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
人民日报· 2025-08-22 10: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与意义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 旨在以国内大循环稳定性和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1] -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 经济纵深广阔且应用场景丰富 有利于促进分工协作和实现规模经济 [2] - 通过市场机制倒逼低效产能退出并促进优质产能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增强新动能 [2] 市场竞争秩序现状与挑战 - 当前存在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现象蔓延 不正当竞争和无序竞争多发高发 [3] - 这些行为突破市场竞争边界 扭曲市场机制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3] - 不利于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 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 [3] 法治建设与制度完善 - 需完善法律制度形成系统完备体系 重点完善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 [4] - 通过职权法定明确政府行为界限 规制隐性准入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 [4] - 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4] 综合治理与效能提升 - 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地见效 提升制度权威和效能 [5] - 加强重点行业监管执法 运用法律信用和智慧监管技术查处违法行为 [5] - 引导企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高质量竞争 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5] 创新发展与市场拓展 - 发挥质量和标准支撑作用 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 [5] - 支持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并开拓多元化市场 [5] - 依法参与国际市场公平竞争 [5] 宣传引导与社会共识 - 弘扬公平竞争理念并培育竞争文化 增强各方建设主动性 [6] - 开展公平竞争政策进机关/进党校/进企业活动 展示各地区新成效 [6] - 举办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 运用媒体和教育培训宣传法律制度 [6]
河南省20条举措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河南日报· 2025-08-10 07:14
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 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从8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旨在减轻企业创新负担并激发创新活力[2] - 政策重点支持企业解决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每年发布100项以上"揭榜挂帅"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不低于1000万元[2] - 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按国家拨付经费的3%—5%进行奖补,单个项目奖补不超过60万元,每家企业年度奖补不超过500万元[2] 培育创新型企业 - 对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且年研发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金支持[3] -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每年最高可获20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3] - 对运行成效好的创新联合体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3] 创新平台建设 - 对企业新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并根据研发投入等情况统筹给予1000万元持续支持[3] - 对首次命名的企业类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3] - 对企业建设的省级研发平台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分别给予每年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的资金支持[3] 人才引进与激励 - 对科技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入选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个人一次性100万元资金支持[4] - 对企业科研人员入选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个人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资金支持[4] - 省财政资金将投入1.5亿元,在2027年前选派不低于3000名(次)"科技副总"服务企业创新[4] 科研成果转化与融资支持 - 筛选优质科技企业作为省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力争科技企业占比不低于70%[4] - 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奖补10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4] - 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4]
央企年度考核结果出炉
财联社· 2025-07-20 19:29
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度及任期考核结果 - 2024年度业绩考核A级企业共50家,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能源、通信、交通领域龙头企业 [1][4][5][6][7] - 2022-2024年任期业绩考核A级企业共50家,招商局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企业在跨周期考核中表现突出 [1][7][8][9][10] -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企业同时入选年度和任期双A级名单 [1][4][7]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 - 2024年度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数量增至28家,较2023年的26家提升7.7% [1][11][12]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船舶集团位列科技创新榜单前三名 [1][11] - 能源领域企业占比最高,包括国家电网、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8家企业 [11][12]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中国中车、中国船舶集团等6家企业入选 [11][12] 重点行业表现 - **能源行业**: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12家企业同时获得业绩考核A级和科技创新奖项 [4][7][11] - **通信行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信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实现业绩与创新双优 [4][7][11] - **交通运输**: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等5家交运企业入选任期A级名单 [7][9][10] - **高端制造**:中国船舶集团、中国中车集团等企业在科技创新榜单中占据1/3席位 [11][12]
完成率已超80%!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年底收官,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华夏时报· 2025-06-19 19:52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各中央企业及地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超80% [2] - 国资委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供给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创新评价激励机制突破 [2] - 人工智能被列为推动国企科研范式变革的关键工具,需开放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 [2] - 2025年国企改革收官在即,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被列为年度工作核心 [2] 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改革 - 国资国企将普遍推行分类评价和长周期评价机制,建立精准化创新激励及场景化合规免责机制 [3] - 2025年前国企需全面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3] - 《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指引》等政策为激励机制提供操作规范,专家认为此举可优化人才配置效率与公平性 [3][4] 科研人员薪酬激励政策 - 薪酬分配将大幅向科研人员倾斜,关键科技人员采用市场化薪酬体系,杜绝"大锅饭"现象 [5] - 中长期激励以增量价值创造为前提,建立回溯机制并保持周期内稳定增长 [5]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经验将推广,合规免责条款需细化至可操作场景 [5] 科技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求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6] - 2023年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国企可在科研人员中开展中长期激励 [6] - 2016年《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明确股权出售、超额利润分享等多元化激励方式 [7] 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成效 - 2018年《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启动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 [8] - 2024年《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指引》细化薪酬策略、绩效管理等制度框架 [8] - 国家电投东北公司2023年利润总额达6.28亿元(+2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1% [9] - 中国电科实施中长期激励覆盖超5万人,员工持股涉及百余家子公司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