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
搜索文档
南非经济有望保持温和增长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09
电力供应改善 影响南非经济及社会发展关键领域之一的电力供应正在得到有效治理,或将为未来南非经济增长提供有 力支撑。 南非政府日前批准了2025年综合资源计划。南非电力和能源部部长拉莫豪帕近日就此表示,该计划提出 南非政府将继续推进能源转型,以解决长期困扰该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电力供应问题,并以此推动经济 增长。为此,南非政府计划投资2.2万亿兰特(约合1267亿美元)。 拉莫豪帕表示,通过实施该计划,到2039年,南非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的发电量将明显超过煤 炭;南非煤炭发电占比将由目前的58%降至27%,风能发电占比将从8%升至24%,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 将从10%升至18%,核能发电占比将从约2%升至5%;南非还将首次实现天然气发电,占比将达到 11%。 拉莫豪帕说,稳定的电力供应对南非摆脱停电困扰、重振经济至关重要,将有利于为企业提供优质且价 格合理的电力供应,并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南非。 寻求外贸多元化 南非央行(南非储备银行)不久前发布声明称,尽管地缘政治环境依然严峻以及贸易摩擦持续存在,但 全球经济增长仍保持稳定并呈现韧性,市场波动有所减弱。一些主要经济体均已下调政策利率,美元也 出现走弱态势,各种 ...
CGTN: How China injects stability and fresh momentum into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Globenewswire· 2025-10-28 20:21
Ahead of the 32nd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set to be held in Gyeongju, South Korea,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1, CGTN has published an article highlighting how China has continuously injected stability and fresh momentu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over the years. BEIJING, Oct. 28, 2025 (GLOBE NEWSWIRE) -- Just days after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20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oncluded in Beijing,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is going to mak ...
21评论丨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全球经济低迷中探索内生增长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8:0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2] - 三位学者的研究具有互补性:莫基尔教授提供观念、文化、社群与制度演化的“深根”,而阿吉翁教授和豪伊特教授提供竞争、知识产权、研发激励等“机制” [8] - 他们的理论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即通过营造内生经济增长的软实力驱动力,其“立新”的好处远大于负外部性 [3] - 该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三位学者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并提出了具体建言 [3][11] 乔尔·莫基尔的研究贡献 - 从经济史角度观察知识与制度在长期增长中的作用,提出“知识解释”工业革命,强调英国工业革命源于实用知识的积累、编纂与扩散,而非仅是资本积累或单一制度因素 [5] - 研究释放的主张是,欧洲启蒙运动与包容性文化塑造了求真、实验和实用主义的知识生态,其研究方法强调非计量证据与“制度—文化”机制,对产业组织、创新经济学产生重要跨学科影响 [5] - 关于“有用知识”生产-扩散体系及开放科学文化的研究,为应对当前知识碎片化与科技国际竞争的挑战提供了历史镜鉴 [9] 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的研究贡献 - 核心理论贡献在于“熊彼特式内生增长模型”,以“创造性破坏”为引擎,质量爬升式创新推动生产率增长 [6] - 发现竞争与创新间的倒U型关系:适度竞争提高“逃逸竞争”式创新激励,但过强或过弱竞争都会削弱创新激励 [6] - 将金融摩擦、市场结构等导入内生增长理论框架,探讨信贷约束、知识扩散、制度质量对创新的影响 [7] - 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强调“价格信号+研发支持”可将创新从“脏技术”转向“清洁技术”,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具有高度现实性 [9] - 关于“竞争—创新—不平等”的分析提示,配套的教育、社保与劳动力再培训是将创新红利转化为广泛福祉的必要条件 [10] 理论对中国的建言 - 提升竞争与创新激励:在关键行业降低进入壁垒,强化并购审查与反垄断执法,避免“僵尸企业”占用资源,同时保持适度知识产权激励 [11] - 前沿距离与政策适配:靠近技术前沿的行业应更强调竞争与原创研发,远离前沿的行业应注重技术引进与标准化推广,政策应因地制宜 [12] - 方向性技术变革与绿色转型:通过碳价、绿色信贷与政府采购,推动研发转向清洁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抓住新赛道先发优势 [12] - 知识生态与开放科学文化:建设工程师共同体、行业学会,推动“有用知识”快速编码与扩散,鼓励开放、同行评议与跨学科协作文化 [12]
21评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全球经济低迷中探索内生增长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0:0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理论核心 -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2] - 该理论打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要素投入边际收益率递减的约束,从熊彼特“破坏性创新”视角探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2] - 理论强调教育、金融、知识传播和激励机制等无形资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具有颠覆性转变[3] 乔尔·莫基尔的学术贡献 - 从经济史角度观察知识与制度在长期增长中的作用,提出“知识解释”工业革命,强调英国工业革命源于实用知识的积累、编纂与扩散,而非单一资本或制度因素[4][5] - 研究主张观念、文化、学术共同体等启蒙运动与包容性文化塑造了求真、实验和实用主义的知识生态[5] - 将经济史与思想史、科学史结合,强调非计量证据与“制度—文化”机制,对产业组织、创新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产生重要跨学科影响[5] 菲利普·阿吉翁的学术贡献 - 核心理论贡献在于“熊彼特式内生增长模型”,以“创造性破坏”为引擎,质量爬升式创新推动生产率增长,旧技术被新技术淘汰[6] - 发现倒U型关系,即适度竞争提高“逃逸竞争”式创新激励,但过强或过弱竞争均会削弱创新激励[6] - 将熊彼特观点严格建模并与实证体系对接,其方法和理论体系已成为现代增长理论与产业组织-创新交叉领域的主流框架[7] 彼得·豪伊特的学术贡献及合作影响 - 与阿吉翁共同奠基熊彼特式增长框架,将金融摩擦、市场结构、错配的市场摩擦导入内生增长理论框架,探讨信贷约束、知识扩散、制度质量对创新的影响[7] - 合著的内生增长理论教科书对一代研究者的建模训练影响深远[7] 理论互补性与政策框架 - 莫基尔提供“深根”(观念、文化、社群与制度演化),阿吉翁和豪伊特提供“机制”(竞争、知识产权、研发激励、创造性破坏),研究成果结合有助于设计兼顾激励与知识扩散的创新政策[8] - 政策意义包括建立兼顾激励与扩散的创新制度组合、强化知识生态与人力资本、因地制宜的产业与绿色政策、探索包容性增长配套体系[9] 理论对当前经济挑战的实践意义 - 为应对发达经济体自2005年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低于1990年代的放缓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政策药方,如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校准、研发补贴和教育结构[10] - 在绿色创新方面,强调“价格信号+研发支持”可将创新从“脏技术”转向“清洁技术”,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具有高度现实性[11] - 莫基尔关于“有用知识”生产-扩散体系的研究为应对知识碎片化与科技国际竞争挑战提供了历史镜鉴,强调开放交流、标准化与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性[11] 不同经济体的应用差异 - 美国在1990年代反垄断强势、风险资本体系发达,配合高等教育与科研资助,支撑了IT革命与专利活动高涨,但2010年代后产业集中度增高可能落入倒U型右侧风险区,解释部分创新扩散放缓[12] - 北欧国家在强竞争政策与高研发投入下保持较高专利密度与全要素生产率,而欧盟市场整合强但资本市场碎片化导致“前沿逃逸”动力不足[12] - 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指出,只有在金融可得性与法治改善同步的条件下,竞争冲击才更可能转化为创新与生产率提升[12] 绿色创新的政策路径案例 - 欧盟早期引入碳交易与严格排放标准,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清洁专利占比显著上升[13] - 美国联邦层面碳价缺位但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给予强力补贴与税收抵免,形成“研发+需求拉动”组合促进清洁创新[13] - 对资源依赖型经济体,主张以收入中性方式引入碳税并回补低收入群体,以避免陷入旧技术路径[13] 知识生态与长期增长韧性 - 英美与北欧的开放科学、同行评审、学术-产业界互通生态与莫基尔强调的“有用知识生态”契合,支撑长期韧性[14] - 欧盟与东亚经济体强调理工教育与国家研发投入,形成高强度“编码知识”生产,但若数据开放、学术流动不足会削弱知识扩散效率[14] - 新兴经济体应建立工程师与技师的职业社群、标准化与中等教育普及,以将进口技术转化为本土持续改进[14] 内生增长理论相较传统理论的创新 - 传统理论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给定,而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由企业的研发决策内生产生,并关联市场结构、知识产权、竞争强度等政策变量[15] - 传统理论技术作为“公共外生因子”,内生增长理论通过质量台阶机制揭示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创造性破坏过程是长期增长推动要素[16] - 传统理论认为政策对长期增长率影响有限,内生增长理论明确揭示竞争强度、知识产权、研发补贴等因素会改变创新激励,从而影响长期增长率与方向[16] -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企业/行业的异质性与“前沿距离”,推导出前沿与追赶国家需要不同的政策组合[17] -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创新可被政策与价格信号引导,影响产业结构与长期增长质量,而传统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无方向的外生漂移[17]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言 - 建议在关键行业降低进入壁垒,强化并购审查与反垄断执法,避免僵尸企业占用资源,同时保持适度知识产权激励,以提高逃逸竞争型研发和全要素生产率[20] - 根据前沿距离采取适配政策,靠近技术前沿的行业强调竞争与原创研发,追赶型行业注重吸收能力、技术引进与标准化推广,东部沿海地区强化竞争与基础研究,中西部侧重职业教育与工艺改良[20][21] - 通过碳价、排放标准、绿色信贷与政府采购推动研发转向清洁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将标准、碳价与补贴协同[21] - 建设工程师共同体、行业学会、标准化体系,推动有用知识快速编码与扩散,鼓励开放、同行评议与跨学科协作文化[21] - 优化科研评估与激励,扩大长期耐心资本供给,提升职业教育与工程师培养质量,以缓解短视融资问题[22]
世贸组织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经济日报· 2025-09-20 10:53
人工智能对全球贸易的积极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预计每年额外提升全球全要素生产率0.68个百分点[1] - 到204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34%至37% 全球GDP将增长12%至13% 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增长42%[1] - 90%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获得贸易收益 56%的企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2] - 人工智能优化供应链透明度 预测物流瓶颈 优化运输路径 提升通关与合规效率 降低跨境沟通成本[1] - 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市场信息不足和合规成本高障碍 推动更广泛市场参与[2] - 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数据采集 标注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切入全球价值链 获得新出口机会[2] 人工智能带来的贸易风险与挑战 - 2040年高收入国家收入预计增长14% 低收入国家仅增长8% 数字鸿沟可能加剧[3] - 大企业人工智能使用率超60% 小企业仅41% 低收入国家使用企业不足三分之一[3] - 资本租金相对工资明显提高 财富可能更集中 低技能劳动力国家竞争力可能被削弱[3] - 翻译 转录 客户支持等数字化服务岗位最易受冲击 影响低收入国家外包优势[3] - 不同国家数据流动 服务监管和出口管制政策差异可能阻碍技术跨境流动[3] 政策与基础设施准备要求 - 需保持低关税和开放市场 避免对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服务过度限制[4] - 改善数据治理规则 确保跨境数据流动安全便捷 谨慎使用出口管制[4] - 发展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培训 缩小技能鸿沟 投资数据中心 云计算等基础设施[4] - 完善知识产权与竞争政策 平衡保护与扩散 避免技术过度集中[4] - 给予中小企业在技术采纳方面支持 避免市场强者恒强[4] 国际合作与治理需求 - 需避免监管碎片化 加强各国在数据流动和安全标准方面的协调[5] - 推动包容性合作 将低收入国家纳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治理体系[5] - 通过联合国 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推动跨国培训 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5] - 当前处于战略选择时刻 积极路径可使人工智能成为包容性增长新引擎[5]
第二期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圆桌对话会在南宁举行陈刚高金洪出席并致辞
广西日报· 2025-09-19 09:12
高金洪表示,我们所处在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巨大挑战和机会的时代,青年领军者项目为大家提供了 绝佳的机会。东盟青年事务部门正制定《2026—2030年东盟青年工作计划》,将在延续当前计划成果的 基础上,聚焦数字转型、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等新重点领域,深化与中国等国家的伙伴关系,为青 年创造更多参与机会。广大青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敢于面对挑战,紧密团结、相互合作、建立友 谊,以独到眼光和思考去观察世界、观察未来,更好服务人类社会发展。 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周异决,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代表等参加。 据了解,此次入选的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共30名,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商务主管部门、青年社团、知 名企业、专业领域等,全面代表中国—东盟合作的青年中坚力量。圆桌对话会围绕"新青年 新时代 新未 来——数智联东盟 青年创未来"主题,通过专家引领、领军交流等环节,深入分享交流,凝聚合作共 识,汇聚青春力量,加强互学互鉴,更好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推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发展。(陈贻 泽 罗昌亮) 9月17日,第二期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圆桌对话会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 委会主任陈刚,东盟秘书 ...
《世界贸易报告》:到2040年AI将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国际金融报· 2025-09-17 19:50
AI对全球贸易的促进作用 - AI有望通过提高生产率和降低贸易成本使全球跨境商品和服务流动价值提升近40% [1] - AI工具通过改善供应链可视性、实现清关自动化、减少语言障碍等方式提升贸易效率 [2] - 全球贸易预计增加34%至37% 其中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包括AI服务)预计增长42% [3] - AI开发与应用预计带来全球GDP增长12%至13% [4] - 2023年全球AI相关投入品贸易额达2.3万亿美元 包括原材料、半导体和中间产品 [4] 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比率(技能溢价)预计下降3%至4% [4] - AI对中技能和高技能岗位替代效应更明显 相对减少对中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4] - 所有劳动群体实际工资预计上升 但任务自动化可能影响转录、翻译和支持性职能岗位 [7] 数字鸿沟与政策差异 - 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经济体拥有更先进的AI政策框架并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7] - 低收入经济体近期才开始制定数据流动和AI监管措施 限制其利用AI潜力的能力 [7] - 数字化可交付服务贸易每增长10% 跨境AI专利引用增加2.6% [5] - 政策采纳不均衡可能加大AI准备度的结构性差距 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和算力分布不均 [6] 国际贸易与AI协同发展 - 贸易有助于AI创新扩散 更开放经济体获得更强创新溢出效应 [5] - 双边贸易流量与跨境AI专利引用高度相关 体现知识流动的代理指标 [5] - 需要增加AI发展所需的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 并加强国际合作 [8] - 配套政策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教育体系和政府支持影响包容性增长 [8]
外媒热议: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区域稳定,上合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8:23
外媒热议: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区域稳定,上合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中新网9月1日电 灯火海河畔,津门纳百川。8月31日至9月1日,中国天津迎来"上合时刻"。 多家外媒指出,本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举行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加强成员国协同交流,促进各国民众 之间的友好交往。上合组织正在以"上合行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维护区域稳定、促进包容性增长 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月31日,天津,一名工作人员从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会场外的景观花坛旁经过。当日,2025年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海河之滨,合作成果世界瞩目 8月31日,天津,市民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会场外自拍。当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 津举行。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和合之音: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认为,上合组织已成为欧亚地区的重要平台, 秉持互信互利原则,谋求共同发展,不断推进贸易往来、能源安全、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 作。 "对于多极化世界而言,上合组织在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区域稳定和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发挥的作用,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达尔 ...
巴新资源周开幕,总理马拉佩发表讲话
商务部网站· 2025-07-29 19:00
巴新资源与能源商会主席斯马雷在活动期间,见证新爱尔兰省马尔玛部族代表在纽蒙特公司展位向企业 高管与官员赠送传统项链"米斯",象征持续和平协作、共创美好未来。斯马雷表示,过去五十年最辉煌 的成功故事当属巴新土地所有者公司的崛起。这些企业从零起步发展壮大,成为巴新如今运营最佳、最 成功的部分企业。它们为国际巨头提供世界级服务,由数千名土地所有者共同持股,切实惠及基层家 庭、社区与国家。本届资源周将展现所有土地所有者公司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及社区贡献,为全民共 庆成就、推动企业再攀高峰提供平台。商会邀请所有土地所有者公司前来展示成果、探讨挑战、拓展人 脉,助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国民报》7月29日报道,巴新总理马拉佩昨日为巴新资源周揭幕并发表讲话,称采矿业引领国家发 展,强调各省矿业、石油和能源项目的影响力。 马拉佩指出,自独立以来,矿业、石油和能源项目为学校、医院和道路建设作出了贡献。马拉佩呼吁, 将包容性增长和公平伙伴关系作为讨论核心,同时聚焦共同繁荣与国家进步。马拉佩表示,回顾巴新的 国家发展历程,矿业、石油和能源的采矿业始终是巴新经济驱动力,未来仍将如此。本周各位参会嘉宾 将听到采矿业企业、地方企业与 ...
南非总统强调推进包容性经济赋权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00:12
南非经济转型政策 - 南非总统强调可持续经济赋权对国家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创新和适应性政策确保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并行[1] - 南非实施广义黑人经济赋权(B-BBEE)政策,旨在纠正历史不平等并提升黑人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度,适用于所有在南投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1] 赋权政策机制 - 南非设立"股权等值投资项目"(EEIP)灵活机制,允许外资企业通过教育、技能培训等投资替代直接股权出售以履行赋权义务[1] - 该机制需与国家经济政策一致并接受严格监管,确保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1]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南非政府呼吁摒弃"增长与转型不可兼得"观念,强调赋权合规是对南非长期稳定与繁荣的投资[2] - 南非将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支持创新并降低投资障碍,推进赋权法作为经济转型核心支柱以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就业创造[2]