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退市
icon
搜索文档
纳斯达克拟出台新规提高上市门槛
证券时报· 2025-09-27 09:37
纳斯达克拟议新规核心内容 - 纳斯达克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文件,拟对首次上市与持续上市标准进行新一轮修订 [1] - 新规旨在维护市场诚信并加强投资者保护,针对潜在的哄抬股价行为 [2] - 新规显著提高了公司IPO时的公开流通股规模和最低IPO募集资金门槛,并收紧了不符合持续上市标准企业的暂停交易及退市程序 [1] 首次上市门槛提升 - 要求IPO具有最低的无限制公众持股市值,纳斯达克全球市场至少800万美元,资本市场至少500万美元 [2] - 根据净利润标准上市的企业,IPO时无限制公众持股市值统一提高到1500万美元 [2] - 针对中国公司,要求在首次公开发行中通过包销方式向公众募集最少2500万美元 [2] - 对通过SPAC、直接上市、从OTC转板以及从其他国家性证券交易所转板上市的公司采用类似要求 [2]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 中国企业是纳斯达克上市最主要的来源国家,近两年赴美上市热情持续高涨,并集中在中小企业 [3] - 今年年初至今,共有59家企业通过公开发售形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共募集资金10.2亿美元,平均募集资金1730万美元 [3] - 募集资金超过2500万美元的企业仅有3家,新规落地将对赴纳斯达克上市产生较大影响 [3] - 纳斯达克从商业角度考量,认为小型企业无法通过上市费、交易及数据服务产生足够收益以弥补合规和声誉成本 [3] 持续上市标准与退市程序收紧 - 增加一种会导致立即退市和暂停公司证券交易的新情况,即上市企业不符合一项或多项持续上市要求,且公司上市证券市值连续10个交易日未能维持在至少500万美元 [4] - 新规通过后,即使公司申请听证也无法阻止暂停交易,退市几乎没有缓冲期 [4] - 健全的公司治理、可信的领导力以及清晰阐述公司战略的能力,对于企业在美国市场保持良好地位至关重要 [4] 企业应对策略与替代方案 - 建议企业迅速推进已开始的上市进程,或转向纽约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仅要求企业公开流通股价值300万美元,且税前收入至少达到75万美元 [5] - 鉴于港交所修改了上市规则,赴港上市也是企业的选择,香港依然是具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5] - 对于已上市的中概股,建议企业聚焦主营业务,积极布局新业务,适时并购重组优化资产结构并与投资者定期沟通 [6] - 建议企业定期自查是否符合持续上市条件,若市值接近500万美元,可及时引入机构投资者、公司回购股份、大股东增持等方式提升市值 [6]
这家港股公司,即将主动退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20:24
私有化计划与交易结构 - 皓明控股提出私有化北京建设并撤销上市地位的建议已获法院批准 计划于8月29日下午4时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1] - 私有化收购价格为每股0.14港元 较停牌前每股0.04港元溢价250% [1] - 公司股权结构为北控置业香港持股36.26% 皓明控股持股22.35% 京泰实业持股6.99% 实控人均为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公司背景与业务定位 - 北京建设成立于2009年7月 由北控集团通过收购元升国际集团实现借壳上市 [2] - 公司作为北控集团唯一港股投融资平台 主要业务聚焦现代物流设施 高端冷链仓库 数据中心新基建及产业园区多元业务 [2] - 北控集团地产业务通过北控置业集团和北京建设分别运营国内地产开发和国际资本平台 [2] 财务表现与退市原因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连续7年亏损 2023年亏损9亿元 2024年亏损5.37亿元 [3]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1%至8.65亿元 [3] - 长期日均成交额不足百万港元 维持上市地位的合规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攀升 [3] - 公司称市场环境充满挑战导致业绩承压 失去上市平台优势且股本融资能力有限 [1]
中国恒大今日退市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5 11:51
退市事件 - 公司于8月25日9时起被香港联合交易所强制退市 因连续停牌18个月未复牌 [1] - 停牌前股价跌至0.163港元/股 市值仅21.52亿港元 [1] 财务危机 - 公司深陷超2.4万亿元债务危机 [1] - 2021年及2022年财务年度合计亏损超8000亿元 刷新中国企业最高亏损纪录 [1] 法律追责 - 创始人及多名高管因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被追责 [1]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4年1月29日对公司发出清盘令 清盘程序持续推 [1] 历史背景 - 公司2009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 曾为在港上市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1] - 2017年市值一度达3700亿港元 [1]
昔日地产大佬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留置
搜狐财经· 2025-08-22 21:36
公司核心事件 - 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辽宁省新民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1] - 公司存在资产被冻结及查封情况 对运营产生一定影响 但组织架构和经营活动仍正常运转 [1] - 因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及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公司被福建证监局处以600万元罚款 黄其森等8名董监高合计被罚1140万元 [1] 公司发展历程 - 黄其森于1996年创立泰禾集团 主打高端产品线包括泰禾院子 [3] - 2013年至2017年期间 公司销售额实现百亿到千亿突破仅用5年时间 [3] - 2015年黄其森凭借公司股价暴涨成为福建地产首富 2020年以2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001位 [3] 公司经营危机 - 2020年出现债务违约 虽采取出售资产、引入战投、缩减规模等自救措施 但未能实质性扭转经营困境 [4] - 债务重组方案始终未能正式落地 [4] - 2023年8月因触发强制退市条款被深交所摘牌 正式退出资本市场 [5]
恒大退市迎来“终裁”!
证券时报· 2025-08-20 20:49
上市地位取消 - 香港联交所决定自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中国恒大集团上市地位 [1] - 退市原因为公司未能满足香港联交所复牌指引要求且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股份交易 [3] - 公司股价跌至0.163港元/股 总市值从历史高峰期逾3700亿港元萎缩至停牌时21.5亿港元 [3] 退市程序与市场影响 - 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8月22日 上市地位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撤销 [3]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上市委员会决定 [3] - 联交所2018年至2025年6月底累计强制除牌167家主板公司 长期停牌公司面临高概率退市 [3] 债务与经营状况 - 2023年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显示需新增2500亿元至3000亿元融资 但重组方案迟迟未落实 [4] - 恒大地产集团现存58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 被执行总金额超648亿元 [4] - 8月18日新增8则被执行人信息 执行标的合计超过50.1亿元 [4] 业务与治理问题 - 公司治理结构不达标且经营缺乏透明度 退市未根本解决信息披露问题 [4] - 物业和汽车等多元业务板块可能受到拖累 [4] - 退市不代表清盘或破产 公司仍需处置债务风险等遗留问题 [4]
恒大退市迎来“终裁”!
证券时报· 2025-08-20 20:44
上市地位取消 - 香港联交所决定自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中国恒大集团上市地位 依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 [2][4] - 公司股价跌至0.163港元/股 总市值从历史高峰逾3700亿港元降至停牌时21.5亿港元 市值缩水幅度超过99% [4] - 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8月22日 上市地位于8月25日正式撤销 公司明确不申请复核该决定 [4][5] 退市背景与影响 - 退市直接原因是未能满足联交所复牌指引要求 且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股份交易 [4] - 联交所2018年至2025年6月底累计强制除牌167家主板公司 形成长期停牌公司"高概率退市"的市场预期 [5] - 退市不代表公司清盘或破产 但反映企业治理不达标及经营缺乏透明度 业务板块(物业/汽车)可能受到拖累 [5] 债务与经营状况 - 2023年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显示未来三年需新增融资2500亿至3000亿元 但重组方案迟迟未能落实 [5] - 恒大地产集团现存58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 被执行总金额超648亿元 另涉及多条限制消费令及失信被执行记录 [6] - 公司于8月18日新增8则被执行人信息 执行标的合计50.1亿元 涉及追偿权纠纷等案件 [6]
恒大,最新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8-15 06:39
公司清盘进展 - 清盘人于2025年7月25日向法院提交了债权人资料及审查委员会委员意向报告,并申请不成立审查委员会[1] - 关于不成立审查委员会的指示申请聆讯定于2025年9月16日在香港高等法院举行[2] - 任何人士欲在聆讯中陈词需委聘香港事务律师并于2025年8月29日前联络清盘人律师[2] 公司上市地位变动 - 公司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起暂停买卖,并将继续停牌直至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取消上市地位[2] - 香港联交所因公司未能满足复牌指引要求及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交易,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3] - 公司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上市地位于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撤销,公司无意申请复核该决定[3] 公司市值与资产状况 - 公司停牌时股价为0.163港元/股,总市值为21.5亿港元,较历史高峰期逾3700亿港元大幅下降[3] - 尽管清盘人控制了集团及下属公司,但账面资产实际变现率较低,仅恒大物业可变现价值高,但无法覆盖权益诉求[3] 退市影响与行业分析 - 恒大退市将加速破产清算进度,有序地保全及变现集团资产,并按照权益人优先级别进行偿债[3] - 退市短期内可能造成市场扰动,如中资房地产企业境外融资受阻、境外上市企业整体估值受影响[4] - 此次风险释放是旧模式退出的一部分,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并倒逼未清盘的出险企业加快资产重组[4] 公司近期法律诉讼 - 2025年8月13日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增10则被执行人和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合计16.4亿余元[4] - 涉及案件包括票据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部分案件被执行人还包括其地方子公司[4] - 执行法院包括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等[4]
中国恒大月底正式摘牌
北京晚报· 2025-08-14 16:15
退市安排 - 中国恒大集团将于8月25日从港交所正式摘牌 [1] - 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未于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1] - 股份最后上市日为8月22日 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上市地位 [1] 市值与交易表现 - 最后一单股票交易成交价定格在0.163港元 [2] - 退市时市值为21.5亿港元 [2] - 2017年10月市值曾达4144亿港元峰值 [2] 发展历程 - 2009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 成为在港上市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2] - 创始人许家印因市值峰值被推上中国首富宝座 [2] - 2021年遭遇流动性危机 [2] 财务与监管问题 - 2024年3月恒大地产被曝财务造假等问题 [2] - 2024年5月恒大地产被证监会罚款41.75亿元 许家印遭顶格处罚 [2] - 2024年1月29日股份停牌 至2024年7月28日已停牌18个月 [2] 债务状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收到187份债权证明 债权总额约3500亿港元 [2] - 较2022年底披露的香港上市主体275亿美元负债规模显著增加(按1美元兑7.8港元换算 约2145亿港元) [2]
中国恒大将于25日退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4 05:50
退市安排 - 中国恒大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从港交所摘牌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8月22日 [1]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 [1] - 停牌前最终股价定格在0.163港元 总市值21.5亿港元 [1]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2019年虚增收入2139.89亿元 2020年虚增收入3501.57亿元 [2] - 证监会于2024年5月对恒大地产处以41.75亿元罚款 [2] - 公司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起停牌 截至2024年7月28日已连续停牌18个月 [2] 历史发展与转折 - 2009年11月成为港交所最大内地民营房企上市公司 [1] - 2017年10月市值达峰值4144亿港元 推动创始人成为中国首富 [1] - 高负债扩张及多元化布局引发市场疑虑 2021年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 [1]
恒大退市倒计时10天,许家印夫妇400亿分红追讨悬顶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36
退市与法律后果 - 恒大集团于8月22日在港交所正式取消上市地位 并非破产清算但上市地位直接被终止[1] - 香港法院追讨许家印夫妇418亿港元违规分红 该分红发生于2020-2021年债务危机期间并被裁定为不合规[3][8] - 境内超500亿资产遭司法冻结 但主要资产已被地方政府监管 冻结属司法程序补充措施[4] 财务与债务状况 - 公司总负债规模达2.4万亿元 境内债重组方案通过率不足30% 若失败可能触发大规模诉讼[4][5] - 境外债务重组清偿率不足3% 债权人面临重大损失[8] - 境内债重组仅覆盖总债务24% 即使通过仍失去资本市场融资能力[3] 运营与资产处置 - 存在160万套未交付房源 依赖地方政府"府院联动"机制逐步盘活而非公司自有资金[4] - 香港清盘人刚获得资产调查权 境内数万套抵押房产及跨境资产追索处于初始阶段[5] - 500亿冻结资产中或含部分现金 但相对于万亿级负债规模作用有限[4] 公司治理与风险警示 - 许家印已于2023年9月被控制 丁玉梅境外追债其子许腾鹤涉及10亿金额[3][4] - 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刑事风险 案件尚未结案[5] - 高分红行为在现金流恶化时可能构成掏空公司手段 非良性分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