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产业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硅业龙头股权求转让?回应:严重不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1:04
股权转让传闻 - 有媒体报道称合盛硅业正在谋求股权转让,特变电工是意向"接盘方"之一,但双方因价格谈判未达成一致[1] - 合盛硅业实控人罗氏家族出让全部股权的意向对价在百亿元级别,但特变电工认为该价格偏离预期[1] - 合盛硅业官方否认股权转让传闻,称从未与特变电工及其关联方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接触或洽谈[1] - 公司声明不存在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股权转让事项,并将追究散布不实信息者的法律责任[1] 公司业务概况 - 合盛硅业是工业硅和有机硅领域的双龙头企业,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1] - 公司布局了光伏多晶硅等光伏制造环节,但光伏板块业务表现远不及传统硅基业务[1] 财务表现 - 2024年合盛硅业实现营业收入266.92亿元,同比增长0.41%,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40亿元,同比减少33.6%[2] - 2024年一季度受核心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公司整体业绩较同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盈利状态[2] - 截至6月9日收盘,合盛硅业股价报收47.58元/股,最新市值为562亿元[2] 行业动态 - 光伏产业周期处于低谷期,对合盛硅业经营带来考验[1][2] - 相关报道提及光伏行业市值蒸发超20亿元、从业人员调整等现象[4]
直击股东大会 | 去年首亏的通威股份仍对未来有充分信心 光伏行业将逐步回归理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23:51
行业现状与周期 - 光伏行业当前处于低迷期 硅料价格从每吨20万元降至不到4万元 跌幅超80% [6] -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线 第二季度在产企业数量或缩减至10家左右 [6] - 头部硅料企业产能利用率仅30% 库存压力导致折旧成本占总成本近三分之一 [11] 公司经营与财务 - 公司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1.44亿元 一季度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储备约400亿元 [8] - 内蒙基地高纯晶硅现金成本降至2.7万元/吨以下(不含税)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9] - 电池片业务全年销量87.68GW(含自用) 组件销量45.71GW 同比增速分别为8.7%和46.93% [13] 成本与技术优势 - 公司综合电耗46度/kg-Si、硅耗1.04kg/kg-Si 优于行业平均54.5度和1.07kg/kg-Si [11] - 新项目单位投资成本5亿元/万吨 较行业平均8亿元/万吨低37.5% 综合成本优势近1万元/吨 [11] - TOPCon技术为当前主流选择 兼容PERC产线且设备自主可控 去年N型组件市场份额快速扩大 [13] 管理层观点与战略 - 强调"反内卷"策略 控制硅料产能利用率与实际需求匹配 一季度月需求9万-10万吨 [7] - 研发投入不设上限 不盲目推崇单一技术路线 注重技术搭配与客户需求导向 [10][13] - 行业洗牌后将强化成本控制能力 历史分红率早年30%、近三年50% 通过回购增持稳定信心 [13] 行业长期前景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530GW 同比增长35% 中国产品全球市占率达85% [12] - 光伏预计2025年底超过煤电成为最大装机电源 市场空间支撑技术多元化发展 [12] - 行业经历2008年以来多次周期轮回 当前低谷为市场竞争结果 未来将回归理性 [3][9]
多只红利基金限购;这类基金总规模增长14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15:10
今日基金新闻速览 - 多只红利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截至一季度末红利基金总规模达2513.67亿元 较去年四季度末增长270亿元 [1] - 首批恒生科技ETF总规模达755.63亿元 较成立时的49.89亿元增长14.15倍 [1] - "固收+"基金数量超1700只 整体规模较去年末增长超1400亿元 部分产品年内收益率超10% [1] 知名基金经理动态 - 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混合减持阳光诺和10.8万股 [1] ETF市场行情 - 沪指涨0.17% 深成指跌0.13% 创业板指跌0.12% 两市成交额1.29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69亿元 [2] - 标普消费ETF和标普500ETF涨停 多只光伏ETF表现突出 [2][3] - 中证2000增强ETF领跌3.89% 国防军工相关ETF回调明显 [4] ETF主题机会 - 光伏产业链产能利用率约50% 行业处于周期底部 政策或加速供给侧出清 可关注光伏ETF [5] 新发基金信息 - 招商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基金即将发行 业绩基准为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90%+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收益率×5%+活期存款利率×5% [6] - 基金经理蔡振管理多只指数增强型产品 包括招商中证500等权重指数增强和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