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
搜索文档
联合利华,营收全线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10:00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2]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美容与健康业务同比下跌1.6%,个人护理业务同比下跌4.8% [2] - 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食品业务销售额均同比下滑3%左右 [5] - 从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来看,整体实现了约3.9%的增长 [5] 业务部门表现与战略调整 - 美妆与健康板块基础销售额以5.1%的增速领先,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1%,食品业务增长3.4%,家庭护理业务增长3.1%,冰淇淋业务增长3.7% [5]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2]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2] - 公司正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品牌组合,优先发展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并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的核心市场 [6]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 [5] - 印尼市场基础销售额增长12.7% [5]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增长轨道,呈低个位数增长 [2][5] - 中国市场的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2] 中国市场战略与本土化创新 - 公司对中国市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包括优化现有渠道、对分销体系进行重大改革、调整清扬、力士和凡士林三大核心品牌的运营模式 [5] -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正经历根本性转变,研发权下放成为核心特征 [8] - 联合利华发布“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认为AI将在三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8] - 上海研发中心是联合利华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基础研究、重要活性物和重要包装的选择很多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8] 行业背景与消费者趋势 - 中国整体护肤品市场非常巨大,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 - 中国消费者迭代升级速度快,从关注成分转变为更加在意功效,并要求有更多的临床验证数据,强调温和安全 [9] - 国际企业正加码在华本土创新,例如拜尔斯道夫在上海落地了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旨在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创新,并服务于全球市场 [9]
联合利华,营收全线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09:55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美容与健康、个人护理业务前三季度分别下跌1.6%和4.8% [1] - 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食品业务销售额均同比下滑3%左右 [3] - 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整体实现约3.9%增长 [3]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1] 业务部门表现与战略调整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此前因美国政府停摆而推迟 [1][3] - 美妆与健康板块基础销售额以5.1%的增速领先,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1%,食品业务增长3.4%,家庭护理业务增长3.1%,冰淇淋业务增长3.7% [3] - 公司近年来已出售包括Kate Somerville、Dollar Shave Club、Suave在内的逾20个非核心美容与个护品牌 [1] - 公司正打造面向未来的品牌组合,优先发展美妆、健康和个人护理领域,并聚焦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核心市场 [4]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 [3] - 印尼市场增长12.7% [3]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低个位数增长轨道,与上半年的下滑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1][3] - 中国市场的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产品组合高端化以及对分销体系和核心品牌(清扬、力士、凡士林)运营模式的调整 [1][3] 中国市场机遇与本土化战略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2] - 公司加码本土创新,研发权下放成为本轮本土化的核心特征 [5] - 联合利华在上海设有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基础研究、活性物及包装选择很多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6] - 公司发布“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认为AI将在三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5] - 中国消费者需求迭代升级快,从关注成分转向更在意功效,并要求有临床验证数据及温和安全 [6] - 为更快响应本地需求,公司对25%的领导层进行轮换,并强调更高的绩效期望、明确的责任和差异化的激励结果 [7]
营收全线下滑 联合利华如何走出“转型疲劳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24
中国市场回暖? 由于美国政府停摆,联合利华的冰激凌业务剥离时间推迟,此次财报中,冰激凌业务仍位列其中。 而在今年前三季度,集团所有业务部门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10月23日,联合利华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联合利华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 亿欧元,同比下滑3.5%。其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前三季度美容与健康、个人护理业务分别跌 1.6%、4.8%。 在消费代际更迭和习惯变迁的当下,联合利华旗下一系列传统品牌,面临的市场挑战尤为显著。承压求 变,卖子、裁员、换帅、拆分等等,联合利华转型动作不断。据媒体统计,近年来,其已出售Kate Somerville、Dollar Shave Club、Suave在内的逾20个非核心美容与个护品牌。 而财报透露,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对此,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Fernando Fernandez颇有信心地表示:"我们预计全年基础运营利润率将有所改善,下半年利润率至少为18.5%(若 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增长,呈低个位数增长。联合利华在财报 ...
营收全线下滑,联合利华如何走出“转型疲劳期”?丨美妆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2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其中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食品业务销售额均同比下滑3%左右 [1][3] - 从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来看,整体实现了约3.9%的增长,美妆与健康板块以5.1%的增速领先,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1% [3]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1] 业务重组与战略调整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近年来公司已出售逾20个非核心美容与个护品牌,包括Kate Somerville、Dollar Shave Club、Suave等 [1] - 公司战略转向优先发展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并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的核心市场 [4] - 公司对25%的领导层进行轮换,旨在更快地响应本地需求,并对内部人员有更高的绩效期望 [8]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其中印尼增长12.7% [3]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低个位数增长,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1][3] - 公司对中国市场分销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对清扬、力士和凡士林三大核心品牌的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 [3] - 尽管中国市场重回增长,但其增长基数仍低,且面临激烈竞争,品牌老化问题待解 [4] 行业趋势与本土化创新 - 中国整体护肤品市场巨大,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 - 中国市场消费者迭代升级速度快,从关注成分转向更在意功效,并要求有临床验证数据保证温和安全 [7] - 研发权下放成为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的核心特征,联合利华在上海设有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6] - 拜尔斯道夫集团同样在上海落地了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致力于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本土创新,并服务于全球市场 [7]
圣贝拉(02508):稳占高端月子服务心智,向家庭服务全周期进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3 23: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对比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6.78港币有20%以上上涨空间 [2][5] 核心观点 - 圣贝拉在高端月子服务领域占据消费心智 通过品牌延展和服务链延展实现全面发展 [4][5] - 公司具备四大核心优势:品牌溢价、轻资产可复制模式、产业链横纵向延伸、出海战略 [4]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17/1.91/2.87亿元 对应PE为33/20/13倍 [3][5] - 参考可比公司2026年平均26倍估值 公司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5] 公司概况 - 2017年成立于杭州 提供高端月子服务 2018年起向家庭护理领域扩展 2019年推出中高端品牌小贝拉 [4][16] - 创始人向华控股35.7% 股权结构集中稳定 管理层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和保健服务行业经验 [4][19][21] - 2022-2024年营收从4.72亿元增长至7.99亿元 CAGR达30% 2025H1营收4.5亿元 同比增长25.6% [4][26] - 经调整净利润由2022年-0.45亿元转正至2024年0.42亿元 2025H1净利润转正达3.27亿元 [4][26] 业务结构 - 月子中心业务为基本盘 2022-2024年收入占比85%以上 收入从4.07亿元增长至6.78亿元 CAGR29.0% [4][30] - 家庭护理服务业务收入从0.35亿元增长至0.69亿元 CAGR40.6% 收入占比约8% [4][30] - 食品业务收入从0.30亿元增长至0.51亿元 CAGR32.3% 收入占比约7% [4][30] - 分品牌看:圣贝拉定位超高端(套餐价13.88万起) 小贝拉定位轻奢(6.88万起) 艾屿定位高端(10.88万起) [76] 行业分析 - 中国家庭护理行业规模从2019年3928亿元增长至2024年7113亿元 CAGR12.6% 预计2025-2030年CAGR12.4% [4][43] - 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2024年规模675亿元 预计2030年产后护理达1203亿元(CAGR18.7%) 产后修复达805亿元(CAGR23.2%) [43] - 2024年中国产后护理服务渗透率17%(月子中心渗透率6%) 远低于新加坡57%和台湾地区60%以上 发展空间巨大 [47][48] - 驱动因素:悦己意识提高、家庭结构演变、生育年龄延后、有利政策出台 [4][50] 竞争优势 - 品牌优势:圣贝拉稳占高端心智 通过高端酒店合作(如王府半岛、宝格丽等)和明星背书(戚薇、吉娜等)建立品牌信任度 [4][68][74] - 模式优势:轻资产模式(独家租赁高端酒店) 租赁成本占收入不超过30% 毛利率30%左右显著高于同行15-20% [78][84] - 人员培训:自建贝康护理学院 693名专业护理人员(97%持证) 流失率32.7%低于行业40-50%平均水平 [88][92] - 扩张能力:2025年6月全球96家门店(自营62家+管理34家) 2025-2027年计划新增月子中心41/35/35家 [4][80] 发展战略 - 纵向延伸:通过内增+外购扩张 2022-2024年收购4家地区性月子中心 进入南京、太原等新市场 [94][95] - 横向延伸:覆盖孕期护理、产后修复、食品、养老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打造"孕期-产后-育婴-健康管理"生态闭环 [4][97][103] - 出海战略:2022年开始海外扩张 已进入香港、新加坡、美国 计划2027-2028年进入巴黎、伦敦等国际城市 [4][107][108] - 海外市场:全球月子中心规模2024年129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319亿美元 CAGR16.8% [10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0.58/13.51/16.62亿元 同比增长32%/28%/23% [3][6] - 预计毛利率稳定在37%-38%水平 [6] - 门店扩张计划:2025-2027年总门店数达118/153/188家 同比增长53%/30%/23% [6] - 分品牌扩张:圣贝拉新增10/5/5家至33/38/43家 小贝拉新增25/25/25家至65/90/115家 艾屿新增6/5/5家至20/25/30家 [6]
圣贝拉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继续推进“家庭大健康”生态战略落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21: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5.6% [1] - 毛利1.69亿元,同比增长38.9% [1] - 股东应占溢利3.2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17.31元 [1] 业务结构分析 - 月子中心业务收入3.87亿元(占比86%),同比增长25.3%,主要驱动因素为门店数量增加和现有中心业绩爬坡 [2] - 家庭护理服务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41.7% [2] - 食品业务收入0.24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长源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推广 [2] 运营模式特点 - 采用"高端酒店+专业护理"轻资产模式,与半岛、柏悦等顶级酒店合作租赁空间 [2] - 轻资产模式助力快速扩张,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并提升品牌形象与服务品质 [2] - 计划开设独栋别墅月子中心以降低对高端酒店的依赖 [2] 品牌战略布局 - 多品牌矩阵:旗舰品牌"圣贝拉"服务超高净值人群,"小贝拉"瞄准年轻中产成为增长主力,"艾屿"专注心理疗愈 [3] - 通过收购"广禾堂"切入女性功能性食品赛道,推出家庭护理品牌"予家"延伸服务场景至产后修复及0-3岁育儿陪伴 [3] - 形成"孕—产—育"服务闭环,增强用户黏性与生命周期价值 [3] 门店扩张进展 - 上半年新增拓展36家门店 [3] - 截至6月末全球门店总数达113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3] 行业前景与动力 - 2025年家庭护理行业规模预计达8053亿元,其中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规模793亿元 [4] - 2025-2030年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20.4% [4] - 行业驱动因素:生育补贴政策落地、新生代女性"悦己消费"理念深化、"4-2-1"家庭结构主流化、生育年龄延后 [4] 核心竞争力构建 - 以专业医疗团队替代月嫂的差异化定位切入高净值市场 [3] - 数字化系统确保服务流程控损,AI技术及规模效应推动费用下降 [1][4] - 规模化培养顶尖护理人才,升级智能化SaaS+AI基础设施 [5] 未来战略方向 - 推进"家庭大健康"生态战略:深耕核心市场加速国内渗透,同步启动国际都市高端布局 [5] - 推动新生儿护理、产后修复、健康食品领域战略计划,贯通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5] - 探索将月子中心服务能力转化为适老场景模块化解决方案 [5]
圣贝拉(02508):全周期矩阵增长积极,利润弹性释放
华泰证券· 2025-08-21 11:3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9.76港币 [7][5]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4.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6%,含托管中心收入规模达5.23亿,同比+35% [1] - 经调整净利润3,878万人民币,同比+126.1%,归母净利润3.27亿,同比扭亏 [1] - 1H25综合毛利率37.6%,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经调整净利率8.6%,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4] - 预计25-27年经调整净利润1.21/2.05/3.06亿人民币,对应EPS 0.19/0.33/0.49元 [5] 业务发展 月子中心主业 - 1H25月子中心收入3.87亿,同比+25.3%,含托管中心收入4.60亿,同比+36.5% [2] - 1H25末月子中心数量达113家(圣贝拉31家/艾屿16家/小贝拉66家),较24年末净增36家 [2] - 月子中心业务毛利率35.5%,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 [2] - 老客户转介绍率40.2%,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2] 新业务拓展 - 到家业务收入3,860万元,同比+41.7%,毛利率36.5%,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3] - 食品业务收入0.22亿元,同比+10.5%,毛利率72.4%,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 [3] - 二销转化率达93.8%,创历史新高 [3] 运营效率 - 营销费用率降至12.0%,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4] - 管理费用率降至22.1%,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4] - 计划2H推出行业首个AI Agent产品 [4] 估值比较 - 参考可比公司26年22X PE,予以公司2026年27X PE [5] - 当前市值43.74亿港币,52周价格范围6.08-11.00港币 [8]
圣贝拉上半年管理规模收入超5亿元!同比大增35%,多业务协同增长显韧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8:2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首次实现全面盈利 净利润3.27亿元 彻底扭转去年同期亏损态势[1] - 集团合计收入5.23亿元 同比增长35% 其中集团层面收入4.50亿元 同比增长25.6%[2] - 整体毛利率从34%升至37.6% 提升3.6个百分点 经调整净利润率8.6% 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2] 业务板块表现 - 月子中心业务总收入4.6亿元 同比增长36.5% 其中自营月子中心收入3.87亿元 同比增长25.3%[3] - 家庭护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1.7% 毛利率36.5% 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3] - 健康食品业务(广禾堂)收入同比增长10.6% 毛利率高达72.4%[4] 运营与市场表现 - 全球门店总数达113家 上半年新增拓展36家门店[2] - 月子中心二销复购率93.8% 老客户转介绍率40.2% 会员数量同比增长105.8%[3] - 健康食品业务在天猫618连续三年稳居月子营养类目冠军 市场份额超60%[4] 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通过SaaS+AI数字化体系实现护理流程标准化 营销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0.6和4.4个百分点[5] - 家庭护理服务团队达3150名育婴师 推出"百日随行"协同销售产品[3] - AI技术应用有效扩大管理半径并降低运营成本[5]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健康食品行业预计到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2.7%[4] - 公司持续扩大月子中心网络布局 同时拓展家庭护理和健康食品领域战略计划[6] - 行业正从分散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整合生态演进[5]
政策加持生育利好,圣贝拉上市首秀盈利破局
格隆汇· 2025-08-20 18:1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27亿元 彻底扭转去年同期亏损态势 [1] - 总收入达5.23亿元 同比增长35% 营业收入4.5亿元 同比增长25.6% [3] - 毛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38.9% 经调整净利润3878万元 同比大幅提升126.1% [5] 业务板块收入 - 月子中心业务收入3.87亿元 同比增长25.3% [3] - 家庭护理业务收入3860万元 同比增长41.7% [3] - 健康食品业务收入2430万元 同比增长10.5% [3] 盈利能力提升 - 月子中心业务毛利率35.5% 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 [5] - 家庭护理服务毛利率36.5% 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 [5] - 健康食品业务毛利率72.4% 同比增加11.3个百分点 [5] 运营效率优化 - 营销费用率降至12.0%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4] - 管理费用率大幅降至22.1% 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4] - 老客户转介绍率攀升至40.2% 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4] 规模扩张 - 全球门店总数达113家 上半年新增36家门店 [5] - 受托管理月子中心新增34家 总数增至53家 [5] - 受托管理门店收入规模约7300万元 同比增长160% [5] 行业前景 - 中国家庭护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8053亿元增至2030年1443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4% [9] - 中国大陆产后护理渗透率仅约6% 远低于台韩地区的60%以上 [9] - 公司独创轻资产标准化运营模式具备较强抗风险韧性和复制能力 [9][10] 战略布局 - 构建"全家庭生态+全球化+AI科技赋能"战略矩阵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10] - 计划推进海外市场扩张 将中国家庭护理服务和文化理念推向全球 [10] - 通过"高端酒店+专业护理"轻资产模式实现全球化布局 [10] 增长预期 - 华泰证券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21亿/2.05亿/3.06亿元人民币 [11] - 对应EPS为0.19/0.33/0.49元人民币 给予2026年27倍PE估值 [11] - 目标价9.76港元 多家券商给予买入评级 [11]
圣贝拉(02508.HK):以女性为支点撬动家庭护理数智服务生态
格隆汇· 2025-08-12 01:53
行业概况 - 中国家庭护理行业规模从2019年3928亿元增长至2024年71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2.6%,预计2030年达144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2.4% [1] -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家庭结构演变、生育年龄延后、AI软硬件升级及政府有利政策 [1] 公司业务布局 - 核心品牌包括圣贝拉(高端月子中心)、小贝拉、艾屿,业务涵盖产后护理、家庭日常护理、女性健康食品、儿童护理及养老护理 [1] - 通过"予家"品牌将专业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环境,拓展服务链条 [1] - 战略收购"广禾堂"进入健康食品领域,聚焦电商平台销售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 [1] - 投资美华医院、木下集团及Nexus Media(持股6.3%)完善产业链布局并增强数字营销能力 [1][2] 商业模式创新 - 轻资产运营策略:月子中心设于高端酒店内,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并利用酒店地理及设施优势 [2] - "服务+零售+AI"多轮驱动战略:通过护理服务带动零售产品销售(如广禾堂食品),结合AI Agent "Doctor Bella"提供个性化推荐 [2] - AIoT设备及大语言模型技术应用,构建智能健康护理服务平台与技术壁垒 [2]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72、5.60、7.99亿元(CAGR 30%),毛利率从29.9%提升至33.9% [3]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0.45亿元改善至2024年+0.42亿元 [3] - 增长动力源于多品牌策略提高市场渗透率、轻资产模式成本控制及"服务+零售"模式提升客单价 [3] 未来战略方向 - 全球化扩张:复制"高端酒店+专业护理"轻资产模式,输出中国家庭护理服务与文化理念 [3] - 全生命周期生态布局:整合月子、家庭护理及养老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3]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为11.04、14.80、19.57亿元,归母净利润1.09、2.00、3.19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