - 半导体产业链多家公司加快资本市场布局 赴港上市成为不少公司的选择 [3] - 半导体供需波动加速产业链纵向整合 终端厂商与晶圆厂直接合作已成趋势 [5] - 华勤技术表示此次收购是"云+端+芯"布局 向产业链核心环节深入 将增强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 [5]
东睦股份拟7.35亿元增持上海富驰 加码MIM领域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6-08 21:02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7.35亿元收购上海富驰34.75%股权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提升至99% [1]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48亿元 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技术改造项目 [1] - 远致星火持有的14%股权将转化为对公司的持股 建立更稳固的利益共享机制 [3] 业务发展 - 公司MIM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65亿元 同比增长92.19% [2] - 公司投入使用7条折叠机铰链模组生产线 落实从"MIM零件"向"MIM零件+模组"的发展模式 [2] - 公司战略性布局钛合金MIM粉末原料技术 通过参股公司增资入股新材料企业5%股份 [2] 行业前景 - MIM材料在消费电子、汽车、医疗、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通信设备等领域潜力巨大 [3] - 产业链纵向整合将增强公司对关键环节的掌控力 推动内部资源协同与技术共享 [2] - 一体化有望提升研发效率和产品性能 拓展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空间 [2] 历史背景 - 公司2020年收购上海富驰75%股份进入MIM赛道 [1] - 2023年9月因远致星火增资扩股 公司持股比例被稀释至63.75% [1] - 2025年2月公司以675万元收购百川投资所持0.5%股份 持股比例提升至64.25% [1]
东实股份IPO折戟,天汽模欲实控!
IPO日报· 2025-04-18 14:14
并购交易概况 - 天汽模拟以现金方式分步收购德盛拾陆号持有的东实股份50%股权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从25%提升至75% 实现对东实股份的控股[1] - 东实股份曾于2023年5月申报深市主板IPO 拟募资17.98亿元 但在2024年5月撤回申请 此次并购被视为"曲线上市"路径[4][5] - 2023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出现多起类似案例 包括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至纯科技收购威顿晶磷等曾申报IPO的企业[3] 标的公司分析 - 东实股份主营业务为商用车和乘用车零部件生产 在汽车轻量化、集成化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是国内少数同时服务两类整车市场的零部件厂商[4]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 2020-2022年对东风公司销售占比分别为65.24%、58.55%、47.14% 深交所此前IPO审核中重点问询了客户依赖问题[5] - 2022年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32.58亿元 扣非净利润1.59亿元 但存在改制遗留的18.5亿元负债等历史问题[5] 收购方战略意图 - 天汽模主营汽车模具及冲压件制造 客户包括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 2023年营收27.96亿元 扣非净利润0.27亿元[6] - 此次收购旨在实现产业链纵向整合 通过东实股份的零部件量产能力与自身模具技术(年开发新车模超500套)形成协同 打通从模具设计到零部件生产的全链条[6] - 战略转型意图明显 从单一模具制造商向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商升级 增强对整车厂议价能力 特别是在铝合金车身和一体化压铸等新能源车轻量化领域[6] 财务表现与行业背景 - 天汽模2019-2020年受汽车行业下行冲击显著 2020年净利润亏损8.45亿元 但2022年起业绩回升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9.56%至27.96亿元 净利润8362万元[7]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9.18亿元(同比+15.6%) 净利润9040万元(同比+3%)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大增188.2%[7][8] - 行业面临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 并购有助于天汽模应对竞争 同时帮助东实股份降低对东风系的单一客户依赖[8]
东实股份IPO折戟,天汽模欲实控!
IPO日报· 2025-04-18 14:13
核心观点 - 天汽模拟分步收购东实股份50%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达75%,实现控股 [1] - 东实股份曾于2023年申报深市主板IPO但撤回,原计划募资17.98亿元 [5][7] - 并购反映"曲线上市"趋势,2024年多家上市公司收购曾IPO失败企业 [3] - 交易将推动天汽模从模具制造商向零部件系统集成商转型,形成产业链协同 [11][12] 公司概况 东实股份 - 主营业务为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生产,国内少数同时服务两类车型的厂商 [4] - 2020-2022年对东风公司销售占比分别为65.24%、58.55%、47.14%,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8] - 2022年营收32.58亿元,扣非净利润1.59亿元 [8] - IPO终止原因包括18.5亿元改制遗留负债及独立性问询 [8] 天汽模 - 主营汽车车身模具及冲压件制造,客户含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 [11] - 2023年营收27.96亿元(同比+9.56%),扣非净利润0.27亿元 [12][13]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9.18亿元(同比+15.6%),归母净利润9040万元(同比+3%) [14] - 历史业绩波动:2020年亏损8.45亿元,2022年起扭亏 [13] 交易细节 - 收购方式为现金分步收购,当前已持有东实股份25%股权 [1] - 双方保荐机构均为国新证券,存在关联性 [9] - 天汽模年开发新车模超500套,技术积累与东实量产能力互补 [12]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下,并购将强化铝合金车身、一体化压铸领域协同 [12] - 2024年并购重组市场频现"曲线上市"案例,如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等 [3] - 天汽模通过收购德国GIW、设立军工基金持续拓展业务边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