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

搜索文档
奔向创新城市 探索钱塘AI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7-23 10:29
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 钱塘(新)区通过无人机配送、自动驾驶公交等场景实践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城市治理底层逻辑,从硬件建设转向软性治理能力提升 [1] - 区内已开通2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试运营,车辆配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多重传感器,实现红绿灯识别、行人避让等功能 [2] - 无人机配送采用10公斤级机型,单日完成2000单配送,已开通3条高校航线并规划12条备选航线,配送时间缩短50%至12分钟 [3] 低空经济生态发展 - 钱塘(新)区聚集6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产业生态圈,应用场景从外卖配送扩展至农业植保、医疗物资运输等领域 [4] - 启飞智能研发的农业无人机工作效率达人工数十倍,实现精准喷洒控制,大幅提升农田作业效率 [3] 乡村数字化治理 -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使问题处置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15分钟,人力成本降低60%,居民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 [5] - "数字乡村系统2.0"整合村务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村民通过手机即可办理社保查询等业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6] - 乡村公共区域摄像头与云端平台联动,实现村情民意"一网感知"和环境监测"一网统管" [6]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四
新华社· 2025-07-20 16:37
创新城市建设部署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创新被置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首位[1] - 会议明确要"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要求城市实现要素高效聚合、制度精准适配、主体深度协同[3] - 创新被视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核心动力[1][3] 创新生态培育案例 - 深圳南山"机器人谷"形成"上午研发、下午测试、晚上迭代"的协同效应,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2][3] - 杭州通过高能级科创平台和科创基金培育出宇树科技等创新企业,形成创新"热土"[4] - 长三角地区打破区域壁垒,思必驰联合上海交大等技术攻坚成果应用于奇瑞、吉利等车企[7][8] 差异化发展路径 - 专家强调需避免"千城一面",应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定位,激发特色优势[5] - 江苏向61家"筑峰强链"民企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天津推动高铁站、产业、城市深度融合[9] - 北京中海大吉巷、贵阳"新印1950"等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人、城、产"融合的创新支点[9] 城市枢纽功能强化 - 会议提出发挥城市在"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需通过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消费升级激发潜力[10] - 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实现跨区域零部件协同,义乌依托市场优势培育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集群[10] - 重庆依托中欧班列发展外向型经济,海南儋州通过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10] 改革赋能创新 - 段进院士指出需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城市创造力,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6][9] - 国家发改委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拉动投资消费,培育新动能[9] - 创新城市建设被视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具体实践[11]
城市更新如何重塑生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划重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6 21:43
城市更新与现代化城市体系 -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1] - 城市更新写入总体要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聚焦结构优化、功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六个方面 [1][3][15] - 高质量城市更新为创新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动力支持,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布局 [5] 房地产与宜居城市建设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配套政策将进一步完善 [7] -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与“好房子”发展方向契合,预计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将落地 [9] 韧性城市与安全治理 - 建设韧性城市,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及老旧管线改造 [9] - 延续安全治理要求,措施更细化具体,覆盖城市发展各环节 [9] 文化保护与智慧城市 -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要求较2015年更具体 [11] - 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问题,推动治理模式创新 [13]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城市进入存量提质阶段,需注重以人为本、节约高效、特色发展、统筹协调,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及工作方法 [15]
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学习解读
国金证券· 2025-07-16 13:12
会议核心 - 7月14 - 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1][3] - 会议核心是以城市更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向“消费大国”转型[1][3] 政策背景 - 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4] - 6月以来政策转向关注长期目标,改革提速,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解绑[4] 重点任务 - 会议首要任务是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展开[3] 人口市民化 - 我国农民工约3亿人,其中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2亿人,市民化成本约6 - 7万亿元[5] 城市更新重点 - 未来城市更新着力点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均等化程度[6] - 预计建立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的机制释放内需潜力[6] 城市群发展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一体化发展,缩小内部差距[7] 城市工作重心 - 建设创新城市,包括产业和制度创新,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布局[8] - 建设韧性城市,未来五年改造管网约60万公里,投资约4万亿元,2024年已安排超2900亿元国债[9] 风险提示 - 对政策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城市更新节奏和力度可能低于预期[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