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购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13000亿,外资PE办公室开业了
投资界· 2025-10-31 15:32
公司动态:Ardian香港办公室设立 - 欧洲老牌投资机构Ardian于10月30日正式宣布在香港开设新办公室,办公室位于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2][3] - Ardian香港子公司Ardian Hong Kong Limited于2024年1月注册成立,并于8月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号、4号和9号牌照,获准开展证券交易、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6][7] - 香港团队负责人为姚斌超,其担任Ardian大中华区负责人,团队将通过私募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投资及共同投资业务支持该地区发展,目前正在招人 [8][11] 公司概况与业务规模 - Ardian前身为安盛集团内部私募股权实体,于2013年独立,目前资产管理规模达19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 [5][13][14] - 公司业务分为私募股权、实物资产和信贷三大板块,其中私募股权管理规模最大,达1340亿美元,占总规模的72% [14] - 私募股权板块细分策略包括S基金、母基金、共同投资基金等,其第九期旗舰S基金ASF IX成功募集约300亿美元,创下全球S基金规模纪录 [14] 中国市场布局与投资历史 - Ardian于2012年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目前北京团队已组建7人团队寻求S交易机会 [14] - 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基金已有40多支,投出资金约30亿美元,在亚洲投资达43亿美元,覆盖近200只基金 [22] - 在大中华区已拥有近50家长期客户,客户承诺金额达118亿美元,随着香港办公室落成,团队规模扩大至20人,未来将继续扩充 [22][23] 行业趋势:外资布局中国资产 - 香港成为外资布局国内资产的首选地,2024年多个超级IPO在港股诞生,外资机构纷纷入场抢筹 [25] - 中国科技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政策支持及多层次人才储备形成独特创新生态,吸引海外资金兴趣,外资LP对中国资产表现出强烈关注意愿 [25][26] - 已有超过200家家族办公室在香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国际资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重新流露出不愿错过中国科技机会的心态 [26]
LP投顾发布《2025中国并购基金研究报告》
证券日报网· 2025-10-24 20:40
10月24日,LP投顾发布《2025中国并购基金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立足我国本 土市场,全面解读并购基金生态,深入剖析"募、投、管、退"各环节的核心要素与价值创造路径,并通 过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全景式复盘,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份兼具理论与实操价值的行动参考。 在退出渠道上,美国股权投资市场以并购类方式为绝对主流退出途径,产业资本并购与其他PE二次收 购合计占比超90%。中国长期依赖IPO实现高回报退出,大力发展并购基金对于市场创造流动性、解决 退出"堰塞湖"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也需考虑当前仍存在的一二级估值倒挂等现实问题,合理构建 资本循环路径。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并购基金以内生性运营改善为核心的价值创造逻辑,在 经济慢周期中为LP提供了更强的确定性与防御性。与此同时,包括上市公司战略整合、跨国公司在华 业务分拆、央国企并购重组及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等在内的多个机遇窗口正在打开,为专业的并购基金通 过产业整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建设中国特色并购基金生态 LP投顾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并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并购基金发展经验固然重要,但 ...
政策加码下的资本新通路:深圳以并购基金打通股权投资全链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7:37
"这预示着深圳正在从政策层面,系统性地引导政府基金、国资平台乃至S基金,共同服务于产业整合和 升级。"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认为,"深圳的路径规划与决心值得行业高度关注。" 自2024年以来,股权投资领域政策持续发力,从规范监管到鼓励创新,再到畅通"募投管退"机制,形成 了以耐心资本壮大和产业协同发展为核心的政策合力,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在并购成为产业升级新动能的背景下,深圳再度出手。 10月22日,深圳印发《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 案》),以发挥并购重组的资源配置功能,全力支持深圳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 这份方案不仅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辖区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培育形成千亿级市值企业20 家、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并购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的量化目标,也对并购基金矩阵、并购标的 库、跨境资源配置、投后服务机制等作出系统性安排。 具体来说,《行动方案》清晰表明并购重组已被提升至深圳产业升级的核心战略高度,最大亮点在于系 统性地规划了资本路径,明确提出要"加 ...
深圳大动作:加快打造并购基金矩阵,2027年底培育形成20家千亿级市值企业
搜狐财经· 2025-10-22 21:29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发布2025-2027年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旨在通过五大重点任务构建完善的并购重组市场生态 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 [1] 资产端规划 - 明确产业升级并购逻辑 聚焦“20+8”产业实施分类引导 [2] - 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并购标的项目库 构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市场推荐的推优机制 形成滚动储备体系 [3] 资金端支持 - 鼓励运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配套募集资金储架发行等灵活支付机制 [3] - 创新并购贷款、银团贷款、投贷联动等融资工具 探索非居民并购贷款、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3] - 完善政府引导基金布局 支持天使母基金、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参与并购标的培育 [4] -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参与 引导私募创投基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并畅通退出再投资循环 [4] 跨境并购与资源配置 - 发挥深港联动优势 在跨境并购融资和支付工具上加大支持力度 [4] - 创新运用跨境资产转让、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等工具 促进境内外企业双向并购整合 [5] - 支持深港合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支持两地交易所加强互联互通 [5] 生态服务与主体支持 - 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上市公司开展上下游并购以强链补链 [6] - 鼓励未来产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与技术突破 支持民企、国企及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并购 [6] - 支持深交所构建适应并购重组的发展体系 支持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 [8] - 推动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提高科技成果可交易性和转化效率 [8] 风险防控与保障机制 - 提升并购交易合规性审查 防范恶意收购和垄断行为 审慎推进并购重组 [7] - 建立专项协调机制 为重点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并加强配套服务 降低交易和运营成本 [7] 人才培养与机构建设 - 引导证券机构加大并购重组业务投入 支持全球专业服务机构在深设立总部或分支 [8] - 建立并购重组人才滚动培养计划 引进“产业+金融”复合背景的高层次人才 [8]
“并购六条”实施已满一年—— 并购重组成企业向新求质加速器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05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并购数量日益增多的核心动力在于"并购六条"释放制度红利。监管包 容度提升、审核效率优化,使并购从"政策约束"转向"市场驱动",有利于打通产业整合通道,助力实体 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并购路径日益多元化,包括收购未盈利资产、拟IPO企业转重组及海外并购等, 一年来创新方案频出。上交所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实施以来,已有7单涉及收购未盈利标的,23单涉 及收购拟IPO企业、10单涉及跨境并购。对此,田利辉认为,创新路径拓宽了资本流动渠道,并购模式 的多元化可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这推动资本市场从"资金通 道"向"价值创造平台"转型,实现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促进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 条"),至今已满一年。在日前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并购六条"发布以 来,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30单,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并购六条"直指并购重组领域的痛点与难点,通过简化流程、明晰标准、强化服务等,持续激发上市公 司并购重组的市 ...
并购重组成企业向新求质加速器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04
以沪市为例,一年来沪市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并购重组正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突破、向新求质 的"加速器"。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沪市已新增首次披露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交易111 单,交易额超3007亿元,数量已接近2022年初至"并购六条"发布期间总和。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 条"),至今已满一年。在日前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并购六条"发布以 来,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30单,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并购六条"直指并购重组领域的痛点与难点,通过简化流程、明晰标准、强化服务等,持续激发上市公 司并购重组的市场活力,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支持科技创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效,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并购数量日益增多的核心动力在于"并购六条"释放制度红利。监管包 容度提升、审核效率优化,使并购从"政策约束"转向"市场驱动",有利于打通产业整合通道,助力实体 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在"并购六条"支持下,除传统现金收购、发行股份等方式外,定向可转债、并购贷款 ...
【锋行链盟】“上市公司+PE”模式并购基金流程及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10-11 00:52
1. 前期筹备:明确合作框架与基金定位 "上市公司+PE"模式(以下简称"产融结合模式")是上市公司与私募股权(PE)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通过基金实现标的资产 收购、培育后再整合至上市公司的典型资本运作模式。该模式既发挥了PE的项目资源与资本运作优势,也借助了上市公司的产 业经验与整合能力,已成为A股市场常见的并购重组方式。 一、"上市公司+PE"模式并购基金的核心流程 该流程可分为前期筹备、基金设立、项目并购、投后管理、退出分配、基金清算六大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需平衡双方利益 与风险。 2. 基金设立:完成法律架构与资金募集 3. 项目并购:筛选、尽调与交割 4. 投后管理:培育标的以提升整合价值 合作意向达成:上市公司与PE机构基于产业协同需求(如上市公司产业链延伸、业务转型)与PE的投资能力(项目储 备、退出渠道)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框架协议签署:明确合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基金的核心定位(如专注于某一产业领域的并购,如医疗健康、TMT); 基金的规模与期限(通常规模在5-50亿元,存续期5-7年,含2-3年投资期、3-4年退出期); 出资结构(上市公司多为劣后级LP,承担主要风险;PE为GP或优先 ...
资本活水灌溉产业沃土,问道江城投资密码丨第五届「母基金·佰仁荟」即将启动
FOFWEEKLY· 2025-10-09 18:02
会议概况 - 第五届「母基金·佰仁荟」将于2025年10月22-23日在武汉举办 [3] - 会议主题为“百湖联长江,资本汇江城——母基金驱动下的产业新格局”,首次聚焦产业议题 [3] - 会议秉持非商业、不盈利、无媒体、不报道、无邀请、不参会原则,旨在提供闭门私密高效的沟通平台 [4] - 会议由武汉市投促局等政府机构主办,梧桐树资本等机构承办,并获得兴业银行等多家机构支持 [4] 武汉产业与资本环境 - 截至2024年末,武汉市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共328家,管理股权投资基金1149支,管理基金规模净值2285.58亿元 [7] - “江城基金”与“武汉基金”计划五年内联合社会资本构建3000亿元母子基金集群 [7] - 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规模超5000亿元,拥有超过1.6万家企业 [7] -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重要交汇点,中部地区母基金体系最成熟、产业资本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7] 会议核心价值与活动 - 会议搭建与华中地区顶级产业力量直接对话的桥梁,汇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光通信等领域上市公司及龙头企业 [8] - 会议将特邀政府引导基金与国资央企代表,深度解读区域发展政策与投资导向 [9] - 会议将独家发布《湖北省私募股权市场发展报告》 [10] - 会议安排一对一洽谈、闭门晚宴及产业考察活动,旨在促进资源精准匹配和高效交流 [11]
21现场|青岛发布基金发展行动方案,构建3000亿元基金矩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4:45
文章核心观点 - 青岛市发布《发挥基金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基金运行体系,围绕特定产业体系,吸引社会资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政府引导基金整合 - 构建创投基金、产投基金、重点项目协同基金的“3+N”政府引导基金体系,目标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 [1] - 加快政府引导基金退出,集中资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并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政府引导基金容损率最高可达100% [1] 国有企业引领作用 - 推动市属国企与政府引导基金、央企等加大合作,运用“基金+产业”、“基金+园区”、“基金+项目”模式支持项目落地和园区建设 [2] - 激励市属国企投资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出台国有企业基金尽职免责办法,并在考核上给予政策支持 [2] 财政资金“拨改投”深化 - 设立财政科技股权投资资金、“专精特新金”、“海洋金”、“航链金”等“拨改投”资金,联合已有资金构建广泛的支持体系 [2] - 完善市场化决策机制,提高投资效率,分类制定容损办法,鼓励“拨改投”资金大胆投资 [2] 招商引资赋能行动 - 争取与国家级、省级基金合作设基金,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设立基金,取消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注册地限制 [2] - 差异化设置出资和返投比例,与知名机构合作,力争三年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合计不低于150亿元 [2] 产业培育赋能行动 - 建立全市重点领域股权投资项目库,常态化开展双向路演,挖掘优质项目,并组建资本招商服务专班 [3] - 为“10+1”产业配备投资顾问,“一产业一清单”服务融资需求,力争对青岛项目每年新增投资额不低于100亿元 [3] 要素支撑与提质增效赋能行动 - 打造产融对接平台,加快上合创投风投基地建设,推动金融聚集区错位发展,并出台人才队伍建设政策 [3] - 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探索基金份额转让,畅通企业上市通道,帮助基金拓宽退出渠道 [3] 资源集聚赋能行动 - 强化“基金+银行”联动,鼓励银行投贷联动,力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基金三年实质性投资规模合计不低于60亿元 [4] - 强化“基金+保险”联动引导产品创新分担风险,强化“基金+担保”联动发挥增信功能 [4] 发展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规模达150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 [4] - 目标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在投青岛项目金额突破1000亿元,为“10+1”产业链每条匹配一组产业基金 [5]
青岛发布基金发展行动方案 构建3000亿元基金矩阵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9-26 12:36
行动方案核心框架 - 通过“三个聚力”和“五大赋能行动”构建科学高效的基金管理运行体系 [1] - 方案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展开 [1] - 目标是为创投风投基金发展提供优质生态环境,集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6] 三个聚力:打造千亿级基金体系 - 聚力整合政府引导基金,构建“3+N”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 [2] - 政府引导基金容损率最高可达100%,并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以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2] - 聚力发挥国企引领作用,推动市属国企运用“基金+产业”等模式,出台国有企业基金尽职免责办法并提供考核政策支持 [2] - 聚力深化财政资金“拨改投”,设立“专精特新金”等资金,构建投资领域最广、力度最大、政策最优的“拨改投”资金体系 [2] 五大赋能行动:完善基金生态链条 - 招商引资赋能行动:取消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注册地限制,力争三年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合计不低于150亿元 [3] - 产业培育赋能行动:建立股权投资项目库,力争对青岛项目每年新增投资额不低于100亿元 [3] - 要素支撑赋能行动:加快上合创投风投基地建设,出台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 [3] - 提质增效赋能行动:发展S基金、并购基金,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六位一体”帮助基金拓宽退出渠道 [4] - 资源集聚赋能行动:强化“基金+银行”、“基金+保险”、“基金+担保”联动,力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基金三年投资规模不低于60亿元 [4] 明确发展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规模达到1500亿元 [5] - 力争到2027年,市属国有企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在投青岛项目金额突破1000亿元 [5] - 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每条产业链匹配一组产业基金,提升对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服务效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