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变革

搜索文档
A股新变化:超1700家公司集体撤销监事会
证券时报· 2025-10-16 21:58
公司治理结构变革概况 - 自2024年3月以来至10月15日,已有超过170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取消监事会,转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承接监督职能[1][3] - 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第121条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不设监事会[4] - 此项调整涉及各类企业,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药明康德、海天味业等民营企业[3] 变革驱动因素与监管背景 - 调整主要依据新《公司法》以及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规定进行[3] - 监管规则设有长达一年的过渡期,相关调整需在2026年1月1日前完成[4] - 上市公司应当选择设立审计委员会,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等特定类型公司被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4] 治理结构优化的预期效益 - 取消监事会并由审计委员会代替职能,可使监督机制更加集中高效,减少管理层级,加快决策速度[6] - 撤销职能重叠的监事会可显著提升治理效率,并大幅削减人力成本、会议组织费用等直接支出[6] - 监督职能转移至审计委员会可减少重复审议,缩短决策链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速度[7] 审计委员会职能强化与挑战 - 审计委员会通过专业化整合,可吸纳财务、法律及ESG领域专家,统筹审计资源,破解原监事会“专业分散”问题[7] - 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需保障其独立性,防止沦为“内部人控制”的工具[9] -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与决策职能需要平衡,避免“集权风险”,并需考虑不同行业的治理标准[9] 未来治理体系发展方向 - 审计委员会可增设ESG专职委员、配备专属办公团队并划拨独立经费,以应对ESG理念深化的趋势[10] - 可构建“胜诉奖励+失职追责”机制,将监督成效与独立董事薪酬、任职资格直接挂钩[10] - 各项配置改革措施完善后,旨在建成高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10]
A股新变化:超1700家公司集体撤销监事会!
证券时报· 2025-10-16 21:20
在新公司法的驱动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近期,大量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并修改了公司章程。证券时报记者根据 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截至10月15日,已有超过170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取消监事 会,转而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全面承接监督职能。 受访人士认为,这一调整有助于加强董事会对公司整体运营的监督和把控,后续这项改革成功的关键在 于要真正落实好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监事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中金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证券交易所规则的要求,并结合公司 实际情况,公司拟不再设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职权,并拟修订和 完善《公司章程》相关条款。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已有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取消监事会,转而 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全面承接监督职能。 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集体宣布撤销监事会,招商 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股份行和城商行也 ...
A股新变化:超1700家公司集体撤销监事会!
证券时报· 2025-10-16 21:14
公司治理结构变革趋势 - 新《公司法》实施驱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超过1700家A股上市公司自今年3月至10月15日宣布取消监事会[1][2] - 上市公司取消监事会后,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全面承接监督职能,此调整旨在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运营的监督和把控[2][3] - 此项改革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药明康德、海天味业等股份制银行、民营及外资企业[6] 法律与监管依据 - 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第121条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不设监事会或监事[7] - 证监会为增强与新《公司法》衔接,发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与《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并设置长达一年的过渡期,相关调整需于2026年1月1日前完成[7] - 监管要求明确,上市公司应当选择设立审计委员会,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若为上市公司则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7] 变革的预期效益 - 取消监事会并由审计委员会代替职能,可使公司监督机制更集中高效,减少管理层级,加快决策速度,并确保监督更贴近企业实际运营[9] - 此举解决了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职能重叠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治理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大幅削减人力成本、会议费用等直接支出及沟通协调等隐性成本[9] - 监督职能转移至审计委员会可减少重复审议,缩短决策链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速度,并不影响监督功能的发挥[10] 审计委员会职能强化 - 审计委员会通过专业化整合,可吸纳财务、法律及ESG领域专家,统筹内外部审计资源,破解原监事会“专业分散”问题[9] - 通过独立性优化措施,如推行独立董事第三方提名、薪酬由股东会单列等机制,审计委员会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管理层干预[9] -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从事后年报核查前置到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重大决策的合规把关,实现监督延伸,显著提升监督效能[9] 改革成功的关键与挑战 - 此项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真正落实好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需保障其独立性防止沦为“内部人控制”的工具[12] -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与决策职能需要平衡,以避免“集权风险”,同时需考虑不同行业的治理标准,减少制度套利空间[12] -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能更紧密地与公司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结合,从更高层面监督财务、内控、风控等关键环节[12] 治理现代化与ESG整合 - 取消监事会是迈向治理现代化的起点,随着ESG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治理的透明度与责任边界成为新的竞争焦点[13] - 为强化治理,审计委员会可增设ESG专职委员、配备专属办公团队并划拨独立经费,同时可赋予职工董事劳动决策否决权[13] - 通过构建“胜诉奖励+失职追责”机制,将监督成效与独董薪酬、任职资格直接挂钩,可最终建成高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13]
英大、方正富邦率先“破冰”,基金行业迎来监事会“撤销潮”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21:43
近日,基金行业迎来一波监事会"撤销潮"。方正富邦基金与英大基金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撤销监事会, 并转移监督职能至董事会下属委员会。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基金公司传统的治理结构模式,更引发了市 场对行业治理变革方向、监督效能重构的广泛讨论。 在业内专家看来,基金公司撤销监事会的核心逻辑指向降本增效与治理优化;但与此同时,监督职能从 独立监事会向董事会下属机构转移的过程,也面临着监督独立性、履职有效性的双重考验。 英大、方正富邦率先"破冰",宣布撤销监事会 此次基金行业的监事会调整并非偶然,而是以个别公司为起点逐步推进。 2024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新《公司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一百二十 一条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选择不设监事会,而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行使原 本属于监事会的监督职权。这一条款从法律层面打破了"监事会必设"的传统模式,为包括基金公司在内 的股份有限公司调整治理结构提供了合法路径。 今年7月,英大基金率先发布公告,成为公募行业首家撤销监事会及监事的基金公司。公告称,经股东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决策,及公司工会民主程序审议通过,决定撤销监事会,并免去3名监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