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传导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靶材价值链分析:原材料是靶材生产成本的主要来源
前瞻网· 2025-07-01 16:13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江丰电子(300666.SZ)、隆华科技(300263.SZ)、阿石创(300706.SZ)、欧莱新材 (688530.SH)、有研新材(600206.SH)等 本文核心数据:靶材行业企业成本构成;价格传导机制;靶材行业价值链 1、靶材生产制备中,原材料铅是最大的成本构成 前瞻统计了中国靶材行业中,三家竞争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制备成本数据,可以看出,靶材的原材料成本较 高,2024年阿石创和隆华科技的靶材业务原材料成本占比都超过了80%,欧莱新材原材料成本占比为 60.17%;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在3.5%至8%不等,制造费用在5%至30%范围内波动。 注:雄韬股份和圣阳股份为2023年经营数据,天能股份为2024年经营数据 从中国靶材龙头企业阿石创靶材产品的成本结构来看,2019-2024年,直接材料的占比在85%水平,且呈波 动趋势,表明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制造费用占比在9%-16%之间,整体呈上涨趋势;直接人工费用在 5%以下。 2、靶材行业价格由供应端、制造端和增值溢价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用而成 中国靶材市场价格由行业供应端、制造端的增值溢价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 ...
2025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销售市场分析:市场需求强劲,供应厂商之间售价差距不大
前瞻网· 2025-06-17 12:14
餐饮配送机器人成本结构 - 餐饮配送机器人生产中直接材料约占总成本超80% 行业代表性企业九号公司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的直接材料占比达86%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运输费用占比较小且呈下降趋势 [1] 价格传导机制与售价区间 - 市场价格由供应端(核心部件价格、技术价格等)、制造端(生产成本、供需溢价等)、应用端(品牌溢价、渠道成本等)逐级传导 消费需求弹性反作用于全链条形成闭环定价路径 [3] - 当前国内市场售价集中在2-5万元区间 九号机器人将行业公开指导价拉低至2万元以下 普渡科技同类产品售价达4.98万元形成2倍价差 [7] 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主要采用整机直销(高毛利率、强品牌控制)、代理销售(快速扩展市场网络)、租赁运营(降低客户初始投入)三种模式 [9] - 租赁模式能获得持续收入并增强客户粘性 整机直销有利于定制化服务 代理销售可分散市场拓展风险 [10] 市场供需动态 - 后疫情时代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2020年疫情刺激需求导致供不应求 近年厂商加速产能布局使产销恢复平衡 [12] - 九号公司2021年机器人产销率达151% 库存水平显著下降 2022-2024年产销量持续大幅增长反映需求强劲 [12]
2025年中国预制菜价值链分析:原材料是预制菜生产最大的成本来源,国内预制菜行业毛利率波动下滑
前瞻网· 2025-06-06 16:11
预制菜行业成本结构 - 预制菜生产企业分为自产自销和委托代工两类 上游企业包括食品原料来源和初加工企业 下游为各类消费端口 食品运输贯穿全产业链 [1] - 预制菜成本主要由原材料 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 其中原材料占比最大 达75%以上 得利斯牛肉系列产品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94.8% 人工成本占比3.5%-10% [2] 预制菜价格形成机制 - 预制菜市场价格由供应端 制造端 经销渠道的增值溢价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用 形成逐级传导机制 [4] - 供应端成本包括种植养殖 加工 人工和运输等 传导至制造端成为生产成本 制造端综合供需溢价 研发成本和企业利润形成制造端价格 [4] - 经销渠道综合制造端价格及品牌溢价 渠道成本形成最终价格 消费需求弹性反作用于供应端和制造端 形成"价格-需求-价格"传导路径 [4] 预制菜行业价值链 - 上游原材料环节毛利率低于10% 食品包装加工环节毛利率20%-30% [5] - 中游专业预制菜生产商毛利10%-25% 餐饮企业毛利率较低 零售企业毛利率25%-30% [5] - 行业毛利率从2018年20.07%降至2024年13.79%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 [9]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双汇发展 安井食品 广州酒家 三全食品 千味央厨 金字火腿 海欣食品 味知香 海底捞等 [1] - 毛利率数据基于隆平高科 荃银高科 利农生物 温氏股份 新希望 春雪食品 国联水产 得利斯 味知香 同庆楼 广州酒家等公司2024年(半)年报 [8]
2025年中国润滑油产业价值链分析:车用润滑油毛利率相对较高
前瞻网· 2025-05-30 16:18
1、润滑油行业产业链 目前我国润滑油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油/原油的开采、润滑油基础油的提炼及添加剂供应;润滑油中游主 要为润滑油的生产,从使用用途来分可以分为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等;润滑油的下游 主要为工程机械、汽车、船舶运输、轨道交通等等。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康普顿(603798);龙蟠科技(603906);中晟高科 (002778);统一股份(600506)等 本文核心数据:润滑油行业产业链;成本结构;价值链;价格传导机制 在整个价值链中,利润通常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而其他环节利润极小。从润滑油行业各个产品的 毛利率分析来看,高利润主要车用润滑油,其毛利率约在30%-45%。内燃机油毛利率在25%-40%区间 内。综合来看,汽车领域的润滑油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 2、润滑油生产中直接材料约占总成本超80% 中国润滑油行业中,润滑油生产的成本主要有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运输费等。其中根据统 一股份2024年报披露的润滑油成本结构,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约为87.6%,运费成本占比为2.1%,直接人 工成本占比约为1.3 ...
2025年中国铅酸蓄电池价值链分析:原材料铅是酸蓄电池最大的生产成本
前瞻网· 2025-05-24 13:09
铅酸蓄电池行业成本结构 - 铅酸蓄电池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80%,其中铅占原材料成本的70%左右,塑料占10%左右 [1][4] - 制造费用占比4%-6%,人工成本占比6.5%-10% [1] - 天能股份直接材料成本占比85%且逐年小幅下降,制造费用占比7%-10%呈上涨趋势,直接人工费用低于5% [2] 铅酸蓄电池价格传导机制 - 市场价格受供应端(原材料/人力/设备)、制造端(供需溢价/研发/利润)和应用端需求弹性共同作用 [5][8] - 铅原料占生产成本50%-60%,其价格波动对市场价格传导效应显著 [8] - 行业竞争格局集中,龙头企业议价能力强,中小企业价格敏感度高 [8] 铅酸蓄电池行业价值链分布 - 行业价值链呈"中间低,两边高"形态,传统制造环节价值低,前端研发和数字化转型环节价值高 [10]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09 18:13
价格传导机制现状 - 当前价格传导机制存在三大堵点:经济数字化降本效应显著但创新要素成本未体现 社会服务业及公用事业价格未完全市场化 线上销售低价竞争导致价格内卷[6] - 数字化缩短商品周期 降低制造业人力成本13个百分点 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18%降至14 1% 审计费用降幅超50%[7] - 线上销售占比从不足10%升至27% 绝对低价策略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3] 数字化对价格的影响 - 头部企业数字化降本明显 通过降价提高市占率 倒逼行业整体降价[8] - 生产端数字化滞后于销售端 原材料成本刚性难以传导至终端价格[9] - 技术数字等创新要素未纳入成本核算 作为隐性成本存在[10] 社会服务业价格问题 - 教育医疗在CPI权重达25% 需求快速增长但供给不足[11] - 社会服务定价普遍偏低 主要由事业单位提供 市场化主体不足[12] - 建议区分非义务类教育高端医疗等服务 放开准入和定价权限[19] 线上销售乱象治理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 渠道复杂化增加监管难度[14] - 建议建立低价倾销审查标准 规范主播支配行为认定[21] - 推行沙盒监管 对定价异常商家智能预警[26] 改革建议 - 推动数据资产入表 完善创新要素会计准则和估值制度[18] - 公用事业调价需建立成本监审制度 完善听证机制[20] - 修订价格法 新增新业态价格违法行为规范[24]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02:46
价格传导机制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 价格作为市场运行核心信号,其传导效率直接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配置效率,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价格传导出现失灵现象[1][2] - 我国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2023年3月起CPI持续在1%低位徘徊,对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造成压力[2] - 传统货币供给、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对当前低物价解释力不足,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转型成为新影响因素[3] 价格循环三大堵点 数字经济要素定价失衡 - 数字化转型使制造业营业总成本率下降1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2012年18%降至2024年14.1%[6] - 审计行业费用降幅超50%,机票酒店价格同比下降30%,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成本未在财务核算中显化[6][8] - 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降价挤压中小企业利润,销售端数字化快于生产端导致成本传导受阻[7] 社会服务业价格机制滞后 - 社会服务在CPI权重达25%,医疗教育等领域因普惠属性定价偏低,市场化供给不足[9][10] - 高质量教育医疗需求快速增长,但事业单位主导供给导致价格未能反映真实供需[9] 线上销售价格乱象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从10%升至27%,平台低价竞争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1]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商家通过返利补贴规避低价倾销监管[12] 畅通价格循环四大举措 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 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转型建立联合体,解决"不会转不敢转"问题[15] - 加速数据资产入表,完善技术要素估值定价制度,使成本与收入匹配[16] 服务业价格市场化 - 放宽外商独资医院定价权限,健全服务业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17] - 水电气改革以居民端保本微利、非居民端合理盈利为原则[18] 线上销售监管强化 - 制定直播电商低价倾销审查标准,试点"沙盒监管"容错机制[19][20] - 规范平台流量分配算法,减少对过度低价商品的流量倾斜[20] 价格监管体系升级 - 建立大数据价格监测机制,对接平台数据实现智能预警[22] - 重点整治"全网最低价"话术,将不正当定价纳入企业信用记录[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