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期服务

搜索文档
苏州企业服务超市启用 204家优质供应商入驻
苏州日报· 2025-07-22 08:35
苏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企业服务超市 - 线上依托"一企来办·苏商通"法人服务总入口打造一站式市场化服务资源枢纽线下在政务大厅设置专区提供专业化咨询和需求采集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闭环 [2] - 已完成手机端与网页端一期建设涵盖财税服务法律服务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咨询认证评估国际合作人力资源九大模块 [2] - 当前入驻优质供应商204家服务产品319个服务顾问405人线下实体超市已完成建设与供应商入驻 [2] 苏州民营企业家之家 - 位于阊胥路32号打造"企业+LOVE"特色品牌集党建引领政策宣讲文化交流产业链对接于一体 [2] 苏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 - 活动从7月持续至8月底包含"新领航"公益课程"安全生产"政企交流会创投伙伴计划工商市集四大类共45项活动 [2]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自2023年7月《苏州市促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方案》发布后持续加强涉企服务平台建设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 [1] - 市工商联配合数据局推进"三个一"为核心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一站式全周期定制化服务 [1]
民营肿瘤服务崛起成关键力量,佰泽医疗(02609.HK)全周期闭环点燃增长预期
格隆汇· 2025-06-26 19:58
公司上市与学术成果 - 佰泽医疗于6月23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2% [1] - 同日联合北医三院等发布《肿瘤康复专家共识(2025)》,提出"全周期康复"新体系和"五大康复处方"(运动、营养、药物、心理、舒缓)技术组合 [2] - 学术成果确立多学科协作(MDT)核心地位,开拓预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等创新业务空间 [2]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4951亿元增至2026年7687亿元,民营肿瘤医疗市场增速达19.8%,2026年规模将突破1092亿元 [8] - 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仅40.5%,显著低于美国的67.1%,公立医院床位使用率超100%,资源严重短缺 [6] - 民营医院数量从2018年20977家增至2023年26583家,年复合增长率8.3%,预计2030年达44063家 [7] 公司差异化竞争策略 - 构建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肿瘤全周期闭环服务体系,填补公立体系"重治疗、轻筛查康复"短板 [13] - 旗下6家自有医院及合作医院均设立早癌筛查中心,2023年胃肠镜检查病例数居民营肿瘤医疗集团首位 [14][15] - 康复体系覆盖所有自有医院,设立标准化肿瘤康复中心,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并减轻治疗副作用 [16] 增长驱动因素 - 计划投入1.91亿港元(占募资额30.6%)用于医院并购,已通过并购实现太原和平医院升级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武陟济民医院毛利率从6.6%提升至18.6% [19][21] - 投入6370万港元(占募资额10.2%)升级数字化系统,包括远程协同平台和患者全流程管理平台,优化DRG/DIP医保支付下的成本控制 [22] - 北京京西肿瘤医院毛利率从2022年0.2%提升至2024年20.7%,集团整体毛利率从3.3%增至12.8% [20]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国家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肿瘤等紧缺领域,DRG/DIP改革覆盖全国超90%地市,为民营医院创造公平环境 [7] - "公立保基本、民营强专科"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形成,民营医院在早筛、康复环节填补公立体系缺口 [11]
圣贝拉上市后其创始人向华发家书:致走窄门的同路人
财联社· 2025-06-26 17:34
上市表现与里程碑 - 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开盘股价一度涨近50%,最终报收9.64港元,大涨46.5%,市值达57.4亿港元 [1] - 上市日标志着公司成为亚洲及中国规模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书写了中国母婴护理行业的历史 [12] - 创始人回顾发展历程,强调长期主义和专注,从香港投行工作转向月子中心行业,选择少有人走的"窄路" [6]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通过LTV全周期服务战略、收购广禾堂、布局予家到家服务等,聚焦客户需求,拓宽业务板块,走出独立增长曲线 [7] - 搭建行业首个Saas体系,制定1000多项SOP标准,规划客户服务情绪蓝图,将服务标准升级为服务艺术 [10] - 以中式护理为起点,不断重构行业,从1.0护理模式创新到2.0环境迭代再到3.0产品迭代,推出多项原创产品服务概念 [11]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创24小时护士1对1照护模式,以专业护士代替月嫂 [11] - 打破独栋模式,仅合作全球酒店集团Toplabels的品牌 [11] - 推出百日随行服务、分龄育儿计划、"随心拼"产品模式、小月龄旅居服务等一系列原创产品服务概念 [11] 全球化布局 - 相继登陆美国纽约和加州,被海外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中式护理在海外掀起潮流 [14] - 未来将陆续落子全球一线城市,逐步深耕东南亚与美国市场,通过东方月子叙事与世界建立链接 [14] - 推出"贝拉博士"母婴大语言模型,面向社会开放,解决全球家庭育儿知识体系匮乏的难题 [17]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 坚持长期主义,在一个领域始终如一的深耕 [3] - 以女性及家庭为核心,打造面向全周期的服务闭环,坚持产业聚焦、产品聚焦、特性聚焦 [12] - 永远保持谦卑,以客户为核心,尊重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在逐渐开阔的窄路上默默耕耘 [19] 人才与团队 - 创始团队包括2017年第一期星火培训计划的8名护士,这些护理专家已成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 [4] - 感谢1700位始终坚守在一线的员工,强调专业与热爱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3][8]
佰泽医疗(2609.HK)上市在即:肿瘤全周期服务生态迎来价值释放
格隆汇· 2025-06-20 10:04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中国已成为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肿瘤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二线城市资源集中,三四线城市资源匮乏 [1] - 公立医院存在"重治疗轻筛查轻康复"现象,供需不匹配 [1] - 公司以"早筛+治疗+康复"肿瘤全周期服务战略定位迅速崛起,在医疗需求缺口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1]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核心竞争壁垒在于优质医疗资源累积和稀缺的肿瘤全周期服务体系 [2][3] - 核心管理团队来自公立三甲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顶尖机构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3] - 截至2024年12月,旗下医院均设立早癌筛查中心和康复科,形成"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闭环生态 [4] - 截至2023年末,公司自有医院早癌筛查中心数量和胃肠镜检查病例数均排名中国民营肿瘤医疗集团第一 [4] 扩张战略与整合能力 - 2018-2022年通过精准并购策略收购5家民营医院并自建1家,形成6家自有医院和2家托管医院的服务矩阵 [7] - 2022-2024年自有医院门诊人次从547919增至833000,年复合增长率23.3% [9] - 2022-2024年自有医院住院人次从30740增至46379,年复合增长率22.8% [9] - 成功将太原和平医院升级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武陟济民医院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8.0亿元增至1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7% [11] - 2022-2024年毛利从7955.7万元增至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8% [11]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达1249.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2][13] 市场环境 - 港股市场氛围持续修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幅已超过50% [15]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额超6000亿港元,对流动性敏感的新上市及中小型成长股形成利好 [17] - 2024年前5个月港股IPO募资总额同比飙升逾7倍 [17] 发展前景 - 在人口老龄化和癌症防治需求升级驱动下,公司有望借助资本市场完善肿瘤全周期服务网络 [21] - 相较于海吉亚和美中嘉和,公司的肿瘤全周期战略提供更广阔想象空间 [6]
稀缺标的来袭!全球家庭护理第一股圣贝拉(2508.HK)开始招股
格隆汇· 2025-06-18 11:55
公司概况 - 全球家庭护理行业第一股圣贝拉(2508 HK)于6月18日开启招股 拟全球发售9542万股 发售价每股6 58港元 一手入场价3323 18港元 预计6月26日上市 [1] - 瑞银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机构 杭州市政府旗下萧山区产业基金等全明星基石投资者参与 [1] 基石投资者与战略协同 - 基石投资者包括杭州市萧山区产业基金(区域标杆效应)、和睦家医疗(高端护理+专科医疗闭环)、香港养和医院(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整合)、58集团(到家护理流量协同)、媛颂医疗(产后康复医美升级) [2] - 华夏基金作为公募头部机构参与 体现主流资本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3] 保荐机构表现 - 中信证券与瑞银集团今年在港股保荐6家企业 首日平均涨幅33 3% 累计涨幅105 49% 体现头部机构对优质资产的筛选能力 [4] 商业模式与稀缺性 - 公司是全球首家上市的家庭护理企业 定义行业赛道并构建覆盖孕期至家庭育儿期的全周期服务生态链 形成"专业护理+家庭场景+健康消费"三阶跃升的竞争壁垒 [7][8] - 业务多元化布局包括母婴护理 到家护理 产后康复 女性健康产品等 2022-2024年营收从4 72亿元增至7 9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0 15% [8] 财务表现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转为2023年盈利2077 2万元 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4225 6万元 同比增速103 43% 显示商业模式盈利转化能力与规模效应 [9] 行业定位 - 公司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家庭护理行业价值标准 被视为万亿级赛道中的中国产业升级范本 [11]
A.O.史密斯持续领航商用净水市场,荣膺2025年度商用净水渠道价值力TOP品牌实至名归
消费日报网· 2025-06-10 12:42
行业盛会与品牌荣誉 -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水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同期召开第二届中国商用净水行业高峰论坛 [1] - 公司凭借卓越综合实力荣膺2025年度商用净水渠道价值力TOP品牌 [1] 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 - 公司自2015年布局商用净水市场,5年内成为高端场所公共饮水领域首选品牌 [3] - 商用直饮水机构建全流程水质防护体系,核心专利长效反渗透滤芯过滤精度达0.1-1纳米,可滤除99.9%的有害物质 [3][4] - 在全国TOP50国际机场中,40余家选择其产品,服务150家世界500强中国区办公场所及20所TOP50高校 [6] - 形成办公、校园、商厨、医疗等全场景饮水解决方案矩阵,实现从单一设备供应到场景化需求定制的跨越 [6] 商业模式创新 - 推出"可租可售+场景定制"灵活合作模式,租赁模式以轻资产、高回报特性受渠道青睐 [9] - 为代理商提供全流程标准化支持,通过CRM系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9] - 经销商无需承担传统重资产运营压力即可实现可观收益 [11] 服务体系与技术支持 - 构建覆盖勘测、设计、安装、维保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秉持"全程服务,全面安心"理念 [12] - 智慧云IoT技术实现主动服务升级,可预判设备故障并精准监测滤芯使用周期 [12] - 全国布局2000+认证服务工程师与300+服务网点,实现2小时响应、24小时故障处理闭环 [12]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技术创新、模式探索、服务升级推动公司引领行业向品质化、智能化、可持续化发展 [14]
楼市回暖乏力:供需失衡下的“三座大山”与破局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5-26 13:46
供需失衡 - 全国住宅用地成交面积累计达68亿平方米,相当于为1.36亿人提供住房,但同期新增城镇人口仅8200万,供需严重失衡 [3] - 一线城市新房去化周期从9个月拉长至21个月,三四线城市出现"空城"现象 [3] - 2024年出生人口跌破900万,适婚购房群体规模较十年前缩减37% [3] 政策调控 - 2024年超30城取消限购,但房贷利率仍维持在4.1%高位 [3] - 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至15%的城市不足两成 [3] - 居民杠杆率已达63.3%,接近国际警戒线,银行审批房贷更加严格 [3] 房企转型 - 头部房企采用场景化营销,如将样板间改造成咖啡馆、健身房,提升购房体验 [4] - 通过AI算法分析客户浏览轨迹,广告投放精准度提升至78%,转化率提高3倍 [4] - 推出"交房即办证+三年租金补贴"组合拳,开盘去化率达92% [5] 破局之道 - 需建立"城市住房需求预测模型",动态调整土地供应节奏 [7] - 探索"共有产权+REITs"模式,降低购房门槛 [7] - 提供"验房陪签""装修监理"等增值服务的项目,客户复访率提升40% [7] 行业趋势 - 未来房企核心竞争力在于让客户愿意为服务买单 [7] - 购房观念从看重地段转向看重社区服务和生活体验 [8] - 房地产下半场属于那些读懂"人"的需求的企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