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学习解读
国金证券· 2025-07-16 16:50
2025 年 07月 16日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 国金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宋雪涛 (执业 S1130525030001) 联系人:张馨月 zhangxinyue@gjzq.com.cn songxuetao@gjzq.com.cn 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学习解读 基本内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7 月 14 日至 15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将"以推进城市更新为抓 手",目标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通过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 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推动经济由"制造大国"向"消费大 国"的转型。 风险提示 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城市更新的节奏和力度低于预期。 扫码获取更多服务 宏观经济点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7月 14日至 15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将"以推进城市更新为抓 手",目标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 ...
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学习解读
国金证券· 2025-07-16 13:12
会议核心 - 7月14 - 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1][3] - 会议核心是以城市更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向“消费大国”转型[1][3] 政策背景 - 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4] - 6月以来政策转向关注长期目标,改革提速,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解绑[4] 重点任务 - 会议首要任务是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展开[3] 人口市民化 - 我国农民工约3亿人,其中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2亿人,市民化成本约6 - 7万亿元[5] 城市更新重点 - 未来城市更新着力点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均等化程度[6] - 预计建立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的机制释放内需潜力[6] 城市群发展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一体化发展,缩小内部差距[7] 城市工作重心 - 建设创新城市,包括产业和制度创新,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布局[8] - 建设韧性城市,未来五年改造管网约60万公里,投资约4万亿元,2024年已安排超2900亿元国债[9] 风险提示 - 对政策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城市更新节奏和力度可能低于预期[2][10]
时隔十年再度召开,城市工作会议背后有哪些深意?(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7-16 12:53
文:国金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张馨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将 "以推进城 市更新为抓手",目标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 与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相比,此次会议对城市工作提出"创新、美丽、文明"的新目 标,同时突出强调城市工作的人民性。 一、时隔十年之久,中央再度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的背后有哪些深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城市更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抓手,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 化。通过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转移人口的消费 潜力,推动经济由"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 城市工作会议,既是落实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也象征了外延 式扩张 摊大饼 的城镇化进程和土地财政依赖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束,对城市的高质量发 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是城市工作的着力点 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首要任务是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其具体要求是 "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
靶向攻坚十项重点工作 精准施策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面落实"五统一、一开放"重点任务,包括制度规则统一、设施联通、要素市场打造、商品服务市场统一和监管统一 [2] - 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先行地,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推进智慧交通物流建设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2]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和双循环支点,构建高效物流网络,推动产业协同升级,深化开放合作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2]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3]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27家省实验室和55家省产业研究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健全容错机制 [3] -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打破唯论文评价体系,设专项经费引才和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4] 产业转型升级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科学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建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5]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5] -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5] - 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5G+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和多门类农产品大数据信息平台 [5] 乡村全面振兴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政策支持 [6] - 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6] -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制定城乡基础设施衔接规划,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6] - 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乡村全覆盖,设立保障性贷款和中长期优惠贷款 [6]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类施策破解落户难题,完善配套政策和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改革 [7] - 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提质 [8] - 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做强郑州都市圈,支持洛阳和南阳打造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四大城镇化联动发展区 [8] 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 强化规划引领,构建三级规划体系,出台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9] - 擦亮核心文旅品牌,深挖黄河文化和华夏古都底蕴,打造国际文旅品牌和沉浸式体验矩阵 [9] -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景区交通路网和智慧停车场建设,实现4A级以上景区5G全覆盖 [9] - 推动跨界融合,打造"文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建设省级文旅大数据中心 [9] 民生实事 -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建立跨部门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10]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10] - 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制定医疗资源空间布局规划,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功能和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10] -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11] 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和推动沿淮生态廊道建设 [12] -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管理 [12] -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12] - 推进流域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和打造一体化的流域智慧化管理平台 [12]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科学划分网格并同步组建党支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和建设省级"一网统管"系统 [13] - 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健全五级链条,整合综治、应急等网格和推行"党群积分制" [13] - 提升基层治理"四化"水平,培育多元主体,完善村规民约审核和深化平台应用 [13]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举债融资行为的监管和优化政府债务结构 [14] - 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构建全面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协同和推动优化内部治理 [15] -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完善调控机制,加强全流程监管和加快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