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多晶硅

搜索文档
全方位对比及债市影响剖析:“反内卷”政策能否复制供给侧改革?
东吴证券· 2025-08-11 11:34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固收深度报告 固收深度报告 20250811 "反内卷"政策能否复制供给侧改革?—全 方位对比及债市影响剖析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观点 ◼ 重点行业 ◼ 政策举措 2025 年 08 月 11 日 证券分析师 李勇 执业证书:S0600519040001 010-66573671 liyong@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徐沐阳 执业证书:S0600523060003 xumy@dwzq.com.cn 相关研究 《"债不弱,股不强"格局下转债仍 将扮演必要角色》 2025-08-10 《绿色债券周度数据跟踪(20250804- 20250808)》 2025-08-09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2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全方位对比 ◼ 背景动因 ◼ 2015 年,我国经济正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高速增长,工业领域的 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特别是煤炭、钢铁等传统重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持 续走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调整,企业经营承压。2015 年 11 月 10 日,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 ...
A股,午后突发!韩国股市暴跌!
证券时报· 2025-08-01 16:57
亚太股市表现 - 8月首个交易日亚太主要股指多数下跌 日经225指数跌0.66%报40799.6点 韩国综合指数跌3.88%报3119.41点 澳洲标普200指数跌0.92%报8662点 新西兰标普50指数跌0.74%报12729.4点 [1][2] - A股市场全线走弱 沪指跌0.37%报3559.95点 深证成指跌0.17%报10991.32点 创业板指跌0.24%报2322.63点 科创50指数跌1.06%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6200亿元 较前一日减少3400亿元 [3] - 港股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尾盘均跌超1% 但个股分化明显 英诺赛科大涨30%盘中一度涨超60% 蔚来涨近9% 中通快递涨超7% [3][12][13] 光伏产业链 - 光伏板块集体爆发 捷佳伟创20%涨停 海优新材涨13% 双良节能、文科股份涨停 赛腾股份涨超9% [4][5][6] - 政策面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 工信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 要求9月30日前完成监察 机构认为这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7] - 中金指出光伏"反内卷"拐点或从硅料环节开始 头部企业有望实现盈利与市占率双升 中信证券强调技术创新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 [7][8] AI应用概念 - AI应用概念股表现活跃 启迪设计20%涨停 果麦文化、鼎捷数智涨超16% 万兴科技、普元信息涨超10% [9][10]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推动AI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强化算力算法数据供给 [11] - 银河证券认为AI将推动通信行业硬件端高增长 云厂商通过大模型增强客户黏性 智能体进化将拓展应用场景并带动算力需求常态化 [11] 氮化镓技术突破 - 英诺赛科因入选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商名录 股价单日最高涨60%收盘涨30% 成交额超42亿港元 [12][13] - 合作将单机房算力密度提升10倍以上 推动AI数据中心迈入兆瓦级供电时代 但公司回应称目前合作处于测试阶段尚未产生实质订单 [13][14] - 公司采用IDM全产业链模式 拥有全球最大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产能 产品覆盖15V-1200V氮化镓功率器件 [14]
硅业龙头股权求转让?回应:严重不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1:04
股权转让传闻 - 有媒体报道称合盛硅业正在谋求股权转让,特变电工是意向"接盘方"之一,但双方因价格谈判未达成一致[1] - 合盛硅业实控人罗氏家族出让全部股权的意向对价在百亿元级别,但特变电工认为该价格偏离预期[1] - 合盛硅业官方否认股权转让传闻,称从未与特变电工及其关联方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接触或洽谈[1] - 公司声明不存在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股权转让事项,并将追究散布不实信息者的法律责任[1] 公司业务概况 - 合盛硅业是工业硅和有机硅领域的双龙头企业,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1] - 公司布局了光伏多晶硅等光伏制造环节,但光伏板块业务表现远不及传统硅基业务[1] 财务表现 - 2024年合盛硅业实现营业收入266.92亿元,同比增长0.41%,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40亿元,同比减少33.6%[2] - 2024年一季度受核心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公司整体业绩较同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盈利状态[2] - 截至6月9日收盘,合盛硅业股价报收47.58元/股,最新市值为562亿元[2] 行业动态 - 光伏产业周期处于低谷期,对合盛硅业经营带来考验[1][2] - 相关报道提及光伏行业市值蒸发超20亿元、从业人员调整等现象[4]
知名企业:瓦克化学复盘启示,国内应如何布局?(附36页PPT)
材料汇· 2025-06-03 23:04
瓦克化学公司概况 - 德国瓦克化学成立于1914年,拥有110年历史,是全球硅基和乙烯/醋酸基材料领先企业[9] - 2024年公司有机硅销售额全球第2,可再生分散胶粉和半导体多晶硅销售额全球第1[2] - 公司业务分为有机硅(50%)、聚合物(26%)、生物解决方案(7%)和多晶硅(17%)四大板块[19] - 2024年公司营收57亿欧元,较2006年增长71%,归母净利润2.4亿欧元[15] 差异化竞争战略 - 有机硅业务专注3000余种特种产品,2023年特种有机硅占有机硅销售额85%[3][57] - 光伏多晶硅聚焦美国市场,受益于反倾销政策带来的价格优势[66][68] - 聚合物业务VAE乳液产能超100万吨/年,可再生分散胶粉全球销售占比约50%[3][78] - 通过高附加值产品策略应对中国低成本产能冲击,保持有机硅全球第二地位[50][54] 新技术布局 - 半导体多晶硅销售额占全球50%,持股世创电子30.83%享受半导体行业成长红利[93][104] - 生物技术业务2008-2024年CAGR达8%,规划2030年收入10亿欧元(2024年3.7亿)[89][112] - 生物制剂领域2023年全球份额约5%,在L-半胱氨酸等产品全球领先[119][127] - 研发投入持续,有机硅和聚合物业务研发占比保持在2%-3%[56][86]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拥有27个生产基地、21个技术中心和46个销售网点,亚洲收入占比37%[5][129] - 2011年收购挪威金属硅工厂实现原料1/3自给,降低供应链风险[137][138] - 通过并购拓展生物技术业务,2014-2024年完成5起重要收购[150] - 在中国张家港建设全球大型有机硅基地,受益新兴市场增长[139][142] 中国化工企业启示 - 大宗化工品自给率已较高(有机硅DMC 123%),需转向高附加值产品[152][154] - 参考瓦克经验,应关注电子材料、合成生物等新兴技术领域[136][151] - 全球化能力成为关键,可通过海外资源、市场拓展和技术并购实现[135][136] - 推荐关注皖维高新(PVA光学膜)、梅花生物(合成生物)等转型企业[155][158]
光伏多晶硅近况更新
2025-05-07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光伏多晶硅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价格方面** - 五一节后硅料市场成交疲软,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7元左右,节前大厂对下游厂报价基本在每公斤37元左右,个别低价36元出头 [1][2] - 标准型致密料(期货交割品)市场参考价约为每公斤37元,替代交割品(P型致密料)价格约为每公斤34元出头,混包料价格在36 - 37元/公斤,头部企业报价偏向36 - 37元,拉晶厂希望以35 - 36元拿货,存在价格博弈 [1][3][4] - 硅业分会N型致密料均价中枢为41,000元/吨,但实际低价在37,000元/吨左右,4月中旬后电池和硅片价格崩塌,节前40,000以上无法成交 [1][8] - 替代交割品需每吨贴水12,000元 [1][9] - **产量和库存方面** - 4月多晶硅产量环比下降,4月国内实际产量约为9.6万吨,5月预计为9.3 - 9.4万吨,主要受头部企业减产和二三线企业停产检修影响,虽有新增投产能但释放情况不确定 [1][2] - 截至4月30日,整体库存约为25万多吨,五一后库存略有上升至26万吨左右 [2][3] - **企业成本和生产意愿方面** - 行业龙头公司现金成本约为27,000元/吨,交割品生产成本更高,总体现金成本可达30,000元/吨以上,因质量要求高、电耗增加等因素 [1][7] - 硅片厂商受制于市场波动,接货意愿较低,现货市场成交停滞,下游厂商普遍观望,拉晶厂库存尚存,补库意愿不强,期货价格倒挂,硅料厂生产交割品积极性不高,因利润不佳且需单独调试产线 [1][5][12][13] - **产业链排产方面** - 5月硅片环比下降不到10%,从60吉瓦降至50多吉瓦,电池维持在60吉瓦左右(可能略少为59吉瓦),组件环比下降10%左右,从60吉瓦降至50多吉瓦 [10] - **企业对后市看法方面** - 硅料企业普遍对三季度需求不看好,希望价格尽快触底回暖,部分产能减少或推迟复工,但全年不开工可能性不大 [2][18] - 当前低价下,按完全成本计算无厂商盈利,按现金成本部分厂商可维持运营,但加上折旧后多数厂商难盈利 [2][19] - **产品相关方面** - 交割品主要指n型致密覆头小料,替代交割品包括n型混包料、p型致密料和p型菜花料等,交割品因价格高部分下游企业无法承担成本,混包料配方固定,光伏硅料成交稳定 [21][30] - n型混包在产业产能中占比约为60% - 70%,下游需求比例随市场行情变化,近期n型硅料提纯投入比例降至40% - 50% [22] - 颗粒硅接受度较好,技术上可投放比例增加,取决于硅片质量和轻跳危险性的控制能力 [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农产品产线规模(算上停工检修产线)大约在几十万吨左右,硅料生产量大约在小几万吨左右 [14][15] - 交割品需要专线生产,不是所有产能都能生产,因要求较高制密率需单独调试 [16] - 部分中小多晶硅厂商有意向增加采购量,但受硅片价格不确定性、下游价格不稳定性及库存压力影响,尚未批量采购 [24] - 厂家转产新产品复杂程度较低,老产线模块小(如5万吨)技改约一个月,新投大模块(如20万吨)技术水平高,时间成本不大 [25] - n型致密副头电耗约为45 - 48度,混包料电耗约为53度,差异源于质密度、内在质量及表面金属等指标 [26] - 增加电耗通过延长还原反应时间提升纯度,降低杂质含量,铂族金属无直接影响 [27] - 碳氧含量和机体杂质影响还原过程速度,内在质量不稳定问题在一些头部企业较明显,因还原运行不好 [28] - 还原过程慢下来提高致密率,提升整体成果,更好提纯杂质 [29] - 产能协同有实际约束力,行业内存在自律机制,由协会领导自律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