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
搜索文档
锚定强国建设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9
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现代化国家重要的物质技术 基础,是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放眼全球,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为实 现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反之,一些后发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没有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 系,导致现代化的成色不足、难以持续。一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由于产业体系没有实现持续升 级,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经济发展最终陷入停滞。由此看,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 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聚焦国内,从"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建立 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到改革开放后构建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再到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我国 现代化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与产业体系的发展和演进紧密相关。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 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拓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 化产业体系,并将其提升到新的战略高 ...
十五五规划的终极阳谋!国家在给你铺路,未来5年想不挣钱都难?
搜狐财经· 2025-10-28 21:06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驱动力 - 对外通过大规模发展工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开拓国际市场 [3] - 对内通过国家主导的基建投资拉动企业利润和就业 [3] - 依靠工业出口、基建投资和居民消费三驾马车驱动经济高速增长十余年 [3] 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 - 居民消费欲望下降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4] - 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且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趋于饱和 [4] - 三驾马车同时放缓导致整体经济环境面临压力 [4] “十五五”规划战略调整方向 - 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包括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模式和机器人提升生产力 [4] - 发展服务业填补市场空白以满足未满足的居民需求 [6] - 加强中西部发展和算力网络建设支持人工智能迭代和国际竞争 [6] - 推进新型城镇化从兴建房屋转向改善居住条件如水电管线维护 [8] - 拓展养老产业市场关注3亿老人的健康服务和陪伴需求 [9] 未来行业发展重点 - 电工、水管工、家电维修等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将显著增加 [8] - 算力相关计算机领域成为关键发展方向 [6] - 养老健康服务领域被视为拥有3亿人口规模的广阔蓝海市场 [9]
对话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工资增长跟上GDP增长的速度,才能真正把内需支撑起来
搜狐财经· 2025-10-27 00:33
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 将扩大内需定位为战略基点和长远之策,源于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需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动能转换 [3] - 国内需求占比长期高达90%以上,未来需更多依赖居民消费支出而非投资支出,因生产性投资需求相对下降 [5] - 政策需促进劳动报酬在GDP中占比稳步上行,以扩大来自居民家庭的需求,这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宏观稳定特别重要 [4] 新需求与新供给的互动关系 - 在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领域,供给与需求几乎同时发生或难以分开,供给端能对需求端进行预测并创造新需求 [8] - 以高端制造业和中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供给能创造新需求,例如新款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消费 [8] - 经济重心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移,这将为居民收入增长带来新机会 [3] 投资于人的核心理念 -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改变资源分配方式和财政支出结构,将家庭置于中心位置,更多地投资于人 [10] - 投资于人包括构建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工薪收入跟上经济发展节奏,并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福利保障水平 [10] - 推动几项重要的惠民改革,对经济未来10至3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能维持内需在较高水平 [11] 扩大有效投资的路径 - 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在于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投资比重,将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和群众生活上 [12][15] - 需要改变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增加“投资于人”的维度,平衡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关系 [14][15] - 应审视基建投资是否为形象工程或带来巨大债务负担,并制定投资于人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 [14] 驱动消费的收入与就业结构 - 需要保持5%左右的名义GDP增速,以创造更多中高端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居民工资收入和消费能力 [6] - 实现收入增长的就业结构必然转向服务业,绝大部分劳动力需位于高端制造业或中高端服务业才能保障收入较快增长 [6] - 服务业越发达人力成本越高,与制造业通过降低成本提升生产力的逻辑相反,更有利于大多数人收入的持续提高 [6]
生产需求基本平稳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新动能培育壮大 8月份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新华社· 2025-09-16 09:11
国民经济运行态势 - 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生产需求基本平稳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新动能培育壮大 [1] 工业生产和服务业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环比增长0.37% [1] -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 [1] 市场销售和投资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 同比增长3.4% 环比增长0.17% [1] -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 [1] 货物进出口 - 货物进出口总额38744亿元 同比增长3.5% [1] - 出口23035亿元 增长4.8% 进口15709亿元 增长1.7% [1] 就业形势 - 1至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2% [1] - 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月持平 [1] 居民消费价格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4% 环比持平 [1] - 核心CPI同比上涨0.9% 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1]
2025苏州紧缺人才目录发布 15个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苏州日报· 2025-09-05 08:24
人才需求概况 - 苏州发布2025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 涵盖电子信息类 机械类 计算机类等15个专业 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1] - 目录围绕先进制造业"1030"产业体系和服务业"1840"产业体系开展调研 相比去年新增量子计算 智慧农业等制造业领域及数据服务 文体服务 旅游服务 康养服务等服务领域 [1] - 首次采用DeepSeek大模型构建分析工具进行紧缺岗位识别和文本分析 最终列入868个紧缺专业类别 3373条岗位信息 [1] 薪酬水平分析 - 先进制造业中智能化研究专家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市场总监 AI算法与芯片架构工程师等岗位年薪高达100万元以上 [1] - 服务业中大数据算法专家 自动驾驶产品总监等岗位年薪达60万元以上 [1] - 计算机类紧缺人才年薪酬在60万至80万元 电子信息类紧缺人才年薪酬在40万至50万元 [3] 企业招聘偏好 - 82%企业倾向于招聘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 [2] - 先进制造业中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领域86%以上企业需求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 [2] - 服务业中法律服务行业企业100%需求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 其次为康养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行业 [2] 人才招聘计划 - 77.25%企业未来1年内计划招聘研发技术类紧缺人才 [2] - 21.57%企业未来1年内计划招聘销售客服类紧缺人才 [2] 人才吸引因素 - 85%企业将薪酬待遇列为人才引进和保留的第一关键因素 [2] - 50%企业认同企业文化因素 49%认同工作环境因素 45%认同职业规划因素 [2] 政策实施效果 - 华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去年有17名优秀人才被认定为苏州市紧缺人才 涵盖计算机类 电子信息类等专业 [3] - 苏州人社部门已开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信息共享功能 可通过苏州人才总入口在线查询相关岗位信息 [3]
2025年6月PMI数据点评: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叠加贸易局势缓和,6月宏观经济景气度延续回升
东方金诚· 2025-06-30 17:09
6月PMI数据情况 - 制造业PMI为49.7%,较5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5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较5月上升0.3个百分点[1] 制造业PMI回升原因 - 稳增长政策发力,新订单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贸易局势缓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2] 制造业PMI回升限制因素 - 美国对华关税超40%,出口减速;二季度房地产市场调整加剧[3] 制造业其他情况 - 预计6月PPI同比在 -3.0%左右;小型企业PMI降至47.3%,较上月下行2个百分点;高技术、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行业表现较好[4] 服务业PMI情况 - 服务业PMI为50.1%,较5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扩张,受政策、消费转型和新动能行业带动[5] 建筑业PMI情况 - 建筑业PMI为52.8%,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基建仍处较高景气水平,房地产投资下滑或收敛[6] 6月宏观经济状态 - 6月宏观经济稳中偏强,上半年GDP增速达5.2%左右,存量政策支撑经济[7] 7月经济预测 - 7月制造业PMI有望保持在49.7%左右,但下行风险大,出口增速或下行[7][8] 下半年经济压力 - 外部环境波动影响出口,房地产止跌回稳需加力,有效需求不足待破解[8] 下半年政策预期 - 下半年货币政策有宽松空间,财政政策将出台增量措施[8]
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应对思考:提升居民消费与大力发展服务业
上海证券· 2025-06-25 15:02
工业现状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仅74.1%,低于2006 - 2022年15年均值77.0%,2023年至今工业品价格连年下跌,2022 - 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下降[3] 外贸情况 - 2017 - 2024年中国货物出口比重从12.76%提升至14.64%,美国从8.72%降至8.45%,贸易顺差从4196亿美元提升至9914亿美元,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在6年正向拉动,2020年、2024年达30%左右[4] - 2025年中国外贸增速因逆全球化思潮面临不确定性,如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5] 消费情况 - 2024年中国政府消费占GDP比重为17%,与美国、日本、欧盟相当,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占比仅40%,低于美国68%、欧盟53%、日本54%[7] - 中国居民消费占比提升15 - 20%,预计带来增量消费20 - 27万亿人民币,与2024年出口规模相当[8] 服务业情况 - 2024年中国商品消费规模42.7万亿人民币,与美国相当,服务消费33.6万亿人民币,美国为99万亿人民币左右,中国服务消费有较大提升空间[9] 风险提示 - 中美经贸谈判、中东地缘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存在,国内经济有下行压力和通缩风险,稳增长政策效果可能不及预期[10]
2200人大会!头部券商最新研判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12 10:25
会议概况 - 会议主题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设置1场主论坛及12个分论坛,涵盖资产配置、人工智能、金融创新、能源材料等焦点领域 [3] - 参会规模达500家上市公司高管与2200余名投资者,安排700余场线下交流 [3] 全球宏观经济 - 全球去美元化加速,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向德国、中国香港等市场,恒生科技指数年初累计上涨超20% [4] - 中国科技力量崛起,2024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68%,人工智能/新能源专利量全球首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 [5] 中国经济转型 - 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16.3%,新消费形式涌现,居民短周期信心出现"筑底"迹象 [6] - 政策框架更聚焦高质量发展,手段兼顾长短期,着力点从"投资驱动"转向"以人为本" [6] - "反内卷"政策具备站位高、覆盖面广、协同性强特点,服务业或成破局切入点 [7] A股市场展望 - A股具备牛市潜力,2025年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或推动居民资产迁移 [8] - 中国企业通过"内卷"突破高价值领域后,"反内卷"将抬升盈利,供给出清周期来临 [8] - 预计2026-2027年为牛市主区间,2025年四季度市场中枢有望抬升进入"发令枪响"前阶段 [9] 科技产业动态 - 中国AI大模型(如DeepSeek、通义千问)和量子计算(中科大"九章")取得国际突破 [5] - 科技革命推动A股涌现科创新力量,成为资本市场走稳走强基石 [5]
2200人大会!头部券商最新研判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12 10:24
会议概况 - 申万宏源2025资本市场夏季策略会于6月10日开幕,主题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设置1场主论坛及12个分论坛,涵盖资产配置、人工智能、金融创新、高端制造等焦点领域 [3] - 会议吸引近500家上市公司高管与2200余名投资者参与,计划进行700余场线下交流 [3] 全球与中国经济格局 - 全球去美元化加速,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向德国、中国香港等市场,恒生科技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上涨超20% [4] - 中国科技力量崛起,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68%,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全球首位,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 [5] - 外资投行5月以来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对中国股市给出"超配"建议 [4] 科技与产业趋势 - 中国在人工智能(如DeepSeek、通义千问大模型)、量子计算(中科大"九章"光量子计算机)、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 [4][5] -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达16.3%,新消费形式如悦己消费、体验消费涌现,居民短周期信心出现"筑底"迹象 [6] 政策与转型方向 - 2024年底政策框架雏形显现,更注重高质量发展,聚焦高水平开放、自主创新、供需再平衡等,手段从"投资驱动"转向"以人为本" [6] - "反内卷"成为转型新阶段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站位高、覆盖面广、协同性强三大特点,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多维度 [7] - 服务业成为就业吸纳主力但供给不足,未来政策或加大开放与支持力度,通过增加优质供给消纳结构性就业压力 [7] A股市场展望 - A股具备牛市潜力,2025年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可能推动居民资产配置迁移,企业盈利或进入长期抬升起点 [9] - 潜在牛市或演绎为"中国版慢牛",基本面改善持续时间长,公募、险资及中央汇金等力量将平抑市场波动 [9] - 2025年四季度市场中枢有望抬升,进入"发令枪响"前最后阶段,2026-2027年或为主要牛市区间 [10]
申万宏源,最新研判!
天天基金网· 2025-06-11 13:12
宏观观点 - 2025年下半年关注"反内卷"和"服务业"关键词 宏观指标结构将迎来"强弱转换" 制造业或面临下行压力而服务业投资和消费已现改善[1] -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达16.3% 新消费形式如悦己消费和体验消费不断涌现 居民短周期信心出现"筑底"迹象[3] - 服务业存在严重供给不足 未来政策或聚焦服务业开放以消纳结构性就业压力 服务业修复有望对冲制造业下行[4] 经济转型 - 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 传统链条贡献趋势性下行 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 PPI承压且产能过剩转向中下游[2] - 政策框架全面优化启动 总量政策空间打开 结构性政策针对性增强 新阶段"供给侧改革"呼之欲出[2] - "反内卷"具有站位高、覆盖面广和协同性强三大特点 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主体低效内卷问题[3] A股策略 - A股具备牛市潜力 居民"资产荒"加剧且2025年为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 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改善将抬升回报中枢[5][6] - 2026-2027年为牛市主要区间 供需格局改善将累积赚钱效应 2025年四季度或进入"发令枪响"前最后阶段[7] - 本轮牛市可能演绎为首个"中国版慢牛" 行业格局优化和海外市场突破或成收益重要来源 监管调控增量资金能力增强[7] 行业配置 - AI、具身智能和国防军工具备成为核心产业趋势潜力 科技震荡市中关注高性价比主题机会[8] - 一二级市场联动拐点显现 创投强势方向包括软件信息、硬件技术及AI相关领域 新消费细分龙头维持高景气[8] - 港股或成领涨市场 港股互联网板块为内地AI产业龙头方向 国企高股息是保险举牌重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