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搜索文档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建人民之城 创幸福生活
河南日报· 2025-07-23 08:46
郑开同城化与中牟新区建设 - 中牟新区是推动郑开同城化提速提质、支持郑州发挥都市圈核心作用的关键举措,定位为郑开同城化核心增长极 [3] - 中牟新区通过产业强基、交通破局、服务提质、政策护航实现从"郑开洼地"到"核心增长极"的蝶变 [3] - 新区发挥缝合郑开空间、串联双城资源的战略支点作用,完成"功能枢纽"到"主动赋能"的角色转变 [3]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 省委全会将"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列为十项重点工作,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4] - 河南省城镇化率59 22%,低于全国7 78个百分点,城镇化潜力巨大 [5] - 近十年改造老旧管网1 5万公里,轨道交通超400公里,人均道路和绿地面积分别达18 4平方米和15 1平方米 [5] 基础设施与住房保障进展 - 2019年以来改造2 41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4万户居民 [5] - 累计开工公租房103 38万套,解决202 49万户住房困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万套(间),保障20 1万新市民 [5] 未来城镇化发展举措 - 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推进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及四大城镇协同区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6] - 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聚焦完整社区建设、精细化治理等五项工程,提升功能品质与安全韧性 [7] - 保护历史文脉,加快历史文化街区提升项目,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 [7]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好房子"和保障性住房供应 [7]
宋雪涛:近期一系列政策之间的关系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7-19 10:51
政策方向与改革重点 - 近期政策和会议精神表明三中全会改革部署将加速执行,地方政府需履行高质量发展 [2] - 7月财经委会议"反内卷"、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6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意见》分别对应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与常住人口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三大改革重点 [2] - 中央财经委会议"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核心思想是破除地方保护,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 [2] "反内卷"政策内涵 - "内卷"源于市场失灵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针对质量问题和补贴问题解决而非简单"涨价去产能" [2] -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公布7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商业宣传违法、商业诋毁、不正当价格等 [2] - 地方政府需转变职能,尊重产业规律,避免盲目重复建设,提高发展质量 [3][5] 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 - 城市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具体抓手为"城市更新" [6] - 城市更新不同于"棚改2.0",重点在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而非大拆大建 [7] - "投资于人"包含硬件投资(宜居城市建设)和软件投资(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8] 民生与消费政策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9] - 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2%,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9] - 当前城镇化率与户籍城镇化率相差18个百分点(2.5亿人),完善公共服务可释放消费潜力 [9] 地方政府财政转型 - 未来消费税和消费场景间接带来的税收将逐渐替代土地财政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12] - 地方政府需通过"聚人气"实现"聚财气","投资于人"即投资未来财税收入 [12] - 当前市场对"反内卷"和"城市更新"存在预期差,政策实质是深化改革开放而非简单刺激 [12]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学习解读
国金证券· 2025-07-16 16:50
会议核心与背景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 - 15日召开,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向“消费大国”转型[2][7][8] - 2024年7月国务院印发计划,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首要任务[8] 政策改革与现状 - 6月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提出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解绑,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9] - 我国约3亿农民工中,1.32亿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约6 - 7万亿元,需补齐公共服务短板[10] 城市发展规划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一体化,缩小内部差距,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12] 未来工作重心 - 建设创新城市,包括产业和制度创新,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布局发挥枢纽作用[15] - 建设韧性城市,未来五年改造管网约60万公里,投资约4万亿元,已安排超2900亿特别国债支持[16] 风险提示 - 对政策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城市更新节奏和力度可能低于预期[4][17]
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学习解读
国金证券· 2025-07-16 13:12
会议核心 - 7月14 - 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1][3] - 会议核心是以城市更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向“消费大国”转型[1][3] 政策背景 - 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4] - 6月以来政策转向关注长期目标,改革提速,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解绑[4] 重点任务 - 会议首要任务是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展开[3] 人口市民化 - 我国农民工约3亿人,其中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2亿人,市民化成本约6 - 7万亿元[5] 城市更新重点 - 未来城市更新着力点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均等化程度[6] - 预计建立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的机制释放内需潜力[6] 城市群发展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一体化发展,缩小内部差距[7] 城市工作重心 - 建设创新城市,包括产业和制度创新,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布局[8] - 建设韧性城市,未来五年改造管网约60万公里,投资约4万亿元,2024年已安排超2900亿元国债[9] 风险提示 - 对政策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城市更新节奏和力度可能低于预期[2][10]
时隔十年再度召开,城市工作会议背后有哪些深意?(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7-16 12:53
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目标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增"创新、美丽、文明"目标,突出人民性 [3] - 象征外延式扩张和土地财政依赖的城镇化模式结束,转向高质量发展 [1] - 首要任务是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组团式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本质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4] 城市工作会议深意 - 时隔十年再召开,旨在通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释放农村转移人口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向消费转型 [4] - 部署7项重点任务,核心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城市群/都市圈,而非传统城中村改造 [4] - 未来城镇化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人口向优质公共服务区域集聚趋势明显 [5] 新型城镇化具体举措 - 国务院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四大行动,首要任务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点改革户籍和公共服务制度 [5] - 城市更新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补齐民生短板,利用存量资源 [5] - 建立与市民化挂钩的转移支付、用地指标等机制,常住地提供公共服务解绑户籍限制 [7]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成本 - 1.32亿城镇农民工市民化静态成本约6-7万亿元(按5万元/人计算) [8] - 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解绑可释放消费潜力,过去挂钩制度抑制了非户籍人口消费和社保缴纳意愿 [7] 城市更新投资增量方向 - 首次提出"创新城市"概念,超大城市将增强科技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疏解非核心产业 [9][10] - 韧性城市方面,未来五年需改造60万公里地下管网,投资需求约4万亿元,2024年已安排2900亿元特别国债 [10] - 限制超高层建筑,加强公共安全防控 [11] 城市群发展模式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培育次中心城市 [6] - 通过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缩小都市圈内部差距 [6]
靶向攻坚十项重点工作 精准施策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面落实"五统一、一开放"重点任务,包括制度规则统一、设施联通、要素市场打造、商品服务市场统一和监管统一 [2] - 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先行地,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推进智慧交通物流建设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2]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和双循环支点,构建高效物流网络,推动产业协同升级,深化开放合作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2]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3]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27家省实验室和55家省产业研究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健全容错机制 [3] -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打破唯论文评价体系,设专项经费引才和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4] 产业转型升级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科学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建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5]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5] -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5] - 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5G+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和多门类农产品大数据信息平台 [5] 乡村全面振兴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政策支持 [6] - 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6] -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制定城乡基础设施衔接规划,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6] - 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乡村全覆盖,设立保障性贷款和中长期优惠贷款 [6]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类施策破解落户难题,完善配套政策和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改革 [7] - 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提质 [8] - 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做强郑州都市圈,支持洛阳和南阳打造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四大城镇化联动发展区 [8] 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 强化规划引领,构建三级规划体系,出台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9] - 擦亮核心文旅品牌,深挖黄河文化和华夏古都底蕴,打造国际文旅品牌和沉浸式体验矩阵 [9] -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景区交通路网和智慧停车场建设,实现4A级以上景区5G全覆盖 [9] - 推动跨界融合,打造"文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建设省级文旅大数据中心 [9] 民生实事 -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建立跨部门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10]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10] - 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制定医疗资源空间布局规划,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功能和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10] -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11] 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和推动沿淮生态廊道建设 [12] -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管理 [12] -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12] - 推进流域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和打造一体化的流域智慧化管理平台 [12]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科学划分网格并同步组建党支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和建设省级"一网统管"系统 [13] - 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健全五级链条,整合综治、应急等网格和推行"党群积分制" [13] - 提升基层治理"四化"水平,培育多元主体,完善村规民约审核和深化平台应用 [13]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举债融资行为的监管和优化政府债务结构 [14] - 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构建全面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协同和推动优化内部治理 [15] -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完善调控机制,加强全流程监管和加快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