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投城市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合肥国资再封神:押中数个IPO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9 17:10
合肥政府投资模式 - 合肥政府被称为"最佳政府投行",近期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成功推动屹唐股份、极智嘉等企业上市 [1][4] - 合肥国资通过参股子基金如合肥华登基金、芯屏基金等投资半导体龙头企业屹唐股份,该公司上市首日市值达774亿元,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210% [1] - 2016年合肥政府承担长鑫存储一期项目180亿元投资中的75%,目前合肥产投控股成为长鑫科技第二大股东,持股12.42%,公司最新投前估值约1400亿元 [2][3] 典型案例 - 1999年合肥国资联合投资科大讯飞前身"硅谷天音",现已成为市值千亿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5][6] - 2008年合肥政府全额托底175亿元投资京东方第6代TFT-LCD生产线 [7] - 2013年合肥高新建投集团为困境中的华米科技前身提供担保 [8] - 2019年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成江淮、大众、国轩、蔚来等企业集群式落地 [9] 投资策略与机制 - 采用"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政府既作为市场参与者主导产业政策,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高效资源配置 [10] - 形成"以投代引"的合肥模式: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国资平台通过直投或组建投资基金服务地方招商 [12] - 升级为"创投城市计划2.0",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 [12][13] - 2024年设立中部首只国资S基金(规模28亿元),并链接300家创投生态合伙人,管理总规模达4000亿元的200多只基金 [14][15] 基金矩阵建设 - 2022年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目标5年内形成超5000亿元股权投资体系 [16] - 筛选GP标准包括管理能力(专业领域研判力)、项目储备量及募资能力,对成长期基金出资比例不超20% [17] - 通过"双招双引"策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持续完善专业化基金矩阵 [18][19] 市场影响 - 合肥成为投资机构聚集地,被形容为"半个高铁车厢都是去合肥的VC" [16] - "创投城市计划"两年推动1400个项目融资对接,落地500个项目,撬动总投资超2100亿元 [15] - 成功吸引深向科技、导远电子、全芯智造等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 [15]
省市投贷联动 基金产业协同 生态资源共享 合肥升级 “创投城市计划”构建创新生态圈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2:46
合肥市创投城市计划2.0升级 - 合肥市与安徽省国金公司签订生态共建合作协议 建立省市投贷联动、基金产业协同、生态资源共享三大合作机制 聚焦"6+5+X"战新产业布局 精准导入千亿元基金资源 [1] - "创投城市计划"两年举办超600场活动 推动1400个产业项目对接资本 成功落地500个项目 撬动总投资超2100亿元 [2] - 2024年升级为2.0版本 从资源对接升级为全要素平台 链接省市国资平台、场景机遇、科创资源和载体平台 强化与私募基金、产业资本等300家机构合作 [2] 创投生态体系建设 - 平台已集聚近300家创投生态合伙人 链接200多只基金 总规模达4000亿元 包括13家省属国资平台、151家产业CVC、67家知名投资机构 [3] - 形成项目互推、信息共享的双向赋能机制 典型案例显示锦沙资本管理的30亿元基金已落地银河航天、中科科乐项目 另有4个项目跟进 [3][4] - 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场景开放城市 链接357个场景机会 整合5个国家科学中心研究院、39家共性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资源 [5] 基金集群运作成效 - 安徽省国金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 设立16只母基金 母子基金总认缴额近1600亿元 [6] - 在合肥设立13只母基金、76只子基金 累计认缴规模1112.37亿元 已投资297个项目共120.97亿元 含94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家独角兽 [6] - 通过"创投城市计划×基金地市行"联名品牌 推动产业资本与城市资源对接 吸引头部投资机构融入新兴产业发展 [6][7]
这个省开展并购招商,新设200亿投资平台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5 17:04
安徽省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政策升级 - 核心观点:安徽省通过《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推出33条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并购招商、创新资本招商、链主企业联动等方向升级招商模式,并强化母基金体系支持 [1][3][4][5] 并购招商 -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重组政策,主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潜力巨大 [3] - 安徽省推动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示范性布局并购招商新模式 [3] 创新资本招商 - 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优化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存续期设定 [4] - 市场化产业孵化机构作用凸显,形成"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 [5][6] 母基金与创投生态 - 2023年设立2000亿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返投比例仅1.2倍(天使类1倍),天使基金投资损失允许率80%,风投基金40%,子基金存续期放宽至15年 [8] - 2023年组建500亿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下设16只母基金,撬动总规模超2000亿体系,累计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企业16家 [9] - 合肥市"基金丛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市属基金总认缴规模2600亿元,累计投资超1800个项目,87家企业上市 [10][11][12] 合肥模式升级 - 从"产投"转向"创投",推出"创投城市计划",设立中部首只国资S基金(规模28亿元) [11][12] - 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目标5年内引进50家知名管理机构,形成超5000亿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13] 数据与成效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截至2025年2月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16家 [9] - 合肥市基金投资金额超1300亿元,87家被投企业上市 [12]
100亿,最佳政府投行大手笔发力智能机器人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22 16:49
合肥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政策 - 合肥市发布"6128"工程 计划1年内开放60家整车配套企业供应链目录 为100家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与技术攻关支持 打通华为、讯飞两大多模态"智慧大脑" 加速落地八大应用场景 [2] - 合肥计划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 3年内投入2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并提供每年1亿元专项补贴 全方位保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2] - 大会发起成立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 当天多个智能机器人项目集中签约 总签约金额超65亿元 [2] 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动态 - 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 计划突破机器脑、机器肢等核心技术 目标引进和培育3至5家独角兽企业及科技型领军企业 [3] - 深圳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 [4] - 北京落地百亿级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 首期规模20亿元 截至2025年2月已筛选超400个优质项目 完成数十个项目投资 [4] 合肥模式与基金布局 - "合肥模式"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 以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打造国资平台 通过直接投资或组建投资基金服务地方招商引资 [5] - 合肥升级"创投城市计划" 投资理念从产投向创投转变 以母基金为核心打造"基金丛林" 覆盖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等 实现对企业"接力投" [5] - 2024年合肥设立28亿元S基金 为中部地区首只国资体系S基金 并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市政府引导母基金 目标5年内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 [5] 行业研究报告 -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 梳理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机构LP全名单 [6] - 2024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揭晓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吸引12家中东LP到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