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质量红利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聚焦橄榄型分配格局 “提低扩中”缩小收入差距
证券时报· 2025-11-17 07:43
“十五五”规划收入分配核心政策 - 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重点为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目标是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1] - 橄榄型分配格局指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占比较大,收入分配差别和不平等程度较低的理想格局 [6] 消费增长与收入关系 - 今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为今年以来月度增速首次回落到3%以下 [2] - 长期提振消费需依靠增加居民收入,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改变消费行为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2]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列为首要任务,通过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方式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2]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具体路径 - 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学历对工资差距基尼系数的解释力度从1988年的2%增至2018年的18.34% [3] - 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创收机会和条件,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力度 [3] - 具体措施包括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培训,并重点投资其下一代的早期教育,如向低收入人群倾斜教育资源、实施儿童营养补贴和免费医疗等 [4] -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低保救助覆盖面和水平也是重要举措 [5]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策略 - 稳定现有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重点是通过在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增加公共投入,为个体或私营企业就业的中等收入人群减负 [7] - 识别并瞄准中等收入潜力人群,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和农村低收入人群中的潜力者,实施针对性扶持政策 [7] - 依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创造高收入工作岗位,同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使劳动力有能力承担高生产率岗位,需要高质量经济发展 [7] 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逻辑 - 在越早的年龄阶段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越高,且社会回报率占比更大,因此政府应承担儿童早期发展的支出责任 [5] - 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将是一种新的人口红利,即人力资本培养带来的人口质量红利或人才红利 [4]
【政策把脉】稳推免费学前教育 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8-08 02:41
政策背景与现状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举措 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从"基本普及"向"优质普惠"的历史性跨越 [1] - 当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超90% 但仍存在"量质失衡"的短板 [1] - 全球实践表明 免费学前教育推进关键在于构建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和高效治理体系 [1] 国际经验借鉴 - 英国采取"先低龄 后扩容"渐进式策略 为制度稳定奠定基础 [1] - 德国采用"联邦立法+地方执行"模式 激发基层创新 [1] - 俄罗斯通过中央统一推进实施 并以"流动幼儿园"解决偏远地区资源匮乏问题 [1] - 新加坡"政府主导+市场协同"模式 实现质量与效率平衡 [1] 中国实施路径 - 2025年秋季学期起政策将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今年惠及约1200万儿童 [2] - 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原则 确保政策可持续性 [2] - 通过增加政府投入降低家庭教育支出 实现财政"分档精准"保障 [2] - 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 确保政策稳步推进 [2] 战略意义 - 免费学前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落子 衔接全球教育发展潮流 [2] - 将教育公平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 助推国家发展 [2] - 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 从"家庭买单"到"国家托底"的转变 [2]
【政策把脉】 稳推免费学前教育 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8-08 02:27
政策部署与实施路径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政策将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2024年惠及约1200万儿童 [1][2] - 实施策略强调"稳妥有序推进"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 确保政策可持续性 [2] - 财政投入机制采取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模式 补助资金实施"分档精准"分配 [2] 国际经验借鉴 - 英国采用"先低龄后扩容"渐进策略 为制度稳定性奠定基础 [1] - 德国实施"联邦立法+地方执行"模式 激发基层治理创新活力 [1] - 俄罗斯通过中央统一推进 配套"流动幼儿园"解决偏远地区资源短缺 [1] - 新加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协同"机制 实现质量与效率平衡 [1] 行业发展现状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超90% 但存在"量质失衡"结构性短板 [1] - 行业正经历从"基本普及"向"优质普惠"的历史性跨越 [1] 战略价值定位 - 政策核心价值在于将教育公平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 衔接教育强国战略 [2] - 通过政府投入"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支出"减法" 缓解"生得起养得好"民生压力 [2] - 制度设计聚焦从"有园上"到"上好园"的质变 构建国家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